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主义与美国华裔女性文学

2012-03-30 03:23李天普
关键词:黄玉族裔华裔

弥 沙 李天普

(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

滥觞于20世纪70年代的多元文化主义在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掀起了波澜,引发了人们对美国主流价值观的重新考量,而在同一时期美国国内各少数族裔为争取平等、自由权利而战的民权运动更是风起云涌。

回溯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的发展历程,其与多元文化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多元文化主义既是一种社会政治理论,又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在英文中用multiculturalism而不是cultural pluralism来表述“多元文化主义”。《当代高级英语词典》中定义pluralism为:“在同一社会不同民族、不同宗教和政治信仰的人和平共处的原则。”Multiculturalism则不同,“它不仅指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共存,而且还强调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平等地位”。比较而言,Cultural pluralism只是定义了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之间的共处关系及其原则,而没有明确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的从属关系。Multiculturalism承认文化的合法核心或中心的多样化,文化标准是群体形成的来源,它促进各个群体及族裔之间的民主和平等。多元文化尊重保留各少数族裔的传统文化核心,强调多种文化共存,反对“熔炉”文化。多元文化主义者更愿意把多种文化和社会特征并存的现象称为“色拉盘”(Salad Bowl)或“马赛克”(Mosaic)。本文以多元文化主义理论为框架试图阐释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与多元文化主义的关系。

由于少数族裔的出现超出了美国白人固有的认知范畴,他们最直接的自我保护式的反应便是将少数族裔这一陌生的群体刻板化、神秘化、陌生化、诡秘化,筑起潜意识的壁垒将其排斥、边缘化。始于19世纪持续到20世纪20年代的第一次妇女运动主要的焦点是女性选举权、受教育权利以及女性就业等问题。当时由于美国施行的一系列排华政策严禁华裔妇女进入美国,直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华裔妇女和华裔男性的人口比例才达到1∶2.9。由于历史、社会、政治等因素,美国华裔妇女人数少至甚微,所以第一次妇女解放运动对于美国华裔妇女未造成较大的影响。20世纪20年代最早出现在美国影视界的华裔女性是“莲花”和“龙女”的刻板形象。“莲花”形妇女的形象是勤劳、善良、任劳任怨,“龙女”型则是凶狠、狡诈、诡秘,带有东方神秘色彩。第一部塑造华裔女性形象的文学作品是英国作家萨克斯·罗墨(Sax Rohmer)的傅满洲系列小说,女主人公 Fah Lo Suee在父亲傅满洲死后继承首领之位成为反抗白人的亚洲恐怖女首领。其特点有三:富有情调、性感神秘、阴险狡诈,直到20世纪70年代西方主流媒体一直认定这是华裔妇女的固有形象。华裔男作家笔下塑造的华裔妇女长期以来与西方主流媒体所刻画的形象保持一致,他们有意地将华裔妇女搁置于主流文化边缘,使之处于失语状态,保持“他者”身份。华裔男性要求同族妇女应当首先消除影响族裔的种族歧视,而不顾她们自身的性别歧视。华裔女作家自19世纪以来一直凭借柔弱的身躯,坚强的内心改写华裔妇女的规约性、非真实性的刻板形象,重新建构人格全面发展的文化身份。正是由于这种恼人的困惑和遭遇,“水仙花”(Sui Sin Far)伊迪斯·牟德·伊顿第一位华裔女作家开始了对种族、混血、文化身份等问题的深入思考与探究。

水仙花(1865—1914)创作的年代正值美国社会排华势力猖獗时期。“Stuart Creighton Miller在《不受欢迎的移民:美国人眼中的中国人形象》一书中谈到:在华人大批来到美国之前的几十年,美国商人、外交家、传教士已把中国人宣传为欺骗、狡猾、盲目崇拜、专制、憎恨外国人、残酷、弑婴等。而且,1840年前的美国期刊和地理教科书中已有对中国人的负面形象反映。”华人遭受欺凌、歧视的事实比比皆是,在水仙花的心灵上留下深刻烙印。尽管父亲是白人,她毅然选择随母亲的祖籍(中国)为华人说话,说出他们心底的、本民族的声音。她的大部分作品都是描写华裔的爱情与婚姻生活的。当时在美国主流社会媒体中华裔妇女多被描写为歌女、妓女,水仙花的作品中华裔妇女被刻画为有爱心、勤劳、善良、情感细腻,富有自我牺牲精神。水仙花在作品中塑造了有血有肉的,敢于批判美国种族主义的,人格全面发展的妇女人物,她们脱离了以往华裔妇女程式化、规约化的原型。《春香太太》中的春香太太是个美国化了的华裔女性,她乐于帮助周围的人,反对传统的封建礼节,批判美国种族主义带来的种种不公待遇。在《一个中国的以实玛利》中,苦人儿说:“我想说的是:我只是个奴仆,但仍然是一个中国姑娘。但他是一个爱讨好白人的人,穿美国的服装,如果对他有利就做日本人。”“真不要脸!”阿春大声说道。由此可见水仙花的民族感,尽管寄人篱下为生计而被同化在所难免,但在美国这个大熔炉中被漂染得内外一样白,对于华裔来说也是不该的!

水仙花的作品主题涉及政治、阶级、种族、文化等敏感话题,她毫不隐讳地表明了自己的族裔身份与民族立场,这与当时美国猖狂的排华势力形成鲜明对比。与此同时,她不仅在文本叙事上为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的发展拓开先河,更在精神层面树立了华裔妇女的崭新形象,引领了美国华裔女性文学朝着从“消音”、“无语”向发出铿锵有力的呐喊迈进。

1908年英国作家赞格威尔(Israel Zangwill)发明了“熔炉”这一术语来描述多民族融合在一起重新构建一个新的世界的说法。他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大量移民的涌入,美国已有的生活方式不再一统天下,必须建立一种新的价值观和社会生活模式。各个种族群体的习俗和传统将被融入一个更大的文化圈后逐步消失其各种族固有的文化核心,美国文化将吸收各种异质文化因子于熔炉之中,再造一种新的文化价值观,它揭示了一种独特的美国现象。美国特有的这种文化现象为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的兴起与发展提供了契机。

被誉为“华裔美国文学之母”的黄玉雪作为第二代华裔女作家的代表,着意寻求一个母国(中国)文化与美国价值观的联系纽带。她意识到自己的华人身份不只是实现美国梦的负面因素,试图将其民族背景转换为有助于自己进入主流社会的积极因素。通过正面介绍灿烂悠久的中国文化,她们积极为华裔塑造一个模范种族的新形象,从而改变华裔在美国的刻板、规约形象。直到1976年汤亭亭的《女勇士》出版之前,黄玉雪的《华女阿五》被称为“所有对美国华裔生活感兴趣的人所必读之书”。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叙事,形象再现了黄玉雪24岁之前生活的心酸、成功的梦想以及实现愿望的喜悦。作为一个在家中“排行第五的女儿”,黄玉雪从14岁开始就得操持家务,洗衣、做饭、购买全家的生活必备品。后来,由于父母既无意又无力支付她的上大学的费用,她只好一边勤工俭学,一边就读于米尔斯学院。在面临种族歧视的困境中,黄玉雪渴望在美国社会有一立足之地,她坚信真正的美国价值观应包括美国主流社会对第二代华裔的包容与接纳,并始终相信华裔身份和背后灿烂、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能给自己带来机遇。因此她决定正视并宣扬自己的华裔身份。在《华女阿五》中她宣扬了中国传统文化,将华人生活描写得细致入微,极力塑造华人的模范族裔形象,同时也为美国读者展现了一个自强、自立、勤奋、勇敢,不向命运低头,在逆境中把握机会努力前行的华裔妇女人物。黄玉雪回忆说:“尽管受到歧视,我从来都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正是由于种族歧视的存在,我的决心更加坚定了。”(《华女阿五》)为突出美国华裔模范族裔的形象,黄玉雪在书中赞扬了帮助华人改变生活困境,乐于奉献的美国白人。在回忆起大学生活的时候,黄玉雪写道:“她看到了真理的光芒,那就是,无论哪个种族,凡是品德高尚的人,都会谦逊而真诚地帮助他人,而不以恩人自居。”(《华女阿五》)

黄玉雪的人生经历说明,随着美国社会环境的改变以及民族“熔炉”思想的导向,少数族裔妇女开始获得平等与尊重。虽然偏见与歧视仍旧存在,但美国文化已经开始接受华裔为其组成部分,愿意与华裔交朋友、作邻居,到家中做客。在黄玉雪身上,既可以看到中国妇女的温顺、善良、勤奋,又可见美国妇女要求平等、受尊重、受教育的权利。利用自己独特的族裔身份与美国社会开始倡导并接纳多元文化共存的有利契机,黄玉雪创造的华女阿五是“模范族裔”中自强不息的新华裔妇女形象。女作家李金兰继承了黄玉雪的自传小说写作风格,极力宣传中国灿烂悠久的文化和瓷器、玉器的精美独特之处,试图在20世纪美国唐人街建造一个理想的中国文化之都。以黄玉雪、李金兰为代表的这一时期的美国华裔女作家,凭借自己的华裔身份,有力地契合中美文化,创建一种全新的华裔人物形象改进了以往程式化的华人固定形象。与早期华裔作家旨在着实描述第一代华裔所遭受的悲惨遭遇不同,她们更着重刻画的是有血有肉的,能够吸取中华传统文化并与美国价值观有机结合,积极奋进努力实现美国梦的一代新移民形象。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爆发了黑人民权运动后,一系列其他社会运动接连趁势而起,如反正统文化运动、新左派运动、同性恋运动和环保运动等,美国社会少数族裔群体和边缘人群在美国社会这个舞台聚合,发出他们沉闷已久的声音,说出各自的话语。正是这段时期争取各种平等权利的社会活动风起云涌,社会思想起伏跌宕,社会亚文化群体纷纷群起反抗,才被人们看作是多元文化主义的滥觞时代。民权运动、女权运动和其他社会运动的风起云涌增强了少数族裔群体争取平等权利的意识,进而为20世纪80年代多元文化主义的兴起营造了社会氛围。随着大学生人数的成倍增加和亚裔、拉丁裔人口的迅速增长,多元文化主义以势不可挡的气势成为社会主流文化思潮。美国社会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一种异于“熔炉”文化的“马赛克”文化引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多元文化主义“最显著的表现就是身份,一种经个人内化了的,而被有共同的身份地位或经历结合在一起的人们所共同拥有的心理和政治上的倾向性”(Phillip and Kozaitis 50)。直射到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一批优秀华裔女作家脱颖而出,呈现给读者的作品令人瞠目结舌。作品的主题及叙事手法都较以前有极大突破,反映出和时代合拍的、应和多元文化因素并存的时代要求。

汤亭亭是当代杰出的华裔女作家,她的代表作《女勇士》被誉为“充满幻想的自传”,既有丰富的文学韵味又极具社会意义,勾勒出一副华人现实生活与美国梦之间错综复杂的图画,出版后引发美国社会各界关注。小说刻画的叛逆的女儿和固执的母亲之间的抗衡与和解贯穿小说始终,每一章节都着力刻画一位有着不同命运、担负不同历史使命的女性。“无名姑姑”讲述了一个旧中国妇女与人通奸后抱着刚出生的女儿跳井自杀的故事。“白虎山学道”讲述的是花木兰替父从军,英勇杀敌的故事。“乡村医生”讲的是女主人公的母亲在中国和美国艰辛的奋斗历程。“西宫门外”则是女主人公的姨妈到美国寻找丈夫而后被抛弃,难以接受现实疯癫而死的悲惨人生。“羌笛野曲”讲述蔡琰困于异国他乡,历经磨难,最后以《胡笳十八拍》增强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沟通与融合。通过不同故事的主题展现,作者描述了生活在东西方文化夹缝中的妇女是如何寻求并实现文化身份的艰辛历程。《女勇士》里有大量有关“疯女人”和“口述的故事”,塑造了美国文学全新的女性形象。在东西方文学中,“疯女人”都是一个鲜为人知的人物原型,但汤亭亭赋予了这个人物全新的含意,如“无名女人”抱着新生女儿跳井自杀的故事。“无名女人”是“堕落女人”的原型,最终选择跳井自杀是对传统社会伦理道德的批判。“无名女人”跳入家中的水井将自己变成一个淹死鬼,一个复仇者,死后缠着所有曾经伤害过她的人。汤亭亭讲述了中国传统迷信的说法:溺水的女鬼会从水中突然冒出,拖住仇人将其淹死以复仇。这种传统封建伦理道德下的牺牲品转变为获胜的女英雄,汤亭亭笔下的“堕落女人”原型巧妙地变成了挑战命运的女勇士,有力地鼓舞了女性争取权利的斗争。《女勇士》中的文学意象极为复杂、微妙。如在“白虎上学道”一章中,作者将幻想、神话、历史融合在一起。在卜辞中,占卜者用“白虎”指代西方,汤亭亭将本章名为“白虎”是暗指她所创作的花木兰的故事并非完全来自于中国传说,是结合东西文化“被美国文化改造”了的中国神话故事。汤亭亭不仅为“无名女人”赢得了话语权,而且把女子树立为道德楷模,成为冲锋陷阵、无往不胜的女勇士、女英雄。通过对不同女性人物原型的刻画,汤亭亭试图一改华裔妇女在美国社会中刻板、被扭曲的形象,用强有力的事实抨击了美国社会种族歧视制度。

20世纪90年代新生代华裔女作家伍慧明的处女作《骨》(Bone,1993)叙述了旧金山唐人街的一个家庭故事,通过这个家族的历史,作者揭示了一段被有意掩盖和忽视的美国历史。作者直接以“骨”(Bone)一词为小说命名,“这种径直追溯到先人遗骨的归宿、借回顾历史而对几代人命运所作的探究,无异于美国华裔对自身处境所发出的天问”(陆薇)。《骨》中的梁家三姐妹命运各异,老大莱拉不顾父母的反对,与男友同居四五年后在纽约悄悄地举行婚礼,令母亲大发雷霆。二女儿安娜为了爱情牺牲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安娜与家庭生意的合伙人鲁克的儿子相爱,父母本不反对,但最后鲁克骗走了梁家的全部财产,致使两家关系破裂,安娜和男友的关系也因此遭到父母的反对。乖巧的安娜既不愿违背父母的意愿,又不愿放弃自己的爱人,选择了坠楼自杀。小女儿尼娜是三姐妹中最美国化的一个,独自一人只身去了纽约谋生,当上空中小姐和导游。在爱情和婚姻的态度上比姐姐开放,不停地换男朋友,未婚同居、堕胎,被父母责备、痛斥。小说中母女、父女之间的冲突既是中美两种异质文化的碰撞,也是唐人街文化生态环境的映射。“安娜个人的悲剧背后,是华人移民家庭悲剧,家庭的悲剧隐含的是华人一个半世纪以来在异国土地上奋斗、挣扎、失败、幻灭的民族史。”

美国华裔女作家多半具有双重文化身份和多维度视野,她们架起东西方文化沟通与交流的桥梁,融合了中美文化的矛盾与冲突。以多元文化主义为切入点,融后现代的方法策略,如结构,模仿等,运用含蓄的对抗叙事技巧戏仿、解构、纠正西方人眼中被刻板了的、歪曲的、程式化了的东方女性形象,对种族主义、殖民主义进行有力抵抗与消解,进而消除主流文化和思想的专制性。历经几代华裔女作家的不懈努力,她们用亲身体验与经历赢得了原本属于自己的话语权,实现了自我身份的重构。她们的作品让读者了解了华裔女性被隐藏、被剥夺的权利和被遗忘的悲痛历史以及背后的政治文化霸权。

[1] 郭继德.美国文学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34-36.

[2] 尹晓煌.美国华裔文学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21-24.

[3] 王恩铭.也谈美国多元文化主义[J].国际观察,2005(4):10-14.

猜你喜欢
黄玉族裔华裔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Empirical Likehood for Linear Models with Random Designs Under Strong Mixing Samples
《溪山清远》
南通籍华裔科学家高峰
陶欣伯:熠熠生辉的华裔实业家
王赣骏:首位华裔太空人
“英国多族裔未来”理念:缘起、困境及其理论启示
族裔性的空间建构:《拉罗斯》的叙事策略
沉痛悼念黄玉民同志
散居族裔的生存困境:浅析《砖巷》中的男性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