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张 蕊 周 博
(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 天津)
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是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是天津市高职院校首家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单位,是天津唯一一所化工类高职学院。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为国家级教改示范专业,已具备了国家级精品专业水平,开设一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两门市级精品课程,目前学院已建成精细化学品技术专业实训中心。本专业依托天津大化工产业背景,适应天津市精细化工园区的需要开办,培养具有较高的道德文化修养,掌握一定精细化学品生产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际岗位操作能力,能够从事精细化工行业生产一线的工艺操作、设备安装与维护、质量控制、营销和技术管理等岗位的高技能型人才。
本文从近几年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观察就业形势,研究就业市场,研究下一步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就业工作,为探讨该专业教学方向提供依据。
图1 为“十一五”期间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毕业生生源地区分布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5年来该专业毕业生的总数随人口增长情况存在波动,但基本稳定,共有毕业生675 名,其中男生352 名,女生323 名,相对于工科专业男生比例偏大的普遍情况来说,男女生比例比较均衡。图中还可以看出东南沿海地区的生源比例不断下降的同时,其他地区(中西部地区)的生源不断增加。这一情况说明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计划的不断深入,西部地区的学生更多的选择了热门的工科专业学习,与我国的工业中心不断向西部迁移的现实情况相吻合。(图1)
图2 为“十一五”期间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企业性质分布情况。5年来,精细化学品技术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选择是留在天津就业,占毕业生总人数的87.8%,而选择回原籍就业的学生仅占5.9%,异地就业的学生为6.3%。可以看出,在“十一五”期间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和外资企业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而合资企业与民营企业所占比例在不断下降。但从总体比重来看,合资企业与民营企业仍然是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综合分析,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天津的大化工背景和产业结构调整所致。(图2)
图1 “十一五”期间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毕业生生源地区分布情况
图3 为“十一五”期间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性质的分布情况。图中反映毕业生就业后主要从事生产操作工作,但这一比例近年来在逐渐缩小,毕业生另一重要就业岗位—工艺技术岗位的工作人数比例在不断上升,同时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选择呈多样化趋势。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院教学工作在“十一五”期间不断调整,教学课程向“教、学、做”一体化和任务化调整,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信心不断上升的结果。
同时,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多元化还表现在更多的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的就业形式,这一比例已经由2006 届的3.3 上升到2010 届的8.3;近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就业单位对求职者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了专升本等渠道继续深造,目前这部分学生的比例已经由2006 届的0.8%上升到2010 届的8.3%,选择其他就业形式的毕业生比例也占到了总人数的6.6%;2010年随着大学生参军政策的出现,已有3.3%的学生选择了军旅生活。(图3)
图2 “十一五”期间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企业性质分布情况
图3 “十一五”期间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性质分布情况
图4 为“十一五”期间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毕业生一次签约率变化情况。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是天津市高职院校首家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单位,是天津唯一一所化工类高职学院,同时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为国家级教改示范专业,已具备了国家级精品专业水平,并开设一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两门市级精品课程,具有较高的人才培养水平。从图4 中可以明显看出本专业毕业生的历年一次签约均较高。2007届和2008 届的签约率由于受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略有下降,但学院多方面的努力下,凭借学院多年来的办学信誉,随着经济的复苏已经迅速回复,并达到较高水平。但从图4 中也可以看出历年来男生的签约率明显高于女生,表现出极大的优势,这一现象与工科专业的特点息息相关。因此,通过调整教学内容,拓展适合女生就业的教学方向,提高女生的签约率存在较大空间。(图4)
图4 “十一五”期间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毕业生一次签约率变化情况
1、重视毕业生就业率,忽视就业质量。就业状况是衡量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指标。但是过多的强调就业率、一次性就业率,使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缺乏良好的前提条件,迫使毕业生为完成就业指标而盲目就业,忽视了毕业生选择职业生涯方向的需要,造成毕业生就业后就业状态不理想、不稳定的现实。
2、高职毕业生的职业生涯意识不高、就业观念失准。少数毕业生就业眼界高,不愿意从基层做起,急功近利,苛求短时间内有满意的薪水和较好的个人发展,缺乏稳定的职业心理,这些是毕业生能否正确对待就业的主观前提,必然严重影响其就业质量。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要进一步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系,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工学结合、校企结合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生职业意识的教育,帮助学生正确定位,找准就业方向。
3、就业指导工作不完善。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与教育工作,必须是全面教育、全方位教育和全程教育的教育体系。一般院校的就业指导教育开设在毕业前期,主要针对就业政策、就业形势、提供就业信息和求职技巧的传授方面。学生普遍存在上了几年学不知道自己的专业将来做什么工作,不了解将来职业发展需要什么,没有学习目标,荒废了大量时间,到了该毕业的时候要么后悔自己上学时没有积极学习有用的知识、能力和技巧,要么匆忙就业不知所谓。因此,将入学时的专业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在大学中有目的地学习,规划职业生涯,充分利用大学时间实现人生价值,是解决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关键。
综上所述,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结合区域产业发展形势,加强就业指导教育,帮助学生在大学中有目的地学习,规划职业生涯,充分利用大学时间实现人生价值。
2、完善课程体系使毕业生进一步适应企业工作需要,完成学校与企业的对接。
3、针对学生群体特点(如工科专业女生群体),开发就业弱势群体的优势课程,增强就业竞争力。
4、加强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稳定学生就业心理,提高学生就业后的稳定性。
[1]万由祥.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意识透视[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
[2]史永江.影响大学生到基层工作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