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2012-04-01 09:07刘鹏博
关键词:政治环境思想

刘鹏博

(西安外国语大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陕西西安710128)

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刘鹏博

(西安外国语大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陕西西安710128)

如今,互联网以其多样的虚拟性、互动性和丰富多彩的信息量,已成为当代大学生重要的交流工具,它给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和机遇。高校要完善和利用校园网进一步拓展思政工作的实践空间,还要注意并加强网络法制教育与伦理道德教育,要加强网络管理,降低各种不良文化与信息的影响。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依赖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对高校而言,由于大学生是运用网络频率较高的群体,是网络信息重要的接受者与传播者,他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也最容易受网络环境的影响,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也更加凸显。如何在网络化的环境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新时期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网络环境的特征

毫无疑问,网络作为一种交往方式已渗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正在深刻地重构我们的社会。“计算不再只和计算机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1]这句话背后的逻辑正在于教育是生存之本,而教育与传播之间本身就是紧密相连的两个概念。在当今信息化的社会中,认清网络环境的特征是有效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前提之一。

首先,网络环境具有互动性特征。网络作为现代传播媒介,每一个使用网络的人都具有信息接收者与传播者两种身份,“电子信息共同体”是网络社会的基本特点之一。“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通常是单向的,编读双方无法随时随地进行双向沟通。而网络传播既可以是单向传播,也可以双向(编者与读者之间)甚至多向(编者与读者之间、读者与读者之间)传播。”[2]例如,在互联网上,大家可以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可以利用电子邮件、BBS等方式相互交流意见。总之,互联网已成为当代社会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进行互动的基本工具。

其次,网络环境中信息内容具有多样性。“信息共享”是互联网的基本要求。在这种价值的引领下,世界各地的信息在互联网中密集的聚集起来。通过网络,人们可以方便地了解世界各国的制度特征、意识形态、宗教文化等丰富信息。但与此同时,互联网中也存在着大量不良信息,如各种虚假信息、色情信息以及反社会、反国家信息等。由于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价值观定型的关键时期,与儿童期相比,他们不再只以自己和自己周围环境为关心的对象,而是开始观察、思考、判断社会上的种种现象与问题,法律道德、社会风气、官员形象,国家发展等等都会成为他们经常议论的对象。虽然他们在学习和认识能力上有了迅速发展,但从总体上说是不够成熟和稳定的,特别是个性、自我认识、以及对其他人或事物的认识和评价还处于一个不稳期,因此很容易受到网络环境中各种垃圾信息的负面影响而失去客观与理性。

最后,网络环境具有虚拟性特征。互联网以一种无形的状态存在着,声音、图像、文字等是其主要存在形式。“从更深层次来讲,互联网的虚拟性主要是由于其存在形式的虚拟而带来的时空虚拟以及人类社会的虚拟。”[3]人们在互联网中,不需要真实的身份,虚拟性给每个人足够的自由与私人空间,但同时也释放了人间的丑恶,对在无人监管空间中人们的自律行为提出了挑战。

二、网络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机理

随着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网络已成为重要的文化阵地。然而,网络就像一把双刃剑,既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资源与空间,也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网络环境中获得新机遇。在教育工作的宣传领域上,由于互联网在学生群体间的普及性,极大地扩展了受教育人们的范围,增加了受教育人们的数量;在宣传内容上,极大丰富了教育手段,互联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大量来自国内外生动的信息资料,增强了思政工作经验的交流与借鉴;在宣传方式上也更加综合化,互联网上拥有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先进传播媒体,能够满足不同群体的特点与口味。总之,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不断拓展新的资源空间,时刻创新、与时俱进,而伴随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的各种特征正符合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

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网络环境中也将面对严峻的挑战。如前文所述网络环境的各种特点,既给教育工作带来新的实践空间,也进一步强调了高校思政教育的紧迫性与重要性。从意识形态方面分析,互联网的兴起一定程度上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影响。从社会交往方面分析,由于网络环境的虚拟性,互联网以“人机交往”为载体,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机会减少,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很容易产生人际交往上的自闭倾向。所以,现在很多大学生在现实中遇到困难或挫折,往往不敢面对现实,而是从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寻找慰藉或发泄,长此以往很容易产生对现实生活的麻木、冷漠,甚至引起心理错位和行动失调;从自律意识方面分析,互联网具有的开放性与共享性特点,多种价值观在这里并存、交融与冲突,特别是西方抽象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严于律己的传统观念冲击比较大;另外,网络环境的隐匿性也容易招致大学生自律意识的缺席。

总之,我们必须对互联网的兴起进行辩证地分析,它的迅猛发展与普及带给当代大学生的一些负面影响也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早日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

三、网络环境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首先,要完善校园网的建设,进一步拓展高校思政工作的实践空间。以互联网为基础,建立安全稳定的校园网媒体,创办“红色文化”、“爱国主义教育”、“先进事迹宣传”等网站栏目。另外,在建设校园网的时候,还必须注意提高人文素质教育的吸引力,引领大学生对校园、社会热点关注和进行正确的评判。同时,还可以设立“校长信箱”、“心理咨询”等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拥有一个切实可以聆听、解决他们实际问题、心理问题的通道。

其次,要加强网络法制教育与伦理道德教育。网络世界的隐匿性并不代表网络世界游离于法律之外,也并不意味网络是一个无序的世界,每一个社会成员在网络世界都必须如同在现实世界中一样,在一定的法律范围内处事。因此我们在网络中要加强对大学生网络法律法规的教育,建立一套法律行为规范,让大学生明白自己在网络中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同时,我们还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教育,改善他们的网络道德认知,提高大学生在信息爆炸的网络世界中的判断能力与免疫能力;培养他们的网络道德情感,守住大学生的情感堡垒,培养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中的积极态度与正确的交往方式;加强他们的网络道德意志,巩固大学生在网络中的意志力防线,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最后,要加强网络管理,压缩各种不良文化与信息的生存空间。毋庸置疑,互联网上的信息鱼龙混杂,再加上一些网络公关公司的炒作更使一些信息真假难辨。面对互联网中可能大量存在的反动、黄色、迷信等不良信息,高校必须加强对信息的引导与监控,一是学校要建立完善的网络管理办法,促使学校网络活动有条不紊;二是学校要对网上不良信息进行坚决删除,对黄色文化进行全面屏蔽,对不同声音进行正确引导。

[1](美)尼葛罗庞帝.数字化生存[M].胡泳,范海燕,译.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

[2]匡文波.网络传播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张迪.网络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4).

G641

A

1673-1395(2012)09-0127-02

2012-07-22

刘鹏博(1983—),男,陕西乾县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研究。

责任编辑 袁丽华 E-mail:yuanlh@yangtzeu.edu.cn

猜你喜欢
政治环境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思想与“剑”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