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融合下广电网络体系架构的发展与思考

2012-03-31 16:47崔志明
电视技术 2012年1期
关键词:三网融合内容

崔志明

(大连广播电视台,辽宁 大连 116000)

1 三网融合背景分析

三网融合不是简单的技术演进,而且“对于促进信息和文化产业发展,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的生产、生活服务需求,拉动国内消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三网融合是推进媒体格局变革的直接动力。目前,三网融合只是三大网络业务应用的融合,但它必将朝着形成统一的信息传播通信网络的终极目标迈进。不论报纸、广电等传统媒体,还是网络、手机等新媒体,三网融合“可能带来人们预想不到的新力量对大信息业、传媒领域的渗入和融合”,开启传媒业深刻变革的时代。媒体竞争,内容为王。在传媒产业链条上,内容生产始终是核心环节。三网融合[1]时代,内容优劣将进一步成为受众选择媒体的重要依据。面对信息海量化的现实,受众不可避免地会因信息过剩产生选择焦虑,而广播电视媒体具备得天独厚的内容集成优势,利用好媒体内容是在三网融合时代媒体竞争中领先的法宝[2-4]。

有线电视网的发展已出现规模趋势,从目前的低资费向高ARPU值转进需要较长的培育过程,其中节目内容是核心,营销手段是关键,用户规模是基础,增值业务是趋势。从内容资源来看,必须开展多种个性化服务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如视频点播、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电视购物等,以及内容提供商CP间的内容资源共享,不断丰富信息源和服务,这就要求运营商建立完善的内容集成服务平台来支撑运营。

2 内容集成平台总体架构

2010年7月,国家广电总局344号文件[5]指出“三网融合IPTV集成播控平台建设实行全国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组织、统一管理。IPTV集成播控平台实行两级构架,中央集成播控总平台与试点地区集成播控分平台共同构成了完整统一的IPTV集成播控体系。”三网融合的开展一方面促使传播渠道更加多元,使广播影视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另一方面是数字网络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突破了传统媒体行业内部乃至于电信等相关行业的技术壁垒,使媒体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目前国内电视台正在完成数字化、网络化的改造,为了适应三网融合、高清战略的大环境,台内网的建设就不仅仅需要站在不重复建设、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同时还需考虑节目的运营管理和版权信息等诸多方面。

当前国内电视台为解决电视台内部大量“信息孤岛”的问题,基本都采用了SOA企业级面向服务的架构,通过企业服务总线ESB实现对全台网跨应用程序、业务系统和流程之间的系统整合以及消息传递,通过EMB企业媒体总线实现对媒体数据的交换、调度、传输和校验。采用双总线方式重点就在于解决台内网系统异构的问题,故而在此基础上,可以建立适合于三网融合平台的多服务域,如建立内容经营平台:对节目生产进行高效管理,完成播出节目的编播管理和广告管理,对汇聚的内容和播出的内容进行版权的注入和管理;建立内容汇聚平台:实现各种节目源的收集汇聚,包括信号收录、用户上传、文件导入、视频爬虫、介质上载等各种方式将节目保存到系统平台内;建立内容加工平台:实现各种节目的编辑制作、新闻节目的拆条处理、复杂特技添加、字幕添加及修改、码率大小、压缩格式及封装格式的转换等;建立内容的管理平台:主要是对节目进行多级审核,对节目串联单进行科学的管理,对节目信息的属性进行管理等以及对节目的素材进行分层存储管理(在线近线离线管理)等;建立内容分发平台:实现节目的查询检索、内容推送、内容分发、内容生命周期管理(依据版权系统进行节目推送、上下线管理)等。各个系统间通过主干进行集成完成资源共享、互联互通,从而为三网融合打下坚实的基础[6-7]。

3 全台网内容集成平台核心模块

3.1 主干集成平台

主干集成平台与目前国内建设的平台一致,主要由ESB企业服务总线和EMB企业媒体总线两大核心组成:通过ESB企业服务总线完成消息接入、消息转换、消息路由,采用基于Web技术进行的图形化配置管理、消息日志管理以及统计分析;通过EMB企业媒体总线完成数据在包括SAN、IP-SAN、ISIS、NAS等各种网络异构的存储之间传输,采用内嵌MD5码完成数据的比对校验,用Web图形化的界面进行数据流向的监控。

经过国内多家电视台主干集成平台的成功建设,发现主干平台除了ESB和EMB双总线外,还需要集成许多其他的公共服务模块,如:服务注册、服务查询、服务调用、服务申领等原生服务,主要用来对各个系统接入台内网提供相应服务,以及如单点登录服务、统一时钟服务、媒体搜索服务等基础公共服务。

3.2 内容运营管理平台

内容是广电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如何体现内容的价值,如何将内容利益最大化,如何确保内容的版权信息,这都是在三网融合大环境下广电人必须考虑的,那么在现有网络的基础上建立内容运营平台就至关重要。

内容运营平台可分为:节目生产管理系统、经营管理系统以及版权管理系统。

节目生产管理:实现选题管理、任务管理、代码管理、编播管理等功能。根据不同平台、不同类型内容生产的需要进行灵活配置模块,不受限于平台支持的业务类型,可自由进行选题管理、生产任务管理,以及按照不同发布方式(VOD、NVOD、网络电视、IPTV[8]、手机电视等)进行节目单的编播管理。

经营管理系统:价值核算为搜集获取节目引进所发生的成本,生产过程中所占用的设备及人力成本,以及节目通过相应运营发布手段创造的价值,进行综合统计分析,确定相关发布方式、相关频道、相关时段,以及相关节目的收益分析,为经营决策提供参考。需要对数据挖掘、经营分析、决策参考方面提供更强大的支撑。

版权管理系统:建设的目标,设计并实现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完善的版权管理控制体系,使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内容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包含相关版权信息采集记录、版权可用性验证,以及为未来设计实现的版权保护预留必备的接口。使整个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具有全系统版权管理控制手段。

3.3 生产制播应用平台

以往传统广播电视媒体机构获取外来信号资源基本都依赖卫星信号、SDH信号、有线电视信号等视音频信号进行收录获取,随着三网融合的推进,传统广播电视媒体机构为了丰富节目内容必须考虑更多互联网资源和多种通用介质资源,充分利用台内的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对日常播出的节目进行内容复用,对媒资库里的素材进行再加工;而对外购的节目生产制播平台具备ADI系统的自动继承,能将包括海报、宣传短片、内容简述等信息自动关联到视频素材,并注册到生产制播平台,然后完成媒资归档。汇聚完成的素材可在后台自动完成转场分析、全格式转码以及自动拆条和自动技审等功能,方便快速地查询检索所需,提高素材利用率。

内容加工同样不再局限于对传统广电非编所支持MPEG I、MPEG IBP 等格式,还需支持如 TS、FLV、H.264等多种新媒体格式,在传统的非编CS模式外,还可尝试使用BS的剪辑器完成内容的打点剪辑,从而提高内容加工和发布的效率。

3.4 集成分发应用平台

实现内容集成平台制作完成的节目分发到不同的发布渠道,以及运营合作伙伴系统。分发系统可以配置发布的目标系统,并通过调用目标系统的相关接口实现发布,形成发布任务出口,而内容的推送和分发端则包括IPTV、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移动电视等多种新媒体发布系统。

发布系统除了实现运营商内容集成平台的内容分发到相关发布渠道以外,还可以附加一个重要的应用场景——“内容交易服务平台”,内容交易服务平台主要实现内容提供商的内容通过此分布式部署的平台,分发到不同的内容运营商。

3.5 运营发布应用平台

随着手机电视、互联网电视、移动电视等多种新兴媒体发布平台的涌现,人们收视习惯也悄然发生了改变。面对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休闲时间都呈现出碎片化的倾向,而新兴媒体发布平台也恰恰迎合了大众休闲娱乐时间碎片化的需求。新媒体能满足人们在任何时间、任意地点的互动性表达、娱乐与信息需要,通过建立一个智能的运营发布平台来全面整合数字环境,广播电视媒体运营商可以根据各自的发展规划以及对区域性客户价值的判断,智能地规划哪些区域播出哪些内容信息,以及如何提供服务支持,并通过智能化的商业价值分析系统,监测出诸如点播率、用户收视习惯、用户关注点等各种数据。广播电视媒体运营商可以向广告客户提供收视的监测报告,帮助客户推送具有针对性的市场营销活动,从而在碎片化的新媒体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在三网融合下赢取更大的市场。近年来,大量的成功案例表明,以人为本的系统是广播电视媒体强化媒体优势、掌握制胜先机的最佳利器。因此建立高效的运营发布平台就极为关键,运营发布应用平台建成后使用新媒体的目的性与选择的主动性更强,媒体使用与内容选择更具个性化,从而有助市场细分更加充分。

4 总结

广电的内容只有借助渠道才能得到传播,没有渠道,就不能够吸引受众的注意,也就不能产生影响力。电视技术在短短几十年里,经历了从黑白到彩色、从无线发射到有线传输、从模拟到数字、从单向播出到双向交互的转变。目前,广电视音频内容发布的渠道包括:直播卫星传输、3G、CMMB手机电视和地面数字电视的无线传输,有线电视网络、IPTV网络和互联网的有线传输,以及磁带、光盘的介质发行。在已经通过的《推进三网融合的总体方案》和《三网融合试点方案》中,广电获得IPTV、手机电视的集成播控和运营管理权。传统广电不能奢望控制新的被重组的传播流程中的所有步骤,但必须确保掌握其中的内容、传播渠道以及用户的三个资源。因此,广电集团需要充分考虑利用台内现有资源,合理规划三网融合下的全台网体系架构就尤为重要了。

[1]王厚芹,丁颐.我国三网融合发展战略[J].电视技术,2011,35(10):63-67.

[2]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EB/OL].[2011-09-22].http://wenku.baidu.com/album/view/aff20329bd64783e09122b55.

[3]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2006)[M].北京:[s.n.],2007.

[4]国务院三网融合协调小组.关于三网融合试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EB/OL].[2011-09-22].http://www.gov.cn/zwgk/2010-08/02/content_1669528.htm.

[5]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电总局关于三网融合试点地区IPTV集成控制平台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344号文件)[EB/OL].(2010-07)[2011-09-22].http://wenku.baidu.com/view/7d2e34600b1c59eef8 c7b402.html.

[6]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有线电视网络三网融合试点总体技术要求和框架[EB/OL].[2011-09-22].http://bbs.cncable.com.cn/archiver/?tid-898.html.

[7]科拉夫兹格,本克,斯拉姆.Enterprise SOA中文版——面向服务架构的最佳实战(ISBN:9787302130291)[M].韩宏志,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8]陈大炜.IPTV及其门户平台解决方案[J].电视技术,2010,34(8):57-59.

猜你喜欢
三网融合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成都“三网融合”实现智慧治理
主要内容
一网不捞鱼,二网不捞鱼,三网捞出了……
三网融合遇上4G时代
“三网三联动”创出新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