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 冰,彭玉娥,甘静妮,蔡 卓
(1.广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广西 南宁 530007;2.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野黄芩苷(Breviscapine)是从灯盏花中提取的主要成分,灯盏花属于菊科飞蓬属植物,主要分布于云南、广西等西南地区。野黄芩苷可以扩张微血管,改善微循环,提高心肌功能和心脑供血,也具有降低血粘度,抗血小板聚集,防栓及溶栓,降血糖及降低血脂等功效;可治疗和预防脑血管意外及其后遗症、记忆力减退、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及高粘滞血症、脉管炎,以及一些缺血及伴有微循环障碍的病症。对颈周综合症、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各种眩晕症,以及肺感染等也有一定疗效。文献报道的野黄芩苷测定方法有薄层色谱法[1]、高效液相色谱法[2~4]和毛细管电泳法[5]。这些方法的主要缺点是样品需要衍生化,处理过程繁琐。由于野黄芩苷分子结构上有酚羟基(图1),使其具有一定的电化学活性,也使得采用电化学方法进行测定成为可能。
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CNT)自1991年发明以来,由于其独有的特殊结构,稳定的化学性质,良好的电子特性和较高的机械性能,一直是材料、化学、物理、生物等多种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表明,将碳纳米管用作修饰电极的材料,可以增大电极的表面积,增强电子转移能力,提高电极导电性能,降低反应过电势,增加峰电流,从而使修饰电极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性和稳定性。
本文采用超声波处理多壁碳纳米管,然后将其修饰在玻碳电极的表面,制成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研究野黄芩苷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并建立电化学测定药品中野黄芩苷的新方法。
图1 野黄芩苷结构
仪器:CHI600C电化学工作站;三电极系统,以玻碳电极(GCE)或修饰了多壁碳纳米管的玻碳电极(MWNTs/GCE)为工作电极,饱和甘汞电极(SCE)为参比电极,铂丝电极为对电极。电子分析天平,KQ2200E型超声波清洗器。
试剂:野黄芩苷标准品,硝酸,无水乙醇,α- 氧化铝,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N,N- 二甲基甲酰胺,灯盏花素注射液,灯盏花素片剂。
磷酸氢二钠溶液(0.2mol·L-1):称取15.601g的磷酸氢二钠,放入小烧杯中,加50mL水,超声振荡溶解,转移到500mL容量瓶,定容。
磷酸二氢钠溶液 (0.2mol·L-1):称取35.814g的磷酸二氢钠,放入小烧杯中,加50mL水,超声振荡溶解,转移到500mL的容量瓶,定容。所有用水都为去离子水。
称 取 1.0g MWCNTs分 散 于 100mL 6mol·L-1HCl中,超声处理4h后,用去离子水洗至中性。用100mL 浓 HNO3+ 浓 H2SO4(1∶3,V/V)超声处理 6h,用去离子水洗至中性,用烘箱在100℃烘干12h。将GCE 用湿润的氧化铝在抛光布上抛光,用去离子水冲洗后,分别在1∶1(V∶V)硝酸、乙醇和去离子水中超声清洗5min,然后在空气中干燥。将10.0mg的预处理MWCNTs分散到10mL的N,N- 二甲基甲酰胺(DMF)中,通过超声波处理30min。滴加12 μL MWCNTs分散液到处理过的GCE表面上,于红外灯下干燥,即制得修饰电极。
实验在CHI600C型电化学工作站上进行,三电极系统。取适量野黄芩苷样品溶液,加入0.20 mol·L-1Na2HPO4-NaH2PO4(pH=7.4)底液,转移至电解池中,在-0.2~+1.2 V的条件下进行循环伏安扫描,扫速为120mV·s-1;每次测定后在空白底液中扫描至曲线稳定。用标准曲线法测定野黄芩苷的含量。
图2为4.0×10-5mol·L-1野黄芩苷在0.20mol·L-1Na2HPO4-NaH2PO4缓冲液(pH=7.4)中在GCE及MWCNTs/GCE上的循环伏安行为。可以看出,在GCE上于+0.152 V和+0.751 V处野黄芩苷有2个弱氧化峰(曲线a),而在MWCNTs/GCE上野黄芩苷于+0.142 V和+0.706 V处有灵敏和良好的氧化峰(曲线b),其峰电流远大于在GCE上的峰电流,说明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对野黄芩苷表现出催化行为。反向扫描时,只在MWCNTs/GCE上于+0.652 V处观察到1个极弱的还原峰。因此,可以认为野黄芩苷在GCE和MWCNTs/GCE上的反应均是不可逆的。
图2 4.0×10-5 mol·L-1野黄芩苷在0.20 mol·L-1Na2HPO4-NaH2PO4缓冲溶液 (pH=7.4)中在玻碳电极(a)和修饰电极(b)上的循环伏安图及底液在修饰电极(c)上的循环伏安图
本研究采用滴涂法制备修饰电极,因此修饰剂的用量直接影响电极的性能。实验发现,修饰剂用量在3.0~12.0μL之间时,野黄芩苷氧化峰电流随着修饰剂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大,超过12.0μL后,氧化峰电流增加不明显。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随着碳纳米管修饰量的增加,电极的电传导性能得到改善,有利于电子的转移,同时电极的比表面积增大,能有效地吸附野黄芩苷, 增加电解电流;当修饰膜的厚度逐渐增加时,电极膜电阻也在增加,这 部分抵消了电极电传导性能的改善;当修饰膜的厚度进一步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电极导电性能下降,不利于电荷转移。综合考虑,选择修饰剂的用量为12.0μL。
分别考察了野黄芩苷在磷酸二氢钠和磷酸氢二钠、醋酸和醋酸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磷酸一氢钠和柠檬酸、氯化钠、盐酸等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磷酸二氢钠和磷酸氢二钠缓冲体系中峰电流形状比较好,不出现杂峰,因此选择磷酸二氢钠和磷酸氢二钠缓冲体系为本实验的支持电解质。进一步考察了支持电解质浓度对峰电流的影响,发现当NaH2PO4-Na2HPO4缓冲液浓度为0.20mol·L-1时,峰电流最为稳定,因而确定缓冲液浓度为 0.20mol·L-1。
考察了在5.8~8.0范围内pH对野黄芩苷峰电流的影响,发现当pH为7.4时峰形最好,峰电流最高,因而确定缓冲体系的pH为7.4。实验还发现,2个峰的峰电位都随pH值的增加而往负的方向移动,峰电位Ep与pH 值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分别为Ep1(V) = - 0.0657pH +0.6328,r=0.995(峰 1),Ep2(V) = -0.0541pH + 1.121,r=0.992(峰2),说明这2个氧化过程有质子参与了反应。
图3是4.0×10-5mol·L-1野黄芩苷在MWCNTs/GCE上在不同扫速下的循环伏安图。在40~240mV·s-1扫速范围内, 野黄芩苷氧化电流随着扫描速度的增加逐渐增大, 当扫速为120mV·s-1时峰电流较大且峰形好,故选择120mV·s-1为本实验的扫描速度。由图3可知峰电流Ip随着扫速的增加而增高,并且与扫速的平方根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Ip1(μA) = 5.3799 v1/2(mV·s-1)-15.024 (r= 0.9976);Ip2(μA) = 5.0395 v1/2(mV·s-1)-15.79(r = 0.9950),表明该反应是受扩散过程控制。由图3还可观察到, 峰电位与扫速的自然对数值ln V 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其线性方程为:Ep1(V) = 0.0205 ln V + 0.0427(r = 0.9907);Ep2(V)= 0.0334 ln V + 0.546 (r=0.9985)。
图3 4.0×10-5 molL-1野黄芩苷在不同扫速下在MWCNTs/GCE上的循环伏安图
固定终止电位不变,考察扫描起始电位对峰电位、峰电流的影响,发现扫描起始电位对峰电流、峰电位的影响不大,本文确定起始电位为-0.2V。终止电位对峰电位影响不大, 但对峰电流有影响。终止电位大于+1.2V 时峰电流会变小, 而且峰型变差。所以本实验选取终止电位为+1.2V。在0~80s范围内随着富集时间的增加峰电流不断增大,富集达到80s后野黄芩苷在电极表面吸附量达到饱和,峰电流变化趋于平稳。由此确定本实验富集时间为80s。
考察了野黄芩苷测试样品中主要共存组分的干扰情况。在测定相对误差不超过±5%时,对于8.0×10-5mol·L-1野黄芩苷,1000倍的葡萄糖、苯甲酸钠、淀粉、糊精、滑石粉、氯化钾、硝酸铵,500倍的硫酸铁、碳酸钠,100倍的亚硫酸钠、硫酸锌、氯化钙、硫酸钙、硫酸钠,50倍的柠檬酸等对测定无干扰。
在选定最佳条件下进行线性扫描伏安测定,结果表明(图4), 野黄芩苷浓度在4.0×10-6~1.0×10-4mol·L-1范围内与峰电流呈良好线性关系, 线性回归方程为Ip(μA) = 890.06C(mmol·L-1) + 0.9139,相关系数r=0.9985。方法检出限(S×N = 3)为 8.2×10-7mol·L-1。对4.0×10-5mol·L-1野黄芩苷溶液连续测定11次,RSD为1.8%,说明重现性良好。
图4 不同浓度野黄芩苷在MWCNTs/GCE上的线性扫描伏安图
将一瓶注射液样品(5mL)用去离子水稀释至100mL,并进一步稀释至标准曲线所覆盖的浓度范围,待测;取10粒野黄芩苷片剂,磨成均匀粉末,称取相当于一粒片剂重量的粉末,溶解于2.0mL的0.2mol·L-1Na2HPO4-NaH2PO4缓冲液中,用水稀释至100mL,并进一步稀释至测定的线性范围,待测。2种样品均按实验步骤进行测定,并做回收试验,结果列于表1。
表1 野黄芩苷样品的测定结果(n=5)
野黄芩苷在MWCNTs/GCE上具有良好的电化学行为,峰值电流与野黄芩苷浓度具有化学计量关系,据此建立了电化学测定野黄芩苷的一种新方法。制备的修饰电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该方法简单、方便、灵敏,应用于野黄芩苷注射液和片剂样品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1] 梁南熙,虞泓,张丽娟,郭亚东.薄层色谱法测定单株灯盏花中野黄芩苷的含量[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8 (2):150-152.
[2] 王群英,何选林.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灯盏花素片中灯盏花乙素含量[J].中国药业,2008,17(16):37.
[3] 郑丽萍,黄春球,廖小春,熊毅,周志宏.HPLC法测定野黄芩苷颗粒中野黄芩苷的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2005,25(4):439-441.
[4] 桂双英,周亚球.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野黄芩苷滴丸中灯盏乙素的含量[J].中国中药杂志,2004,29(4):378-379.
[5] 王峻梅,王建伟,李全文,陈缵光,蔡沛祥,莫金垣.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半枝莲药材及灯盏花素片中野黄芩苷[J].中草药,2008,39(3):375-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