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藩雄
(云南大学人文学院,昆明 650091)
白族与汉族在历史上有过长时间的互相接触,白语中存在着大量的汉语借词,这使得学界在确定白语系属问题时存在较大争议,同时也使得白语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自19世纪末法国和英国的一些学者对白语进行调查研究开始,白语的研究日渐成为一门“显学”。对于这一百年白语研究成果的述评,杨立权就专门撰文进行过探讨。时至今日,学界对白语的研究仍然十分重视,并于2009年在大理举办了首届白语国际学术讨论会。本文根据笔者所掌握的近十年国内的研究文献资料,对白语的本体研究作一简单述评。
关于白语系属问题的探讨,学界至今仍没有达成一致看法,这也是白语研究的重心和焦点所在,其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孟吉蔑语系”说、“汉语”说、“彝语支”说和“汉彝混合语”说。2004年,袁明军在《白语和藏缅语、汉语的语义深层对应关系》一文中,通过对白语和藏缅语中都有的词汇进行语义学上的比较,认为汉语和白语具有发生学关系,2006年,他又对上述观点进行了修正和补充,认为白语的系属还有待进一步的论证。杨立权〔1〕从白语的历史层次分析和异源层次的同质化机制两个角度进行白语的发生学研究,揭示白语研究要走出“汉白同源”论和“彝白同源”论的黑洞。吴安其〔2〕在《白语的语音和归属》一文中通过对白语方言固有词和早期汉语借词的语音差异比较,认为白语是以古羌语为底层的彝语支语言。这一时间段值得一提的文章是赵黎娴〔3〕的《白语的系属问题研究简述》,该文通过对白语系属问题的研究进行述评,总结出“藏缅语族的彝语支、藏缅语族中单立白语支、藏缅语族中语支未定”是白语的系属问题争议的三种主要观点。盖兴之、宋金兰〔4〕通过探讨白语与彝缅语在语法上的联系、语音对应及词的同源关系,认为彝缅语言与白语有同源关系。时至今日,白语的系属问题仍是许多学者关心和思考的问题。罗自群〔5〕通过研究认为白语可以划为藏缅语族之下的一个独立语支,即白语支。汪锋〔6〕以白语为语料从语言接触和语言比较的角度出发,通过内部比较、外部比较和语源鉴别等方法论证了白语和汉语有亲属关系。
当前对白语系属问题的探讨仍是许多白语研究者争议的焦点,如何在白语的系属划归中有效区分白语和汉语的同源词和借词,如何使用新的研究材料和借鉴新的理论及方法,最终对白语的系属问题达成共识,仍需学界的共同努力。
2009年修订的《白语简志》对白语的描述主要集中于白语的语音、词汇、语法、方言、文字五个方面。现就上述五个方面对白语逐一进行近十年研究动态的追述。
对白语的语音调查描写分析一直为许多白语研究者所采用,通过语音的分析得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结论。段伶〔7〕《白语语音变化的构词方式》一文通过实际调查资料的总结,对白语语音变化的构词方式进行了论述。袁明军《原始白语韵母构拟》一文通过对白语周城、金华等方言的韵母对应规律分析,并构拟出一个六元音原始白语韵母系统。2005年,杨晓霞《白语白石话所反映的白语三大方言间辅音系统的过渡》一文从地理语言学的角度探讨白语三大方言的辅音系统的过渡情况。2006年,汪锋《白语中送气擦音的来源》一文讨论了白语送气擦音的三种来源及它们的相关变化在藏语和汉语中演变模式的异同情况。袁明军〔8〕通过对多年的研究心得进行总结,写出《汉白语调查研究》一书,该书通过对白语六个方言点进行了历史比较研究,并构拟出一套完整的白语原始声母系统和韵母系统,同时还证明了白语与汉语有发生学关系。
可以看出,这一时间段对白语的研究仍注重对某一白语地区的语音调查或偏重对白语的语音发展历史的探讨,但结论可能会受到各种调查变量的负面影响,这就需要在以后的白语语音调查研究中提高调查的质量。
这一时间段内白语词汇研究的文章相对于白语语音研究要少得多。杨延福〔9〕《大理古城历代名称歧义求证》一文通过对历代记录的汉字词形与当地白语的字词作了相互参证,对大理古城的名称进行求证。徐琳、傅京起〔10〕《古白语贝币名和量词的遗存》一文通过对白语中有关贝币的名称和量词与唐代以来的几种汉语古籍记载的比较,认为白语的这些有关名称是古白语的遗存。文薇等〔11〕《腾冲“罗古城”“罗密城”的历史渊源及其语义考证》一文对白语命名的“罗古城”“罗密城”进行语义学上的考证。陈泽平〔12〕《福州土白语汇的语言年代学考察》一文以1891年斯瓦迪士的《英华福州方言词典》为基本资料,对19世纪福州土白语汇进行语言年代学的考察。周锦国〔13〕《现代语境下白语词汇的嬗变》一文通过对大理州剑川县白语词汇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在现代语境下借用汉语词汇的趋势。杜秉钧〔14〕《白语汉词考释》一书对白语的1 030个词目进行了详细的考释,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从这一时间段白语词汇的研究来看,学界大多倾向于用现代语言学理论方法对白语词汇作语义上的考证,而对各方言区的词汇进行描写解释的文章很少,对白语词汇在现代语境下的变化趋势的研究也留有空白。
这一时间段的白语语法研究主要集中于各种语法单位的描写解释。王锋《白语名量词及其体词结构》一文对白语里较为发达的量词的体词特征结构进行分析。段伶《白语肯定动词和否定动词》一文通过对白语中部方言剑川下洋岑、沙溪话的描写,对白语里的肯定动词和否定动词进行阐述。赵燕珍、李云兵《论白语的话题结构与基本语序类型》一文基于话题结构理论提出现代白语的基本语序是SVO的观点。王锋《试论白语的否定词和否定表达形式》一文对白语的否定词及其表达形式这一重要的语法意义范畴进行分析描述。赵金灿《鹤庆白语量词及其语法结构特征》一文从词法的层面对鹤庆白语的名量词和动量词的语法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傅京起、徐丹〔15〕《SVO语言里的宾语前置》一文认为白语的宾语前置是旧信息提前,这样才能和否定句、一般疑问句搭配。
从这近十年的白语语法研究来看,其重点主要集中在语法单位、语法意义范畴等方面,而对整体的白语语法的描写解释较少,对白语三大方言区的语法及其相互影响的研究相对而言也比较薄弱。
从徐琳、赵衍荪编著,王锋修订的《白语简志》〔16〕来看,白语可分为大理方言、剑川方言、怒江方言三大方言区。王锋《西山白语概况》一文对云南昆明西山地区白语的语言概况进行介绍,发现西山白语与大理、剑川两个地区的方言较为接近,但又有较大差别,并对其归属进行了探讨。2004年张霞〔17〕翻译的《白语方言研究》一书对白语的方言作了很充分的说明,具有很高的学术参考价值。周锦国《现代语境下白语词汇的嬗变》一文分析白语在现代语境下借用汉语词汇的趋势正是立足于大理州剑川县白语词汇的调查。赵金灿《鹤庆白语量词及其语法结构特征》一文正是通过对鹤庆白语量词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分类而得出结论。戴庆厦、赵燕珍《赵庄白语概况》一文对属于南部方言大理土语的赵庄白语的语音、词汇、句法等方面的特点作了描写和介绍。赵燕珍〔18〕《赵庄白语参考语法》一文运用了“参考语法”的写作范式对赵庄白语的语法结构及其特点进行了详尽而深入的描写。赵金灿〔19〕《云南鹤庆白语研究》对属于剑川方言的鹤庆土语进行了充分的描写和说明。段泗英〔20〕《小议鹤庆白语的重叠式构词法》一文也是对鹤庆白语的重叠式的构词方法展开讨论。
从这一时间段的白语方言研究来看,虽然取得了一定数量的学术研究成果,但也存在着问题和不足。其一,对大理方言和剑川方言的研究较多,而对怒江方言的研究偏少。其二,大多研究成果重描写而轻解释。其三,对白语内部方言的相互接触和影响的相关调查研究很少。这几个问题需要在以后的白语方言研究中得到重视。
对白族的文字研究要分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为方块白文或老白文的研究;另一方面为新创拼音白文即新白文的研究。段伶《论“白文”》一文从白文的历史记载、文物古籍、文字样式及白文的应用等几个方面论述了白族有自己的文字这一观点。王锋《方块白文的历史发展中的文化因素》一文通过方块白文与其他汉字系民族文字的横向比较,来说明白文的文化属性。董彩云、赵黎娴、王石林《白文文献》一文论述了白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对传承白族文化的作用。罗正鹏《新创拼音白文试验推行50年来的反思》一文对新白文在试验推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民族文字工作应重视的问题。王锋〔21〕《方块白文与汉字俗字》一文对方块白文与汉字俗字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从近十年的白族文字研究来看,老白文研究较为充分,而新白文研究较少。此外,对白文的研究过程中借鉴汉语文字学的理论方法严重不足也造成了白文研究相对滞后。这些问题需要在以后的研究工作中得到重视。
通过对近十年的白语研究的回顾,不难发现白语研究中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白语的系属问题仍为白语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对白语的系属问题研究,许多学者持有不同看法,但该问题争议的症结为如何确定白语和汉语的同源词和借词,这一问题的解决有待学界的共同努力。
第二,白语研究中宏观和微观、共时和历时、描写和解释的结合力度急需加强。从近十年的白语研究动态来看,白语共时研究的相对滞后仍是阻碍白语研究的重要因素。戴庆厦谈及正确处理民族语言研究必须处理好四个关系,即“语言共时描写研究与历时比较研究;单一语言研究与不同语言比较研究;模仿与创新;语言本体研究与非本体研究”〔22〕,这四个关系的处理对白语的研究也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第三,从近十年的白语研究成果来看,对白语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论文,而著作数量则很少,这与上述两点原因有关。虽然在这时间段里出现了《大理丛书·白语篇》《白族研究百年》《白语研究概述(1950—2010)》〔23-24〕等白语研究的重要文献汇编,然其仍是以搜集学者的论文为主,希望在以后的白语研究中能出现具有系统性的、学术含金量高的白语著作。
杨立权对19世纪伊始的一百年白语研究总结中指出这一百年白语研究的基本教训,即“偏重文献考证而忽略实际语言调查,偏重历时比较而忽略共时描写,研究口径单一而理论意识极弱,研究力量薄弱而且相应成果缺乏含金量。白语研究现存的问题,其实都可以归结为一点:因调查不充分和描写不充分而导致的平面研究”〔25〕,这对近十年的白语研究总结及今后的白语研究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近十年的白语研究成果虽然多,但对这一时间段研究成果的述评却是很少,这不利于白语研究的健康发展。只有充分了解现阶段白语研究中取得的成绩及不足,才能促进白语研究更好地发展,本文正是基于此而做的一个尝试。由于笔者专业理论知识的储备不足及掌握的研究文献资料数量有限,论文中出现的问题,还请各位专家老师不吝教正。
〔1〕杨立权.白语的发生学研究:白语的历史层次分析和异源层次的同质化机制〔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7.
〔2〕吴安其.白语的语音和归属〔J〕.民族语文,2009(4):3-22.
〔3〕赵黎娴.白语的系属问题研究简述〔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6(6):114-121.
〔4〕盖兴之,宋金兰.彝缅语言与汉语、苗瑶语、壮侗语、白语的同源联系〔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7(1):129-132.
〔5〕罗自群.从语言接触看白语的系属问题〔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8(5):94-98.
〔6〕汪锋.语言接触和语言比较:以白语为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7〕段伶.白语语音变化的构词方式〔J〕.大理学院学报,2002,1(1):29-32.
〔8〕袁明军.汉白语调查研究〔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
〔9〕杨延福.大理古城历代名称歧义求证〔J〕.大理学院学报,2002,1(2):3-9.
〔10〕徐琳,傅京起.古白语贝币名和量词的遗存〔J〕.民族语文,2004(6):9-15.
〔11〕文薇,尹家正.腾冲“罗古城”“罗密城”的历史渊源及其语义考证〔J〕.大理学院学报,2008,7(5):1-3.
〔12〕陈泽平.福州土白语汇的语言年代学考察〔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105-108.
〔13〕周锦国.现代语境下白语词汇的嬗变〔J〕.大理学院学报,2008,7(7):40-43.
〔14〕杜秉钧.白语汉词考释〔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9.
〔15〕傅京起,徐丹.SVO语言里的宾语前置〔J〕.民族语文,2009(3):3-15.
〔16〕徐琳,赵衍荪.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丛书·白语简志〔M〕.王锋,修订.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17〕艾磊.白语方言研究〔M〕.张霞,译.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4.
〔18〕赵燕珍.赵庄白语参考语法〔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9.
〔19〕赵金灿.云南鹤庆白语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0.
〔20〕段泗英.小议鹤庆白语的重叠式构词法〔J〕.科教导刊,2012(8):132-133.
〔21〕王锋.方块白文与汉字俗字〔J〕.大理学院学报,2009,8(9):59-63.
〔22〕戴庆厦.正确处理民族语言研究中的四个关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9(2):91-95.
〔23〕大理州白族文化研究所.大理丛书·白语篇〔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9.
〔24〕赵黎娴.白语研究概述:1950—2010〔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11.
〔25〕杨立权.白语研究一百年〔M〕//赵寅松.白族研究百年.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569-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