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永扬
(福建省永春师范学校,福建 泉州 362600)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精神、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医疗卫生条件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不断降低,人均寿命大幅度增长,也导致了人口老龄化问题持续严重。有关资料显示:在解放初期,我国的人均寿命不超过40岁,而当今国民平均寿命已达到了71.6岁。截至1999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已超过总人口的10%,根据国际标准,这意味着我国那时就已进入了老龄化国家的行列。而1996年福建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占全省总人口的10.17%,成为我国第10个进入老龄化的省份。
和全国大部分省市一样,福建省人口已从高增长率模式过渡到低生育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模式。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关于老龄化国家的定义:老龄化率(65岁及以上的人口数量占全国总人口数量的比率)在7%-14%之间的国家就称为老龄化国家,而老龄化率超过14%的国家就称为老龄国家。福建省60岁及以上人口为11.42%或65岁及以上人口为7.89%,这些都意味着福建省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省份的行列[1]。与其他省份相比,福建省人口老龄化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一)老年人口增长迅速,老龄化进程加快。根据2010年福建省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60岁及以上人口为4212396人,同2000年第五次普查的3642341人相比,增加了13.5%,而2000年第五次普查的数据与1990年的第四次普查相比增长了6.3%,1982年至1990年,福建省60岁以上人口数增长了5.4%。可见,福建省老年人口不但在总量上有较多增加,而且在老龄化进程上明显加快。在我国,曾出现过两次人口猛增的情况,分别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和60年代至70年代之间,到80年代政府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国内人口出生率急剧下降,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进入21世纪以来,福建省老年人数量增多、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而且老年人均寿命增长;另外,处于劳动年龄的人口数量却在减少,这必然导致老年人抚养系数大幅度上升,给福建省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但与全国其他省市相比,目前我省的人口老龄化水平略低一些。主要原因是省外净流入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提高,流入人口年龄结构较年轻,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我省人口老龄化。
(二)老年人口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全省人口总增长速度。根据相关资料显示:1954-1968年福建省总人口数量增长率平均为2.46%,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增长率平均为1.88%;而随着20世纪7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以后,计划生育政策的广泛推行,1968-1992年福建省总人口数量增长率平均为2.45%,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增长率平均为3.87%;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计划生育政策执行力度的加大,福建省的人口再生产已接近低生育率阶段,再加上近年来人均寿命的不断提高,这些就导致了老年人口增长速度高于总人口增长速度到1992—2005年,两者分别为1.88%和3.77%;直至 2005 -2010 年,两者分别为 1.12%和5.78%。
(三)人口老龄化超前经济发展水平,老龄化社会的时间提早。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是由于生育率的下降而引起的,他们生育率的下降是在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条件下自然进行的,在历经长达100多年的缓慢过程转变过来的,是“先富后老”。而福建省人口老龄化的产生是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生育而使得生育率的大幅度持续下降密切相关的,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进入老年型社会,其人均GDP一般在5千到1万美元左右,如日本1975年进入老年型社会时的人均GDP为6530美元,而福建省1996年进入老年型社会时人均GDP仅298.8美元,2010年的人均GDP也才5393美元,因此,福建省的老龄化进程相比于发达国家和地区来说是快速迅猛的,是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是“未富先老”的。
(四)农村家庭的养老功能日益弱化,农村养老问题日趋严重。随着福建省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年轻农民涌向城市谋求发展,这使得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速度越来越快,在农村人口中老年人数量越来越多,再加上年轻人口远离农村,这必将导致农村家庭的养老功能日益弱化。虽然福建省已广泛实施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但由于其体制的不健全和保障水平过低,再加上老年人体弱多病、医疗费用开支大,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生活无法得到保障,尤其是高龄老人的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康复护理将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许多新的问题[2]。
(一)人口老龄化对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从人口经济学原理了解到,人口老龄化对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老龄人口的赡养问题上。现代老人的赡养方式主要是依靠退休金或社会保险基金中的养老津贴,这都是国民收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随着福建省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老龄人口增多,赡养老年人口的负担加重,社会和企业支付的养老金或退休金数额必定都会增加。美国人口经济专家斯彭格勒和克拉克等的调查表明:平均每赡养一个老年人所消耗的费用要远高于一个人从婴儿成长青年(0-18岁)所发生的费用,同时,孩子的抚养费用属于人力资本的投资,而老龄人口的赡养费用主要用于养老、护理、医疗等非生产性的消费性支出,并且这种消费性支出会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增加而增加,这就不可避免地减少了用于发展的公共投资比例,导致人均国民收入增长速度下降,影响经济发展的后劲和可持续性。
(二)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虽然人口老龄化有利于人口总体规模的缩减和稳定,减缓人口过多的压力,有利于缓和人口、资源和环境的紧张矛盾,庞大的老年市场和老龄产业也会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但人口老龄化的提前到来和高于经济的发展速度,相对于薄弱的经济基础来说,福建省尚未具备供养急剧增加的老年人口的能力。这种“未富先老”现象必将会给福建省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带来一些新的矛盾和压力,对经济的发展提出新的挑战,如:老龄化引起劳动力年龄结构老化和劳动力资源短缺,影响经济发展的活力和速度,抑制经济的增长;老年人口数量的增长会改变人口的抚养比,加重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延缓经济发展的进程,制约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诱发和加剧各种家庭经济矛盾和问题,危害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3]。
(三)人口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从年龄结构上来看,劳动年龄人口的年龄应趋于年轻化,但由于近年来福建省老年人口增多,劳动人口的年龄结构却趋向于老年化,劳动人员的平均年龄在不断提高,这势必影响到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我们都知道,五十岁以上的老年人无论是在体力,还是在精力和智力上都不如青年人,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知识经济时代里,老年人在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等方面都比不上青年人,不能适应快节奏的生产活动。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老年人对生产率的影响也有有利的一面,比如年长的人工作经验、知识储备都更为丰富,而且责任感更强,有利于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四)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健事业的影响。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庞大的老年人口和老年病人使医疗资源本来就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医疗需求。老年人患病率高,2/3以上属于高血压、心脑血管等慢性病,医疗费用消耗高,且残疾、需要照顾的老人比例高,再加上老年人经济收入低,尤其是农村老人主要靠家属子女供养,医疗费负担重,很难应付当前医疗费用和药品价格的增长。老龄化社会的家庭结构趋向小型化,家庭中能够照顾老人的年轻成员越来越少,很难负担起全部照料老人的任务,特别是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养老的负担将更多地由家庭转向社会,特别是医疗保健机构。
(一)大力开发市场,发展老龄产业。社会跑步进入老龄化,与老年人相关的消费需求也将呈现跳跃式增长。目前我国仅7000亿元产值的“银发”产业,有望在“十二五”迈向万亿规模。政府应致力发展老龄服务,完善老龄产业引导和扶持政策,鼓励和吸引投资以及其他方式开办老龄产业,促进经济繁荣,满足老年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需要[4]。例如:开展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等服务为主的,由多种经济成分结合而形成的老年卫生健康服务行业;聘请那些老年专家、教授,开办相应的咨询服务公司,为社会经济发展出一份力;建立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公寓、老年食堂、敬老院、老年学校、老年医疗服务中心等,打造出一个方便、经济、安全、舒适的生活服务环境,让专门的服务机构来照顾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等,这既保障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又扩大了有关的就业服务体系,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社会的稳定献出一份力。
(二)坚持计划生育政策,逐步降低未来老年人口数量。我国的现行计划生育政策是以降低生育率、防止人口增长过快为主要目标的。由于福建省人口基础较大,只有通过长期、稳定的低生育,才能实现人口的零增长而后逐步回落,最终实现降低老年人口数量的目标。但这也带来两个严峻的挑战:一是我国1.8的生育率明显低于世界公认的2.1(正常的人口生育更替水平),二是加快人口老龄化。因此,可以适度加强计划生育政策的灵活性,比如实行“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二孩生育间隔”政策。这样可防止人口严重老化和少子化,控制好我省的人口总量,进而缓解老龄化给家庭、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的压力。
(三)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着重建立老年医疗保健制度,确保老年医疗费用安全、合理使用。“十一五”期间,福建省已实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全省覆盖的目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社会保险覆盖面不广、保障水平较低、管理和服务水平不高。因此,应依据福建省的具体情况,完善政策法规,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多层次、广覆盖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对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稳定,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关资料显示,我国老年人的医疗费用支出高出一般人群的好几倍,而且还保持持续上升的态势。因而有必要探讨建立一个独立的老年医疗保险制度,比如,充分体现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建立一个由国家、单位、个人三方面合理承担费用的新型老年医疗保障体系,确保老年医疗保险制度落实到位。
(四)提高老龄化意识,养老、敬老意识,做好迎接人口老龄化的思想准备。全省各级政府应重视对老龄问题的宣传教育工作,让人们认识到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象征,是实现社会继承、社会安定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要加强青少年尊老、敬老思想观念的教育,提倡现代“孝文化”。同时,还要重视老年学的发展和老年学人才、老年人才的培养,建立健全全省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老年医疗保障和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为实现福建省人口老龄化与可持续发展相协调提供保障。
[1]福建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福建省统计局.福建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N].福建日报,2011-05-25.
[2]连明伟,吴雪萍.福建省老龄化社会现状调查及启示[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2).
[3]林秀俊.福建省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及战略对策[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4).
[4]黄润龙,陈绍军.长寿的代价: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