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地理教学语言更“给力”

2012-04-02 04:23:12浙江上虞春晖中学312352蒋亚琴
地理教学 2012年3期
关键词:给力学科语言

浙江上虞春晖中学(312352) 蒋亚琴

教学语言反应了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素养,同样地理教师的教学语言也反应了一个地理老师的功底。笔者平时在观察那些资深地理教师的教学语言时,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饱含地理智慧、富涵地理思维、张扬地理个性。用当下流行的一个词概括,就是相当“给力”!

一、高度概括,简洁给力

高度概括的语言应是言简意赅,能“一言以蔽之”,能让学生高屋建瓴地掌握地理环境的整体特征、成因特点。例如对地形地貌的形成,可以用以下的语言:“风积黄土,内力抬升,流水侵蚀” (黄土高原),“基底下沉,泥沙沉积”(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壳上升,河水下切,湖水外泄”(刚果盆地),这样的表述简洁有力,既说明了成因,内力与外力共同作用于地貌的形成,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韵律美。还有如气候特点的描述,“热带大陆”“干燥大陆”概括了非洲气温高,降水少的特点;“湿热大陆”是南美洲的气候特点;“洋流送暖、西风带雨、海岸曲折、山脉东西”这16个字把影响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因素表述得一清二楚。

同样,人文地理的内容也可以高度概括,从而减轻学生的记忆量,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如对城市选址因素分析,就可用“风、水、宝、地”这4个字来概括:“风”指的是要考虑当地的盛行风及风的来向;“水”指的是河流及河流的流向,“宝”就是指资源的分布,“地”就是指所处的地理位置。洪涝灾害成因分析则用“天、地、人”3个字来展开表述:“天”指气候因素,“地”指所在区域的地形、河流流域特征,“人”则指人为的影响因素。再比如对热带雨林迁移农业的学习,笔者用了“砍了烧,烧了种,种了收,收了跑”来概括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轻、薄、短、小”来归纳高新电子产业的特点,都达到了浓缩即精华的教学效果。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复杂的话能简单地说”,这需要教师平时不断地锤炼语言,提炼精髓,发扬咬文嚼字的精神,追求精益求精的教学效果。

二、生动活泼,形象给力

地理语言不但要求简洁、规范,也需要形象生动。特别是像一些抽象难懂的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在语言用词上如果能够做到形象生动,不但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内化,还能借助于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修养有一定的造诣,能够熟练运用语言技能技巧,运用诗歌、歌曲、谚语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展现。如分析沙尘暴的成因,一是大风,形成沙尘暴的动力条件;二是地面的沙尘物质,形成沙尘暴的物质条件,为了使这些繁杂的知识点活跃起来,笔者用了一句歌词“你是风儿,我是沙”来总结,在学生的一片笑声中,笔者知道他们轻松快乐地掌握了。再比如在比较河岸与河中哪里流速更快时,运用等流速线解释,规范准确,但这对学生的能力就有一定的要求了,仅限于地理思维比较好、知识基础比较扎实的的学生才能够掌握,特别对于等值线这部分内容掌握欠缺的学生来讲,的确是个难点。这时若嵌入诗句“逆水行船,船靠岸边走;顺水行船,船在中央行”,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地理教学的语言甚至可以是优美动人的。如以下的一段文字:

你可以把地球想象成一个有着“三围”,但腰围最大的人,他的腰围是赤道,腰以上是北半球,北回归线就是他的胸围,腰以下是南半球,南回归线是他的臀围,头是北极,脚是南极;你可以把地球绕日而行,想象成太阳是个火盆,一个人在倾身烤火。他身子倾斜的方向始终向着北极星,他不但倾斜,还要在绕日而行的同时自己也在旋转,他倾斜地绕日而行,事关我们的四季,他的自转,则产生了我们每天的白天和黑夜……(摘自《中国国家地理》2010年第5期卷首语)

如果教师能用这样的语言来讲解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那么学生一定更容易接受,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更是一种美的熏陶,美的享受。

形象,生动,美好,如此美妙的地理语言使枯燥的地理原理、地理规律能够被学生理解得通俗易懂,也凸显了地理学科的人文情怀。

三、字斟句酌,准确给力

地理是一门科学,科学就要求专业化,而专业化就要求语言的表述科学规范,准确达意,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就以“侵蚀”为例:从侵蚀作用来看,可分为物理侵蚀(下蚀、侧蚀)和化学侵蚀(溶蚀);流水侵蚀按照方向又可以分为侧蚀和下蚀,下蚀作用在河流上游比较明显,往往形成V型的河谷地貌;而侧蚀作用在河流下游明显,形成U型河床地貌。这一“下”一“侧”从两个方向把流水侵蚀的微妙差异说了个清清楚楚。再如冰川侵蚀中的一个“刨蚀”,就刨出了锋刃,塑造了角峰、冰斗等冰川地貌,真是怎一个“刨”字了得!

四、广纳百科,综合给力

地理学科又是门综合学科,即涉及理、化、生等自然学科,也覆盖政、史等人文学科。地理学科的这种“杂”,就要求地理教师能通晓其他学科知识,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地理,这就体现在地理语言的运用上,也可以综合使用,借用其他学科的用语,达到更好的学科效果。

例如在学习地理信息技术中的三“S”技术(GIS,RS,GPS)时,就可利用英文板书,用英语来解释三“S”技术。因为这些前言的学习资料就是从西方发达国家引进的,利用原版的表述才能把问题说得更清楚。再如在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内容时,我们可用政治术语“循环经济”来概述工业上的清洁生产和农业上的生态农业。在学习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时,为了能更好地说明溶蚀地貌(溶洞、地下长河)和沉淀地貌(石钟乳、石笋、石柱)两类微地貌的形成,列出这两个化学方程式就显得更给力!

爱因斯坦说:“能培养出独创性和唤起对知识的愉悦是教师的最高本领。”教师的教学语言就是教师的一个本领。教师说得好,学生才能学得好。教学实践不断地在启示我们:成功的语言才有成功的教学。在今后的地理教学中,我们地理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结合地理学科特色,让我们说的每个字,每一句话都相当地给力!

猜你喜欢
给力学科语言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语言是刀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30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超学科”来啦
巧用夸张,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我有我语言
创业工场“给力”,点燃“创客”激情
时代风采(2015年7期)2015-04-27 19:4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