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孝志
(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河南焦作454000)
发展学区体育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马孝志
(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河南焦作454000)
学区体育是把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有效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实现互补,实现双面效应的一种模式。它是新时期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对促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学区体育的概念和内涵,并分析了发展学区体育模式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发展学区体育模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学区体育;和谐社会;组织管理模式;优势互补
学区体育是指以一所或者几所相对集中的学校为中心,划分地区的位置,并以学校为主要的活动场所,对学区居民和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学校体育资源,丰富学区体育内容,开展社区体育活动。学区体育是新时期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提出来的,它是一种为了适应学校体育资源对外开放而提出来的新的社区体育模式。建设学区体育,是顺应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情,充分满足社区居民进行体育活动需要的体现。
首先,就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来看,学校体育正逐步走向了现代化。以往以“竞技为中心”的学校体育,如今正逐步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学校以往以强制体育教育的教学方式,如今也正逐步向着学生自由选择、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在现代化的学校体育中,开放式、多元化的体育教育开始发挥着越来越多的功能,并逐步向家庭、学校、社区三者一体化的体育发展。新时期,学校体育应该是学生终身快乐的体育场所,是提高学生自主锻炼身体、提高健身意识的场所,学校体育为学生的健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校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做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让学校体育引起学生充分的重视,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充分的感受到自我体验的快乐。
其次,从社区体育的发展趋势来看,随着新时期的到来,社区体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近年来,社区体育在群众体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国家对社区体育的建设给予了更多的投入,社区体育场地的建设和基础设施条件大为提高。社区体育场地的建设正朝着城市广场、公园和绿地等设施的结合,社区人口的多样化,使得社区体育也将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社区体育是社会体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社区体育涵盖着社区的所有人员,包括老人、小孩,也包括大、中、小学生。因此,学校体育为我国社区体育创造了基础条件。一方面,社区体育活动的参与者都必须经历学校体育的过程,社区体育在帮助学生培养学校体育兴趣,锻炼身体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学生在进入学校,接受学校体育的熏陶之后,培养了他们独立的锻炼身体的能力,能够充分利用社区体育资源,渲染社区体育的良好氛围,带动社区体育的发展。与此同时,社区体育作为居民家庭生活的一个部分,它丰富了家庭生活,实现了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一体化。总之,加强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联系,建立学区体育,对改善学校体育教学条件,发展社区体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我国以往的体育事业中,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是完全分开的两个区域,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开放化的程度不断深入,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开始打破以往的封闭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二者的相互开放,促进了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协调发展,加快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步伐。
我国政府在实施全民健身举措的过程中,明确提出了全民健身要以青少年为重点的观点。在社区体育中,学生成为社区体育对象的主要力量。因此,学校体育对发展社区体育发挥着重要作用。社区体育在其发展过程中就应该充分利用学校体育的优势,实现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这就要借助学区体育组织的作用。同时,我国在进行精神文明建设时,提出的“以精神文明小区”为重点工作线路,成为发展社区文明,建设社区体育的重要评价指标。而学区体育则把学校的体育资源充分的利用到了社区体育中,有效的解决了社区体育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对实现“全民健身”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尽管我国的社区体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我国目前的社区体育仍然以街道管理的模式为主,从社区体育的场地、基础设施以及公共体育服务等方面来看,人力物力资源还较为匮乏。建立学区体育,把学校体育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利用到社区体育中来,不仅解决了社区体育发展的资源问题,而且还为社区体育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才。同时,学区体育的发展对学校体育的改革也具有重要作用。学校体育对外开放,是新时期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很多学校体育由于其责权利等问题,再加上其管理方法不善的问题,导致学校体育处在困境当中,而学校体育开放,把体育教学资源引用到社区体育中,就充分的解决了学校体育的困境,促进了学校体育的改革。
新时期,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重视生活方式的转变,娱乐休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高了人口的寿命,人口老龄化更加明显。生活质量的提高要求生活方式的转变。因此,发展学区体育,让体育走进学生家庭生活中,成为家庭生活不可缺少的娱乐休闲方式,对发展社区娱乐休闲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切实缩小城乡差距,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发展学区体育,是丰富人们生活,加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学区体育是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有机结合,学区体育要打破常规,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就必须设立一个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对学区体育的日常事务进行管理,这个组织管理部门应该有我国的财政、教育以及民政等各个部门联合成立,其中,财政部门应该做好对社区体育的投入工作,加快学区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教育部门和民政部门应该加强协调,保证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协调发展;另外,其他相关部门也应该在学区体育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和职权。除此之外,充分做好学区体育组织管理部门的权、责、利的明确分工和定位,保证学区体育管理的顺利进行。
学区体育的服务管理范围包括了学区内的所有居民和学生,它是一种定向、专门的组织部门,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学校体育所包含的所有的健身娱乐项目;同时,学区体育组织部门还成立了各种各样的健身俱乐部,健身小组等;创办健身活动中心,开展体育讲堂;为社区居民提供体育教师指导服务等,为社区居民的健身锻炼提供尽可能的服务。
学区体育的对象不仅仅是学生,也包括了整个社区居民,要想学校和社区在体育建设方面得到良好协调的发展,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机构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在学区体育发展中,应该由学校、社区以及居民代表等三方共同达成一致协议,建设学区体育的管理委员会;同时,由财政、民政以及体育管理部门共同协商,设立组织管理模式,得到财政和民政的支持;除此之外,明确组织管理部门的责任分工,做好上下级和同等级之间的协调工作,增强学区体育组织管理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学校体育的对外开放,为社区体育创造了条件,增大了社区体育的发展空间,极大的丰富了学区体育的活动内容。因此,建立必要的、科学的、规范的日常事务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学区体育的日常管理要充分利用当前的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提高学区体育的硬件管理水平,在学区体育的各个活动中心建立信息化的管理系统,设立各个部门的组织管理人员,专门负责本部门的日常事务管理活动;同时,积极引进一批具有高度的服务热情,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的管理人员,增强组织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努力提高学区体育日常管理的效率和服务质量。
学区体育从管理部门的建设到基础设施的建立,需要依靠各个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加强与其他各个部门的合作,扩大学区体育发展的渠道,是发展学区体育的重要措施。一方面,学区体育事业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学校和社区单纯的依靠自身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学区体育事业还应重视财政部门的合作,争取到政府的支持,并依靠政府强有力的财政作用使其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宣传和响应。另一方面,学区体育的发展还需要体育部门在技术方面的支持,增强学区体育的技术实力;争取商家企业的赞助,扩大建设资金的来源。总之,作为社会生活的学区体育,其发展应该得到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扶持。
学区体育是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学区体育应该充分抓住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机遇。一方面,作为公益性质的学区体育,应该建立有效的政府扶持和鼓励机制,依靠政府的支持得到发展,切实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和服务;另一方面,学区体育还应该贯彻试点运行的政策,逐步进行有偿开放,同时控制有偿使用的费用额度,避免高额的有偿使用,以免造成学区体育服务性质的转向。总之,学区体育应该是全民健身的活动基地,是人们娱乐休闲的重要场所,应该为居民生活提供服务;同时还要依靠自身的优势,增强吸引力,积极争取外界各个企业的赞助,以不断扩大和发展。
从目前我国学区体育发展的居民调查显示,学区体育指导员的匮乏是社区居民反映的最为突出的一个方面。因此,加大学区体育的指导员的投入是发展学区体育的重要方面。一方面,依靠政府加大对学区体育的支持,鼓励体育指导员进入学区体育事业中;同时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积极招募学区体育指导员的志愿者;另外,充分利用社区和学校的内部优势,鼓励社区居民中有资历和专业水平的居民参与到学区体育的指导活动中来,同时,学校鼓励体育教师进入学区体育,为学区体育做出一份贡献。
学区体育事业作为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活动,建立健全学区体育的服务管理系统,实现一体化的服务管理势在必行。学区体育旨在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健身服务,主要表现在:一是为社区体育提供充足的健身娱乐场所和设施设备以及器材等服务;二是为社区居民提供体育指导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周到、完善的健身指导;三是做好学区体育的组织管理工作,保证学区体育日常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三者缺一不可。因此,建设学区体育的系统化、一体化服务管理,就要做好学区体育的服务管理体系的建设,分工合作有机结合;在做好服务管理的同时,还要建立必要的社区居民监督制度,接受社会各界的审查和监督,设立居民意见箱,选出居民代表,随时听取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努力使学区体育的服务尽可能的被展现出来,最大化的实现其社会价值。
学区体育伴随着社会体育的发展应运而生,它充分实现了学校和社区体育的互补性,实现了学校和社区之间体育人才资源的互补性。学区体育模式的建立,在为社区居民健身提供服务的同时,学校体育文化也逐渐融入到社区生活中,并开始对社区体育产生影响,极大地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生活。建设学区体育,就应该充分考虑我国社区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加强政府的指导和扶持,使其真正实现双面效应,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1]樊炳有.社区体育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2]课题组.社区体育发展新模式——学区体育[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4).
[3]中国教育网.中国学校统计[EB/OL].http://www.moe.edu.cn/edoas,2008 -08 -20.
[4]兰 林,杨肇云.整合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初探[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
[5]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6]姜 明.创建高校体育工作特色之研究[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4(1).
[7]张元阳.论现代终身体育的本质和必要[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4(3).
C913.4
A
1674-5884(2012)01-0149-03
2011-10-29
马孝志(1977-),男,陕西汉中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体育教育专业训练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责任编校 罗 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