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27 次和28 次南极长城站地震观测

2012-04-02 00:05:04常利军
地震科学进展 2012年6期
关键词:长城站南极洲干扰源

常利军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081)

南极洲位于地球最南端,是世界上发现最晚和研究程度最低的一个洲。南极洲以横贯南极山脉为界,东部为东南极地盾,西部为西南极造山带,具有独特的构造环境,是地球上唯一的被地球旋转轴穿过的大陆。南极洲号称世界“寒级”、“冰级”和“风级”,具有极端的气候条件,长期以来,南极大陆的地震观测远远落后其他地方,被认为是没有地震的大陆。但随着人类社会和科技的进步,人类对南极地震观测和研究的逐步深入,发现尽管其地震活动性和强度没有其他大陆高,但仍然监测到一些中小地震。由于南极极端的气候条件和独特的构造,在南极开展地震观测研究极具挑战性和创新性。

中国南极长城站地震观测开始于1986 年,当时在国家地震局支持下,经南极考察委员会批准,“地震”列入了中国第2 次南极科学考察项目,确定在南极长城站建立中国南极长城站地震台。早期使用的是模拟观测和图纸记录,由于仪器性能和观测条件等原因,未能得到好的数据,限制了研究工作的开展。中途由于一些原因地震观测停滞了多年。2007 年由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在中国第24 次南极科考期间重新恢复地震观测,采用了数字化宽频带地震记录仪。但是由于长城站20 多年的发展,尤其是“十五”建设的完成,站区的规模扩大,干扰源增加,老台站距站区主要干扰源(如发电栋、冷冻库等)不到100 m,严重影响了地震仪的正常观测。为此,作者参加2010 年中国第27 次南极科考期间对台站进行了重新选址,新的台址选在长城站南面500 m 远的山顶上,避开了干扰源,重建了我国南极长城站地震台,并恢复了地震观测。并在参加2011 年中国第28 次科考期间升级了部分设备,使台站更加完善。经初步分析后,新台站运行稳定,数据连续性、完整性很好,背景噪音小,记录的地震事件信噪比高,不仅观测到清晰的远震,还观测到南极长城站附近发生的近震和疑似冰震的记录,这将为开展有关南极地震学方面的研究提供高质量的数据。在2011 年度里,仅记录的南极地区发生的地震就达百余次,否定了国内相关媒体关于南极没有地震的报道,新华社报道了这一南极地震科考成果(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12-01/06/c_122545907.htm),为改变媒体和大众有关“南极无地震这一错误认识”起到了很好的科普作用。此外,我们还进行了近地表浅层结构探测实验,把长城站地震台作为一个固定接收点,再利用我们放置在长城站的一套备用地震仪器作为临时移动观测,将临时台和固定台构成一个双台观测系统,利用噪音互相关方法得到这对台站记录组下方的浅层速度结构。

猜你喜欢
长城站南极洲干扰源
南极探险日常
Explore Antarctica with the photographer 与摄影师一起探索南极洲
南极不再“难及”,长城站旅游申请开放
我们的南极长城站
南极洲——中山站
三电平H桥逆变器差模干扰源研究
电子制作(2017年10期)2017-04-18 07:22:42
基于可移点波束天线的干扰源单星定位方法
电信科学(2016年9期)2016-06-15 20:27:25
一种基于“主动加扰”技术的通信区域精准控制干扰源设计
发射机房控制电路干扰源分析
我们的南极长城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