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海归文学的兴起与发展

2012-04-01 02:01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11期
关键词:虹影海归移民

陈 梦

(惠州学院 中文系,广东 惠州 516007)

“海归”是近十年来出现的新名词。“海归”即海外归来之意,是相对于在国内学习、工作的本土人士而言,指有国外学习和工作经验的留学归国人员。随着“海归”一词的诞生,由“海归”派生出来的新名词层出不穷。就文学领域而言,“海归文学”、“海归小说”、“海归作家”、“海归诗人”、“新移民海归文学”、“新移民海归作家”等术语不断地出现在各个报刊媒体和网络,为人们所认知和接受,但是学术界至今未对海归文学进行明确的界定。笔者认为,所谓海归文学,指的是从海外归来的作家即海归作家回国以后(包括港澳台,但侧重于大陆)从事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创作的一种文学现象。

海归文学并不是中国当代文坛的新现象,它早在20世纪初就已经存在,迄今为止已有上百年的创作成就。一部中国现代文学史,就是一部中国海归文学史。诗界革新导师黄遵宪从光绪三年(1877)到二十年(1894),以外交官身份先后到过日本、英国、美国、新加坡等地,是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也是中国第一位海归诗人。他的诗较早地描写了海外世界以及伴随近代科学而涌现的新事物,写出了古典诗歌所没有的新内容。1895年以后的留日浪潮诞生了第一批海归作家。在甲午战败的强烈刺激下,清政府大力提倡留学日本,由此造就了鲁迅、周作人、陈独秀、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夏衍、田汉、郑伯奇、穆木天、丰子恺、周扬、胡风、杜宣、叶以群等著名旅日海归作家。旅日海归作家人数众多,成就非凡,是早期海归文学中影响最大、成就最为突出的创作群体。他们既是中国文学革命的主力军,又是革命文学的拥护者,几乎占了新文学的半壁江山。第二批海归作家产生于1907年美国庚子赔款的留美潮流,主要包括胡适、林太乙、林语堂等著名作家。1915年,蔡元培等人提倡去欧洲勤工俭学,逐步形成全国性的留欧潮流。这一阶段产生的第三批海归作家数量众多,例如巴金、老舍、徐志摩、林徽因、戴望舒、苏雪林、艾青、傅雷、朱自清、朱光潜、钱钟书、冯至、郑振铎、宗白华、许地山、季羡林等等。第二、三批海归作家最早的在20世纪初回来,最晚在20世纪50年代初回来。欧美海归作家成为早期海归文学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文学运动的精干力量。第四批海归作家包括瞿秋白、刘少奇、蒋光慈、聂绀弩、曹靖华等。这一批海归作家产生于1920年后的留苏浪潮。他们不仅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而且积极探索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中引领方向的一支生力军。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掀起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留学浪潮,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又直接导致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进入前所未有的海归时代,海归文学应运而生。王小波、阎真、陈希我、聂茂、林祁、娜彧等人继承了20世纪早期海归作家的基本精神,成为新一代留学归国型海归作家的杰出代表。王小波可谓中国当代海归作家第一人。他于1984年赴美国匹兹堡大学,1988年回国任教于北京大学。阎真于1988年8月赴加拿大圣约翰大学留学,1992年回国。陈希我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20世纪80年代末留学日本,20世纪90年代初回国写作。聂茂,原名陈庆云,1999年前往新西兰深造,2004年学成归国。旅日海归作家林祁,笔名莫名祁妙,1989年赴日留学,20世纪90年代末回国。娜彧是一个70后的文坛新秀,2003年南京大学硕士毕业先后去了日本和美国,2006年回国。这些新海归作家继承了20世纪老海归作家们学成归来的留学传统,回国后创作了一系列杰出的作品,在中国当代文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新移民海归文学的异军突起

中国当代海归文学既是20世纪早期海归文学的延续和发展,也是海外华文文学特别是新移民文学从边缘回归中心的发展结果。在当今海归时代的独特环境里,多样化的回归模式导致当代海归文学的人员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个作家群体:一是以王小波、阎真、陈希我、聂茂等为代表的始终坚持中国国籍的留学归国型海归作家;二是以查建英、严歌苓、虹影、刘索拉等已移民他国,持有外籍身份而回归祖国从事文学创作的新移民海归作家。南京大学刘俊教授的《“新移民海归文学”:新立场、新视野、新感受、新文学——以施雨和她的〈上海“海归”〉为例》,可以说是中国当代海归文学研究的第一篇学术论文。他明确地指出,20世纪早期的“海归”和现在所说的“海归”虽然都可以用“海归”一词,但“在本质上还是有一些区别的:前者只是有海外学习或工作的经历,但他们的身份基本上还是中国公民,他们回来理所应当——那是学成或有了工作经历后的回国;后者则除了包含前者的那种情况之外,还有很多人在海外学习或工作时,身份已发生了变化,他们中有许多人作为“新移民”已入籍别国成了外国人,这样,他们回来就成了外国人客居中国,这样的“海归”,就不单纯是中国人出国留学或工作之后的回国,而是在成为外国的“新移民”之后,又回到中国成了“海归”[1]。这里的“新移民”主要是指20世纪80~90年代从中国大陆去往国外的已加入他国国籍,或持有绿卡长久居留他国的海外华人。学术界通常把新移民作家创作的作品称之为新移民文学。那么,新移民海归文学则主要是指从海外回归中国大陆的新移民作家创作的作品。

新移民海归文学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20世纪90年代已初具规模,新世纪以来迅速发展成为中国当代文坛一支异常活跃的生力军。据不完全统计,回归中国文坛的海外新移民作家到目前为止已达数十人,他们从世界各国陆续归来,形成了北美、欧洲、澳洲、亚洲等几支各具特色的海归作家队伍,其中北美新移民海归作家的人数最多,作品数量最多,创作影响也最大。北美新移民海归作家主要包括查建英、严歌苓、顾月华、刘荒田、薛海翔、冰凌、曹桂林、卢新华、张辛欣、施雨、少君、严力、北岛、吕红、王威、洪晃、秋尘等,欧洲新移民海归作家主要有虹影、刘索拉、张枣、多多、宋琳、李笠、赵毅衡等,亚洲新移民海归作家主要有六六、蓉子等,澳洲新移民海归作家主要有庄伟杰等。

新移民海归文学不同于20世纪早期海归文学,具有鲜明的业余性和流动性。在当代社会里,文学创作很难成为谋生手段,在海外更是如此。绝大多数新移民作家都有各自的职业,文学创作只是出于海外生活的孤独寂寞和对中华文化和中国文字的眷恋。他国的公民身份,多年的海外生活,大洋彼岸的家园以及异域文化的影响,导致新移民海归作家的不彻底回归,他们的去留选择、回国时间长短存在很大的变数。由于归国方式的不同,新移民海归作家可以划分为三大类型:海鸥双栖型、回国求学型和回国就职型。海鸥双栖型新移民海归作家在大洋两岸都有家,频繁往来于国内和国外,主要包括查建英、严歌苓、虹影、刘索拉、卢新华、严力、顾月华、刘荒田、张辛欣、六六、容子、章平、曹桂林、王威、冰凌等。“海鸥”原为国人对频繁往来于国内和海外从事商务活动留学人员的别称。著名海归研究专家王辉耀在《当代中国海归》中指出,独特的海鸥模式是21世纪中国海归的新方式。从趋势上来看,新移民海鸥双栖型作家队伍将会不断扩大,在今后会越来越成为一种新的海外华文作家回归方式。海鸥双栖型新移民海归作家是新移民海归文学的主干力量。回国求学型新移民海归作家主要是指近年来返回中国大陆攻读文学博士并且在读博期间创作了不少文学作品的新移民作家,其中包括少君、庄伟杰、吕红、秋尘、施雨等。近年来接受国内各机构的人才招聘而返回祖国大陆就职的新移民作家属于回国就职型新移民海归作家,主要代表有张枣、多多、宋琳、薛海翔、北岛等。

新移民作家主动回归中国文坛已经成为潮流。著名学者黛瑶琴认为,新移民海归文学一定会成为21世纪文学新势力。[2]近三十年来,新移民海归作家们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厦门、福州等国内轻松愉快的文化环境里展开了丰富多彩的文学活动。他们不断地把自己在海内外创作的作品拿到国内发表,出版小说、诗歌、散文、影视剧本上千种,积极参加国内各种类型的文学研讨会,在国内各级学术刊物上发表文学评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成立的新移民作家国际笔会已在南昌、成都、西安、福州举办了四届,新移民海归作家异常活跃于其中。中国学术界举办的各届世界华文文学研讨会,众多新移民海归作家也纷纷前往,专家学者汇聚一堂,互相切磋交流学术与创作。总之,新移民海归文学令中国当代文坛焕然一新。

二、当代海归文学的创作现状

中国当代海归作家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高深的学问,属文化精英,又有浪迹天涯的独特生活经历,阅历丰富,思维敏锐,在中西文化中自由行走,善于把握时代的脉搏,勇于剖析自我心灵的变化,在归国后创作了大量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在小说、戏剧、诗歌、散文、随笔等多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

当代海归文学最突出的创作成就是小说。到目前为止,海归作家在国内创作出版的小说作品多达百种之多,而且题材多种多样,艺术风格也各有特色。王小波被誉为中国的乔伊斯兼卡夫卡,1989年9月出版第一部小说集《唐人秘传故事》,20世纪90年代发表《黄金时代》、《白银时代》等杰作。查建英第一次海归后创作了小说集《丛林下的冰河》,第二次海归后表示还会写小说,而且回到中国又有了新的创作冲动。严歌苓是享誉全球的多产小说家,归国后佳作不断,《小姨多鹤》、《金陵十三钗》、《寄居者》等等备受读者的关注。虹影是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重要代表,近年来在国内相继推出了《上海王》、《上海之死》、《好儿女花》等一系列优秀作品。卢新华是20世纪80年代伤痕文学的代表作家,海归后创作了两部长篇小说《紫禁女》(2004)和《财富如水》(2010),再次引起海内外华人的关注。刘索拉是中国新时期先锋派小说的开创者,回国发展后出版了颇有影响的长篇小说《女贞汤》、《迷恋·咒》和《口红集》。阎真和陈希我都是当代中国文坛颇有声誉的小说家。阎真归国后接连写了《曾在天涯》、《沧浪之水》、《因为女人》三部长篇小说。陈希我的创作十分丰富,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放逐,放逐》、《抓痒》,小说集《我们的苟且》,中短篇小说《暗示》、《今天你脱了没有》、《我们的骨》、《遮蔽》等。聂茂著有长篇小说《情泊奥克兰》。六六被看作继张爱玲、虹影之后的第三代海外华裔女作家的代表,著有《王贵与安娜》(2004年)、《双面胶》(2005年)、《蜗居》(2007年)、《浮世绘》(2009年)、《心术》(2010年)。张辛欣是20世纪80年代纪实文学的重要代表,其自传体小说《我-BOOK1》是其淡出国内文坛多年后,倾十年之力创作的最新长篇小说力作。薛海翔著有小说集《一个女大学生的日记》、长篇小说《早安,美利坚》等数百万字文学作品。曹桂林的长篇小说《王起明回北京》是《北京人在纽约》的续集。冰凌是一位著名的幽默小说家,最近几年创作发表了中篇小说三部曲《中风》、《同屋者》和《旅美生活》。旅欧作家章平在2006年出版《红尘往事三部曲》(包括《桃源》、《天阴石》和《红皮影》)。旅新作家蓉子已结集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初见彩虹》、《蜜月》、《又是雨季》、《伴侣》等。施雨是一个十分活跃的海归新秀,回国后出版了修订后的《下城急诊室》和新作《刀锋下的盲点》。旅美作家吕红在国内读博期间著有长篇小说《美国情人》和《尘缘》,中短篇小说集《午夜兰桂坊》和《红颜沧桑》等。旅日作家娜彧在美国的时候开始写作,曾在各种杂志发表中短篇小说若干,主要作品有《纸天堂》、《钥匙》、《穿越仙人袖》等。

散文是新移民海归文学的又一重要体裁。从总体上看,散文是一种优美而又令人轻松的文体,篇幅短小,意味深长。许多海归作家有过散文创作,而且喜欢散文写作。刘荒田的创作生涯始于新诗,但近十年来钟情于散文随笔,集海外20余年人生体验,写新旧移民生存沧桑,归国后见于报刊的散文不少。旅新作家蓉子的散文创作成就突出,著有《星期六的世界》、《蓉子随笔》、《白啤酒》、《情未了》(一、二)、《中国情》、《百万之爱》、《谁道风情老无份》、《老潮州》、《上海七年》、《城心城意》、《鱼尾狮之歌》等多部散文集。虹影和六六的散文创作也颇具特色。虹影出版有散文集《异乡人手记 》(2001)、《虹影打伞》(2004)和《谁怕虹影》(2004)。六六著有散文集《温柔啊温柔》(2006年)、《仙蒂瑞拉的主妇生涯》(2008年)和《偶得日记》(2008年)。庄伟杰归国后出版了两部散文集《梦里梦外》(1999年)、《别致的世界》(2004年)。施雨在美国时就热爱散文创作,曾著有散文集《美国儿子中国娘》、《中国人眼里的美国人》和《我家有个小鬼子》等,2010年在国内新近推出了《上海“海归”》,2011年出版散文随笔集《归去来兮》。聂茂曾出版散文集《天地悠悠》和《心灵的暗香》。吕红在国内出版一部散文集《女人的白宫》。林祁发表了两部散文集《心灵的回声》、《归来的陌生人》。

新移民海归文学的第三大创作成就是诗歌。在这个充满物质享受、流行快餐文化的当代社会,诗歌不再是读者青睐的文学样式,甚至有人曾经宣称诗歌即将消亡,然而,海归作家们的诗歌创作却保持着高度的热情,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北岛是朦胧诗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有《回答》、《结局或开始》、《一切》、《青灯》和《城门开》。多多是朦胧诗派代表诗人之一,著有诗集《行礼:诗38首》、《里程:多多诗选1973—1988》、《多多诗选》等。张枣是中国先锋诗歌的代表人之一,在国内出版的诗集有《春秋来信》,代表作包括《镜中》、《何人斯》等。严力是朦胧诗的中坚力量,主要作品有:《这首诗可能还不错》(1991)、《黄昏制造者》(1993)、《严力诗选》(1995)。宋琳是第三代诗歌运动的代表人物,著有诗集《城市人》、《门厅》、《断片与骊歌》(法国 MEET出版社)、《城墙与落日》。聂茂著有诗集《玻璃房子》、《因为爱你而光荣》。庄伟杰是一位旅奥诗人,擅长于写新诗和散文诗,主要作品有新诗集《神圣的悲歌》、《从家园来到家园去》、《精神放逐》和《东方之光——现代藏题实验诗集》,散文诗集《别致的世界》等。虹影著有诗集《鱼教会鱼歌唱》。施雨著有诗集《施雨诗选》、《双人舞——杨平/施雨同题诗》和《无眠的岸》。林祁出版的诗集有《唇边》和《情结》。

海归文学丰富多彩的海外题材、传奇的人生经历、新颖的海归形象,深深地吸引住国内外读者,成为国内人士了解海外留学和海外人士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海归作家独特的海外视角、深刻的情感体验以及细腻的叙事方式,更是令人耳目一新。当代海归作家继承了20世纪早期海归作家的民族意识和社会责任心,致力于推进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探索建构新型的民族文化价值。然而不同的是,20世纪早期海归作家侧重于引进西方文化,借鉴西方艺术,当代海归作家则从海外重返本土,从边缘创作回归中心文坛,着力书写中国,宣扬中国文化。

当代海归文学是海归时代的产物。它的兴起与发展,既有政治经济方面的因素,也有文化文学及个人因素。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为海归作家提供了轻松愉快的社会氛围,中国的崛起引起了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强烈关注,中国书写已经成为世界文坛的重要内容,回归中国文坛成为众多海外华文作家的夙愿。中国文艺政策的持续稳定性,彻底根治了海外留学生的“文革”后遗症,许多海外华文作家特别是查建英、严歌苓、虹影等新移民作家陆续回归。当代海归文学既是中国当代本土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海外新移民文学的开拓蜕变。近30年来,37万海归大军浩浩荡荡回国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中华文化,没法在西方扎根。对一些海归作家来说,与西方的亲密接触只是强化了他们的文化防御心理。刘荒田坦率地说:“我是在汉字里安身立命的人,最终还是要回到汉字的国度去,一如落叶归于泥土。”[3]当阎真被追问当年为何放弃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绿卡时,他说:其实“原因非常简单——对中国文化的依恋。这种对中国文化的依恋,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起来的,特别因为自己学的是中文,对中国文化有本能的依恋,对异国文化也有特殊的排斥”,因此,他的海归“决不是理性观念的问题,而是情感本能的选择”。[4]

[1]刘俊.“新移民海归文学”:新立场、新视野、新感受、新文学——以施雨和她的《上海“海归”》为例[J].华文文学,2010(4).

[2]戴瑶琴.21世纪文学新势力:“新移民海归文学”[N].文艺报,2010—10—29(1).

[3]禹媚.高倩荷.笔记里的新移民生活浮世绘——刘荒田其人其书[N].中山日报,2009—11—9(A2).

[4]何玉娟.对话《因为女人》作者阎真:女人的出路是当好女人[EB/OL].金 鹰 网,http://news.hunantv.com/x/w/20090307/163228.html.

猜你喜欢
虹影海归移民
爱与美食
爱与美食
为新征程汇聚海归磅礴力量
移民安置
移民后期扶持
“海归”返乡当“猪倌”
新海归
签证移民
海归周炳“意发”攻“芯”
Immigration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