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芳
(长春工程学院 外语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1938年,美国作家赛珍珠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在授奖时,瑞典皇家学院盛赞赛珍珠通过质地精良的文学著作,使西方世界对中国人民有了更多的理解与尊重,这些作品还赋予西方人一种中国精神和弥足珍贵的思想情感。[1](P58)赛珍珠的小说《母亲》出版于1934年。这部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位没有姓名的母亲的坎坷一生。赛珍珠在自传中谈到了创作这部小说的初衷:“在书中,我描写了一位中国农妇,希望塑造一个典型形象。她经历丰富,善察事体,但却得不到任何发挥自己能力的机会。世界上像她这样的妇女成千上万,到处都有。”[2]女主人公的乐观主义精神、象征等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的运用以及讴歌大自然的浪漫主义主题,使《母亲》这部小说具有明显的浪漫主义倾向。
瞿秋白曾说过:如果人是乐观的,一切都有抵抗,一切都能抵抗,一切都会增强抵抗力。在《母亲》中,母亲就是一位天生具有乐观主义精神的坚强女性。母亲一生非常坎坷。在家中,母亲总是第一个起床,当别人还在睡梦中,她就已经把院子打扫干净了。待到婆婆和丈夫起床之时,她已经将早饭和开水准备好。白天,母亲在田地里忙个不停。晚上,从田地里回来,疲惫的母亲又开始忙着做晚饭。
与勤劳的母亲相比,她的丈夫李大则是个懒惰的人,他非常痛恨田间的劳作。自私的李大抛弃了年迈的母亲、年轻的妻子以及年幼的孩子。从那时起,母亲不但要照顾上了年纪的婆婆和几个不懂事的孩子,还要像男人一样种庄稼,收割庄稼。母亲一个人含辛茹苦地将几个孩子抚养成人。可是,老天爷偏偏和母亲作对。母亲只有一个女儿,女儿从小眼睛就不好,由于没有钱医治,长大后,就什么也看不见了。眼睛看不见的女儿,始终是母亲的一块心病。母亲让大儿子照顾女儿一辈子,自从娶媳妇之后,大儿子对女儿的态度却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看到大儿子夫妇对女儿越来越刻薄,母亲终于下定决心,将女儿嫁出去。春天,女儿被嫁到一个偏远的村庄。那里土地贫瘠,到处都是岩石。到了秋天,当母亲去看女儿的时候,朝气蓬勃的女儿已经变成了一具冰冷的尸体。母亲真的不敢面对残酷的现实,她的心都要碎了,觉得是自己害了女儿。
大儿子在村中种地,二儿子则经常去城里,村里没有人知道他平时做什么。与大儿子相比,母亲更偏爱二儿子,因为二儿子从容貌和性格上更像丈夫。平日里,母亲最欢喜的事就是二儿子从城里回来看她。可是,有一段时间,二儿子音信全无,这让母亲很担心。村中有人经常去城里,每当村民从城里回来的时候,母亲都会向他们打听二儿子的下落。功夫不负有心人,母亲终于得到了有关二儿子的消息。可是,这却是个坏消息。原来,二儿子加入了一个秘密组织,希望推翻当时腐败的政府。在一次行动中,二儿子和这个组织的其他成员被捕入狱。在刑场上,母亲与二儿子见了最后一面。
白发人送黑发人,是人生最悲哀的事情之一。上了年纪的母亲,先送走了女儿,又送走了二儿子。但是,生性乐观的母亲并没有被打倒,很快,母亲又鼓起了继续活下去的勇气。大儿媳妇生了个男孩的消息,让母亲心灵上的伤痛好了许多。
赛珍珠在创作《母亲》这部小说时,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写作手法。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象征手法的运用。象征是指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些抽象的意义。在《母亲》中,母亲的丈夫名叫李大。可是,自始至终,作者都没有告诉读者母亲的名字。其实,在这部小说中,母亲象征了大自然。
首先,母亲拥有大自然无私奉献的精神。母亲是一位无私的妈妈,可以为了孩子的幸福牺牲自己的一切。母亲心甘情愿地为孩子付出,努力地尽一位妈妈的天职,“毫无保留地摧残着自己的身体,只为孩子的需要而尽可能地牺牲”。这和孕育一切的大自然非常相似。
其次,母亲拥有大自然的活力。母亲并不漂亮,但是却充满了活力。在她那宽圆而健康的脸上,丰满的嘴唇透着被风吹日晒成的暗紫色,一双乌黑的眼睛平躺在眉睫之下。母亲非常能干,每天除了在家做家务,还要到田地里忙农活。干完一件事,赶紧做另一件事,母亲似乎有使不完的力气。母亲被抛弃后,地里的农活全由她一人承担。农活很繁重,一般都是由男人来完成的。母亲一个人种庄稼、收割庄稼,刚开始有些不适应,但很快就完全适应了,她独自一人承担全部农活,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撑起一个家。母亲的举手投足都充满了活力,这让人联想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
此外,母亲的生活所遵循的就是大自然的规律与节奏。在小说中,作为大自然化身的母亲,严格地按照大自然的规律与节奏生活。在远离城市的乡村,母亲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每天,天还没有亮,母亲起床做饭,然后,迎着朝霞去地里干活。太阳落山时,母亲回家休息。母亲连生孩子都遵循着四季的规律。在被丈夫抛弃之前的那几年,母亲几乎每年春天都会生孩子。随着季节的更迭,孩子慢慢长大。
在小说中,母亲就是大自然的化身。从母亲身上,读者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讴歌大自然,是《母亲》的一个重要主题。在小说中,作者不惜笔墨来赞美和讴歌大自然的美好,溢美之词流露于字里行间。
在《母亲》中,作者对大自然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述。春天,河边柳树长满了碧绿的嫩芽,白色的梨花随着微风摆动,遍地的石榴树刚刚发出嫩叶来,温和的风带来了泥土的芬芳。夏天,温暖的阳光照着新生的树叶和野草,映着蔚蓝的天空,显得格外明亮。飞鸟吱吱不停地唱着歌,和风将山崖边鹅黄色的百合花和花架上紫藤花的香气吹来。天空里飘动着一朵朵云彩,棉白如雪的颜色,漂浮在蔚蓝的天空里,把整个山头和山谷都融在活泼的光彩里,一点阴影也感觉不到,一天到晚灿烂地亮着。秋天,飘摇的树叶、橙黄的山岭和蓝色的天空以及南飞的大雁、安详的田野将优柔、寂寞的秋意静静地飘进母亲的心田。赛珍珠对大自然美丽景色的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图画之中,在作者的引领下,进入世外桃源。
在这里,没有姓名的母亲忘掉了所有烦恼。每当心里难受的时候,母亲唯一能做的就是走到田间,离大自然近一点,让充满泥土芬芳的微风,将自己的烦恼带走。在这里,美丽如画的田野风景能够让母亲恢复平静,重新获得克服困难的力量。美丽的大自然是母亲力量的源泉。
“J·唐纳徳·亚当斯在《纽约时报书评》的头版上发表评论,称赞《母亲》结构浑然天成……内容感人质朴。”女主人公的乐观主义精神、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的运用以及讴歌大自然的浪漫主义主题,使《母亲》这部小说成为浪漫主义的经典之作。
[1]刘龙.赛珍珠研究[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
[2]郝伟,胡永近.《艾米莉三部曲》的浪漫主义特征[J].安徽文学,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