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运生,张 杰 (河南工程学院艺术设计系,河南 郑州 451191)
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观建设探讨
李运生,张 杰 (河南工程学院艺术设计系,河南 郑州 45119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其景观建设的好坏则关系到新农村整体建设的水平。新农村景观建设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有力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观建设重在善于合理利用自然景观要素和创造优美的文化景观要素,只有两者兼顾,才能推动农村面貌的根本性改变,从而带动农村旅游市场的发展和繁荣。
新农村;景观设计;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谐社会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问题,党和国家一直十分重视。20世纪80年代初,又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概念,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以农村社会经济富裕为基础,以农村社会全面发展和人口素质综合提高为标志的社会状态,新农村包括5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和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1]。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这既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长期奋斗目标,也包含新农村建设的深刻内涵。其中村容整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基础,是乡风文明的载体,是新农村景观建设主要体现。村容整洁是以农村景观为背景,农村景观在客观方面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生物等,在主观方面包括经济水平、社会文化、艺术和习俗等,村容整洁正是在这种综合的景观中孕育、演变、发展而来,所以,村容整洁与新农村景观建设密不可分,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观建设关系到新农村目标的彻底实现。
2.1 整体性原则
任何农村都具有特定的自然地理区域和历史文化背景。地域性包括农村景观个体之间彼此不同,以及地域族群之间的个性两个方面,二者反映在景观上,表现为农村的景观元素及其结构的差异,进而反映在农村与农村之间的整体景观特征的差异。农村景观是具有特定形态和内涵的景观类型,它首先表现为一种格局,是历史过程中不同时期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印记,具有较高的价值。新农村的景观建设不能以破坏原有生态格局为代价,要融入原有的历史继承之中,要看到整个新农村景观建设的传统。在整体布局时要特别保护好自然群落和自然痕迹,将村落、农田、水体景观很好地利用起来,从而保持新农村景观原有的整体性。
2.2 生态性原则
新农村建设往往会出现城市化建设的误区,以城市的建设标准来衡量新农村的建设。有人认为把农村彻底城市化就是把农村原有“景观”全部否定,在一个新的环境里重新开始景观的建设,这样就偏离了生态化、多样性景观建设的初衷。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观建设应该坚持生态规划原则,创造优良的新农村景观。
2.3 节约性原则
农村生活水平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能投入到景观建设上的资金依然有限。在建设新农村景观时一定要考虑经济的合理性。在景观建设时要合理预算,坚持节约原则。在为农民创造良好景观满足观赏、使用需求的同时,降低他们的经济投入。节约性原则应贯穿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观建设的全过程[2]。
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观建设不仅要根据不同地区实际状况利用好农村中存在的天然资源——自然景观要素,而且要完善和创造服饰饮食景观、道路交通景观、行为心理文化景观、文学与艺术景观等方面的人文景观要素,只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者兼顾才能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观建设的主体[3]。
3.1 自然景观要素的合理利用与改造
自然景观要素主要指农村中独特的自然风光。农村中自然条件优越,天然的地质地貌、天然水体、生物等都为景观营造提供良好的条件;另外由于远离城市,污染相对较轻,自然天象景观在规划设计时应充分利用。社会主义新农村自然景观建设的内容包括:(1)地质地貌景观。它们是地球组成、构成、发展和演化的综合特征和外在表现,具有丰富的内容。地质地貌景观首先表现为岩性构造景观,岩石性质的差异是形成自然景观千姿百态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岩性的岩石存在不同的性状、节理、抗腐强度与矿物成分,在内外力的综合作用下,演化成多样的地貌景观,如花岗岩、石灰岩等;其次是化石景观,化石是自然界的文字地层景观、土壤与大地结构类型景观,它记录各个地域历史时期的地质事件,这两者构成了地质地貌景观的主要内容,新农村景观营造时要善于利用这些天然要素,为新农村景观建设增光添彩。(2)天然水体景观。农村中的水体景观主要为塘与水库景观、河流景观、湿地景观、湖泊景观、泉水景观等等,它们是自然要素中最活跃的自然景观,也是最为灵动、富有生气且最具有价值的景观资源,是新农村景观建设合理利用的主要类型。(3)生物景观。农村中的生物景观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植物景观和动物景观,农村中植物资源丰富,特色突出的地域植物占多数,与城市中的植物景观形成鲜明对比,只要合理利用就能构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而动物景观则多表现为人工驯养繁衍的景观类型,如牛、羊等,在新农村景观规划时可以考虑这些条件,建设独特的“动物园” 为新农村发展乡村旅游开辟新的思路。(4)自然天象景观。因农村空气污染轻微,所以自然天象景观比城市中的天象景观更具有优势,如云彩、早霞与晚霞等,在新农村景观建设时,它们都可以成为合理利用的自然要素,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观建设亮点。
3.2 人文景观的大力发掘与创造
人文景观也称文化景观,是人类生产生活实践中有意识地利用自然条件所创造出来的景观。人文因素是文化景观形成的内在机制。人文景观由物质景观要素和非物质景观要素构成。人文景观的建设是新农村景观建设的重点,也是新农村景观建设的薄弱环节,因此要高度重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建设内容:
(1)服饰饮食景观 它是反映景观地域性和时代性的重要标志之一。服饰饮食景观的建设反映了新农村景观的重要方面,也体现出新农村景观的地域特色,如我国各个地域的民族服饰着装本身就是重要的景观特点,新农村人文景观的建设应该大力发扬这种传统和优势。又如我国著名的八大菜系则分别体现了鲁、粤、川、苏、徽、闽、浙、湘新农村的饮食景观特色,在新农村景观建设中成为大力发掘的重点。
(2)道路交通景观 道路是人们通行的通道,道路两侧的建筑、构筑物和植物围合形成带状的景观廊道,是区域与农村中极为重要的景观要素之一,甚至成为某区域新农村景观的标志。新农村道路景观建设关系到新农村整体建设格局,反映新农村景观建设的风貌,新农村的道路景观建设有山靠山、有水依水,充分发挥地理优越性。道路景观营造不仅考虑交通廊道建设,而且要考虑廊道上通行的交通工具,在新农村道路景观建设中,要结合当地的经济水平,合理规划如人力车、蓄力车、自行车、汽车等交通工具。
(3)行为心理文化景观 行为文化与心理文化相结合,在形式上,显示为语言景观、民俗景观、礼仪景观、节日庆典景观和宗教文化景观,它们是农民生活的一部分,在新农村人文景观的建设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重视这一系列人文景观的建设将对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乡风文明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4)文学与艺术景观 文学与艺术文化是形式和内涵极其丰厚的景观要素,在新农村人文景观的建设中要善于发掘和利用民间文学、传说和神话故事等形式来提升某地的景观文化特色,如在江浙地区的新农村景观建设中要善于利用《白蛇传》为景观营造增添意境。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与之关系密切的景观建设也是如此,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观建设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依,也没有固定的形式要求,只有在摸索中前进,只有大胆尝试才有成功的可能,笔者相信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观建设的讨论势必会激烈的持续下去。
[1]陈惠飞.浅议社会主义新农村园林绿地建设[J].科技经济市场,2009,8(3):25-26.
[2]潘振宇.新农村园林景观建设探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7):106-107.
[3]吴晓松,吴 虑.城市景观设计理论方法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10.3969/j.issn.1673-1409(S).2012.04.013
TU982.29
A
1673-1409(2012)04-S049-03
2012-02-10
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指导计划(12B220001);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1B220001)。
李运生 (1982-),男,河南信阳人,助教,现从事风景园林教学、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