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伟 张东凯 张永刚 刘 双
(黑龙江省地震局,哈尔滨 150090)
黑龙江地下流体前兆监测台网目前有20个台(点)运行观测,其中有3个模拟观测台(点)、18个数字化观测台点。主要观测项目为:水位观测15个,其中动水位2个、静水位13个;水温观测18个,全部为数字化观测,其中1个是“九五”架设,其他17个为“十五”架设;氡观测8个,其中模拟6个,数字化2个;气汞观测点1个,数字化观测;氦气观测点2个,均为数字化观测。黑龙江地下流体测点主要布设在断裂上或附近地区,嫩江断裂带附近、松嫩盆地及依舒断裂带测点布设相对密集,整体分布不均匀,尤其是黑龙江西北部地区测点较为稀少,黑龙江地下流体测项观测密度为0.9个/万km2,总体上较为稀疏。根据中国地震局 2010年12月 “前兆观测资料预报效能评估工作讨论会”,修改并给出了地下流体学科观测资料预报效能评估方案,本研究据此评估方案进行。
水位观测井网中A类测点1个,占总数的7%,B类9个,占总数的60% ,C类9个,占总数的33%。目前水位观测表现出受城市地下水开采及城市建设影响严重,导致许多井受到严重影响,对异常的判定和认识有很大的干扰,保护观测环境或建设新的观测点是今后的一个重要工作。
水温观测井网中A类6个,占总数的33%;B类11个,占总数的61%;C类1个,占总数的6%。水温仪器无法进行标定,观测系统的稳定性无从判断,数据中出现的小幅度的突降和突升,无法判断属何种原因所致;多个测点都表现出零漂现象,同时各测点仪器的漂移速率也完全不一致,究竟是其真实变化还是仪器漂移所致,今后需从观测角度加强水温动态方面的研究。
黑龙江氡观测井网中A类测点6个,占总数的75%;C类测点2个,总数的25%。目前黑龙江水氡观测基本已经 30多年,仪器严重老化,从观测技术系统来看,模拟水氡观测较气氡观测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价值仍有较大的优势,在今后急需解决仪器问题。目前黑龙江气氡观测仪器稳定性非常不好,数据比较杂乱,希望加强仪器稳定性的研究。
目前黑龙江汞监测台网观测台(点)只有1个观测点,是C类,从目前看,应用的汞观测仪器可靠性较差,故障时有出现,同时汞的观测环节较多,存在人为干扰的可能性较大。鉴于汞在震前的灵敏性,需加大对汞的观测设备的研制或引进,加强观测技术系统及井网建设,并加强观测技术人员的培训。
目前黑龙江氦气综合观测点只有2个,由预报效能评估统计表3-10显示,均为C类。氦气自开始观测以来,稳定性较差,希望加强仪器稳定性的研究。
(1)针对目前观测环境恶化,各种干扰严重,影响流体台网观测的现状,今后尽可能采用地震专用深井开展流体观测,减少干扰;同时对抗干扰能力较强的测项,加大建设力度。
(2)进一步优化台网布局,在黑龙江地震活跃地区及主要活动断裂适当增加流体观测点,在东北部和西北部增加观测点,减少空白区域,总体提高黑龙江流体台网的监测密度。
(3)对灵敏观测台点,建议对环境进行维护改造,提高测点观测效能和资料的使用价值,力保观测项目能长期有效的开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