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莉,文 政
(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医院儿科 400030)
发热是儿科临床工作中常见的一种症状,常出现于各种感染性疾病,其中以呼吸道感染最为多见。对小儿发热如不进行积极干预,易致热性惊厥,呕吐窒息,能量消耗增加,机体脏器功能减退,抵抗能力降低,甚至产生多种并发症威胁患儿生命安全[1]。现将本院门诊311例急性呼吸道感染发热患儿使用布洛芬采取不同的给药途径退热疗效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12月门诊留院治疗观察急性呼吸道感染发热(体温高于38.5 ℃)患儿共311例,年龄6个月至6岁。采用随机数表方法将其随机分为布洛芬栓塞肛组(105例),布洛芬混悬液口服组(102例),布洛芬混悬液灌肠组(104例)。各组间年龄、性别、病程及热度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病例选择标准 所有病例均符合《实用儿科学》第7版[2]中对感冒、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急性喉炎、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一系列急性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就诊时初始体温高于38.5 ℃。排除结核及怀疑败血症、风湿热、伤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川崎病、局部化脓性病灶患儿,排除长时间不明原因发热患儿。
1.3方法 各组均使用抗感染治疗,依据病情予以抗菌药物或抗病毒药物。布洛芬栓塞肛组中降温采用布洛芬栓塞肛,小于3岁患儿用量为50 mg(1粒),大于等于3岁患儿用量为100 mg(2粒)。布洛芬混悬液口服组中降温采用口服布洛芬混悬液,用量为每次10 mg/kg。布洛芬混悬液灌肠组降温采用布洛芬混悬液每次0.5 mL/kg(相当于每次10 mg/kg)加生理盐水5 mL经导管灌入肛门内约4~5 cm处,药物保留20 min。各组分别于用药完毕后0.5、1.0、2.0、4.0 h各测腋下温度1次。比较各组各时间点平均温度,退热例数及药物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皮疹、虚脱等)。
1.4疗效判断 测量并记录各组患儿用药前及用药后0.5、1.0、2.0、4.0 h的体温,以观察其体温变化情况。显效:用药后4 h体温下降小于1 ℃;有效:用药后4 h体温下降0.5~1.0 ℃;无效:用药后4 h体温未下降或下降小于0.5 ℃或以上升[3]。
2.1各组退热效果率比较 布洛芬栓塞肛组退热总有效率为 94.29%,布洛芬混悬液口服组总有效率为 93.14%,布洛芬混悬液灌肠组总有效率为 95.19%。3组均能达到有效退热目的。3组之间退热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49,P>0.05)。
2.23组不同时间点体温变化情况比较 3组患儿体温在0.5 h后无明显下降,在1.0 h后体温开始下降,且患儿体温随时间逐渐降低,4.0 h后体温基本达到正常水平。3组在0.5、1.0、2.0 h时降温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 h时,3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再由LSD法检验的,布洛芬口服组和布洛芬灌肠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布洛芬口服组和布洛芬栓塞肛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布洛芬灌肠组和布洛芬栓塞肛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布洛芬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自1969年在英国问世以来,近几年来已经成为全球最主要的抗炎解热镇痛药物[4]。其通过抑制机体内环氧化酶(COX),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等产生镇痛抗炎作用,并能促进动脉导管闭合,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5-6]。布洛芬在体内半衰期短t1/2为(1~2 h),消除快,蛋白结合率高达99%,其不良反应相对较小,安全性高。其在降低体温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抗感染作用,可使机体的炎症和抗炎反应趋于平衡,有利于体温恢复正常[7]。当各种细菌或病毒感染后,细菌或病毒及其代谢产物,各种毒素成分会刺激机体产生各种炎症因子,进而影响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导致发热。布洛芬能够有效抑制机体内炎症介质释放并通过影响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从而起到降温作用[8]。
本研究发现,3组均能达到有效退热目的。各组患儿体温在1.0 h后体温开始下降,且患儿体温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4.0 h后体温基本达到正常水平。3组之间退热效果比较,在0.5、1.0、2.0 h时降温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 h时,布洛芬口服组和布洛芬灌肠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布洛芬口服组和布洛芬栓塞肛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布洛芬灌肠组和布洛芬栓塞肛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布洛芬混悬液灌肠降温速度最快。但经肛门灌注布洛芬混悬液操作不方便,且易给患儿带来痛苦及害怕等心理反应,患儿及家属多不配合。而以布洛芬栓塞肛方式降温无明显痛苦,操作方便,疗效满意,无恶心、呕吐及损伤胃肠黏膜等不良反应。Hadas 等[9]亦报道,布洛芬栓剂直肠给药可以满足临床需要,家长较满意,不良反应少。因此,建议根据患儿不同情况适当选择合理的给药方式。如患儿能口服且配合,无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无胃黏膜损伤患儿选用口服布洛芬降温为宜,如高热、昏迷、热性惊厥患儿,需快速降温者选用布洛芬混悬液灌肠为宜;对于婴幼儿,口服不配合,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大,患胃部疾病患儿,选用布洛芬栓塞肛最好。
综上所述,布洛芬栓塞肛组、布洛芬混悬液口服组、布洛芬混悬液灌肠组降温均能达到有效退热目的,应根据患儿不同情况适当选择合理的给药方式降温。布洛芬栓塞肛降温退热疗效好,治疗小儿发热满意,且给药方便,无不良反应,临床值得推广。
[1]赵祥文.儿科急诊医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77-83.
[2]胡亚美,江载芳.诸福堂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56-1214.
[3]于力.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发热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1,4(1B):21-22.
[4]江明性.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261.
[5]Gouyon JB,Kibleur Y.Efficacy and tolerability of enteral formulations of ibuprofe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ent ductus arteriousus in preterm infants[J].Clin Ther,2010,32(10):1740-1748.
[6]沈丽,俞建德,王岚.右旋布洛芬塞肛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研究[J].现代实用医学,2010,22(12):1381-1385.
[7]周保珍.布洛芬混悬液对小儿退热作用的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6):2500-2501.
[8]Sullivan JE,Farrar HC.Fever and antipyretic use in chidren[J].Pediatrics,2011,127(3):580-587.
[9]Hadas D,Youngster I,Cohen A,et al.Premarketing surveillance of ibuprofen suppositories in febrile children[J].Clinical Pediatrics,2011,50(3):196-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