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德
(安徽省岳西县温泉农业综合服务站,岳西246600)
岳西地处大别山腹地、皖西南边陲,平均海拔600m。岳西是全国名优茶商品生产基地县,国家级茶叶标准化示范县,全国标准茶园创建示范点。该县茶叶资源得天独厚,茶产业是岳西最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岳西县委、县政府把茶业发展作为生态立县、做特农业的重头戏,推进茶叶产业化发展。全县现有茶园面积9000hm2,2011年产茶2900t,茶业综合产值4.4亿元。
1.1 自然资源 岳西属纯山区县,自然条件优越,境内群峰叠翠,溪流交错,植被完好,空气清新,土壤肥沃,雨量充沛,加上农民素有不施化肥,不用农药、除草剂的优良习惯,造就了岳西茶叶的优异品质。茶叶氨基酸及芳香物质含量极为丰富。多次茶叶抽检或送检,均未检出重金属或农残,安全性极为可靠。
1.2 基地建设 全县茶园面积9000hm2,其中无性系茶园2400hm2,开采茶园面积7667hm2。无公害茶园认证面积达到8333hm2,绿色产品认证50余t;有机茶园认证335hm2。新建无性系良种茶园800hm2,占新增茶园面积的50%以上。建设无性系良种繁育基地4个,年发展无性系良种扦插圃27hm2,可出圃优质无性系茶苗5000余万株。其中,选育于该县的“石佛翠”,因具有产量高、品质好、抗寒性强、氨基酸含量高等特点,2010年被审定为国家级茶树良种。
1.3 产销状况 全县中小型茶叶加工企业累计发展到330家,全县茶叶80%以上通过茶叶企业加工销售;骨干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现有骨干企业14家,龙头带动作用日趋明显。各类茶叶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189个,实现乡村全覆盖,常年从事茶叶销售的农民经纪人超过2000人。岳西翠兰茶叶已畅销安庆市场,在合肥、北京、南京、上海、武汉等大中城市销量明显提升。
1.4 品牌建设 “岳西翠兰”是岳西茶叶的主打品牌,1985年被评为全国名茶。自2007年以来,该县连续四年举办岳西翠兰茶王评比活动,特别是在去年,将茶王评比活动移师省城合肥,并将茶王拍卖所得捐给玉树地震灾区,吸引了媒体争相报道,效果明显。组织参加茶博会、合肥、上海农产品交易会等各类展示展销活动,并在安徽第五届茶博会上成功举办了首届岳西翠兰茶文化节。通过大别山映山红旅游文化月搭建平台,成功在南京、合肥、武汉等大中城市举办茶叶推介会。邀请中央、省、市新闻媒体来岳采风,并在中央七套等有关新闻媒体宣传。2010年岳西翠兰成为国宾礼茶,由国家领导人赠送给来访的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及其代表团成员,之后又成功入选2011年全国两会用茶,极大地提升了岳西翠兰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岳西翠兰成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岳西翠兰(绿茶)手工制作技艺》入选安徽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岳西翠兰茶叶获得省名牌产品和名牌农产品各1个,省著名商标1个。
1.5 招商引资 引进黄山徽畅集团岳西翠兰大市场建设项目,该公司在该县注册成立了“安徽翠兰茶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预计总投资达到2亿元,新建占地5.5hm2,集茶叶交易、文化传播、技术培训、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岳西翠兰专业大市场,正动工兴建。该公司高标准完成了国宾礼茶、全国“两会”用茶的承办任务,身体力行地打造岳西翠兰品牌,有力推进该县茶业发展。
1.6 经济效益 2011年全县茶园面积9000hm2,产干茶2900t,茶业产值4.4亿元。茶叶单产较2005年提高20%;茶叶单价提高1.8倍,达到120元/kg;全县茶业专业村超过20个,专业组80多个,茶叶收入超过1万元的农户突破1万户。尤其是岳西翠兰成为国礼茶和两会用茶后,全县茶农发展茶叶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发展观念发生了根本转变,从“要我发展”转变为“我要发展”。
2.1 茶园基础条件差,管理水平低 全县9000hm2茶园中,约有30%茶园还是20世纪80年代以前兴建的,树龄老化,树势衰退,还有相当一部分立地条件差,茶树零落稀疏,良种覆盖率低,效益不高。
2.2 茶劳矛盾突出 当前,该县茶园的耕作、施肥、修剪、采摘等农艺管理全部靠手工完成。据测算,每667m2投产茶园一年需工日15个,全县一年需工日180万个,按每劳力一年从事60个工日计,全县茶季需劳力3万人。而该县现有中青年劳力90%外出打工,一到茶季,劳力紧张,工价又高,导致采摘不及时,成本上升,效益降低,大多数茶园只采一季春茶。
2.3 品牌不响,市场管理混乱 尽管该县品牌建设取得一定成绩,但与六安瓜片、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等名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市场上岳西翠兰包装混乱,“三无”产品充斥市场,有些包装甚至打出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称号。有的缺乏诚信、以次充好,以周边地区茶叶冒充岳西翠兰。
2.4 茶叶加工不够规范 不少茶农陷入误区,甚至恶性竞争,片面追求小、嫩,以致茶叶越摘越小,成本越来越高,茶味越来越淡,降低了岳西翠兰的品质和产量。由于追逐自然舒展外形,难免一地一款,一手一样,千姿百态,没有整体性,好茶因外形不统一进不了大客户的视野。
2.5 茶叶产业体系不健全,茶产品结构单一 该县茶叶企业总体规模不大,缺乏牵动性强的核心企业,大多企业还处在原始积累阶段,缺乏现代管理理念,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带动能力不强,对财政贡献不大。产品还处于初级阶段,品种单一,夏秋茶开发远远不够,科技含量高的深加工产品还是空白。茶产品的系列开发更是滞后。
发展思路应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牌建设为主线,以效益为中心,以茶农增收为目标,以名优茶开发为重点,以茶叶精深加工为延伸,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品质战略和产业化战略(即“两品一化”战略),不断提升该县茶业综合竞争力,促进茶产业不断升级。
3.1 加强基地建设 一要继续实施茶树良种工程,积极引导农民利用山塝田、旱田、荒地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建立一批生态高效茶园示范基地;进一步抓好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二要加强低产茶园改造,提高茶园效益。特别是对一些低产、低效茶园要加快改造步伐。三要加大茶园投入品的监管力度,实行源头控制,加强茶叶的“三品”认证工作,特别是要逐步开展茶园有机认证。四要积极探索茶园流转机制,将分散经营茶园相对集中,适度规模经营。
3.2 加大品牌宣传力度 由于受资金实力、企业规模等条件制约,省级品牌少,国家级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仍是空白。今后一是进一步加大品牌宣传推介力度,在全国大中城市和茶叶主销区举办茶业推介活动;积极鼓励企业在合肥、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开设岳西翠兰专卖店。以岳西翠兰茶入选“国礼茶”和“两会茶”为契机,利用电视、报纸、高速广告牌等媒体,不间断地形成宣传高潮和品牌效应。二是积极鼓励企业申报企业名牌产品,对获得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的企业,给予奖励。三是加强品牌管理,以县茶叶协会为主体,做好岳西翠兰证明商标及地理标志的规范管理使用工作;成立茶叶品质监督、品牌创建与管理、产业化建设督查三个工作小组,加大茶叶市场和茶叶品牌管理力度。
3.3 做大做强茶业龙头企业 这是推进茶业产业化的关键和核心。一是完善扶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重点扶持具有发展潜力的茶叶企业。二是要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引导龙头企业进驻园区,形成农产品加工集群。三是创造良好投资环境,加强茶叶招商引资工作,吸引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和外资的投入。
3.4 建立科技创新机制 一是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部门的合作,引进高新技术、人才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加强技术、人才、信息的集成,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二是充分利用岳西优异和丰富的茶资源,开发夏秋茶和茶叶精深加工,开发茶叶新产品,延伸产业链,提高茶叶附加值。三是要推进茶叶机械化生产进程,大力推广茶叶机械修剪、采摘、中耕、除草技术。
3.5 构建茶业服务体系 一是规范和引导合作组织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利益分配和监督机制,强化技术、信息、物质、销售等方面的服务功能,提升自身发展能力和带动能力。二是健全完善茶业信息服务体系,利用广播电视、电子商务和板报、墙报等信息平台,为茶农和茶企提供技术信息、市场信息和咨询服务。三是加强科技推广体系建设,稳定和加强茶叶技术推广队伍,加强茶叶先进技术的培训与推广,不断提高茶叶生产者的素质。
3.6 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牢固树立全县“一盘棋”思想,把认识和行动统一到茶业“两品一化”发展战略上来,把茶产业发展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中心工作来抓。二是加大投入力度,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茶叶品质提升、品牌建设和产业化发展。对获得国家、省级名牌及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分别给予奖励,对在省以上电视台、高速路做广告以及“三品认证”的也给予相应补助。三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该县茶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督促检查加快产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协调各部门支持茶产业发展。四是县政府将把茶产业发展纳入对乡镇和有关单位考核的重要内容。五是强化部门职能,切实履职尽责,共同为茶业发展做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