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院校公共英语课程“i+1”理论下的分级教学模式探究

2012-03-30 03:23
关键词:分级学习者考试

金 英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102206)

分级教学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规定,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从而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实际需要。在教学要求上,提出了“三层次,三要求”,即大学英语的英语教学要求为三个层次: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新要求的颁布使得分级教学的实施有了依据。

一、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实践

2007年,华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行充分调研,结合实际情况,开始实施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分级教学是依据个体差异而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案,它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按照能力水平的高低将学生群体划分成不同的级别或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班教学。非英语专业的新生一入校,参加由学院统一命题组织的分级考试,再结合高考英语成绩对学生进行分班。以系(院)为单位对学生的总评成绩进行排名。根据系(院)学生总数将之分为若干个A、B班进行授课。通常来讲,A班起点高,从四级开始,要求学生第一学期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第二个学期参加六级考试;B班从一级开始,要求学生第四学期参加四级考试,由于基础起点不一样,学习内容和难度也不一样。两个层次的班学时相同,每周4学时,两年大约280学时。一个学期的授课结束后,再根据学生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滚动管理,A班的学生中第一学期期末未通过四级考试的,在第二学期与B班学生中一级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合编为四级班,第二学期末参加四级考试。由于A级班在第二学期已完成六级阶段的学习,根据我校的专业结构特点,把大学英语后续教学分成提高阶段,在第三和第四学期开设一些面向A班学生的公共选修课,如高级学术英语、跨文化交际、英美文学选读、电力英语、出国考试课程(GRE考试、雅思考试、考试等),为基础较好的学生进入专业英语阶段的学习和考研打下良好基础。

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理论依据

1.语言输入理论基础

近年来,随着分级教学的不断应用,许多专家和学者都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大学英语分级教学进行了探讨和实证研究。美国著名的应用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的语言输入假说是当今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其中的i+1理论为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持。“i”即“input”,表示语言学习者目前的水平,“1”表示略高于语言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语言输入,这是最易接受的语言输入。“i+1”是指高出语言习得者语言水平一个级别的语言。该理论认为,人们习得语言的唯一途径就是获得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如果语言输入远远超出学习者的现有水平即i+2,或者接近甚至低于学习者的现有水平即i+0,学习者就不能获得可理解性输入,不是太难理解不了,就是太容易,这样就难以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如果学习者在习得过程中大量接触i+1,学习者便会在理解语言输入的同时,习得新的语言知识。Krashen同时还提出了情感过滤说(affective filter)。他认为,学习者的态度会影响习得。良好的情感会形成过滤,即习得者会努力从输入中获得更多。情感因素主要是指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动机(motivation)、自信心(self-confidence)和焦虑感(anxiety),学习者只有在具备最佳情感条件下,即学习动机强烈、对学习充满信心、无任何焦虑感的情况下,才会真正习得语言。

按传统的自然班组织教学。因为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教师无法在同一课堂上将自己所提供的语言材料控制在“i+1”的水平上,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分级教学按照学生不同的语言水平进行分层分班教学,能最大限度地结合学生实际语言水平,保证语言输入是可理解性输入,并且最大限度地避免学习者的情感障碍,从而使大学英语教学取得更高的效率。

2.掌握学习理论

现代心理学研究结果为分级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Bloom)认为:每个人都有着巨大的潜能。但由于受社会条件、家庭环境、教学氛围、个性意志、自控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种潜能的开发还不到位。布鲁姆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的动机等多方面就会变得十分相似。”分层次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为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和“必要的全新的学习机会”。我们所面对的多层次的学生实际是他们潜能开发程度暂时不同,而实施分级教学能确保我们采用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

三、分级教学存在的问题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作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尝试,固然有很多优点。比如,为不同起点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学内容,既有利于学有余力的学生的特色培养,又可使基础薄弱的学生得到稳步发展,从而打造出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的平台,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但也有一些高校,在分级教学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对一些实际问题处理不当,使分级教学的效果不甚理想。

1.影响大学生的心理

这点主要表现在心理方面。在A级班的大部分学生会有一种优越感、自豪感,认为自己拥有很好的英语功底,进而会制定目标并为此努力学习;B级班的有些学生会发奋学习,争取早日转入A级班,而另一些学生则容易自暴自弃,产生自卑感,授课中更不愿意和教师进行互动,进而更厌恶英语课。同时,学生对分级教学模式的了解程度不高,学校单纯依据分级考试成绩进行了分级,可部分学生对此却可表示不满。

分级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急功近利”的思想的影响。人们往往关注的是短时期内不同层次的学生英语水平或是英语考级率的提高,从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教育,缺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目前的分级教学模式显然难以让学生在最佳的情感条件下学习英语。

2.分级教学管理问题

学生对分级教学模式的了解与大学英语部门的工作是密切相关的。约有1/3的同学不知道成绩好、达到某一标准的话可以晋级;而成绩不好的话,有可能要降到下一级去学习。同时,学生也表示希望在参加分级考试前可了解更多关于分级教学模式和分级考试有关的情况,因为有学生表示,对分级考试的了解不足影响了他们在分级考试中的发挥,如果学生不能在分级考试中正常发挥,实际上也影响了分级考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各个专业实验、实习周期的安排不同,因而不能定时定量地去授课,有的学生趁机钻空子,出现了到课率低的情况,管理部门的职责模糊使上英语课时班级组织松散、课堂气氛不活跃、没有兴趣等因素,影响了分级教学的开展和扩大。

3.级别延续的时间问题

仅仅凭一次考试不能判定一个学生永远是A级或者B级。本身大学的英语教学方式就和高中不一样,所有的学生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也许以前学习不好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教师没有能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因而成绩不理想。进入大学后,或许那些学生能够因某些教师的教学不同于高中的教学方法而对英语的兴趣大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无法根据学生高考的成绩或入学后的成绩进行合理分级,更不能根据这样的成绩来让学生在大学二年(大学英语的教学基本进行两年的时间)都背上级别标签,因为它忽略了学生发展过程的差异性。

分级教学要建立合理的学生评价体系。学生评价体系要打破“一考定终身”的格局,采用分级滚动制。经过一定时间内(一般为一学期)的学习后,再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期末成绩以及口语测试等综合项目重新分级,并加大滚动力度,提高滚动比例,使学习能力大有提升的学生滚动到高一级别班的学习,而学习能力低下的学生则滚动到低级别班级学习。教学当中最重要的是严格按照大纲的要求,合理组织各级教学内容,使每一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适合该级学生的水平,过高或过低的要求都是不适宜的。从不同的教学目的出发,既要有利于技能的发展,又要激发起学生的认识兴趣即求知欲,使教学内容切合学生的需要和水平。

4.学生考核标准及教师测评机制问题

目前,考虑到学生的综合成绩测评和奖学金评定,大多数学生认为每学期的分级考试很不合理。如果采用不同的期末考试试卷,A级班学生认为普通班的考试题太简单,容易得高分;B级班的学生则认为自己在考试中学到的东西不及A级班,觉得不公平,同时也不便于公平合理地重新分班。如果采用统一考卷后,虽然可以避免学生以上想法,但却不利于真正衡量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师的教学效果,也违背了分级教学的初衷,即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试题设置方面既要考虑到各级别学生学习能力的实际情况,也要顾及学生的平时表现,针对不同级别学生制定相应的评价考核标准,在每学期开学之初组织教师对评价细则进行探讨,根据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情况不断进行修改和调整。为了能够进行对比分析,促使教师通过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应不断更新教学理论和实践,可考虑安排任课教师通过考试或教研讨论分析、交流、改进、完善。另一方面,教师也认为学校对于他们的测评机制不合理。以我校为例,四级通过率100%的老师自动评为年度校级优秀教师。教授A级班的老师一般都可以达到这一要求,对于教授B级班的老师有失公平。

5.教材的使用以及教学方法问题

A班和B班都采用同样的教材,只是在教学进度上和授课内容上有所不同。相同的教材对于A班的学生来说有的内容过于简单,但对于B班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不管是A班还是B班,大部分教师还是采用的传统的语法翻译的教学法,重点讲述词汇和语法知识。A班的老师只不过加快了讲课的速度,扩充了授课内容:而B班的教师则是选择一些单词和语法进行讲解,将整篇课文译成中文,让学生做做课后练习题目并核对答案。这样的授课没有趣味性,不注重提高学生的兴趣,没有真正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华北电力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很高,但学生只重视四级考试的结果,对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却视而不见。很多学生在大一通过四级后就不学英语了,以至于在毕业后发现求职时不知道如何用英语做自我介绍;在学术研究中无法看懂英文专著;出国工作时无法与外国人交流。这些都是片面强调四级通过率的负面影响。笔者认为,在未来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学校应该淡化四级通过率,把教学目标的重点放在学生的英语能力培养上,充分利用分级制度的优势使学生在听、说、读写各方面语言能力上都取得进步。

四、以“i+1”理论为基础的分级教学模式理论性障碍与对策

1.分级教学模式理论性障碍

分级教学自提出以来,就受到了很多的置疑,被认为是对基础薄弱学生的歧视。瑞典的教育家胡森提出的教育公平是包括教育起点均等、过程均等,以及最终的目标平等的。许多人认为,进行分级教学,无形中会增加基础较差的同学的自卑感,使他们失去学习的动力,因为在分级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内容与达到的目标是不同的,较低层次班级的学生被要求接受较低层次的知识与技能。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就很难达到分级教学的真正效果。从语言学角度看,学习者所接触的语言应该略高于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语言知识,学习者可以理解大部分的内容,但要想取得进步又是具有挑战性的。如果语言输入内容太难或者太容易甚至低于学习者已有的水平,学习者就很容易产生焦虑感,难以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从教育学角度看,对学生各项能力进行考核后,先进行分级,然后要确定相应的教材和教法,再进行分班,也就是针对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实施不同的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因此,分级教学不应只考虑到学生的成绩,还应适当考虑一下学习者的个人差异。要想真正实行分级教学,必须在语言学和教育学理论框架下,更加科学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分班。

2.走出认识的误区

虽然分级教学在形式上有不公平之嫌,但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来看,对任何事物需要透过现象看其本质。在自然班级模式下,全体学生坐在同样的教室,接受同样的教学内容,表面上所有的学生被一视同仁,但事实上,较低层次的学生根本跟不上教学的节奏,结果与其他学生的差距越来越大,教师要根据教学进度前进,大部分情况下也顾不上学习较差的同学,这是公平光环笼罩下的实质上的不公。相比之下,分级教学虽然在形式上“区别对待”,但在本质上是对教育公平的追求与实现。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实施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成功实践,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作为高校公共课程的一种改革模式,在深入推广的过程中,越来越体现出其优越性。目前,中国电力市场与国际市场建立起了更紧密的关系,作为电力院校的学生,每年都有一定比例的毕业生进入供电公司、电厂等电力相关行业工作。作为电力院校非英语专业的教师,教学手段的改革就更有必要性和针对性,教学目标应围绕培养外语+专业+电力特色的适应市场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1]Krashen,Stephen D.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Longman,1985:23 -24.

[2]Stevick E W.Humanism in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67 -68.

[3]Lyle F.B.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 ting[M].Shanghai: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9:45 -46.

[4]Rossman,M.H.Identified Learning Style Characteristics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of Selected Freshman Students[J].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1985(11):32.

[5]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24-25.

[6]文秋芳.论大学英语分级教学[J].中国外语教育,2008(3):46-47.

猜你喜欢
分级学习者考试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分级诊疗路难行?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
“水到渠成”的分级诊疗
你考试焦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