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杜甫诞生1 300 周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杜甫研究会第六届年会”会议综述

2012-03-31 03:06姜一慧
关键词:杜诗长安杜甫

姜一慧,张 倩

(陕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2012 年是世界文化名人、诗圣杜甫诞生1 300周年。为了纪念这位伟大诗人,继承诗圣精神,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纪念杜甫诞生1 300 周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杜甫研究会第六届年会”于2012 年10 月12 至16 日在古都西安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杜甫研究会、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西安文理学院文学院等单位联合主办,国内数十所高校、科研院所以及韩国和美国等近百位从事杜甫研究的专家学者受邀参加。大会开幕式由陕西师范大学刘锋焘教授主持,山东大学教授、中国杜甫研究会会长张忠纲致开幕词。本次会议主要体现了以下几大特点。

一、时代气息,文化研究

与会专家学者就杜甫的生平和思想、诗歌创作、人格魅力以及杜甫在当下的价值进行了充分的研讨和交流。南京大学教授、中国杜甫研究会副会长莫砺锋的《人间要好诗——纪念杜甫诞生1 300 周年》一文,从杜甫人格楷模、杜诗主题走向、杜诗艺术境界等方面,全面分析和肯定了杜甫及其诗歌的价值,并呼吁大家要认真学习杜诗,不仅让杜甫的光辉照亮当代诗坛,更要让杜甫的人格及其诗歌艺术精神照亮我们的精神生活,这可以说是杜甫的当代价值。在当下,“杜甫很忙”也成为一种时尚的网络用语,对此问题,西南大学刘明华教授的《百年歌自苦,“万代”有知音》一文,在梳理了20 世纪以来杜甫研究史的基础上,对“杜甫很忙”产生的偶然性与必然性进行了分析,并认为这个话题爆红网络,既不会贬低也不会提升杜甫的形象,但是可能会让很多人记起杜甫。实际上“杜甫很忙”本身就已经说明了杜甫在当下的价值,杜甫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他对国家的关心、对民生的关切、对民族命运的关注都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

杜甫及其诗歌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与会专家学者还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对杜甫与杜诗进行了考察。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葛景春研究员的《杜甫与长安文化》一文,从4 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杜甫在长安的困顿生活及思想转变、杜甫在长安的诗体与诗风变化、杜诗的成熟与唐代长安文化的嬗变、长安文化对杜甫的影响。他全面论述了长安的生活使杜甫思想和创作都发生很大的改变,使其从早年理想主义的人生幻想中觉醒,一步步走向了直面现实的人生道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张倩博士的《论杜甫晚年诗中的长安情结》,论述了杜甫晚年诗歌中的长安情结:对长安风物与郊游人物的怀恋、对长安经历的反思、对长安理想的执着,长安情结不仅使杜甫实现了夔州创作的辉煌,也是杜诗形成沉郁之风的重要原因之一。天水师范学院聂大受教授的《杜甫与陇右地域文化》认为,陇右时期在杜甫的生活和创作生涯中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激发了杜甫的诗兴;影响了杜甫山水诗的创作;陶冶了杜甫的心灵;升华了杜甫的境界。同时,杜甫流寓陇右的经历和诗作对陇右文化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记写了陇右的社会生活,具有证史、补史的作用;使历史上无人专门咏写过的陇右山川风物得到了全景式的描绘;为陇右文化艺术的拓展延伸提供了一个“武库”;对陇右地区的文化建设、经济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此外,西南民族大学徐希平教授的《杜甫、黄庭坚与大雅文化》、西安碑林博物馆景亚鹂研究员等的《唐代长安大云寺历史文化稽考——读杜甫<大云寺赞公房四首>》都对杜甫及其诗歌的文化内涵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二、最新成果,集中展示

本次会议虽然时间短暂,但是内容充实、成果丰厚,可以说是杜甫研究过程中最新成果的集中展示。在杜甫的生平事迹与创作方面,浙江大学胡可先教授的《出土碑志与杜甫研究》一文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关注和肯定,该文从家世探源、作品解读、书史实证方面介绍了新出土的碑志当中直接或间接涉及杜甫之处,为研究杜甫、阐释杜诗提供了切实的依据。湖北文理学院王辉斌教授的《再谈杜甫的婚姻问题——简评<杜甫妻室问题辨证>一文》重申了自己的观点,认为杜甫是亡妻后再娶。西安培华学院车宝仁教授的《诗圣长安故居综考》运用地理学考释方法,经过论证否定了杜甫长安故居为少陵、杜陵、杜公祠等说法,认为其是在长安城之南部,今西安曲江西北。陕西师范大学郭海文副教授从《杜甫全集》卷二十“策问文状表碑志”中的《唐故德仪赠淑妃皇甫氏神道碑》入手,通过考释揭示了杜甫碑志的价值所在。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国杜甫研究会副会长林从龙的《杜甫评初唐四杰》认为,杜诗“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不仅表现了杜甫名重能谦、虚怀乐善的道德风范以及闪烁着可贵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辉,而且对客观认识、评价初唐四杰也大有裨益。对杜诗的研究历来是杜甫研究的核心。刘锋焘教授等编注的《杜甫关中诗评注》就杜甫关中所写诗歌进行了评注,并汇集了历代诗话中关于此类诗歌的评论。郑州成功财经学院教授、中国杜甫研究会副会长韩成武的《杜甫诗歌的自然科学资料价值举证》一文指出,杜诗具有纪实性和叙事性,且漂泊生涯又使其客居多地,诗中含有大量的地域性气候、地质、水文、物产等资料,如陇南地区山体滑坡、成都浣花溪曾水势浩大、夔州夏季闷热与秋季多雨、长沙下过冻雨、重庆附近曾出产拇指猴等,这种跨学科的研究方式给杜诗研究开拓出了新的天地。郑州大学宋恪震教授的《杜甫生平创作略论及其五古七律例说》认为,《杜甫生平创作略论及其五古七律例说》认为,杜甫一生经历大致可分为4 个时期:读书壮游时期、困守长安时期、陷贼与为官时期、漂泊西南与流落荆湘时期;杜诗的艺术成就突出体现在“众体兼备”且“众体兼善”,其中五言古诗和七言律诗是创作中的亮点区;该文以五古《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和七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为例进行了细致分析。此外,河北大学孙微教授的《杜诗“铁马汗常趋”用典考》一文质疑了钱谦益等的注释后认为,此句典故出处为《北史·李景传》和《隋书·五行志》中井龙幻化是铁马甲士之事更为贴切,该文以细小的切入点、扎实的考据赢得好评。首都师范大学王新霞教授、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胡永杰助理研究员的《试析杜甫<秋兴八首>的艺术结构和情感脉络》一文,以全新视角把握组诗的内在脉络,体现独特的思考。河北大学吴淑玲教授的《杜诗主体情感潜气内转的方式》对杜诗沉郁顿挫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全新的解构和分析,并提出了杜甫主体情感的潜气内转及其转移法、浓缩法、回环法、婉藏法4 种方式为杜诗沉郁诗风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陕西师范大学魏景波副教授的《致君尧舜与百年多病:杜甫诗中的疾病书写》认为,杜诗中的疾病书写积淀了深沉的病患意识与生命思考,用“疾病”这一关键词解读杜甫的沉郁风格与忧患人格,颇具新意。西南大学周睿副教授以杜甫成都诗为例,探讨了杜诗翻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保持原诗韵律、对仗和句法对称的重要性。另外,陕西师范大学杨恩成教授的《说杜诗的“村”》、香港浸会大学邝健行教授的《李因笃、朱彝尊杜甫“诗律细”说平议引论》、烟台大学于年湖副教授的《论杜甫的乱世心态在其山水纪行诗中的外化》、河北保定学院李新的《管窥杜甫困守长安时期的五律艺术》、西安文理学院梁瑜霞教授的《杜甫<戏为六绝句>创作与李瑀梓州文学集团》、陕西师范大学魏耕原教授的《杜甫:从日常来的诗史》也都各具特色。在杜诗评注方面,安徽大学吴怀东教授等的《杜诗“鲍注”研究》以及河北大学王新芳等的《稀见清初抄本吴冯栻<青城说杜>考论》都是对前人较少关注的注本做了细致研究。

三、命题集中,亮点突出

作为中国诗歌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的杜甫,他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杜甫及其诗歌的接受就成为本次研讨会较为集中的命题,且数量多、范围广、视角新。张忠纲教授所撰写的《诗趋奇险谱新篇——从杜甫到韩愈》一文,着眼于唐代诗歌的发展和流变,认为韩诗之变就继承关系而言,是对杜诗的继承和发展。赣南师范学院吴中胜教授的《建构一部杜甫批评史》一文指出,杜甫批评史的研究是学科研究向前掘进的必然趋势。中央财经大学左汉林副教授的《北宋诗歌创作学杜的几个阶段及其特点》一文,全面梳理了北宋诗歌创作中的学杜现象及原因。与该文的尊杜、崇杜不同,福州大学梁桂芳副教授的《尊杜与非杜:两宋时期多元思潮的再阐释》一文,重点对宋时“非杜”思潮进行了探讨,认为两宋时期对杜甫的反拨和非议,是对盲目崇杜现象的理性思考,其与陕西师范大学王伟副教授的《攻杜:杜甫及杜诗接受的另种面向及其诗学意义》一文,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互补:两者都同时指出了杜诗所存有的缺陷或弊端,即纤巧和粗俗,使杜甫研究更加全面和系统。其他专家学者亦从不同的视阈关注对杜诗的接受,如西南大学杨理论副教授等的《一个官僚诗人的杜诗接受案例——从范成大的杜诗接受谈起》、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赵化博士的《<新唐书·杜甫传>研究》,都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历来学界少有问津的反杜研究,通过不同的材料、不同的视角得出了相似的结论,为杜诗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这对于客观、准确、全面把握杜甫以及杜诗接受史的深入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刘扬忠教授的《宋代稼轩派对杜甫的学习》、上海大学吴惠娟教授的《论唐宋词经典化进程中杜诗的标杆性作用》将杜诗接受的探讨引向了词学领域,拓展了杜诗学的研究范围;南京大学刘重喜副研究员的《明遗民王嗣奭的“诗圣”说》将杜甫的接受延伸到了明代;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孔令环副研究员的《吴宓、陈寅恪杜诗接受之比较》将杜诗接受的研究延伸到了现代;韩国东国大学朴永焕教授的《李奎报的杜甫观》、金相日教授的《从李定稷的<刊误精选>看杜甫诗观》则向我们展示了域外杜诗研究的成果。

猜你喜欢
杜诗长安杜甫
我们长安
水VS火
杜甫改诗
西游新记 2
篆刻杜诗记
杜甫与五柳鱼
清初杜诗研究二题——钱谦益《解闷》诗笺与仇兆鳌“四句分截”说
杜甫的维稳观
水与火
《杜诗详注》和清代学者的杜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