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观光农业的发展

2012-04-01 05:42肖国增长江大学园艺与园林学院湖北荆州434025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2年5期
关键词:观光农业观光旅游

胡 攀,肖国增 (长江大学园艺与园林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5)

浅谈我国观光农业的发展

胡 攀,肖国增 (长江大学园艺与园林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5)

介绍了国内外观光农业的现状和发展情况,探讨了我国在观光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观光农业;旅游;发展问题;发展建议

1 国内外观光农业发展现状

1.1 国外的观光农业

国外的观光农业发展日趋成熟,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色风格,但基本上具有以下几点特点:第一,观光农业的科技含量高,集约化经营,不仅仅停留在最基础的观赏旅游层次。第二,政府对观光农业给予大力扶持,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在政策上加大力度发展观光农业。第三,由政府牵头拓宽投资、融资渠道,带动民营企业投资,推动了观光农业的发展。

英国是世界上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就兴起了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到20世纪90年代,农业和畜牧业类的旅游点已成为与手工艺品中心、休闲类景点、主题公园、文化遗产中心、工厂景点齐名的景点。英国近1/4的农场都开展了旅游活动,农场景点是1995年英国最受欢迎的三大类旅游景点之一。

日本大力推进都市型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到目前为止,日本己形成3种主要的都市观光农业模式:一是观光型农业,即设立菜、稻、果树等田园,吸引游人参观体验;二是设施型农业,即在一定范围内运用现代科技与先进的农艺技术,建立现代化的农业设施,一年四季生产无公害农副产品。三是特色型农业,即通过有实力的农业集团建设一些有特色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并依托先进的科技进行深层次开发,形成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特色农业。

1.2 国内的农业观光

我国观光农业的兴起较晚,但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已有一定雏形,形成了一些经营模式,其中台湾的观光农业发展较早。20世纪70年代,台湾地区陆续开始将果园、农场在农闲或假日向社会大众开放。经过单一果园、多类农园、主题式农园和整合式农园4个阶段的发展,目前已拥有1000多家休闲农园,已成为一种新兴的农业发展形态。到了20世纪90年代,农业观光旅游在我国其他大中城市也迅速兴起。据不完全统计,1996~1997年已动工和计划投资在1亿元以上的观光农业项目在7个以上。1998年国家旅游局以“华夏城乡游”作为主题旅游年,使“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成了农村一景。各地政府积极支持发展观光农业,纷纷开办了各具特色的观光农业项目,如浙江金华石门农场的花木公园、自摘自炒茶园,北京朝阳区的观光农业区等等,正在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观光农业基地[5]。

我国现在的观光农业发展迅速,大致分为以下几类:①观光种植业。具有观光功能的现代化种植业,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开发具有较高价值的农作物品种,或利用现代化农业栽培手段,向游客展示农业最新成果。②观光林业。具有观光功能的人工林场、天然林场、林果园、绿色造型公园等,开发利用人工森林与自然森林,发挥其旅游功能和观光价值。③观光渔业。指利用水体,开展观光、休闲、娱乐和体育运动等旅游活动。④观光牧业。观光性的牧场、养殖场、狩猎场、森林动物园等,供游人享受牧业生活的乐趣。⑤观光生态农业。建立农林渔土地综合利用的生态模式,强化生产过程的生态性、趣味性、艺术性,生产丰富多彩的绿色保健食品,为游人提供观赏和进行生态教育的场所,形成林果粮间作、农林牧结合、桑基鱼塘等农业生态景观[6]。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国企进入新一轮改革阶段。我国开始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与此同时,传统国有经济也开始经历脱胎换骨的阵痛。

2 我国观光农业发展的优势与不足

2.1 发展的优势

(1)丰富的人文地理资源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地貌类型复杂多样,适宜多种作物的种植和从事多种农业生产活动;而且生物资源丰富、野生生物种类繁多,种子植物3万多种,脊椎动物近2000种,栽培作物约有600种,形成了景观各异的农业生态空间。我国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孕育了我国农业地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俗风情。由于区域农业生产的差异,各个农业生产地区有不同的农业产业文化和时代特征。东部的渔猎、西部的放牧、南国的热带风光、北国的冰天雪地,各个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和习俗有着明显的差异,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和生产生活方式都是很好的文化旅游资源。

(2)独特的乡村文化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广阔、民俗民风的多样,观光农业中可以向游客展示各地的民俗节目、工艺美术、民间建筑、音乐舞蹈、婚俗禁忌、趣事传说等,与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相结合,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充分挖掘乡村文化中的丰富内涵。

(3)观光旅游需求巨大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保持了稳定而高速的增长。1995~2009年,旅游外汇收入增长了400%,年均增长30%;国内旅游收入增长了465%,年均增长36%。国内旅游增长速度明显超过入境旅游,如2009年国内旅游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71%,可见国内旅游仍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基础。随着假日经济的兴起,城镇居民旅游人次和旅游支出均在逐年递增,对观光农业的需求主要来自国内城市居民,因此观光农业的客源是有充分保证的。

(4)国家政策优惠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据很大的比例,国家近些年对三农问题加大了政策的支持和经费的投入。国家越来越多的对农业问题的关注,有利于促进观光农业的发展。

2.2 发展的不足

我国的观光农业虽然是多种多样,但纵大部分还停留在“农家乐”这种比较单一的观光农业上面的,导致全国的观光农业旅游基本一致,长期下去会导致人们对观光农业的认识只限于在“农家乐”上,对观光农业的发展不利。

(1)项目单纯模仿,品种单一 很多投资者缺乏制定周密的发展规划和市场调研,设置旅游景点往往不相协调,多雷同或重复,缺乏特色。同时,由于忽视农业旅游资源的地区综合开发,部分地区的旅游观光农业规划不合理、项目功能单一、活动内容单一,难以满足游客的多种旅游需求,吸引力有限,因而游客逗留时间短。

(2)缺乏政府正确引导和支持 观光农业在我国是一个新兴产业,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政策体系和扶持手段。正是如此,许多地方并不是发展真正意义上的观光农业,靠门票而不是靠农产品和旅游服务实现效益。此外,许多地方认为只要增加投入,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就可以为观光农业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其实不然,如果投资主体不解决,仅凭乡镇或县区自筹资金显然是杯水车薪。

(3)缺乏科学规划,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大多数地方市级及区县级都没有制定观光农业的总体规划,也没有明确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办法,观光农业的发展基本上还是以乡村和企业自主开发为主,布局不尽合理。

(4)硬件设施不完善,没有形成产业规模 大多数观光农业项目是旅游业项目的组成部分,缺乏综合性的观光休闲农业场所,服务设施不足,游客逗留时间短;有些项目比较粗糙,缺乏文化、教育内涵,甚至有的仅仅是把郊区条件较好的地方围起来就收费。此外,观光农业旅游项目区之间协作性不强,难以形成功能互补和群体优势。

(5)人员素质低下,营销宣传不力 目前,我国许多观光农业旅游地都是在原有农业基础上自发形成的,经营人员主要以当地农民为主,文化水平较低、服务质量较差,缺乏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系统的营销知识,缺乏系统性,没能充分利用“绿色营销”、“文化营销”、“网络营销”这些新的营销方式和现代化的传播媒介进行整合营销传播,致使营销乏力。

3 对策及建议

3.1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农业生产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季节性,发展观光农业旅游必须根据各地区的农业资源、农业生产条件和季节特点,充分考虑其区位条件和交通条件,因地因时制宜,突出区域特色。

3.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要搞好交通、水电、饮食、住宿等基础设施,设计专门的旅店、餐厅、农宿以及娱乐场所和度假村,开发具有特色的农副产品及旅游产品,以供游客观光、游览、品尝、购物、参与农作、休闲、度假等多项活动。

3.3 与新农村建设规划相结合

要搞好农村居民点和道路规划,合理开发和整治土地,改善农村环境,在保留历史民俗农舍的同时,兴建体现观光特色的农村新民舍,供游客观光旅游。

3.4 积极争取政府支持

在地方发展的同时,学习国外经验,积极争取政府对观光农业的支持,在规章制度、人力资源等方面加大力度培养。平衡发达地区与较落后地区的扶持力度,进行统一管理。

3 结语

观光农业是集“三产”于一体的一个新型产业,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产业,符合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及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它不仅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发展,而且可带动娱乐、交通、运输、饮食、水电通讯、商业以及纪念品生产等相关行业的发展,还能不断促进村容整洁和村貌美化,丰富人们的旅游内容,以及加深人们对农村乡土文物、民俗古迹等的了解,增加村民与市民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沟通。这不仅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而且有利于农业及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戴美琪,游碧竹.国内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2006,(4):144-148.

[2]王果香,郑兰香.多产业一体化的观光农业[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3,(S2):69-70.

[3]张全国,马瑞昆,贾秀领.观光农业特点、类型、实施条件及河北省发展对策[J].河北农业科学,2008,12(2):134-137.

[4]王小华,赵 燕.休闲农业的规划设计与经营[J].北方园艺,2006,(3):53.

[5]汤 曼,冯国林.关于进一步发展观光农业的思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7-9.

[6]郭焕成,刘军萍,王云才.观光农业发展之研究[J],经济地理,2000,(2):1-7.

[7]张 杰.我国观光农业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9):53-54.

10.3969/j.issn.1673-1409(S).2012.02.004

F323

A

1673-1409(2012)02-S009-03

2011-10-18

胡 攀(1990-),男,湖北孝感人,现从事生态旅游规划研究。

肖国增,E-mail:

猜你喜欢
观光农业观光旅游
适合观光采摘的主要果树品种
盐城地区观光果园增值对策探讨
新型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探析
荡秋千
旅游
包头市九原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模式探讨
冀南地区观光农业园景观规划研究
坐小火车去观光
高职院校《观光农业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