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的能源世界:断裂与延续——BP公司发布2011年世界能源统计报告

2012-03-29 16:20吴国梁
电力与能源 2012年4期
关键词:鲁尔经合组织液化

2012年6月,BP公司在上海发布2011年《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发布会上,BP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克里斯多夫·鲁尔对2011年世界能源的发展情况作了详细的报告。鲁尔先生将2011年称为荆棘密布的一年,报告以能源统计数据为依据,对2011年能源领域所出现的动荡现象进行了严谨分析,梳理了国际能源市场跌宕起伏背后的根本性动因,提出了全球能源体系所采取的应对方式,以及总结了从市场调整中汲取的经验教训。

1 全球政治经济的形势和能源供需格局

鲁尔先生指出,在全球经济在危机之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2011年全球的GDP增速为3.7%,一次能源消费增长率能源强度降低了1.1%,都接近于长期平均水平。2011年全球的经济重心仍继续向非经合组织经济体转移,非经合组织经济体的增速超过了经合组织,几乎贡献了全球增速的四分之三。

鲁尔先生指出,全球经济的不景气导致了能源消费下降。在经合组织经济体中,日本的经济发展受到地震和海啸的严重影响,美国的经济还在进行试探性复苏,受一些欧盟国家的政府财政危机欧洲的经济发展举步维艰。2011年经合组织能源消费下降0.8%,尽管GDP终于回到了危机爆发前的水平,但经合组织的能源消费仍比2007年的峰值低3.3%。

鲁尔先生指出,造成经合组织能源消费下降大体有三个原因:第一是受能源价格上涨的影响,第二是受福岛核电站事故影响导致核电产量的减少,第三是欧洲出现的异常偏暖的天气,欧盟能源消费减少。在发展中国家中,金融危机后的经济调整也是困难重重。由于危机的影响传导到发展中国家较晚,因此问题会在2012年以后将不断显现出来。

鲁尔先生指出,2011年发生在世界各地的政治动荡或者自然灾害,对全球能源体系造成了巨大的、难以预料的破坏。首先,一些阿拉伯国家发生了政局动荡和暴力事件,导致石油和天然气停产。例如2011年,因利比亚石油出口中断导致原油供应量减少120万桶/日。加上其他一些国家的天然气停产和石油减产,全球石油总产量比2010年减少7 200多万toe,相当于欧盟石油消费量的11%以上。其次,日本福岛核电站关闭,部分燃煤发电站在地震中受损,此后日本和欧洲相继关闭了一些核电站,造成4 300万toe的供应缺口。此外,2011年国际能源市场充满了起伏动荡,世界石油年均价格首次突破100美元,自2005年以来首次动用了战略石油储备,石油输出国组织的产量出现了三年来的最大增幅。

鲁尔先生指出,供应中断和经济增长导致了2011年能源价格特别是石油价格暴涨,突破了100美元,创下史上最高纪录。国际煤炭指标价格的简单均价上涨了24%,其中欧洲涨幅最大,美国煤价已经逼近天然气价格。2011年全球的天然气价格也有很大的涨幅,美国页岩气革命仅仅降低了美国天然气价格,但是在一些与石油指数挂钩的定价机制下的天然气价格,在原油价格上涨的带动下扶摇直上。

2011年世界能源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石油供应量增加,特别是沙特产量提高,再加上全球石油贸易和炼油体系的灵活性提高,使沙特重油在欧洲市场上替代了供应中断的利比亚轻油;欧洲部分天然气转销至亚洲,弥补了日本所关闭的核电站发电量,而且没有影响到满足这一快速发展地区其他经济体的能源需求;最后,由于美国非常规天然气的成功开发,美洲地区煤炭出口增加,从而有助于替代欧洲天然气的消费。

2 石油

鲁尔先生指出,2011年全球石油市场经历了重大波动。2011年年初,石油输出国组织为了应对石油需求疲软的影响而削减产量,导致石油消费量大于产量。2011年2月份,利比亚石油供应中断,供需差距进一步被拉大。虽然沙特阿拉伯以及其他海湾地区国家的石油产量大幅提高,即便后来将战略储备石油也投放市场,但石油商业库存量仍远低于历史平均水平,导致2011年下半年原油价格居高不下。事实上,到2011年末,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整体产量并未超过供应中断前水平,全球石油产量也没有超过消费量。不过2012年以来,全球石油产量已经大幅超过了消费量。虽然伊朗核僵局造成的紧张局势曾在年初导致油价再次上涨,但是库存量已经超过了五年平均水平,为最近数周的油价大幅下跌奠定了基础,即期布伦特现货价格自2011年2月以来已经跌破100美元。

2.1 石油生产

阿拉伯世界,特别是利比亚的局势动荡造成持续的供应中断,2011年该国石油产量减少了71%,即120万桶/日。中东和北非地区其他几个国家的石油供应也有所减少,有些国家减产状况延续到2012年。不过阿拉伯半岛上的石油输出国成员国和伊拉克都大幅提高了产量,2011年这些国家共增产250万桶/日,其中沙特阿拉伯的石油产量增加了120万桶/日,达到了创纪录的1120万桶/日,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和哥伦比亚的产量增加弥补了北海等老油区产量的持续下滑、阿塞拜疆等国石油生产的持续中断以及巴西生物燃料产量的停滞不前,2011年全球石油的产量增加了110万桶/日。

油价高涨和天然气价格走低等因素促使美国的钻探重心从天然气转向石油,并且把页岩气生产技术应用于石油的开采,2011年的石油产量达到199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连续三年成为非石油输出国组织中石油产量增幅最高的国家。

2.2 石油价格

由于石油输出国组织其他成员在弥补缺口方面行动缓慢,导致上半年石油价格飙升,即期布伦特原油现货均价上涨40%,达到111美元每桶,按付款当日价格计算创下新高。油价年初略高于90美元,但在2月利比亚石油供应中断后急速上涨。4月中旬,油价升至近127美元的峰值。以后,由于经济增长减速对石油需求减少,以及经合组织成员国在7、8月动用了3 500万桶战略储备原油,以及部分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开始提高产量,世界油价才有所平抑。但是2012年年初伊朗核问题陷入僵局,又加剧了市场对石油供应中断的担忧,石油价格再次上涨。不过,由于石油输出国组织产量达到新高以及库存量增加,这种担忧近期得到缓解。

2.3 石油消费

鲁尔先生指出,2011年全球的石油消费增长表现疲软。尽管全球GDP整体增长趋势未变,石油消费略高于10年平均水平的一半,石油在全球一次能源消费中的份额连续12年缩小。经合组织石油消费延续了长期下滑的趋势,减少了60万桶/日,降至199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美国石油消费减少35万桶/日,德国减少8万桶/日,降幅最大。欧洲的暖冬天气导致取暖用石油需求减少,减少量约12万桶/日;日本核电供应中断,导致发电用原油需求增加。增加量约14万桶/日,两者大致持平。

2011年非经合组织石油消费增长了2.8%,即120万桶/日。其中中国再次呈现出全球最高的增长,达到50万桶/日,在石油净增长中所占份额达到42%。

消费增长突出的国家还包括俄罗斯、印度和沙特阿拉伯。北非地区的消费量降低,中东的消费增速低于历史平均水平。这一方面是源于这些地区的政治动荡,另外,也体现出伊朗在遭受制裁下减少石油补贴所带来的结果。

3 天然气

鲁尔先生指出,在过去几年里全球的天然气市场出现了一些最重大变化,亚洲、欧洲和北美的天然气发展面临了不同的问题。全球的天然气贸易增长迅速,特别是液化天然气贸易,这让原本处于分割状态的地区以日益灵活的方式联接起来。液化天然气贸易量的增长以及非常规天然气的生产,对天然气行业带来了巨大影响,特别是美国非常规能源的成功开发,在平抑2011年能源市场的动荡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3.1 天然气的生产和消费

与2010年的爆发式增长相比,2011年天然气生产和消费增速趋于缓和,全球产量增长980亿m3,略高于历史平均水平的2.8%。其中中东增长540亿m3,北美增长450亿m3,前苏联地区增长340亿m3。

2011年全球天然气消费增长700亿m3,低于历史平均水平的2.7%,其中亚太地区增长330亿m3、北美地区增长280亿m3,中东地区增长260亿m3。地区是全球天然气消费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与此对照,欧洲天然气消费空前下跌了420亿m3。

3.2 天然气价格和贸易

目前,全球的天然气没有统一的价格,天然气的供求变化只能通过地区价格的变动中观察。亚洲地区的天然气合同定价大多与原油价格指数挂钩,高油价格的高企推高了天然气合同价格,加上日本为了弥补核电停产损失而增加了对液化天然气的需求,2011年亚洲液化天然气年度平均现货价格上涨了82%,达到14美元/MMbtu(百万英热单位)。2012年至今,液化天然气平均现货价格又上涨了16%。由于页岩气的大量开发,2011年美国的液化天然气价格下跌了8%,平均价格跌至4美元/MMbtu;2012年至今价格再跌42%,降至2.3美元/MMbtu。美国亨利交易中心的天然气价格与石油和国际天然气价格之间价差,也因此创下了历史性的记录。

欧洲液化天然气现货和合同价徘徊在美国和亚洲两个极端之间。例如,2011年英国液化天然气现货平均价格为9美元/MMbtu,比上一年上涨37%;在德国,与油价挂钩的液化天然气进口均价上涨了32%,达到10.65美元/MMbtu。欧洲的暖冬使液化天然气现货的价格远远低于与原油价格挂钩的合同价格,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现在。2011年国际燃气贸易量继续超过消费量,增幅达4%(390亿m3)。全球32%的天然气进入了国际交易市场;其中10%以上通过液化天然气的方式交付,液化天然气贸易增幅逾10%,远超管道天然气贸易1.3%的增幅。

3.3 天然气发展的地区差异

鲁尔先生指出,2011年,亚洲市场寻找天然气供应以满足快速增长的需求,液化天然气贸易的重心转向亚洲市场;欧洲受经济疲软、异常温暖的冬季,以及大量采用煤炭替代天然气发电,苦于应付产能下滑问题的时候,北美天然气市场由于美国非常规天然气的开采量持续上升也面临着各种挑战。

1)亚洲 2011年亚洲地区天然气净进口量增长了276亿m3,远大于欧洲21亿m3的增幅;液化天然气的交货量已经增加到全球总量的63%;全球液化天然气贸易增长中的90%发生在亚洲地区。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卡塔尔完成了液化天然气出口能力的扩张,液化天然气供应量增长了260亿m3,超过挪威成为全球第二大天然气出口国。日本作为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进口国,进口量再度增加了120亿m3。2011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增幅高达22%(230亿m3),列全球第一。为确保新五年计划的实施,2011-2015年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还将从4%增加到8%。2011年中国内天然气增产8%(80亿m3),来自于土库曼斯坦的进口管道天然气增加301%(110亿m3),以及液化天然气进口增加了28%(40亿m3)。此外,亚洲地区的印度和韩国液化天然气需求增长强劲。印度的增幅已经达到50亿m3,主要是由于其国内生产遭遇问题。在经济强劲增长以及寒冷天气的推动下,韩国的增幅同样达到50亿m3。总体而言,亚洲液化天然气需求量增加了15%(270亿m3)。

2)欧洲 欧洲各主要市场的天然气消费量大幅下滑,库存显著增加,导致天然气现货价格远低于与原油价格指数挂钩的合同价格。虽然利比亚天然气供应中断70亿m3,以及北海气田因生产能力衰减导致的产量大幅下滑(其中英国减少120亿m3、挪威减少50亿m3、荷兰减少60亿m3,总共减少230亿m3),但是来自俄罗斯的管道天然气进口量增加了9%(110亿m3),再加上市场需求下滑和煤炭供应量提升,欧洲天然气的供需失衡才得以缓解。

3)美国 由于非常规天然气的开采量持续上升,2011年美国天然气生产量的30%是页岩气,天然气生产量创纪录地增加了470亿m3,相当于2011年全球增量的48%。美国国内天然气的增产导致天然气价格降低,与煤炭的价差已足以引导电力行业大量用天然气代替煤炭发电,但是2011年美国的天然气需求增长还是停留在170亿m3,无法跟上产量增长的步伐,剩余的新增供应最终还是转化成为大量库存。天然气供需不平衡的问题必须有一个妥善的解决方案。

4 煤炭

鲁尔先生指出,不论是在产量还是消费量方面,煤炭都是2011年全球增长最迅速的化石能源,起到了支撑全球能源供应安全的作用。

4.1 煤炭生产

2011年全球煤炭产量增加了6.1%(2.29亿吨油当量),超过过去十年平均值4.9%。煤炭产量的增长主要来自中国,产量已经占全球的50%。印度的煤炭产量并增幅仅为2.3%(500万toe),与消费增速的差距进一步拉大。欧盟产量也增长了2.6%,这是1995年以来的首次增长。

2011年,受益于亚洲和欧洲不断增长的进口需求,一些煤炭出口国成为了煤炭产量增长最大的贡献者。其中,印度尼西亚增幅最大,达到18.1%(3 060万toe)。不过受洪灾的影响,全球煤炭最大出口国澳大利亚煤炭产量出现下滑了2.2%(530Mtoe)。

4.2 煤炭消费

非经合组织国家,尤其是中国和印度,是全球煤炭强劲需求的推动者,中印两国在全球煤炭消费净增量中占据了98%的份额。经合组织煤炭消费量下降了1.1%(1 200万toe),降幅是历史平均水平(-0.2%)的5倍。特别是美国,由于页岩气的开发削弱了煤炭在发电行业的地位,美国的煤炭消费减少了4.6%(2 400万toe)。日本受地震的影响煤炭消费也减少了4.8%(600万toe)。不过欧盟地区的煤炭凭借较低的价格成为比天然气更具优势的发电燃料,并在于政府政策的鼓励下,煤炭消费增长了3.6%,(980万toe)。特别是西班牙,政府给出明确的煤炭限额,保护煤电免受竞争威胁,2011年煤炭消费增加了510万toe,几乎贡献了欧盟煤炭消费增幅的一半。

4.3 动力煤贸易

中国的进口需求推高了亚洲地区的动力煤价格,使亚洲动力煤价格高于其他地区。2011年欧洲煤炭进口价格同比增幅31.4%,高于中国同比增幅的26.1%。

亚洲供应商和俄罗斯供应了亚洲地区绝大多数的煤炭消费增量,印度洋供货商的煤炭供应转往了亚洲市场。2011年,澳大利亚和南非煤炭出口出现下滑,为其他煤炭供应国提供了填补缺口的机会。其中印度尼西亚成为最大的受益者,2011年向亚洲的出口增长了18%(2 510万toe);俄罗斯位列次席出口增长了25.7%(380万toe)。亚洲较高的煤炭价格将把印度洋供应商重新拉回亚洲市场,同时还吸引了来自俄罗斯和印度尼西亚的新供应。受到国内天然气价格冲击的美国煤炭,也可能以优惠价格出售。

美洲供应商和俄罗斯满足了欧洲的大多数新增需求,同时取代了印度洋地区供应商对欧盟的煤炭出口。哥伦比亚、美国和俄罗斯的煤炭出口都有很大增长。近年来一些天然气(液化天然气)绕过传统的欧洲大陆市场销往亚洲,导致欧洲天然气供应的减少,欧洲市场通过吸纳美国和哥伦比亚的煤炭供应,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缺口,能源市场供求得到了平衡。

5 非化石能源

鲁尔先生指出,2011年全球虽然有22个国家的核能发电量有所增长,但受福岛核电事故影响,核电大国日本和德国关闭核电厂,全球核能发电量还是下降了4.3%(1 190亿k Wh),是有史以来最大降幅,成为全球能源格局大动荡重要因素之一。

2011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长了18%,实现了连续九年两位数增长,产量2 930万toe达到历史最高值,再生能源消费量增长占在全球能源消费的总增长的10%,超过石油的贡献比例。特别是美国、中国和德国贡献了2011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增长量的一半以上。

在2011年包括生物燃料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据了2%的份额,其中1.6%来自可再生发电。不过受天气影响巴西的生物能源减产,生物燃料在可再生能源总量中的比重有所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风能、太阳能和地热能源无法交易,而且产能的扩建还依赖政策支持,因此目前可再生能源在应对全球能源市场供应中断过程中还无法发挥作用。

6 结语

鲁尔先生在报告结束时,强调了能源结构优化和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鲁尔先生指出,燃料替代是应对能源市场动荡的一种重要手段。能源结构的优化是长期发展结果,石油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持续减少,2011年的比重为31%,达到历史最低值。

近年来,煤炭份额快速提高,促进了经济发展重心由经合组织向处在工业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转移,为数十亿人带来了收益,这种局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依赖廉价能源的供给,导致的碳排放增长速度(年均2.9%)超过了一次能源消费增速(2.7%),2011年碳排放进一步增加到3%,碳排放问题已经成为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美国也是一个能源消费大国,但是碳排放速度却有所下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一次能源中用天然气替代煤炭。目前全球能源结构仍以化石燃料为主导,可再生能源仅占全球能源消费量的2%,要在全球能源消费中占据重要作用还有旷日持久的过程。在能源领域内发生的竞争推动了能源新技术发展,其经验可以给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带来有益的启示。

鲁尔先生在报告结束时强调的第二个问题,是目前的经济发展要求能源体系能够根据当前的能源需求很快提高能源产量,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统计数据表明,尽管能源消费稳步增长,但探明的能源储量也在增加。事实上,BP公司的统计报告从1980年开始跟踪已探明油气储量,统计结果是全球天然气探明储量每年增加,1998年石油储量也保持增长。目前,全球已探明石油储量可供开采54年;天然气储量可供开采64年;而煤炭储量可供开采100多年。从全球层面来看,油气资源的可获得性,目前还不存在太大问题。

猜你喜欢
鲁尔经合组织液化
经合组织:社交和情感、实践和身体技能必不可少
辨析汽化和液化
面部液化随意改变表情
外媒称经合组织闹分裂或因中国
煤的液化原理及应用现状
天然气液化厂不达产的改进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