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红军
(苏州科技学院 教育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课[1](P1),其教学目标是要通过这门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立足中国看世界,站在世界看中国的意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面临的国际环境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通过对重大热点事件的分析与探究,培养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现实性是这门课程的最主要特色[2](P18)和生命力所在,也是达至上述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但是,无论是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还是不断再版的《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的教材,都难以使上述教学目标完全得以实现。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进一步突出《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这门课程的现实性,提高课程教学的实效性,笔者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由于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任何《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的教材都难以充分反映和突出这门课程的现实性这一特征,即便是年年再版都难得遂所愿,那么,如何更好地突出这门课程的现实性特征呢?首先要做的是在教学中按照厚今薄古的原则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
一是在各章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在保持教材总体框架的前提下,进行有详有略的调整,对于原理性的内容,原则上不做调整,只是在列举实例时尽量使用正在发生的事件来佐证原理。
二是对于世界政治格局、世界经济格局和当代时代主题这三章总论性内容,对于历史性事件仅做梳理性介绍,并把它们作为分析冷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经济格局和世界主题发展变化的背景,作为之所以如此发展变化的原因加以分析。这三章的教学重点放在冷战结束后的变化发展部分,即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现状及发展趋势,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一体化及区域化、集团化和时代主题的发展变化的分析上。比如,在讲授世界政治格局这一章时,对于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演变及解体,我们仅做概要的介绍,并分析其为什么会形成,是如何演化并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直至最终走向解体的,从而为重点讲授冷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问题打下基础。政治多极化被作为这一章讲授的重点,通过介绍当代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发展现状、未来的发展趋势,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多极化会成为未来世界发展格局的发展趋势,什么样的世界格局才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格局,才有利于和谐世界目标的实现,在当代影响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因素有哪些,以及如何推动当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三是对于美国、欧洲、日本、俄罗斯、发展中国家和中国这几章分论章节,对于这些国家、国家集团或地区已发生的历史,也是做概要介绍,目的是使学生对这些国家、国家集团或地区的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发展史有一个宏观的把握,教学重点也是放在这些国家、国家集团或地区正在发生的重大事件上,透过对一些重大事件的分析,回溯这些国家、国家集团或地区的相关历史,深入分析这些重大事件对该国、该国家集团或者该地区甚至整个世界的影响,尤其是对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化发展的影响,以使学生不仅对这些国家、国家集团或地区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在当代的发展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并且进一步加深对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与国际关系发展走向的认识。
四是不断补充和丰富新的教学内容,及时把课程教学过程中发生的重大国际性或地区性事件纳入到课堂教学内容之中。当代世界变化的速率之快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的变化也是如此。这样,任课教师就必须采取一定的方式,把正在发生的重大国际性或地区性热点事件纳入课堂教学内容之中,随时对教案、教学课件做出更新;不仅如此,还要对一些影响大,具有持续性的重大事件的发展进程进行跟踪,引导学生对重大事件发生的原因、未来发展趋向进行深入探析和思考,借此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比如,钓鱼岛问题是中日之间的热点问题,两年前发生了钓鱼岛“撞船事件”,两年后又发生了日本政府针对钓鱼岛的所谓“购岛事件”,两次事件均引发了中日之间的激烈对抗。我们在课程教学中,可以及时把这一事件纳入教学内容之中,追踪事件的发展进程,每次上课前对事件的最新发展情况进行跟踪评析。在两年前的钓鱼岛“撞船事件”跟踪分析中,我们引导学生通过深入思考,弄清为什么中日两国都高调处理“撞船事件”:领土之争只是表面上的原因,背后还涉及到中日两国以及美国的外交战略调整。就中国而言,步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之后,在保持韬光养晦总体外交战略不变的前提下,在有所为、有所不为方面,有所为的成分将不断加大,尤其是在事涉中国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问题上,将会寸步不让,是不会因为韬光养晦而牺牲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相反,会抓住一切有利时机不断提升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能力,在领土争议中逐步掌握主动权,钓鱼岛“撞船事件”就是提高东海维权能力的一个契机。日本则是要借助“撞船事件”,把美国拖入中日之间的领土之争,借助美国的力量来牵制中国,从而实现从不断与美国保持距离以突出自己的外交独立性,到走向政治大国的战略向利用强化日美联盟,借助美国力量实现政治大国目标的战略转变。而美国则是要借助于因钓鱼岛“撞船事件”而引发的中日领土之争,把在亚洲战略的重点由西亚转入东亚和东南亚,联合相关国家遏制中国的迅速崛起。[3]两年后日本“购岛事件”而导致中日之间更为激烈的对抗,美国对中日之间日趋激烈的领土之争的表态,本质上是一年前事态发展的延续。在一年后的教学中,我们也及时把事件发生、发展的进程纳入教学内容之中,一方面跟踪事态发展,另一方面组织学生讨论,对事件未来发展进行预测,并积极引导学生如何在这一事件中保持一个正确理性的立场。又如,我们针对地缘政治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展和中国外交战略的影响越来越大的实际,在教学内容上专门补充了“地缘透视——宏观征服中的基石之策”,分析地缘对一国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特别是通过对发生在东海、南海的领土之争的地缘政治视角的透视,引导学生认识到,发生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东海、南海的领土归属之争,更深层次原因不仅有能源因素,还有地缘战略方面的因素,事关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大局。[4](P3~4)目的是使学生对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奉行的以和平、合作与发展为主旨的独立自主外交战略,特别是“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的睦邻友好的周边外交战略有更深刻的认识。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为主导,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发挥了,但是,学生的主体作用则未能充分发挥出来。在课堂上,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教师的知识传授,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不到调动,对于一些问题即便有一些自己的看法,也难以通过适当的渠道表达出来,即使课程教学内容再鲜活,教师的教学态度再认真,讲授再精彩,也难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久化。有鉴于此,我们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并主要在教学手段创新上进行了尝试。
首先,把课堂教学与师范生的技能训练结合起来。我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师范专业,演讲是师范生必备的素质和能力。在每个单元的教学中,我们都拿出半节课有时甚至一节课的时间,安排3名学生对一周以来的重大国际新闻进行评述。这样做一是增强了学生课程教学的参与性,把老师的一言堂变成学生的群言堂,大大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二是锻炼提高了学生面对众多听众的演讲能力,让学生走上讲台,把自己所准备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讲出来与大家分享;三是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突出了课堂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和时效性。为达到上述目标,我们在具体组织实施时,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是要求学生在课前精心准备,把每次要讲的内容制成PPT,并准备相应的文字稿;二是要求学生提前将所准备的PPT及文字稿发给任课老师审核,避免相互之间的选题重复,避免出现与课堂教学无关的内容;三是在方式上,要求学生不能简单地播报新闻,要对所发生的事件进行分析,并尽可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四是任课老师对每一位同学所讲内容都进行必要的点评,并对学生未涉及到的内容进行补充,或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其次,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扩大学生课堂教学参与面。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利用学校的“天空教室”,一方面把相关的教学资料传送到网上供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及进一步学习时参考:另一方面,在“天空教室”讨论栏目下设置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讨论题,让学生以跟帖的形式发表自己的意见或主张。学生为了更好地参与讨论,往往要花较多的时间去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其他人特别是专家学者对相关问题的看法,从而使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物,言之有据。如此,一则可以锻炼学生的资料检索能力,二则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相关问题的认识。以前,我们是在部分章节选择一些热点问题组织学生跟帖讨论,从本学期开始,我们在每一章教学完成之后,均设置一定的讨论题组织学生参与讨论,以增加讨论次数,扩大讨论范围。比如,我们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就朝核六方会谈问题、核裁军问题、南海问题进行跟帖讨论,每一位同学都积极参与,而且在跟帖讨论前主动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了解相关问题发生、发展历史,以及专家学者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从而为自己参与讨论提供了借鉴,并能结合正在发生的相关事件形成自己的观点或主张。有关朝核六方会谈问题,学生们通过讨论朝核问题的由来、每次会谈的主题及进展情况、影响朝核问题和平解决的因素及未来的发展走向,就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有关核裁军问题,绝大部分学生原来都是一知半解,由课堂新闻评述而延伸设置这个讨论题(这个问题也是下文提到的模拟联合国安理会活动的主题),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强烈兴趣,通过讨论,大家对核裁军问题的由来、核武器发展现状及危害、核裁军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和平利用核能等问题有了非常系统的了解,并加深了对我国核政策的认识。有关南海问题,通过讨论,学生们不仅对南海问题的由来,产生南海问题的根源,有关各方对南海问题的态度和中国政府在南海问题上的原则立场,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而且还进一步加深了对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外交战略及周边外交政策的一贯政策和因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而逐步进行调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总之,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扩大了学生参与渠道和参与面,对于增强《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课程教学的时效性,提高其实效性,大有裨益。
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把当代世界联系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与相互制约的整体,诸如环境保护、反腐防腐、制毒贩毒、人口问题、能源问题、粮食安全、核裁军等问题都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性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仅仅靠哪一个单独国家是不行的,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在涉及全球性问题时,我们观察、思考、分析以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就必须具有全球性视野。
在当代,国际组织在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当代世界最有代表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方面的作用,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否认的,对它的组织结构、运转机制、发展历史等方面的了解也就变得非常重要和必要。为了培养学生的全球性视野,让学生对联合国有更加感性的了解,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在世界范围内大学生中广泛开展的模拟联合国活动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模拟联合国安理会闭门磋商活动,在模拟实战中进一步增强对联合国的组织结构、运转机制和发展历史的了解,达到培养学生全球性视野,增强关注全球性问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的目标。
在最近三届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分别选择了“联合国安理会扩大问题”、“全球性气候变化问题”和“核裁军和和平利用核能问题”作为模拟联合国活动的主题。采用的方式是以联合国安理会闭门磋商会议为载体,让学生每两人一组模拟15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或非常任理事国的外交官,分别代表所模拟国家在联合国安理会闭门磋商会议上阐述其主张;指定一人模拟联合国秘书长的角色,负责主持闭门磋商活动;还让一部分学生扮演媒体记者的角色,在闭门磋商活动结束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进行现场采访,进一步阐述有关国家在相关问题上的主张或者公众对感兴趣问题的看法。
在活动之前,我们安排学生进行了精心准备。一是对所有学生进行分组,明确各自的角色,并成立模拟活动核心筹备组;二是布置所有同学收集整理与所要模拟主题相关的资料,并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后上传到“天空教室”的课程网站上,与其他同学分享;三是各组同学根据自己所要模拟国家的外交官的身份,收集整理本国在所确定的主题方面的立场,一方面制作成PPT,另一方面准备好相应的文字稿;四是由核心筹备组在任课老师的指导下,一方面进行统稿,对各组所准备资料进行编辑加工,对各组所制作的PPT进行统一编辑,形成格式统一、内容体量大致相当的PPT和文字稿,另一方面则根据联合国安理会闭门磋商活动规则,起草活动规程,并制作与模拟主题有关的声像资料,在模拟活动开始前播放,营造气氛,进一步突出并导入模拟主题。在模拟活动开始前,为确保正式模拟活动的成功,学生们还自发进行了彩排,对彩排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补救。正式模拟活动流程如下:首先由任课老师做开场白,主要阐述活动的意义、目的和开展方式;其次由模拟秘书长主持闭门磋商会议,各组的模拟代表代表所模拟国外交官发言,阐述对所模拟主题的立场。发言分为两轮:一轮是规定性发言(由模拟外交官按照所模拟国字母顺序发言,全面阐述所代表国的立场或主张),一轮是自由发言(举手示意经模拟秘书长同意后发言,补充或进一步强调所代表国的主张)。每一轮发言结束后,都安排秘书长做总结性发言。再次,是在闭门磋商会议结束后安排模拟记者招待会,让所代表国的外交官进一步阐述自己的主张,并由模拟记者就公众感兴趣的问题做出回答。最后,由任课老师就活动成功之处和尚存在的不足进行点评。
三次模拟活动,主题鲜明,所选择的都是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联合国安理会扩大会议虽然不是近年来的热点,但是由于联合国特别是联合国安理会在当代举足轻重的作用,其重要性、受关注度都是不言而喻的。[5]我们举行第二次模拟活动时,正值联合国气候变化缔约方大会在哥本哈根举行,“全球性气候变化问题”便成为此次模拟活动的主题,由于“东京议定书”第一阶段减排承诺期日益临近,第二阶段减排目标如何确定、如何实现成为大会及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和讨论的热点,因而以此作为模拟选题也是适得其所。“核裁军和和平利用核能问题”选题背景则主要基于美俄核裁军(美国单方面退出核裁军条约)、伊朗核问题和日本大地震引起的核泄漏事件所带来的广泛的国际影响和国际关注。日本大地震所引起的核泄漏表明:不仅核武器给人类的未来带来难以预测的后果,而且,即便是对核能的和平利用也不一定都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不仅核武器令人类生活在火山口上,时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即便是和平利用核能也安全隐患重重。选择这个主题进行模拟实训,使得学生深入了解了各国在核裁军、和平利用核能方面的立场,充分认识到了在世界范围进行核裁军,坚持和维护核不扩散条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在和平利用核能时绝不能借机发展核武器,而且要高度重视核安全。[6](P11)
模拟活动得到了学生的充分肯定,绝大多数同学认为,模拟活动使他们对于所模拟主题的内容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活动本身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大局意识,培养了他们的全球性视野。活动还受到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苏州电视台两次对活动进行了报道,《苏州日报》、《江南时报》的记者也到现场进行了采访报道,认为这一教学手段的创新,不仅活跃了课堂教学,而且对锻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大有裨益。
总之,通过调整和充实教学内容,充分利用网络辅助教学手段和模拟联合国安理会实训活动等教改措施,进一步突出了课程教学的现实性,提高了课程教学的时效性,增强了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1]刘廷忠.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朱超南,等.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88.
[3]杨叶.钓鱼岛,你为何不平静[J].视野,2011(1).
[4]楼耀亮.地缘政治与中国国防战略[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5]祈怀高.“路漫漫其修远兮”——解读联合国安理会改革[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3—17(1).
[6]孔君.联合国安理会核不扩散和核裁军峰会[A].世界知识年鉴(2011-2012)[C].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