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 维,薛 楠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北京 100846)
智能电视(Smart TV)是指在具有足够性能的硬件基础上,除具备传统电视功能之外,还具有嵌入式操作系统平台和应用支撑环境,具有网络接入功能,可扩展性较强,用户可自主安装和卸载各类应用程序,以满足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的电视产品。当前,由互联网电视发展演进而来的智能电视顺应了电视机“高清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改变了传统电视单一的服务模式[1-3]。
本文对国、内外智能电视技术及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对未来智能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我国智能电视产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智能电视芯片通常需要高性能嵌入式CPU核,主频不低于500 MHz;应具有对主流音视频格式的硬件解码能力;具备访问Ethernet的功能及接口;支持高清内容播放等,对内存及存储的要求比较高。目前智能电视芯片主要由Mstar,MTK,Trident,Broadcom 等提供,其中 Mstar,MTK的市场占有率在90%以上。
智能电视大多采用Linux操作系统,再在操作系统基础上开发中间件甚至开放式的平台,比如Google的 Android、微软的 Windows 7、英特尔的MeeGo、苹果的iOS、三星的Bada等。
能从应用商店下载并安装应用是智能电视的一个重要特点,它使得用户可以个性化自己的电视系统。目前,针对智能电视开发的应用软件还较少,尚未形成规模。
智能电视具备网络化和智能化的特点,在其内容服务提供端适合引入各种各样的云计算技术,提供快速有效的内容服务,可增强产品竞争力。只要有合适的云服务提供商,智能电视就能够无缝地与云服务后台连接。
智能电视的功能、应用、服务基本都是基于网络的。因此,通信与网络对于智能电视的发展至关重要。目前智能电视均具备通过Ethernet以及无线等方式接入Internet的能力。同时,智能电视将逐渐成为三网融合的终端载体,也是构建数字家庭的核心[4-6]。
基于应用场景的简单应用交互技术是智能电视区别于传统电视的关键技术,另外,智能电视控制器可能具备多点触控、重力感应等功能,从而增加应用(例如游戏)中的互动性和人机界面的友好性,达到智能感知用户行为,与用户进行有效互动和沟通。
2011年,全球智能电视出货量从2010年的704万台增至2 518万台,增长率高达257.7%,2012年,全球智能电视出货量有望增长到5 284.5万台,增长率约为109.9%,预计2014年智能电视渗透率将高达44%,2011年至2014年复合增长率高达70%。智能电视的迅速发展使得智能机顶盒出货量出现激增,根据DisplaySearch的预测,2014年全球数字机顶盒出货量将达2.22亿台,市场规模将达200亿美元左右,其中智能机顶盒将占很大比例。在市场需求方面,智能电视的价格一般在5 000元以上,5 000~8 000元的智能电视占半数以上。
谷歌:2010年5月,谷歌宣布了其研发谷歌电视(Google TV)。谷歌电视装载了Android操作系统、Chrome网络浏览器和英特尔Atom芯片,可以直接运行现有的大量应用程序,从而实现搜索电视视频、浏览海量网络视频、下载各种应用软件等诸多功能。谷歌期望通过其开发的Android系统平台掌控终端和应用而获得未来智能电视产业的主导权。
苹果:苹果公司早些时间推出过Apple TV的机顶盒,2010年9月,苹果公司发布了售价99美元的第二代苹果TV,其支持 HDMI接口、以太网以及WiFi无线通信,并选配音频和USB接口,无内部存储器。2012年五六月份采用iOS系统的新一代苹果智能电视即将面世。
三星:在2010年CES展中,三星首次展示了其研发的智能电视。在2011年CES展中,三星推出了D8000,D7000系列智能电视,该系列采用三星自主研发的“智能中心(Smart Hub)”,可连接、显示并播放所有连接设备内容,并展示在同一界面内。在2012年CES展中,三星推出了55 in超级OLED智能电视。
2011年,彩电业不断经历创新和变革,彩电企业纷纷涌现“概念牌”,如果说谷歌电视是智能电视崛起的“导火索”,那么真正掀起彩电业智能热潮的却是中国彩电企业。
2011年,国内彩电企业都将研发重点转向智能电视,创维、康佳、海信、长虹、TCL等国内彩电品牌市场份额占比将近9成。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智能电视渗透率达到13%。目前,智能电视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20%,预计到2012年底将达到30%,年销量将超过800万台。
根据赛迪顾问预测,2012年中国平板市场的智能电视渗透率会达到27.6%,国内智能电视市场需求量约为1 875万台,需求额为1 036亿元,未来3年中国智能电视的产量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将有望达到65.1%。我国智能电视产业将迎来发展元年,成为拉动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下节将给出国内主要彩电企业在智能电视领域的研发及应用情况。
海信:在国内彩电企业中,海信智能电视发展较快,海信智能电视的应用是基于XML+Java Script的Widget应用。其推出的智能电视是基于海信自主研发的HiTV操作系统,该系统具有开放性、跨平台、易移植的特点,能够为应用开发提供开放的支撑运行环境。另外,海信也正在研发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的智能电视,对接海信应用商店以及第三方应用商店,用户不需要配置外部存储设备即可通过网络获得丰富的应用。在应用商店方面,海信推出了针对电视的应用商店,该应用商店采用海信HiTV-OS引擎技术,能够实现后台对用户的认证、计费、交费及管理等功能。目前海信的应用商店已成功上线,拥有涵盖视频、娱乐、游戏、信息等类型的多类应用。2012年海信推出的包括XT770,K560,K710系列在内的6款产品达到五星级最高认证,是电视智商测试中评价最优、五星级认证产品系列最多的品牌。
长虹:长虹即将推出搭载“轩辕”软件中间平台的系列智能电视,依托“欢网”作为后端支持,建设智能电视应用商店,为用户提供丰富的应用选择。长虹与TCL合资成立“欢网”内容运营平台,计划在现有网络电视技术平台上进行内容、体验、互动、设备等方面的演进,例如通过购买具有版权的影视内容、与有版权及资质的企业合作,向各自品牌的网络电视提供音视频节目高速下载,支持“边看电视边下载”、“待机下载”等功能。另外还包括一些娱乐、教育等方面内容。随着网络电视用户的持续增长,还将引进一系列增值服务。此外,“欢网”也计划与除了TCL和长虹以外的其他电视厂家合作,搭建共同的内容服务平台,整合共有的互联网用户,打造可盈利的网络电视商业模式。2012年,长虹在CES展上更率先推出了Ciri语音智能电视系列,能够像家庭成员一样提供海量音频服务。
TCL:TCL积极跟进Android操作系统的相关技术,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成立了专门的研发中心。2010年6月,TCL推出了首款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的智能电视,并且通过了广东省科技厅的科技成果鉴定。2011年1月,TCL宣布对旗下智能互联网LEDV6200、P11黑水晶两大系列产品进行在线智能升级。其中,V6200系列是一款LED智能互联网电视,具备智能应用商店和智能浏览器,可提供智能在线升级,互联网娱乐以及智能语音识别、在线阅读等多项智能功能。2012年4月TCL发布了多款智能电视新品,其中云·悦E5390搭载了电视智能点读教育系统,可以实现书本内容在电视上的实时高清显示、发声朗读,集看、听、读、动手于一体。另外,其互动传屏功能可以将Android手机、平板变成遥控器、游戏手柄、鼠标,与电视实现无缝对接。
创维:创维推出的智能3D电视是在基于Linux系统的互联网电视基础上开发的。智能3D电视增加了浏览器,用户可通过浏览器获取更多的互联网信息内容,并在UI和操作上进行了一定的变革,可配合无线鼠标和键盘等即插即用操控设备。后续将增加Flash插件的支持,可提供在线视频和游戏等应用。同时,创维也在集成其他一些基于酷开网后台服务的增值服务和其他互联网应用,如视频点播、游戏、音乐、软件在线升级等。2012年,创维推出E700S、E750A和E800A系列新品,该系列产品是全球首创健康管理系统,具备六大健康测试和四大健身功能,同时还推出了云语音功能。
康佳:康佳智能电视采用台湾的Mstar高集成芯片方案和自主开发的基于Linux内核的OMI操作系统。2010年9月,康佳推出6个系列、30多款智能电视,全部采用开放式平台及第二代十核锐芯技术,可实现无限加载包括3D全高清体感游戏在内的各种游戏程序。康佳在智能电视方面累积了100多项技术专利,研发了网锐开放式平台,该平台属于有条件的半开放式平台,对专业研发人员开放,对普通用户不开放。目前,康佳开放式平台已经和新浪、百度、腾讯等100多个内容提供商展开合作,并与数十家知名软件企业合作开发网锐智能电视软件。并在2012年风起“云”涌的电视技术升级浪潮中,推出同步云电视系列产品,致力打造技术同步、设备同步、控制同步的现代家庭娱乐和信息终端。
海尔:2010年7月在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SINOCES)上推出海尔智能电视。同年9月,海尔在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展出了海尔三网智能电视——“海尔模卡LED电视H320”,并在全球同步上市,该系列产品推行全线智能,获得了市场的初步认可。此外,海尔注重节能产品的研发,推出“智能全程节能”系统,并运用于智能电视,从而实现电视由“被动费电”转变为“主动节能”。2012年海尔发布新款智能电视系列HiTV。HiTV在硬件方面,采用了“CPU+GPU”双核处理器3D智能引擎等高配置,可实现与海尔其他智能终端Hipad,Hiphone的互联互通。
联想:2012年5月8日,联想面向中国市场推出4款基于谷歌Android 4.0操作系统、内置高通双核1.5 GHz智能处理器的K系列智能电视,它们分别是55 in的K91和K81,42 in的K81和K71,售价6 499~14 999元。继PC、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之后,联想智能电视的正式上市,标志着联想“PC+”战略四屏产品布局的完成。作为全球首款采用Android 4.0操作系统的电视产品,联想智能电视搭载了高通双核1.5 GHz智能处理器,集触控、语音、空鼠、重力感应、智能键盘、传统电视遥控于一体的六合一遥控器。联想作为IT企业进军智能电视领域,引发对其前景的多方面思考。
随着芯片技术、软件技术、网络技术、显示技术以及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几年,智能电视将进入飞速发展阶段,“网络化、智能化、平台化、节能化”的技术发展趋势将更加明显。随着三网融合的深入推进,智能电视在功能和形态、用户体验、技术架构以及产业链和商业模式等方面将呈现出明显的特点和趋势。
智能电视在2012年将是市场竞争的焦点,其市场渗透率也将得到更快提升,全年智能电视的需求量将会超越3D电视的需求量。2011年11月智能电视的渗透率已经达13%,这个速度比CRT电视向液晶电视、普通液晶电视向LED背光电视过渡都要快很多。根据赛迪顾问预测,未来3年中国智能电视的产量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将有望达到65.1%,这意味着智能电视即将成为全球电视市场的主角。智能电视是彩电业的发展趋势,技术和服务能力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具体体现。预测数据显示,2012年国内智能电视市场需求量约为1 875万台,需求额为1 036亿元,预计2012年智能电视市场渗透率将达到27%,智能电视产业将迎来突破式发展。
首先,在功能上,智能电视除了能够接入互联网,还将融合电子商务、语音和视频通信、安全监控、家居控制等多种功能于一身,成为家庭娱乐通信的中心。其次,随着联网和信息处理功能趋于稳定,智能电视的显示设备和信息处理设备走向融合,具备联网功能的智能电视一体机将大量出现并成为主流。随着智能电视的发展,用户体验将大幅提升:一方面,视频体验质量将进一步提高。当前高清晰度解码和显示正成为三网融合时代终端设备的基本能力,用户体验从标清走向高清时代。未来,三维显示技术将日趋成熟,用户体验质量将经历一次质的飞跃。而宽带网、CDN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也将提升多媒体内容的传输性能,从而确保较高的QoS。另一方面,人机界面技术将有长足进步。虽然诸如手相识别等新的UI技术在智能电视上还未大规模采用,但随着产业重心向智能电视转移,适合Web和电视机的UI技术将在未来出现突破。
智能电视的出现对应的实际上是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传统彩电企业纯以实物作为产品的销售商业模式也将随之而发生改变。在智能手机领域,无论是iOS还是Android,都已经围绕终端产品形成了应用产业链群的多方盈利模式。以AppStore为例,它是一种由苹果实践证明成功的商业模式,它不但提供消费者需要的应用内容,事实上也在向应用供应商和终端产品制造商反馈着消费者对应用、终端产品的使用信息。这为未来在内容和服务上做有针对性的改善,开发出更受消费者喜爱、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都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支持。在对中国1 500个已经购买了智能电视的家庭调查发现,休闲游戏、家庭网络购物、天气预报等生活助手类资讯服务与幼儿学前教育,分列智能电视未满足需求的前4位。而随着家庭智能社区的建立和使用内容的逐渐完善,智能电视的用户沉淀和路径依赖将逐渐形成,围绕智能电视用户的广告播放、付费购买和使用等增值服务将会成为重要的新兴盈利来源。彩电行业的商业模式培育和再造将就此得以实现。
随着智能电视市场需求的扩大,智能电视产业链各环节的参与主体快速扩大。2010年智能电视刚兴起时,国内围绕智能电视配套的芯片厂商、软件厂商和内容厂商不足500家,但到2011年下半年,这个数字已经增加到2 000多家,并吸引了华数、百视通等集成牌照商,奇艺、茁壮网络、新浪和搜狐视频等内容提供商的参与。2012年,一直从事IT领域的联想集团在今年的CES 2012上,推出了全球首款Android 4.0操作系统和Qualcomm 8060双核芯片的智能电视ideatv K91。随着市场渗透率的升高,涉足智能电视产业链各环节的企业将迅速增加,预计2012—2015年年底,智能电视产业链的参与企业数量将以每年50%以上的速度增加。
[1]冯茂岩,沈春林.立体显示技术及其研究现状[J].电视技术,2008,32(11):42-43.
[2]李小兰.立体电视编码传输技术及业务实现[J].电视技术,2010,34(11):4-9.
[3]TAM J.3D-TV:benefits from human visual perception studies[R].Ottawa:Communications Research Centre(CRC),Canada,2010.
[4]Gigabit-capablepassiveopticalnetworks(GPON)[EB/OL].[2010-12-07].http://ww.doc88.com/p-10753624607.html.
[5]龚倩,徐荣,李允博,等.分组传送网[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6]FATHALLAH H,LESLIE A R.Network management solution for PS/PON,WDM/PON and hybrid PS/WDM/PON using DSOCDM[EB/OL].[2010-12-07].http://uwb.gel.ulaval.ca/en/events/Network%20 Management%20Solution%20for%20PS_PON,%20WDM_PON%20and%20Hybrid%20PS_WDM_PON%20using%20DS-OCDM.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