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艺术性课堂教学

2012-04-01 09:07原崔丽莉
关键词:高潮艺术性重难点

江 原崔丽莉

(1.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9;2.中国地质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浅议艺术性课堂教学

江 原1崔丽莉2

(1.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9;2.中国地质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更高层次。当前课堂教学低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正确定位,在课堂的各个环节中,从课堂导入到课堂小结,都致力于组织高效的艺术性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艺术性;教师角色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必须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前提。实现课堂教学的艺术性,离不开各种要素的有机组合,但关键还在于教师对课堂处理的艺术性。

一、课堂教学低效现象

(一)课堂教学过程平淡,重难点未有效突破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抒发和交流的过程,在教学中要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切忌平均用力。重点和难点需要重锤敲打,非重点和非难点需要和风吹拂。[1]

(二)课堂教学信息量拥堵,知识输入易疲劳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多向的信息传递系统,要使这个系统取得最大的优化,教师必须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环节与步骤,使教学内容轻重交错,疏密相间,重难点巧妙分散[2],这样不仅提高信息传递的有效性,而且还能缓解学生的疲劳。

(三)课堂教学缺乏有效指导,反馈不到位

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产生了偏差,学生虽然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却被忽视了。结果在课堂活动中,活动的形式化问题严重,活动缺乏教师有效指导,活动中缺乏深入思考的时间,活动后的反馈又不到位。

(四)课堂教学虎头蛇尾,功亏一篑

有些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导入和过程都有着无与伦比的精彩,但令人遗憾的是,许多教师对课堂的结尾却很不重视。有些课的结束出现了拖拉、仓促、平淡甚至矛盾。拖拉则有如画蛇添足,多此一举;仓促则显得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慌忙草率。平淡是艺术的大忌,难以启发学生思考,更不能引起学生回味。矛盾是指总结的内容与开始或课中讲的内容发生冲突,使学生感到困惑不解。在结束过程中出现了矛盾,不仅是结束的失败,更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失败。[3]

二、艺术性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角色

(一)设计者:整体和谐

艺术性的课堂最关键的地方就在于教师如何去设计一节课,这里不仅包括对教学结构的设计,教学内容的巧妙安排,而且还包括对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以及教学活动的精心设置。

(二)整合者:详略得当

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会在课堂教学中受制于教材,更不会照本宣科。一节艺术性很强的课堂离不开对教材内容的整合,教师要成为课堂资源的开发者和整合者。新课程观也强调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注重开发课程资源,对学习内容的取舍详略得当,只有这样,教师方能对课堂教学驾轻就熟。

(三)组织者:动静相宜

课堂教学中动与静是辩证统一的,动在课堂教学中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静是指学生课堂教学中集中注意力,静静地聆听,深入的思考,细细的品味。动并不意味着课堂教学的无序,静也并不意味着鸦雀无声。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中,要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相宜。在攻克重难点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去,把课堂推向高潮,在高潮的间歇期要善于给学生留白,让他们静静地思考和感悟。特别是对于这种静的把握,在目前的课堂中,很容易被教师忽略。

(四)调控者:起伏跌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波浪式的节奏推进教学,有波峰也有波谷,波峰是教学的重难点,需要重锤敲击,波谷是教学的间歇,是教学的舒缓期,需要和风吹拂,让学生去品味,去思考,去领悟。没有高潮的课堂,课堂就会显得平淡无味。但一堂课中也不能有太多的高潮,否则学生会疲惫不堪。重点之后要安排非重点的内容,高潮之后要转入低谷教学,让学生在低谷中细步缓行[4]。

三、艺术性课堂教学策略

(一)课堂导入——未入其文,先动其情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无论采取哪样的导入方式,要想课堂教学充满艺术的魅力,都离不开教师对课堂情景氛围的创设。就如同白居易在琵琶行里描述的那样,“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有曲调先有情”。课堂的导入应该像琵琶曲的弹奏一样,将学生带到那种学习的情景氛围中去。

(二)课堂教学过程——曲径通幽,豁然开朗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艺术性处理,是教师教学能力高低的直接反映。

教学过程前:铺陈。这个阶段是课堂教学高潮来临前的低潮期。其主要任务是感知和理解目标,引导学生从学习对象的外观表层进入到学习对象的深层内核,以便进入到学习的佳境[5]。此阶段也是高潮到来前的一个蓄势过程,要让学生的注意力逐渐进入到高度集中的状态,思维也要活跃起来。教师在此过程中要突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组织好课堂教学的互动,引导学生去思考,为教学设疑布惑。以便在课堂教学高潮来临之际,能带领学生冲上课堂教学的“浪峰”。

教学过程中:高潮。不同的教师在把课堂推向高潮前总是有自己独特的方式,高潮是在学生互动中产生的。但无论哪种形式,课堂高潮的形成离不开学生的参与,教师的引导和调控。高潮一般和课堂教学的重难点会产生叠加效应,教师如果不能有效组织学生互动,在学生困惑时加以指导,在学生偏离时加以纠正,这个高潮过程将大打折扣。

教学过程后:浪峰。之所以用浪峰来形容,是和前面的波峰要有所区别。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知识反馈和应用阶段,也是高潮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一个检测。这个阶段更多的是侧重学生对知识的感悟,要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以便学生对知识进行消化和应用。如果阶段安排些活动或密度大的内容,不给学生消化和吸收时间,不仅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且会让学生很疲倦,此外,教师也无法了解学生掌握的水平,没有有效地反馈,就无法给予有效地指导。如果在此安排的妥当,在短暂的吸收反馈后,课堂还会再产生一个小浪峰。

(三)课堂小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一节好课,不仅应当有引人入胜的开始,还应该有耐人寻味的结束。好的课堂结束则如同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若在课堂的结尾能将课堂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自然升华,引起学生的共鸣,那将对整节课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之效。

总之要实现课堂教学的艺术性,离不开教师对各个要素的优化组合。课堂教学艺术性的核心是塑造具有丰富个性和创造力的人才,倘若为艺术而艺术,其艺术性也将名存实亡。德国著名教育学家斯普朗格如是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艺术性的课堂教学也不外乎此——将“沉睡的心灵”唤醒。

[1]韩凤忱,陈秀芳.谈谈课堂教学节奏[J].教育探索,1996(2).

[2]马超.课堂教学的节奏美[J].吉林教育,2010(2).

[3]郭芬云.课的导入与结束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段昌平.课堂教学结构安排的艺术[J].渝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2).

[5]凌全发.起承转合顺理成章[J].学语文,2003(4).

G632

A

1673-1395(2012)09-0162-02

2012-07-18

江原(1986-),男,安徽桐城人,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袁丽华 E-mail:yuanlh@yangtzeu.edu.cn

猜你喜欢
高潮艺术性重难点
论三维动画特效数字模拟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百折再看高潮来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论电视新闻的艺术性
把握电视编辑的艺术性
『四化』助推学雷锋掀高潮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s 1-3重难点预习
Units 13—14重难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