安凌
(新疆大学人文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1100)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堂教学中的创造性戏剧教学
安凌
(新疆大学人文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1100)
戏剧课教学在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中具有特殊性,教学过程不但要向学生传授文学史常识,还要培养他们的舞台意识、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本文旨在探讨创造性戏剧教学在文学史课上的具体运用及其效果。
舞台;戏剧情境;互动
创造性戏剧教育是一种广泛流行于欧美的艺术教育方式,指的是学校在课堂教学中,当涉及戏剧内容时采用的初级阶段戏剧教学,在这类课堂中,经由教师事先对课程内容及实践活动进行规划设计,并将学生组织成相应团队,根据团队特点和教学内容特点,建立一种类似于剧场性的课堂互动关系。[1]其教学目的不仅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或者是限于某个科目的教学工具,更不在于培养戏剧专门人才,而是致力于在一个短时间内完成的戏剧场景中培养学生的戏剧剧本创作、即兴表演、导演、想象能力,从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创作潜力。因此,它需要尽量让大多数学生接触和参与,而不是针对某些对于戏剧或影视有兴趣或天分的学生。
中国现代文学史戏剧段的教学,除了要让学生掌握一般的文学史常识外,还要给学生以戏剧文学的熏陶,而戏剧并不限于文本,而是舞台上下台前台后多种综合因素的融合;又由于现代文学特具的启蒙性,学生还需要从戏剧的角度来加深对“人的文学”和“个性的文学”的理解;以上教学目标实际上决定了创造性戏剧教学在现代文学史教学中是最适用的课堂教学手段。
本文根据教学实践活动谈谈创造性戏剧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体现与面临的问题。
创造性戏剧教学对于教师的备课有特殊的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做好以下准备:
1.向学生提供大量舞台图片。大多数学生虽然看过多部影视剧,但是进入大学之前看过话剧和戏曲演出的凤毛麟角,往往全班无一人看过戏剧舞台演出,所以对于舞台没有任何概念,这就需要教师事先准备东西方戏剧舞台经典图片。通过一次性向学生提供数百张舞台图片,并要求他们存入手机或其他便携式电子产品,既给他们形成初步的舞台概念,也方便上课时随时查看。
2.准备一段短小但是含义丰富多变的台词,长度大约在20-30行之间。教师事先为这段发生于甲乙之间的对话设想四段不同的前情,内容涉及夫妻情感、犯罪、父子冲突、阴谋等等较为激烈的戏剧冲突,并设定多种对话节奏,将它们打印成两份完全相同的纸本,以备上课时使用。一般影视戏剧类专门学校表演和导演专业的课堂开放式场景小戏都可以借用。
3.一份既包含文本又包含碟片的精读目录。过去现代文学史戏剧课教学要求学生阅读的文本比较多,但是要求学生观看的演出却比较少,两者形成了不对等关系。确实,在文学史教学中,学生的阅读量直接决定了最终的教学效果,面对着完全没有读过作品、也没有任何文学阅读积累的学生,现代文学课程几乎无法进行下去,所以教师都把要求阅读一定数量的作品看作是实现自己教学目的的最重要保障。但是在戏剧课程的教学中,这种思路并不适用。因为戏剧是舞台艺术,剧场性是戏剧的生命,这种特性无法从阅读中获得。所以,在戏剧段教学中,不应该强调阅读量,而应该强调阅读与观剧的完全对应。在不看演出的情况下,阅读一本与阅读十本差异不大;但在看过演出的前提下,每读一个文本,对于无论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实现还是发掘学生的潜力,其意义都不可同日而语。
4.要求学生先观看一套同名影片与戏剧。最好的范例是《赵氏孤儿》的电影和话剧。
5.要求学生在观剧之前粗看剧本,要抱有“如果我是导演”“如果我是舞美”这样的预想去观剧,之后再根据自己的喜好精读剧本。这一要求的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意识里建立初步的舞台感。但在具体实践中发现,这种要求给学生提供了新的阅读兴趣点,因此虽然要求粗看,实际上学生读的比往常更细致甚至挑剔,他们会直接指出一些在舞台上无法实现的描绘。
1.进入戏剧教学情境。在整个戏剧段教学开始之前,第一节课先花10-20分钟和他们探讨《赵氏孤儿》的电影和戏剧不同的表现方式,对于戏剧舞台设计的民族化、导演对于经典的现代理解、演员演出时与电影演员不同的情感把握方式、戏剧与电影不同的打动观众的方式等做一些简单的交流。通过这段讨论给学生建立一种观念:在戏剧段的学习中,必须改变过去从思想、语言和艺术等方面来解读作品和教材的思维习惯,而要从舞台呈现的角度来学习,因此教师要牢牢把握讨论的方向,避免落入到与其他文体的分析相同的窠臼中。由于学生没有读过电影和话剧的文学文本,实际上学生的讨论是自然面对着记忆中的银屏和舞台的,所以教师在讨论过程中也应反复强调舞台呈现的细节。
这一阶段的教学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兴趣,而且能树立他们学习戏剧的自信。当学生发现自己已经能够眼前有舞台形象而不是文字的时候,他们就会在后续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要求自己随时从舞台出发去思考了。
2.按照戏剧剧场性的特性梳理文学史线索,并提供大量思考题。简要地说,就是反复从合演不合演、观众爱看不爱看、东西方观众不同的观剧需要和心理、编剧和导演对于舞台的熟悉程度等等角度去解释文学史中的戏剧发展、戏剧思潮、创作和演出、启蒙目的实现的方式和可能性。在这个梳理过程中,反复对学生说“假如你是翻译家,你会选择哪种剧”、“假如你是观众,你要看这种剧吗”、“假如你是导演,他写的剧本你能拍吗”、“假如你是编剧,这样编能演出吗”这种类型的问题,使学生的思路始终不离开自身实践活动的可能性;同样,所提供的思考题也都不离开这样的思路。例如:时装新戏和时事京剧的成功说明了中国老百姓对于戏剧内容有什么样的特殊要求呢?如果你饰演《日出》中的翠喜,你怎么才能体现作者为她设定的“金子般的心”?把《雷雨》改编成电视连续剧,你作为编剧面对的最大难题是什么?这些问题的回答依赖于对戏剧演出和戏剧情节、冲突的深入理解,但却是学生非常乐于思考和私下谈论的。
3.进入剧作家及其作品教学之前,先演出事先准备好的开放式场景小戏。要求学生自愿组成一对,之后详细讲解前情,但不分配角色,让演出的学生自己商量他们之间的关系,之后稍做准备即对台词。之后让其他学生根据他们的情感和语气猜测他们的关系以及有可能的未来情节走向;再由演出的学生来说明其意图,最后教师具体分析演出和接受之间的差异如何造成。以下是笔者在开始讲述曹禺剧作之前做的一段小戏:
甲:哦
乙:是的
甲:你为什么干这事
乙:这事再好不过
甲:你可别这样说
乙:不,我说真格的呢
甲:请吧
乙:请什么
甲:这是什么意思
乙:没意思
甲:听着
乙:不
甲:真不一样
乙:不见得
甲:哦
乙:你挺好
甲:把它忘掉
乙:忘掉什么
甲:走吧
乙:一定[2]
我自己先设定四种情境,并详细描绘我为这四种情境所设想的舞台:
第一种银行劫案之后,场景是一家酒吧,未到开门营业时间,舞台上有沙发茶几、瓶子、玻璃杯、抹布,还有一只皮箱。
第二种一对受过良好教育的中产阶级夫妇,感情笃深,盼望多年终于生了儿子,儿子却没有活过三个月。他们商量把儿子的遗物都处理掉,在父母的卧室中,一张精致的婴儿床。
第三种一对双胞胎姐妹,姐姐聪明但恶毒,妹妹善良但无知。遗产落在了妹妹手里,姐姐动了杀机。江浙的水景别墅,屋里是暴发户的装修:就是繁复而华丽,一切最贵的东西呈现的是精心的堆积,不是看似随意的摆放。姐姐穿的很阳光而妹妹穿的很俗艳。她们一边交谈一边玩手机。
第四种一对曾经共患难的夫妇,有一个十岁的女儿。墙上挂着俩人的结婚照。妻子在做饭,女儿关着门在做作业,丈夫心事重重看报纸,之后他站起来把结婚照取下来,从镜框背后取出一张纸,此时妻子(或女儿)走入。旧的沙发,新的茶几,落了灰的结婚照,还有由好几扇门组成的舞台空间——没有私密性的中国式客厅。
由于不规定甲乙角色,也不说明后续情节发展的线索,所以四个场景都具有一定的悬疑特征,它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也让初涉表演和导演的学生对于戏剧的“代言体”本质有了非常具体的感知。每个情境表演结束后,由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猜测和评述,一般第一个场景由两名男生表演,他们会做出很难预先猜中的角色分配。随着表演次数的增多,学生会本能地赋予这些场景以更加复杂的前情与人际关系。
之后,仍然是这段小戏,分别按照2-4-2-4-2-1-2-1-2节奏和亚里士多德赞许的三段式节奏以及简单的两段式节奏切分,要求学生自己设定前情并注意台词的停顿与前情之间的情感关系,在简单讲解之后,学生一般都会设定出极具戏剧性的前情,并在处理台词停顿时表达充分的情感。结束后笔者和学生一起先猜测和评述,之后讨论哪种停顿方式更符合观众的喜好。
针对这段戏文,布置的思考题是:戏剧的语言是否本身就必须个性化和风格化?假如我们要把甲处理成恐惧,把乙处理成滑稽,那需要什么样的前情与舞台设计?如果这段是喜剧对话,那又需要怎么对台词?
此段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换一种方式去读文本,在这段小戏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和自信之后,再提示他们可以在宿舍里拿着我们要讲述的剧本对话,并挑战性别年龄和心理。这样他们在阅读剧本的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带着角色感和一定的语气去读,会把自己替代进剧本,即使他们没有出声。
4.在作家和作品的教学过程中,同样引导学生关注舞台与作家和作品的关系。例如,讲述了曹禺的经历之后,要求学生指出《雷雨》作为阅读文本和演出本的区别,即举例说明哪些是作为编剧的曹禺不应该或不必要写的;如果我们导演《雷雨》,哪些必须忽视。之后就曹禺对舞台的描绘与舞美的手绘图和实际演出时的剧照做比较,从舞美立场出发来重新审视曹禺的描绘。再如,考虑舞台效果,饰演花金子的女演员需要什么样对舞台表现呢?尤其是当她和焦母或和仇虎一起时。从每部剧中挑出一个片断来,要求同学对台词,并要求他们面向后墙背向同学们。在他们朗读时,要求同学们边听边想象他们的舞台动作;之后要求朗读者讲述自己为角色设定的情感和语气,再由同学们根据全剧的剧情来评价他们的朗读。这段教学完成后,学生获得的最大收获是对剧中每个人物都有了自己的认知,对人性的善恶冲突有了更切身的理解与体验。
1.戏剧段的课堂教学活动结束后,即布置作业一篇。本人布置的作业是补写名作中的某段重要剧情。例如:从周萍第一次见到繁漪写起,到鲁贵发现他俩在客厅幽会为止,共15分钟的对话。这是难度非常大的作业,因为它虽然是完全意义的独创,却又必须符合原作中每个人物的性格发展轨迹。这就需要在自己的写作中反复回到原作去,模仿原作中的人物的言行举止,但又必须设计一个奇特的戏剧冲突,通过这个冲突将所有有关的人物都牵扯进来,并使两个本来没有好感的人心灵发生碰撞。其他如舞台、服装、音乐都必须与时代或人物相符。
作业要求学生在写完之后找同学一起对台词,确定台词不会少于15分钟,期间只能换场不能落幕。这个训练从未失败过,学生花费两周时间,反复看剧本和作家评传,还查阅了相关的社会学资料,寻找那个时代的风尚……最后几乎无一例外地提交了一份出色的作业。学生之中的佼佼者所写的剧本冲突合理而且激烈,人物语言是对原作的惟妙惟肖的模仿,周萍和繁漪的性格非常动人。这些剧本所达到的水平经常都出乎预期想象,这也提醒着我们,我们的学生绝不缺乏创造力,倒是我们不该压制他们,而应该激发他们。教育的目的本来就是帮助学生能成长为独立自主的人,帮助他们学会同情和理解周围的一切人,戏剧真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和材料!
2.在现代文学史的教学结束后,在与现代文学相关专业的选修课中,再布置一次作业。笔者的做法是在《中国通俗文学》的专业选修课教学中,将学生任意组合成几个小组,要求他们合作将《太平广记》或者明清笔记体小说中的故事改写成现代都市题材剧本,规定每个人写作的长度不能少于15分钟,但是只能上交一份整理好的39-43分钟之间的剧本。给每个小组一个统一的成绩,而不会给每个个体成绩。由于此前在文学史教学中曾经详细讲述过南开新剧团是如何完成集体创作的,所以一般学生都会先去查找这段讲课内容,之后再通力合作,每个人都尽量发挥自己的写作长处,并规避团队其他同学的写作弱项,最后上交的剧本非常完整统一,一位作者和另外一位作者交接处几乎看不到缝隙。虽然这些剧本和国内一流编剧团队的作品差距是巨大的,但也已经表明学生的潜力和合作精神都值得我们期待。
如何获得创造性戏剧教学的最佳效果?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前备课的方式最为重要,即教师首先要改变传统的备课方式,要做到自己胸中有舞台,并准备大量的舞台演出相关知识和材料,这样才能带动学生从舞台出发思考问题。因为“当高居讲台之上的教师满足于将书本上的知识点原封不动的复制给学生时,他们可曾想到,学生在家轻点鼠标,只需输入关键词,便可了解任何他们希望了解的详尽知识,就传授知识这一点而言,比教师更全知全能应当是搜索引擎”[3],也就是说,教师这一行业唯一能取代电脑和网络的是他的创造能力,是具备一定知识之后在课堂上活学活用并引导学生互动的示范作用,而这种能力表现在舞台上,正是戏剧永远无法替代的特性:剧场性。
[1]Margaret Faulkes Jendyk,“Creative Drama-Improvisation-Theatre”from Children and Drama.ed.by Nellie Mc-Caslin.(Lanham: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n,Inc.1985)pp15-28.
[2][美]凯瑟琳·乔治.戏剧节奏[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2:19-20.
[3]周倩文.教育戏剧学新探——20世纪戏剧理论对教育学的研究价值[A]Richard Schechner,孙惠柱.人类表演学系列:平行式发展[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205.
(责任编辑:代琴)
G424
A
1671-6469(2012)03-0070-04
2012-04-15
安凌(1966-),女,四川蒲江市人,南京大学文学院戏剧戏曲学博士;新疆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戏剧史、跨文化戏剧交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