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农牧业局办公室 010030
近年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农牧业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局领导班子成员以及全局干部职工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市委、市政府各项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并监督实施。研究并拟定全市农牧业和农村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研究提出农牧业产业政策,引导农牧业产业合理调整、资源合理配置。在全体农业战线工作人员和广大农民朋友的共同努力下,全市农牧业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十一五”期间,呼和浩特市农牧业经济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农牧业持续增效、农牧民持续增收为目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逐年提高,生产结构不断调整优化,重点发展了奶牛、蔬菜、马铃薯、肉羊四大产业,并通过加大农牧业科技推广、普及和应用力度,农牧业法制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日趋完善,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增长。2010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746元,比2005年增加4169元,年均增长13.7%。
2010年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达到675.8万亩,比2005年增加65.7万亩;蔬菜播种面积17万亩,较2005年增加5.66万亩。2010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125万吨,同比增长8.9%;蔬菜产量达70万吨,较2005年增长25.2%。
2010年牧业年度,全市牲畜总头数达411.5万头只,较2005年增长24.5%;牛奶、肉类总产量分别达到428万吨和9.9万吨,较2005年分别增长87.9%和19.3%,年均增长13.4%和3.6%,禽蛋产量为3.3万吨,与2005年持平;2010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为10083吨,比2005年增长23.7%,年均增长4.3%。
2010年全市主要农作物良种率、家畜改良率分别达到95%和92%,较2005年分别提高15个百分点和10个百分点;全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小科技园数量达到200个,基本形成了大园区集中展示,小科技园分别示范的推广网络;全市农业综合机械化率水平达到67.8%,较2005年提高23个百分点;奶牛规模化养殖比例近50%;全市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8%。
“十一五”期间,全市9个旗县区完成了兽医体制改革任务,总体上实现了“重大动物疫情稳定,畜产品卫生安全”。全市现有无公害农产品获证企业40个,较2005年增加32个,认证产品118个,较2005年增加了67个;绿色食品有效使用绿标企业5个,认证产品25个;有机农产品获证企业7个,较2005年增加了5个,认证产品54个,较2005年增加了43个。
“十一五”期间,全市农村土地流转总面积达到68.18万亩,占总承包土地面积的13.07%。全市共有注册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678个,共有入社成员1.4万人,带动农户5万多户。
“十二五”期间,我们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自治区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一流首府城市、建设一流首府经济”的发展战略和“一核双圈”一体化发展规划要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总目标,以建设都市型农牧业为主攻方向,以设施农牧业为抓手,以科技推广为支撑,以品牌打造为动力,以抓精细农牧业为措施,切实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进一步提升乳业、蔬菜产业、马铃薯产业和肉羊产业四大主导产业的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水平;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牧业,稳定发展生猪、家禽生产;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切实关注民生,努力促进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
农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675万亩,粮食产量达到150万吨。菜田面积将达到30万亩,其中设施菜田20万亩、露地菜田10万亩,蔬菜总产量达到200万吨。
牧业年度牲畜存栏达到600万头只,其中肉羊存栏达到400万只,生猪存栏达到52万头,奶牛存栏100万头。全年肉羊出栏达到350万只。肉类总产量达到16万吨,绒毛产量达到4000吨,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5万吨,努力将呼和浩特市打造成为国家级畜牧业示范基地。
农牧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
同时,为充分发挥地域、资源和市场优势,进一步明确畜牧业发展的优先领域、主导品种和优势区域,“十二五”期间要努力建设一批具有地区特点的农畜产品产业带,逐步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格局。
(1)设施农业
立足全市人口不断增加和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现状,大力推进生产基地和农贸市场的建设进度,扩大种植规模,提高本地菜供应量和供应水平,特别是冬季的供应能力。根据呼市城市发展规划,按照规模化、产业化和科技化的要求,设施蔬菜基地在绕城高速外建设有利于集中管理、统一销售。新建的蔬菜保护地要以1000亩为单元,每个单元的距离不能超过一公里,鼓励发展蔬菜种植专业村和专业乡,对专业村和专业乡要适当加大补贴力度。2012年-2015年全市新建蔬菜保护地16万亩,每年建设3万亩以上。同时,新建5处蔬菜标准化育苗中心和15处农贸市场。
(2)奶牛规模化养殖
继续提升“中国乳业之都”地位,将呼和浩特市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奶源基地和优质奶牛集散地。以土左旗、和林县、托县、赛罕区为发展重点,计划到2015年奶牛规模化养殖水平达到100%,基本取消散养户。今后的四年中,以千头以上牧场为建设重点,每年纯增入区奶牛不低于7万头,加上原散养奶牛继续入区,4年共入区饲养奶牛40万头。年平均单产提高到7吨,年产鲜奶达到455万吨。
(3)休闲观光农业
根据首府的特点,加大休闲观光农业的建设力度,为城市发展增加新的亮点,为调整农业结构找到突破口,为提高农民收入拓宽领域。一是大青山前坡到高速公路以北的区域建成生态公园,要重点打造成农业休闲观光区;二是9个旗县区都要建设农业休闲观光试点,特别是市四区要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建设区域以原有旅游景点为依托,沿大青山、沿黄河、沿公路等有旅游条件的地区建设农业休闲观光项目。市四区要整村推进,打造休闲小村镇。要按照当地的资源和区位条件,科学规划,分步骤实施。
(4)马铃薯产业
充分发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种薯生产企业的科研优势,努力将呼和浩特市打造成为全国的种薯繁育和供应基地,重点在武川县、和林县和清水河县实施。新建设马铃薯脱毒种薯网室0.3万亩。整合现有马铃薯种薯生产企业的技术和资金资源,至少建设2处高标准的现代化组培室,不断加强呼和浩特市的种薯供应水平。
(5)肉羊产业
将肉羊产业打造为我全市主要产业之一,坚持总量扩张和品质提高并举,以增强肉羊加工转化能力为主攻方向,以品牌打造为主要发展目标,重点在和林县、清水河县、武川县大力发展肉羊产业。每年发展基础母羊存栏50只以上肉羊养殖大户2000户,基础母羊存栏100只以上肉羊养殖大户1000户。5年累计建成15个养羊专业村。每年引进2000只优质种公羊,新建40个羊人工授精站。继续加强对已建成的7个种羊繁育场的监督管理,到2015年年供种量达到2100只以上,年出栏肉羊达到350万只,日历年度基础母羊存栏达到240万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