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休宁县古村落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以休宁县茗洲村旅游开发为例

2012-04-01 05:42:30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安徽合肥230036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2年5期
关键词:休宁县古村落旅游

管 欣(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

郑 杰(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艺术系,安徽 合肥 230601)

汪兴毅(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

浅议休宁县古村落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以休宁县茗洲村旅游开发为例

管 欣(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

郑 杰(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艺术系,安徽 合肥 230601)

汪兴毅(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

古村落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有着巨大的开发利用价值。以休宁县茗洲村开发为例,通过对休宁县古村落的历史探源,分析了休宁县古村落旅游开发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并对休宁县古村落开发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休宁县;古村落;茗洲村;旅游开发;保护

传统的生活方式促使了古村落的形成,其历史渊源流长,是我国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必须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利用和开发。然而古村落的开发与保护是一柄双刃剑,如何合理有效地开发古村落的旅游资源、促进古村落地区的经济发展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位于安徽省南端黄山西南的休宁地区,作为古徽州的“一府六县”之一,遗留了大量完好的古村落。丰厚的文化底蕴、秀美的自然景观、巧夺天工的历史建筑和质朴的人文环境的巧妙融合,奠定了古村落旅游的良好基础,给休宁县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保障[1]。研究休宁县境内的古村落旅游开发,在保护下进行开发,在开发中完善保护,对于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进入良性循环有着指导意义。

1 休宁县古村落旅游开发

1.1 规划背景

为有效地保护古村落、古民居及其历史环境和自然环境,促进文化遗产的研究,科学、合理、适度地发挥其在地方经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黄山市制定了《黄山市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工程》。休宁县对此项保护工程高度重视,制订了《休宁县“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方案》,工程的实施对休宁县整体保护传扬徽州文化,建设中国“中国养生之都·休宁”之徽文化养生、源头水养生、有机茶养生、大氧吧养生,充分彰显各具魅力的乡村风貌,系统利用其星罗棋布的丰厚资源,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等方面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 休宁县古村落旅游资源开发优势分析

(1)设计巧妙,欣赏价值极高 山清水秀环绕下的休宁县古村落,人与自然浑然天成,和谐相融。村庄古朴宁静,百余幢马头墙高耸的徽派民居依山而建,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粉墙黛瓦、徽韵浓浓,在大山的流岚飞瀑中影影憧憧,一派世外桃园般的清静恬适,宛若仙境,体现了徽派建筑的最高水平,具有极高的景观欣赏价值。

(2)文物丰富,极具文化内涵 休宁县古建筑现存完整,数量丰富集中,工整的布局、巧妙的结构、秀美的装饰、精致的营造,无不令人感叹称赞,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徽州文化研究提供了依据。如建于清代的张大明宅,已列入黄山市“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工利用程名录。

(3)丰富的建设色调,具有典型意义 皖南地区建筑体型轮廓丰富,色调朴素淡雅,平面布局规整,天井庭院紧凑,雕刻装饰精致优美,室内陈设古朴雅致,具有典型意义。

(4)古典园林,独具匠心 休宁县古村落还有独具匠心的徽州古典园林。茗洲是一座典型的山环水抱的千年古村,村庄栖息于群山众水中,呈自然交融之形态,现天人合一之格局。村中村外都是树,古树苍天、古树成荫,古树守护着家园(水口林、村口林、院中树、河边树),四季常古树叙述着深山坚定朴素的生态意识及大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之道。

1.3 休宁县古村落旅游开发特色及价值

(1)类型多样,数量庞大,分布集中 休宁县古村落建筑历史久远、规模庞大、种类多样、数量繁多,均是我国的优秀典范。建筑类型复杂多样,特别是有着“古建三绝”盛誉的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比比皆是。茗洲村的“葆和堂”这一著名的徽州古祠堂就足以彰显昔日的辉煌[2]。

(2)巧妙布局,独树一帜 在古村落选址过程中,依循着具有上千年历史的周易风水理论,注重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同时充分体现了对自然环境的尊重。茗洲深藏在四围青山合拱如城堡、率水缠绕似白练的河曲洲园上,依山傍水呈“鱼形”村庄形态,恰似一叶扁舟栖息于众山群水中,呈“循自然之理,呈相生相融之态”,体现了一种强烈的追求和精神象征意义。流口民谚:“鄣源好水口,茗洲好朝山,流口好来龙(山),冯村好阳基”,可见茗洲风水中的朝山在当地首屈一指。茗洲空间格局为典型的徽州积聚性古村落,村落沿河岸布局,几何形状呈带状。村内街巷主次分明,长街短巷随山势变化层层升高,视野开阔,日照明朗,极富层次变化。村内主干道平行于等高线,坡度较小,极大地减少了土方量,两侧建筑作分台处理。基于采光、避灾、排水的需求,靠山的街巷多选址带状缓坡,实际上这种格局极富防御性,沿等高线的道路弯曲不可一眼望穿,有台阶的巷道使不熟悉地形的入侵者坎坷难行,分台的住宅利于瞭望和层层防灾。

(3)文化内涵丰富 不仅是古村落的规划部署,而且连民居的房屋设计都充分体现极其深刻的风水理论,彰显了封建宗法礼教的伦理思想。茗洲民俗活动丰富多彩,历史上就有演戏、舞龙、做社、扎排楼等各类文化娱乐活动。正月十五元宵节的龙灯会是茗洲村一年一度的盛事。此外,端午跳钟馗、中秋舞香龙、做喜事看新郎新娘“走马”、办丧事听长哭当歌“送葬”等民俗活动,无不见证了茗洲曾经的辉煌历史[3]。古民居中的陈设也处处散发出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点滴缩影。

(4)层次高,具有极强的吸引力 休宁县古村落建筑群具有较高的层次,既保留了历史的原型,又是徽州传统建筑文化的真实见证,以极高的历史、文化、艺术、科学价值成为人类文明发展史上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如茗洲自然古村落,因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成为休宁县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文物、艺术、民俗等知识的教育场所,有益于提高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和艺术鉴赏水平;茗洲自然古村落的古建筑群和整体环境的合理利用及充分展示,将对地方的文化、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2 休宁县古村落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古村落旅游资源受自然因素侵蚀严重

休宁县古村落旅游资源的物质实体主要是以古民居、古牌坊、古祠堂以及徽派术雕、石雕、砖雕为主。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因素对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损坏日益加重。如茗洲村仅存的3幢保护建筑年久失修,正在被损坏,消防安全也存在隐患[4];现在的茗洲村中新旧建筑杂陈、布局凌乱、密度高,新建筑屋顶形式、色彩、体量等均与古村落传统风貌不协调,更有部分建筑选址不当,破坏古村落风貌和历史环境。茗洲自然古村落对外交通系统较为健全、便利,但是茗洲自然古村落内部道路系统缺乏规范性组织和管理。近年来新修一条水泥路,但停车设施不足,内部街巷狭窄,通行不便。

2.2 古村落原有风貌受居民活动方式影响严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休宁县居民对现代生活方式的追求也越来越高,从而对原住宅改建的愿望逐步强烈。然而一些对古宅的保护意识不是很强,私自改、扩建,将古宅变成商业用房,严重破坏了原有景象。特别是个别居民将古宅装修成商业网点,商业化现象非常严重,破坏了古村落原有风貌。建筑风格、作用的改变,破坏了原有民居的格局,使得游客的旅游体验值大大降低。

2.3 对古村落居民利益重视不够

由于经济原因,当地政府将一些古村落租赁给开发商进行开发,开发商获得了高额利润,却严重破坏了当地环境。由于该村民素质不是很高,沟通存在一定问题,不能够较好地参与到当地政府的旅游发展规划当中,从而使得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当地政府很难与村民建立友好关系,甚至使得当地环境污染更加严重[5]。

3 古村落旅游开发健康发展建议和对策

3.1 进一步加强古村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古村落旅游开发切忌遍地开花,应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利用现状有利条件突出个性,如茗洲村在旅游开发中应定位为山里风情人家——亲近自然,享受山水(源头水),享受纯朴,享受阳光,享受生活。

3.2 发挥以政府为主导有效机制

坚决按照当地政府关于古村落的保护规划进行管理,所有从事开发活动都要在科学的保护规划下进行,要多渠道、多形式筹措开发资金。如在茗洲村保护整治规划中,为了确保规划的落实,建议通过“三江源头保护专项”向安徽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财政厅、水利厅争取专项资金支持,通过“林区保护专项”向安徽省林业厅争取专项资金支持等,逐步形成资金的良性运营。此外,可设立徽州家训文化保护专项资金,用于茗洲保护的启动、规划实施、宣传、研究和保护区内日常管理工作[6]。关于其他古村落旅游资金问题,建议通过滚动发展模式,如建立旅游发展基金等模式,抓好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形成一支素质高、适应力强的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同时要理顺机制、多方协调、明确职责,加大力气引进先进的经营理念。通过古建筑修缮、白蚁防治、火灾隐患的消除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古村落历史环境保护。同时,可以按照“保护、利用、获益”的原则,走现代化市场道路,在当地政府的有效组织下招商,积极争取资金。

3.3 保护古村落居民利益

一是要让当地居民对古村落旅游资源充分了解,即对当地古村落旅游开发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充分了解,组织有文化、有水平的村民参与到当地古村落规划的设计中去,发挥带头作用。二是在安排工作时,要优先考虑当地居民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三是要进行充分调研,在旅游开发之前,要制定相应协调,明确当地居民、政府和开发商之间的利润分配,明确职责和权利,成立相关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负责各项分配工作。

3.4 突出地方文化特色,避免“千村一面”

古村落旅游在开发设计时以突出地方文化内涵为要,设计一些能够让游客易了解、易感受、易参与的文化旅游产品,要注意开发的深度和广度,注重挖掘出该地古村落独特的风格特色。如茗洲村的旅游开发规划,应充分利用特色优势资源,①以《茗洲吴氏家典》、《茗州吴氏家记》、《葆和堂需役给工食定例》等为代表,建设中国家训展示馆;②开发有机茶采摘、加工、茶艺表演、品茶饮茶及其他不同时节农事活动和村民生活习俗体验项目(如节庆民俗、冷水鱼垂钓、兰花栽培、水产捕捞、茶油加工、土菜野味等);③开发山水休闲客栈、深山风情客栈项目;④开发登山探险项目,如观光体验周边山川形胜、探寻自然之神奇、感受山水之秀丽等。据此,可规划中国家训展示馆、茶文化展示馆、迷宫觅宝(流经碜坑口的率水河岸有大片的砾石滩,建造八卦迷宫)、自助河鲜烧烤、水产捕捞、人字木桥(浮桥)、小木屋(情侣屋、老年公寓和度假别墅等)、竹筏漂流、特种养殖、现代观光农业、茶风情体验、篝火演艺、岸边垂钓和浅水汀步等景点。

3.5 建立古村落旅游合作体系

古村落旅游开发很多早已成型,单个的村落旅游发展很难成气候,应与其他古村落一道建立古村落旅游合作体系。如茗洲村旅游可以与周边的石屋坑、右龙、樟沅里等村落,整体打造成休宁西部旅游线路,同时利用独特的区位条件与江西浮梁瑶里、婺源理坑建立合作平台;在此基础上结合资源禀赋,完善设施配套,建设AAA级茗洲景区,力求成为旅游专业村、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

4 结语

在开发古村落要严格保护整体环境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将保护与开发相统一,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建立机制、明确职责,塑造古村落典型形象。如休宁县茗洲村历经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重要的历史遗产,是珍贵的旅游资源,而旅游开发可为徽州传统建筑文化的保护提供经济保证,所以二者应该是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互惠互利的关系。宣传推广古村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环境,保护居民的利益,建立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利用的发展模式,是当前古村落开发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1]胡道生.古村落旅游开发的初步研究——以安徽黟县古村落为例[J].人文地理,2002,(8):47-48.

[2]张耀天,姜深予.中国传统村镇旅游发展研究20年历程与展望[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3):1-2.

[3]周永广,吴文静.皖南古村落群旅游深度开发研究——以黄山乡村旅游国家示范区为例[J].经济地理,2009,(10):15-16.

[4]肖 红,巫清华.周丽历史文化村(镇)旅游发展研究综述[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17-18.

[5]李艳娜.皖南南屏的古村落旅游开发初探[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7,(1):29-30.

[6]杨新征,方春梅.皖南乡村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以西递和宏村为例[J].乡镇经济,2008,(3):30-32.

F590.31

A

1673-1409(2012)05-S019-04

2012-01-12

安徽省人文社会科学项目(SK2012B031)。

管 欣(1976-),女,安徽巢湖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城市规划教学及设计研究。

10.3969/j.issn.1673-1409(S).2012.05.006

猜你喜欢
休宁县古村落旅游
中国流动科技馆在黄山休宁县巡展
培中古村落文化
西江月(2018年5期)2018-06-08 05:47:33
良户 呼吸着的古村落
炎黄地理(2017年10期)2018-01-31 02:15:17
五十都 古道上的古村落
浙江林业(2017年8期)2017-11-13 03:31:57
旅游
游休宁县齐云山
老友(2017年8期)2017-02-07 03:19:24
休宁县野生树莓的调查与产业发展建议
旅游的最后一天
火焰山下古村落
吐鲁番(2014年2期)2014-02-28 16:54:24
现代政务中心广场特色景观的营造分析——以休宁县政务中心广场景观规划设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