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联国
(华电国际莱城发电厂,山东 莱芜 271100)
在电厂的日常安全管理中,常常会遇到下面一些问题,如习惯性违章行为屡禁不止、难以根治;工作中人员的随意性、不规范行为对作业安全构成威胁;安全的重奖重罚有时不能起到应有的激励、约束作用;作业人员对安监人员的监督和管理抱有抵触情绪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企业积极适应形势的变化,改进自身安全管理方式,着力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莱城发电厂通过积极探索,实行了“五自”、“三全”、“一标”的“531”安全管理模式。“五自”即“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自主安全管理格局;“三全”即“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全方位预防”的全面管理方式;“一标”即“安全生产标准化”。“五自”是目的,“三全”是方法,“一标”是保障。
(1) 自我管理。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使职工自发地按照企业的制度、规定进行工作,形成安全生产的制度化、经常化,建立长效机制。
(2) 自我约束。建立、健全各种制度、标准,用制度规范人,用标准指导人。
(3) 自我激励。将安全目标与职工利益挂钩,并确保奖惩兑现,把目标驱动和经济杠杆的作用结合起来。
(4) 自我完善。职工、部门对工作进行总结,梳理不足,找出差距,改进工作。
(5) 自我提高。通过以上方法,职工、部门发现并纠正自身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加以改进,提高自身安全工作水平,进而巩固整个电厂的安全生产。
(1) 明确安全生产责任,构建安全自主管理责任体系。明确安全责任是搞好“五自”安全管理的前提。根据企业生产实际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对各级领导、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了修订、明确,使各个层面都清楚自己的安全管理职责、范围、权利、义务,解决了“什么人干什么事”的问题。
(2) 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构建安全自主管理制度体系。根据国家、行业和上级公司的规定,建立企业、部门、班组各个层面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和职工安全行为规范。电厂安监部共编制下发了管理标准24项、工作标准2项、安全规章制度45项。通过这些文件的制定发布,解决了“怎样做事、按什么标准做事”的问题。
(3) 明确各个层面的管理目标,构建安全自主管理目标体系。对安全生产总目标进行分解,细化量化,实行分级目标管理。规定电厂控制轻伤和内部统计事故;各部门控制未遂和障碍,不发生轻伤和内部统计事故;班组控制违章和异常,不发生未遂和障碍;个人不发生违章。实行一级保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解决了“安全工作方向”的问题。
(4) 建立各层面激励约束机制,构建安全自主管理考核体系。自主管理必须有严格的检查和考核做支撑。电厂将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应用到安全管理中,采用正强化的方法加强自主管理的激励,采用惩罚的方法进行约束。根据自主管理的要求和强化应用的原则,莱城电厂建立了对各个层面的奖罚制度。通过开展安全管理综合评估、文明生产治理评价、“文明示范作业区”评比、厂安全目标奖、百日安全无事故奖、部门“六无”奖、突出贡献奖等活动,实现了对安监部、检修队、班组、个人的考核和奖励,并且多采用正强化、少采用负强化,真正做到有奖有罚、赏罚分明,解决了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内部“动力”问题。
(5) 加强安全培训,构建安全自主管理教育体系。良好的安全技能是进行自主管理的前提。电厂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培训。通过最基本的每周安全学习日活动,将各种事故通报、安全信息传达到班组、职工。此外,还根据需要举办临时性的培训班,如消防安全培训班、“两票”管理培训班、特殊作业人员培训班、职业卫生健康培训班等,加强职工的专项安全技能。
(1) 全员参与。电厂大力倡导“人人都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的理念,提高每个职工的安全责任意识,形成了人人抓安全、层层管安全、个个会安全的良好氛围。
(2) 全过程控制。电厂注重安全管理的过程控制,深入开展安全综合管理评估。将各部门、班组的日常安全管理全部纳入到评估体系中,细化评估标准,对每项工作进行打分评价,不符合要求的进行扣分,做得好的进行加分,最后按照总得分进行排名,奖励先进,鞭策后进。此外,对外包工程实行全过程控制,从开工审查到施工管理,再到最后的竣工验收都由安监部进行严格审查,确保工程不出安全问题。
(3) 全方位预防。吸取事故教训,预防事故发生是进行安全管理的有效手段。电厂在借鉴传统安全管理有效措施的基础上,推行所有的事故必须报告、分析和处理的原则,强化了对所有事故的管理和处理力度;制定了《不安全事件防范措施跟踪管理办法》,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对发生的不安全事件每月进行汇总,分析落实情况,确保防范措施的全面落实。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规范安全生产管理,提升安全生产水平的重要措施。电厂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从组织机构、安全投入、安全管理制度、人员教育培训、设备设施运行管理、作业安全管理、隐患排查和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职业健康、应急救援、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等方面加强标准化建设,为全厂安全生产提供了有效保障。电厂于2010年荣获山东省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企业,并作为主要编写单位参与编写了《火力发电企业生产安全设施配置标准》。
(1) 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各类事故和违章行为的发生,促进了生产的稳定和高效。通过实行“531”管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违章行为明显减少,未发生轻伤及以上人身伤害事故;电厂一直运行稳定,安全生产突破4400天,保持了首台机组投产以来的连续安全生产纪录。有了安全生产的保驾护航,在2010年全行业大面积亏损的情况下,电厂实现了盈利,并连续7年获得华电集团“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称号。
(2) 缓和了职工对安监人员、基层部门对安监部的抵触情绪,促进了企业的和谐发展。在日常的安全管理中,部分职工、部门对安监人员的管理抱有抵触情绪,对安全管理工作不理解、不配合,执行力大打折扣。通过实行“531”管理,职工的安全意识提高了,安监人员的说教减少了,职工由“要我安全”变为“我要安全”,自我管理能力加强了,违章行为减少了,安监人员考核减少了,有效缓和了职工和部门对安监工作的抵触情绪。
(3) 理顺了各个层面的管理重点,提升了管理效果。目前,电厂职工有1000多人,而配备的安监人员只有十几人,单靠安监人员进行管理困难很大。实行“531”管理后,班组安全管理着重于“人”,基层部门安全管理的立足点放在“规范”和“考核”上,而代表电厂的安监部则把管理重点放在了大力实施管理创新、积极引进先进的安全管理模式上。这样就解决了安全管理中靠少数人抓安全、靠监督检查推动安全的依赖思想。
“五自”、“三全”、“一标”的“531”安全管理模式是对“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具体贯彻执行。“预谋胜败,先谋人和”。只有尊重职工的个性,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提高职工的素质水平和工作能力,才能成功打造本质安全的现代化发电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