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2-03-30 03:23徐国峰于兴业
关键词:困难家庭心理

周 华 徐国峰 于兴业

(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

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状况分析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根据SCL-90量表统计结果:有14.2%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存在中度心理问题,有29.3%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轻度心理问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各个症状量表的得分,均比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得分高,这表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不容乐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抑郁、焦虑、偏执这五个因素上与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差异显著,这表明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但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许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具备自强、自立、自信、理性平和、艰苦朴素、开放包容等优秀的心理品质。

(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的心理问题

1.自卑心理严重。自卑是一种因过多的自我否定而引起的对自我认知的消极情绪体验,表现为对自己的品质或能力评价较低,轻视自己,同时又担心失去别人对自己尊重的一种心理状态。在当今社会价值评价体系中,财富不仅代表一个人的经济实力,同时也体现其能力的大小。因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常觉得自己低人一等。

2.敏感问题突出。经济的不宽裕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最怕老师和同学怜悯的苦痛。出于自身本能的防御机制,这些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较为敏感,自信心不足,经常处于“疑心”的状态,行动中总是瞻前顾后,过分关注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品头论足的言行,经常过分在意小的细节,不容易遗忘和谅解别人对自己的有意或无意的不友善的言行。

3.焦虑情绪较重。焦虑是一种负性情绪体验,是个体由于无法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困难,致使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是失败感和自卑感增加,形成的一种紧张烦躁,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融入班集体的强烈愿望,但又往往因为自我认知的偏差以及自身的胆怯、自卑而难以融入;他们有强烈的班级支持网络体系的需求,但却表面上不愿意接受他人的同情和怜悯。这种因多因素压力引起的,自我无力应付的焦虑具体表现在:人际交往焦虑,对家中债务、自己学杂费的焦虑,对自我能力不自信而产生的就业焦虑,以及学习生活中遇到各种挫折而产生的现实性焦虑等等。

4.内向孤僻问题明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有一部分学生性格比较内向孤僻。他们尤其不太愿意需经济投入的集体活动,一方面由于自己的财力有限,同时还担心自己衣着和拮据让人看不起,不能获得应有的尊重,所以采取躲避的方式以免自己受伤害。他们也不太愿意让老师和同学们知道自己的贫困,想方设法加以隐瞒,想靠自己的坚忍和努力度过难关。久而久之,这些同学的非理性认知导致其不善言谈、不善交际、行为古怪,这就导致其走向更严重的自我封闭。

5.偏执心态不可忽视。特殊的家庭状况使许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过早地感受到生活的艰辛,人情的冷漠,他们看待问题消积,经常抱怨社会的不公。严重者有两种心态:一是产生“双仇”心理即仇富和仇官的心态,表现为愤世嫉俗,遇到挫折就怨天尤人,看待事物和问题容易以偏概全,思想偏激、言行冲动,易受不法分子的煽动,有时还会背离社会道德标准,作出反社会的行为。二是拜金主义心态,认为金钱是万能的,有了金钱就有了一切,于是有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干脆放弃学业,寻求“一夜暴富”的捷径,但由于其社会经验不足,能力不够,很容易误入歧途,葬送自己的美好前程。

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社会因素

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人与人之间的贫富产生了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使家庭经济困难群体产生弱势心理;社会文化中拜金主义思想、势利和冷漠的人际关系以及盲目的攀比同时加剧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困扰。

(二)家庭因素

首先,父母的弱势容易导致孩子心理的弱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大多数家长多属于弱势群体,他们的经济状况差,工作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较弱,社会评价和身体状况较差,这都会降低孩子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其次,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心理也有消极的影响。由于他们父母的文化程度不高,对孩子缺乏正面的教育引导,这会对孩子早期的人格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再次,父母的人格特征与生活态度对孩子的影响也很大。如果父母在与人相处过程中,总是抱着自己是不自信的心态,时间长了就会在孩子心中埋下自卑、消极的种子。而且,家庭经济困难家庭中父母对子女成长的期望值通常过大,往往会加重这些学生的心理负担,从而使他们心理上产生某些不健康的影响。

(三)学校因素

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相对滞后。由于大多数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条件相对落后,学校软硬件相对城市落后,缺乏个性化教育,因此这些学生的综合能力没有得到很好培养,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开发。但丰富多彩的大学校园文化生活,驱使这些学生想尽快融入校园主流文化生活之中,但是,这种变化与差异,让这些学生找不到归属感,认同感,总感觉各方面比别人差,容易出现不自信、焦虑等。

(四)主观因素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合理、非理想的认知方式对自己的心理也产生了负面的影响。有些学生把家庭经济困难当成耻辱。还有一些学生自我认同和归因能力差,把家庭经济困难当成大家必须关心、照顾他们的理由,一旦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关爱时,心理就不痛快,负性情绪就随之而生。

三、解决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一)完善资助体系,减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压力,实现“经济解困”

1.积极探索制定科学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和动态信息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应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方法,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特点,将参与面及测评范围进一步扩大,不断完善量化体系标准,建立动态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库,使资助工作能够做到统筹安排,有的放矢。

2.畅通“绿色通道”,确保新生顺利入学。学校应采取“绿色通道”制度,不让一名新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对贫困生还应采取了缓、补、送的方式,即: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暂缓收取学费、宿费,补助伙食费,送军训服,送基本生活、学习用品大礼包等。

3.做好国家及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使其成为帮困主渠道。完善国家助学贷款申请管理系统和还贷工作信息管理平台,对国家助学贷款的申请、发放和还贷工作全部实行信息化、网络化管理,使贷款工作方便快捷。同时加强贷后管理工作,确保信贷资金安全。

4.拓展校内外勤工助学岗位,使其成为帮困基本途径。校应本着“校内为主,校外为辅,智力为主,劳务为辅”的原则,在校内设如清扫教室、清扫寝室楼、送水、送奶、整理图书、办公室助管等固定岗位。并定期组织召开兼职招聘会,为学生提供校外兼职岗位。

5.做好各类奖助学金的评定及发放工作,拓宽帮扶学生资金渠道。校应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严格按照“三级评审,两级公示”的评审程序,真正把党和国家的温暖送到需要的学生手中。另外还应积极争取社会资助,设立各类社会奖助学金,同时应募集和自筹资金为学生购买如“爱心返乡火车票”、发放月饼、购买过冬羽绒服、发放校内助学金等,使更多的贫困学子受益。

6.其他资助工作。认真完成毕业生征兵代偿材料的审核及代偿工作,并根据国家政策为西部开发助学工程的学生减免学费,还应特别针对一些特殊群体,如孤儿、突犯严重疾病、遭受自然灾害、家中发生重大事故的学生发放临时困难补助。

(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实现“思想解困”

很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为财务问题而处处碰壁后,易形成“金钱万能”的错误认知,从而将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理想信仰抛诸脑后,而将衡量一切的价值尺度变为了金钱。要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就应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当前除通过“两课”教育外,还应贯穿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环节。使丰富多彩的活动使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思想教育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为学生所接受、所理解,并转化为实际行动。

(三)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机制,加强积极心理教育,实现“心理解困”

1.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档案,加强危机预防与干预。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的软硬件建设,完善校心理危机四级即“校—院—班—寝”预防与干预体系,同时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档案,在大学四年中进行动态跟踪测量,及时掌握他们的心理状况,不断更新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和方法。

2.实行个体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相结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解决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针对个性问题开展个别心理咨询。而那些具有共性的心理问题如人际交往恐惧、自信心不足、内向腼腆等比较适合团体心理辅导。

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以培养积极心理为主,克服消极心理为辅。实施积极心理教育,培育积极心态。具体措施包括:一是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正确归因训练和引导,帮助他们培养积极乐观的性格。二是增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要多用赏识教育,鼓励他们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建立良好的支持体系,并从中获得归属感、成就感。

4.开展针对性强的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根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开展形式多样的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活动,如心理沙龙、心理讲座、不同专题的心理工作坊、心理电影赏析、心理剧、心灵心语等,不断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社会支持体系,实现“环境解困”

1.加强班级、宿舍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的校院文化氛围,把握正确、积极、健康的舆论导向。倡导自强、自立、自尊、自爱,提倡艰苦奋斗,反对铺张浪费。

2.创建助学创业的良好条件,树立自立自强的榜样。学校应积极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从专业或兴趣出发学会创业。通过创业教育,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懂得经济困难不是自己的错,更不是耻辱。只要肯努力、奋斗,没有背景的同学同样也能成功。学校应该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强自立榜样的宣传力度。通过这些“勤工助学之星”的榜样力量帮助和引导大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走向成功。

3.组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社团,营造互帮互助的环境氛围。组建社团开展“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心心相递”等活动,号召他们互相关爱、互相激励、互相帮助。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感受到真心、真情、真爱。让他们通过公益活动奉献社会、升华自己。

[1] 周红.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及解决策略[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81-182.

[2] 张春燕,董惠平,王丽娜.当代高校贫困生心理分析及解决方法[J].中国科技信息,2008(7):238-239.

[3] 张海玲,赵宇昕,李鹏.高校贫困学生心理障碍与干预[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9(S1):88-90.

猜你喜欢
困难家庭心理
困难中遇见团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困难我不怕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家庭“煮”夫
选择困难症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