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中国学术期刊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2012-03-29 12:33
关键词:办刊学报学术期刊

孙 艳

(东北财经大学 杂志社,辽宁 大连 116025)

一、引 言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的迅速发展,学术期刊的生存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诸多挑战。因此,期刊界积极探寻新的发展路径,以期为学术期刊的转型与发展提供参考。彭雷生[1]认为,网络化、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使高校学报的编辑出版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其分析了网络化对高校学报的影响,并讨论了网络化环境下高校学报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车轩玉等[2]总结了网络在组稿、约稿、稿件管理、稿件审查和稿件编校方面的应用,认为其对提高学报工作效率和编辑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马建华等[3]分析了网络环境下高校学报面临的困境与机遇,为高校学报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参考。韩淑丽[4]认为,数字化为学术期刊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如拓宽发行渠道、增加期刊附加值、提高编辑工作效率以及方便作者和研究者,但同时也对期刊社的出版经营权、传统的编辑工作方式提出挑战。陈欣[5]阐述了网络时代对科技期刊编辑素质的要求,探讨了科技期刊编辑转变编辑意识、提升自身网络素质以及树立终身学习意识的重要性。姚慧[6]分析了网络技术对高校学报编辑流程的影响,提出应促进学报编辑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学报编辑工作的现代化。宋悦等[7]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学术期刊及其编辑面临的挑战,并探讨了学术期刊编辑寻求探索与创新的途径。

现有文献对网络环境下学术期刊发展问题的研究(部分文献的研究对象是高校学报)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如何利用网络技术提高学术期刊的办刊质量和工作效率,二是学术期刊编辑应如何提升自身素质以适应网络技术的挑战。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重点分析网络环境下学术期刊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为保障学术期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而实现期刊稳定发展寻找新的突破口。

二、学术期刊面临的挑战

中国的学术期刊通常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学术团体主办,基本上是为介绍本单位的科学研究成果而设立的。由于体制及历史原因,学术期刊仍按计划经济模式运行,经费不足、设施落后、发行量小、市场竞争力弱、独立性差和部分编辑素质偏低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学术期刊的发展,导致其一直处于边缘化的尴尬境地。在现有体制下,期刊工作者办刊积极性不高,缺乏良好的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没有及时更新办刊理念,不能准确把握市场需求,从而使学术期刊的生存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诸多挑战。

1.办刊经费不足,办公设施落后

在现有体制下,学术期刊社大多采用事业单位管理模式,办刊经费主要由上级主办部门全额拨款。由于主管主办部门不重视,办刊经费不足,学术期刊的办公设施落后。部分学术期刊社并未配备计算机、打印机、传真机、扫描仪等硬件设施,以及期刊稿件采编系统和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等软件设施,仍沿袭纸质来稿、手工登记和电话查询等传统办刊方式,导致稿件处理速度缓慢,审稿周期过长,编辑出版质量和效率偏低。以高校学报为例,目前各学报的办刊经费基本由学校全额拨款,但学报编辑部大多被归位于学校教辅部门,学校对其资金投放不足,学报专职编辑人员在职称待遇方面明显低于教学科研系列的教师,进修学习、参加相关学术活动的机会相对较少。办刊经费不足是制约学术期刊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此可以学习国际一流学术期刊的经费来源模式,结合本刊的实际情况,为学术期刊的经费困境寻找出路。如借鉴《哈佛法律评论》的办刊经费来源模式,特别是设立公益信托基金的做法[8]。

2.发行量不大,市场竞争力弱

学术期刊的学术性和专业性决定了其读者对象的有限性,加上网络环境下订阅下载所需文献更便捷、更实惠,导致学术期刊发行量不大。同时,学术期刊社人、财、物的支配权以及经营自主权大多由上级专管主办部门控制,导致其很难作为经营主体投身市场,进行市场化运作,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发行量小和市场竞争力弱成为困扰学术期刊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学术期刊社一般除编辑部和办公室外,并未设立发行部和市场部等专门从事期刊发行、广告和外联的部门,机构设置明显不符合市场化进程的要求。市场经济体制把学术期刊推向市场,网络环境进一步打破了学术期刊的封闭状态,促使其直接面对与其他学术期刊、其他出版物的竞争。在市场经济体制和网络环境下,提高学术期刊的市场竞争力势在必行。国际期刊的发展经验表明,在坚持学术专业水准的前提下,吸收市场化经营中的合理因素,有利于造就国际一流学术期刊,如《国家地理杂志》《财富》《哈佛法律评论》和《经济学家》等。

3.部分编辑素质偏低,信息意识不强

网络信息时代,学术期刊的编辑除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过硬的业务素质外,还应熟练掌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并具备较高的信息感知能力。在现有管理体制下,学术期刊主要由上级主办部门全额拨款,部分编辑不思进取,墨守成规,不能熟练掌握并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难以将网络技术应用到编辑出版工作中。网络是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库,需要编辑准确客观地予以识别和选择,以达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网络环境改变了学术期刊编辑获取信息的传统方式,要求编辑能认识到信息对编辑出版乃至期刊发展的重要性,掌握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对相关信息资源保持高度敏感性,并将信息感知能力贯彻到选题策划、组稿、审稿和编辑加工等一系列具体实践工作中。但目前许多编辑仍沿袭传统手工操作状态下的信息处理方式,信息意识不强,期刊质量得不到改进。

三、网络环境下学术期刊的发展机遇

网络为学术期刊改进编辑出版方式提供了技术与资源,有利于其在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编辑加工和出版发行等环节实现由传统封闭方式向现代开放方式的转变。

1.优化选题,提高组稿效率

目前学术期刊的选题存在重复与跟风现象,缺乏创新性与突破性。网络资源信息量大、时效性快和查询便捷等特点改变了学术期刊选题策划的方式和手段,编辑通过使用搜索引擎可以快速查询浏览相关专业数据库和网站,了解国内外相关专业的最新学术动态和热点问题。结合期刊的宗旨与特色,对搜索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进而确定选题方向,从而避免选题陈旧落后和雷同等现象。编辑还可以通过网络电子公告、E-mail等与专家学者就选题展开讨论与交流,在征集意见的同时,还能增进他们之间的感情,从而为组稿打下基础。选题确定后,可以利用网络了解相关科研人员和专家学者的信息,有的放矢地进行约稿,从而提高组稿效率。

2.提高审稿准确度,缩短审稿周期

学术期刊的审稿通常采用三审制,即初审、复审和终审。责任编辑初审时要对稿件的政治导向、价值、具体内容、体例和文字等进行全面审查和研究。由于专业限制,编辑对与自己所学专业不同的稿件很难作出准确判断。通过专业数据库和网站,可以找到大量与稿件相关的文章与资料,经过分析比较,从而对稿件的真实性、创新性、时效性和科学性作出比较准确的评价。以社科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为例,登录该系统后上传稿件,可以发现稿件是否存在抄袭现象、是否有创新性等。编辑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借鉴引用了他人哪些观点,自己在哪些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到了哪些新的结论。通过检测,编辑可以将重复率高、缺乏创新的稿件直接淘汰,不必进行下一环节的审稿,极大地提高了审稿速度,同时也节约了经费。此外,当三审和专家外审通过后,在编辑加工前,应再次通过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对稿件进行查询,以避免重复发表现象。如果编辑对稿件中的学术理论问题或专业性很强的问题难以把握,可以请相关专业的专家进行外审。利用网络遴选外审专家,突破了地域方面的局限性,扩大了选择范围,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都可以成为期刊社选择的对象,实现了工作模式由封闭性到开放性的转变。同时,网络遴选专家的有效性强,通过网络查询,可以详细获得外审专家的姓名、单位、职称、研究方向、已发表的文章、主持的科研项目和联系方式等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编辑找到专业对口的外审专家,进而缩短审稿周期。

3.便于编辑和作者的沟通,提高编校质量和编校效率

编辑加工是对已决定采用的稿件再次从各方面进行审核并作修改润饰和规范化处理的活动,主要内容包括消灭差错、润饰提高、规范统一和其他工作[9]46。对此,编辑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审查核实专业术语的准确性,纠正稿件中修辞语法方面的错误以及补充稿件中的缺失内容。以文后参考文献为例,由于很多作者对参考文献的著录要求不了解,经常存在著录项目缺失、格式不正确等现象。对此,编辑可以利用网络查询补齐缺失项,如专著的出版社所在地、期刊的卷和期以及引文页码等,并参照国家出版标准和规范修改著录格式。期刊社将排版后的电子稿通过网络发送给作者,经作者校对确认后重新排版,再进行编辑加工。网络的应用,方便了编辑和作者之间的沟通,极大地提高了期刊编校质量和编校效率。

4.拓展出版发行渠道,扩大学术期刊影响力

学术期刊的传统发行方式是纸质版发行,这种发行方式存在发行量小、时效性差和利用率低等问题。要摆脱上述困境,必须拓展出版发行渠道。因此,除了发行纸质期刊外,还可以发行电子期刊和数字期刊。电子期刊的载体主要包括软磁盘、只读光盘和集成电路卡等,从而把“通过互联网传送”排除在传播途径之外。数字期刊是通过互联网发布、有固定名称的连续出版物。其来源主要有:一是从纸质期刊转换而来;二是在网络上直接发布的新采编内容。发布形式有:一是以单本期刊为单位传播、发布;二是以数据库方式存储,以单篇文章为单位发布。[9]311,351其中,国内比较知名的数据库有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等。学术期刊应积极加入这些大型数据库,扩展出版发行渠道的同时,扩大学术期刊的传播范围。与纸质期刊相比,数字期刊具有成本低、出版周期短、发行速度快和检索方便等优点。因此,出版发行数字期刊,可以扩展读者群甚至作者群,期刊的知名度也将大大提高。此外,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进行宣传,扩大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在自己的网站上,通过发布期刊介绍、发展历程、投稿须知和最新公告等,让作者、读者和专家全面了解期刊的各种情况,进而提高期刊的影响力。

四、结 语

网络环境下,中国学术期刊陷入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之中,既有多年积弊的体制性因素,也有刊物自身的问题。在网络技术迅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的大背景下,期刊界的重新洗牌是必然趋势,但同时也为学术期刊的转型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在学术期刊改革呼声越来越高的今天,实行市场化运作,推动资源重组和结构调整,进而形成品牌效应,不失为实现学术期刊突围的重要路径。

[1]彭雷生.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学报:挑战与机遇[J].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0(5):68-72.

[2]车轩玉,杨继成,刘宪福.网络在高校学报编辑业务中的应用[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10-112.

[3]马建华,王 军.网络环境下高校学报面临的困境和发展机遇[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6):76-78.

[4]韩淑丽.数字化为学术期刊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6):76-78.

[5]陈 欣.网络时代科技期刊编辑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4):108-110.

[6]姚 慧.利用网络技术提升高校学报的编辑水平[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9(2):118-120.

[7]宋 悦,陈 蕊.网络环境下学术期刊编辑的挑战与创新[J].编辑之友,2010(6):72 -74.

[8]邵 海,李晓锋.《哈佛法律评论》的经费来源及其启示[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1):120 -123.

[9]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办公室.出版专业实务·中级[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10]杨全山.我国学术期刊市场化发展障碍及策略研究[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7(8):79-81.

[11]韩淑丽.我国学术期刊市场化问题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9(6):108-110.

[12]戴利华.国外科技期刊发展环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办刊学报学术期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2020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获奖证明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粮油食品科技》办刊理念视觉表达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致敬学报40年
论蒙古语内部期刊办刊难题及解决方法
坚持开门办刊,讲好行业故事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