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传军
(河南产权交易中心)
要做到理论研究的基础性 系统性 前瞻性
□ 董传军
(河南产权交易中心)
基础性研究是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产权导刊》作为产权界的权威刊物,理应担负起产权理论基础性研究的重任。但作为杂志这种载体形式,又不能在基础性研究中面面俱到。那么,如何体现产权理论研究的基础性,笔者认为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1 对有关产权理论的权威论述、观点及时扼要地进行报道,以此把握产权理论的主流和正确方向。如《李荣融强调:将国有产权全部纳入市场交易》(2003第6期)、《关于产权具有可交易性的三个问题》(2002第12期)等。
1.2 对基本概念理论的研究适度、深刻、完整。所谓适度指数量适度,不宜过多;所谓深刻指对其内涵的阐释深刻、透彻;所谓完整指概念完整严密。如《产权的哲学内涵辨析》(2003年5期)一文就是一篇很好的关于产权概念基础性理论研究的论文,该文通过换位辨析,使读者对产权交易界普遍关注的产权概念从一般认识上得到了提高,展示了理论研究的不凡品味。
1.3 对政策法规的研究做到全面准确。政策法规是我们从事具体工作的行为准则,因而《产权导刊》对新发布的有关产权交易方面的法律法规全面及时地进行刊发,对于因受版面限制等原因不能全部刊发的应进行摘选或做出索引,使读者在实际工作中正确把握或查证。在此基础上对政策法规的剖析评论要做到准确无误,如《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国家八部委出台改革重大举措》一文即是很好例证。
1.4 加大对典型案例的剖析,以此来达到对产权理论基础性研究的良好效果。笔者认为案例剖析这种形式比较适合《产权导刊》这种杂志类媒体的选编。如《两起国有资产流失案例及启示》(2003第6期)就能给读者很深的启示效果。目前《产权导刊》对这类稿件的选编数量偏少,建议能增加刊发的比重。
理论研究应具有严密的组织性和系统性,具体包括宏观理论体系的组织性、系统性和微观研究课题的组织性、系统性。但对于不同理论研究载体应有所侧重,对于经济理论著作需要宏观和微观双重的严密组织和系统安排。而对于《产权导刊》这种理论研究载体,其理论研究的系统性应重点体现在微观理论课题的研究方面,具体应做到观点鲜明、组织严密、逻辑合理。如《MBO辩证》(2003第3期)即是很好的例证。对于宏观理论体系应更好地体现理论研究的典型性和选择性。如《台湾“店头市场”简介》(2003年5期)就很具有典型性,能给人一种透过窗口呼吸新鲜空气的感觉。当然《产权导刊》在理论研究的形式体裁方面需要有严密的组织和系统的安排,做到形式多样,版面鲜活。同时涉及的领域尽量全面。目前该刊关于国外产权理论和实践的内容偏少,建议能否穿插摘编一二。
前瞻性是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特点。体现这一特点就是要体现出理论研究的超前性和探索性。所谓超前性,就是理论研究应该具有超前意识,不拘泥于现实的条块约束。《产权导刊》在这方面编撰了大量代表作,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振奋人心,任重道远——董辅礽先生谈学习贯彻十六大报告》(2002第12期)一文中提到:“据了解,浙江温州有人开办地下钱庄,高息揽储,高息放贷,不良贷款率很低,很讲信用。最好的办法是不要取缔它,而是允许民间资本开办银行,公开化,并实行有效监管”;《关于产权交易可交易性的三个问题》(2002第12期)中提到:“同时还要放开场外交易,西方的股东60%通过场外交易。……实际上,场外交易要完善是一回事,要关是另外一回事。”(注:这里的场外交易是指相对于主板市场之外的权证柜台交易)。这些论点都充分体现了理论研究的超前性。理论研究的探索性是指理论研究允许摸索着石头过河,允许大胆设想,而不必固步自封,因循守旧。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理论工作者及《产权导刊》工作者以改革的精神,思想再解放一点,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
总之,《产权导刊》在编辑组稿中,正在努力体现理论研究的基础性、系统性、前瞻性特点。对于笔者指出的几点拙见,仅供参考。我相信,对于《产权导刊》这盆精美的花卉,经过“园艺师”们精益求精的修剪、浇灌,定能装扮出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