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琼,张丽娜
(南京工业大学工业与艺术设计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9)
福州角梳做工精良,彰显了手工艺人们高超的技艺和劳动创作的智慧,是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一朵奇葩。福州角梳与福州脱胎漆器、福州纸伞一起被誉为“福州三宝”。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传统手工艺生产的角梳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手工生产被机械化生产代替,角梳手工艺文化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福州是闽江下游、黄海之滨的盆地,在河泥淤积和海砂冲积的平原周围分布着一些低矮的山地和丘陵。福州是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温暖宜人,雨水充足,非常有利于植物生长[1]。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中原人南迁到闽,带来先进的农耕技术和手工艺,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宋元时期,大量中原人又一次入闽,带来更为发达的文化和技术,福建经济和文化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手工艺品类宽泛、技艺高超,逐渐形成地域特色的手工业,如福州角梳、寿山石雕等。
福州常年温和的气候是角梳生产发达的重要因素。关于福州角梳最早期的墓葬是福州北郊的南宋墓,出土了5件角梳,由此可知,福州的角梳最少也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明清时期,福州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先进的造船业造就了福州发达的海运事业,促进了海内外贸易和文化交流,也促进了福州角梳行业逐渐成熟。清同治年间,福州角梳行业最负盛名的创业号为“李盛兴”角梳店;1886年,“李发记角梳店”对角梳进行了创新设计,绘画各种人物、山水、动物图案,装饰金箔、银箔,扩大了国内外市场;民国十一至十九年(1922—1930年)是“李发记角梳”营业最兴盛的时期[2]。18世纪末多为自产自销,稍大规模的通过货郎担帮助推销;1879年,李逢球以“李盛兴”为号正式开店;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福州角梳行业进入鼎盛时期,开业店号及大小作坊150家左右,从业者上千人;1933年美国芝加哥百年进步博览会上,福州角梳与脱胎漆器、纸伞同时获得金牌奖,被称为“福州三宝”[3];抗战爆发后,日本商人向我国倾销赛璐璐塑料梳,福州角梳行业每况愈下;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尼龙塑料梳大肆进入中国市场,福州角梳业再次受到重创;建国后,角梳行业经历生产合作社、公私合营、集体所有制到地方国营,手工劳动逐渐被机械化代替,企业管理不断现代化,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显著提高;1958年,国营福州角梳厂在继承名牌角梳传统技艺及特色的基础上,汲取木质梳造型新颖等优点,以“民航牌”为商标,创制了新一代日用角梳,还引入了羊角,年产量321万支[4]。
随着市场的不断放开,80年代中后期开始,下海成风,角梳厂技术力量流失严重。2007年,三坊七巷改造,福州角梳厂正式关闭解散。国营角梳厂倒闭以后,下岗工人自立门户,福州角梳行业又分散为零散的家族小作坊[5]159-160。虽然现在角梳市场较混乱,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但总算薪火相传吧。
总之,福州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地理气候、发达的交通运输、特有的社会人文环境造就了福州角梳工艺文化。
根据市场调研和实地考察,我们发现福州角梳的形制明显模仿常州木梳,按其实用功能和精神功能可分为“纯实用型”、“实用与装饰并存型”和“纯装饰型”。在装饰风格方面,福州角梳在模仿常州木梳彩绘工艺和内容的同时,又融入了特有的角梳彩绘工艺和地域文化内容。
“纯实用型”角梳业内有一些基本形制,形制一般套用常州木梳规范。在上世纪70年代,常州梳篦厂还曾经制定过梳篦国际标准。福州“纯实用型”角梳根据形状可分为“扁方形角梳”、“半圆形角梳”、“有柄角梳”、“一端齿间宽、一端齿间窄的鸳鸯角梳”和“不规则形角梳”(如图1~5)。
图2 半月形角梳
图3 有柄角梳
图4 鸳鸯角梳
图5 不规则形角梳
“实用与装饰并存型”角梳在梳齿部分套用基本形制,在梳背和梳柄部分则仿造自然、戏剧、传说等形象造型。福州“实用与装饰并存型”角梳根据装饰工艺的不同分为“雕刻型”(如图6)、“彩绘型”(如图7)、“雕刻加镶嵌型”(如图8)、“彩绘加镶嵌型”(如图9)等。
图6 雕刻角梳
图7 彩绘角梳
图8 雕刻加镶嵌角梳
图9 彩绘加镶嵌角梳
“纯装饰型”角梳和“实用与装饰并存型”角梳中的装饰方法和内容几乎一样。区别在于:纯装饰型角梳脱离形制规范,体型较小,形状大多仿造自然、戏剧、传说等形象;形制约束较小,形状变化丰富;此类角梳观赏价值远胜实用价值,一般不具有实用功能(如图10)。福州“纯装饰型”角梳常见装饰图案的元素有“动物”、“植物”、“人物”、“风景”、“物品”等。
图10 纯装饰角梳
角梳的材料有水牛角、黄牛角、牦牛角、绵羊角。水牛角质坚实,不易破裂;黄牛角短小而薄,圆形;绵羊角角质温润坚实,韧性强,为制梳的优选材料。
1968年以前的制梳工艺为纯手工,制作工艺考究,步骤有25道之多。经锯、开、劈、凿、流、打坯等制出初坯,又经改、办、复、剔、磨、梳等才可制出梳子来,再由技术工人在角梳上印字,描上人物、山水、飞禽走兽,或再贴上金银箔等,一把角梳才算是制成了。制成的梳子厚实有质感,角质纹路明晰,色泽光润,梳齿匀称笔直,齿尖圆润,使用起来舒适有手感。
1968年以后,由于机械化的引入,制作工艺的步骤减少为13道左右。现行角梳具体的加工工艺为:
(1)锯角——刚取下的角的两端即角尖的部分和角跟带有骨头的部分要锯掉,然后根据剩下角料的形状和大小锯成大小不等的小段。要将角材有腐烂或严重损坏的部分锯除。
(2)锯片——锯完小段后,用电动的锯条将每个小段沿着角的弧度锯成一片片弯的角坯。
(3)磨坯——磨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砂轮将角坯内侧弯曲的部分打磨平整;另一部分用砂轮将角坯的外皮打磨光滑。
(4)烘干——加工好的角要放进烘干房烘干,现在一般采用煤炉人工烘干,保持中火,约一周时间。
(5)压直——首先将弯的角坯放入温度为60 ℃~80 ℃的机油锅中泡半小时使其软化,再用长嘴钳将泡软的弯角坯放入高温钢板中压平,翻过来再压一次,压好后放入定型钢板中冷却,防止角坯反弹。
(6)烘干——角坯压直后,再放入烘干室内烘干。烘干室的温度控制在60 ℃左右,烘干时间根据原料含水量多少而定,一般经24~48小时可烘干。
(7)画梳——烘干后的坯料需要勾画出梳子的基本形状,画梳有固定的模板,模板种类很多,根据大小、形状、厚度划分,画梳的过程中要尽量寻找与坯料大小、形状、厚度相似的模板,这样避免材料的浪费,选定模板后,用锥子沿着模板的边缘刻画,画出梳子的基本轮廓。
(8)边角处理——有了梳子的轮廓,要将坯料多余的边角去掉。用锯片先把梳齿处多余的角料锯掉,注意要沿着轮廓线外侧锯,避免破坏梳子的形状,之后利用砂轮将梳齿处的画线打磨光滑,初坯进行简单的初磨。画梳时将模具的梳齿部分与坯料的梳齿部分对齐,再将梳子轮廓勾勒出来,再用锯条锯掉梳背处多余的角料。
(9)开齿——开齿使用圆筒锯,圆筒锯由众多铁片组成,每两个铁片之间放置一把梳子,每次可安装100把梳子。所有梳子安装完毕后,摇动右侧调节柄,调节锯片到梳子第一个齿的深度,调节左侧调节轴来确定第一个梳齿的位置,技师需要手工转动圆筒锯。同样,调整左侧调节轴和右侧的调节柄来确定下一个梳齿的位置,依次类推。锯齿时不要使梳齿倾斜和疏密不齐。
(10)打磨——开齿后的梳子表面粗糙,需要打磨。打磨时,需要先用有沟壑的砂轮打磨粗钝的梳齿,打磨成大小适宜的圆润齿尖,之后用普通的砂轮对整个梳子打磨,打磨后的梳子平滑温润。
(11)抛光——为了使梳子更加光滑温润,需要抛光。用加水搅拌的细沙均匀涂抹于梳子上,再在转动的帆布砂轮上进行打磨。梳子抛光后要冲洗干净,再用棉布擦干梳子上的水分。
(12)打蜡——打蜡是为了使梳子更加光滑,产生镜面光泽。帆布轮转动,将蜡沾于转动的布轮上,然后就可以对梳子进行打磨。
(13)装饰——打完蜡的梳子既可以包装出售,也可以继续对其进行雕刻或彩绘处理,使其更加美观。雕刻和彩绘一般要专门的雕刻和绘画艺人的参与,技术要求很高。
角梳的装饰手段有雕刻、描绘、镶嵌等,主要以雕刻和描绘为主,下面分别介绍角梳的雕刻工艺和彩绘工艺。
1.角梳的雕刻工艺
雕侧重于凹凸的变化成型,分两种类型:一是“浅浮雕”和“高浮雕”,使图案高低起伏凸显在平面之上;二是“圆雕”和“透雕”,使所雕的图案呈现立体效果。角梳中的雕刻主要运用于梳背和梳柄。雕的工艺主要体现在刀法上,并且与装饰内容和题材的要求有关。雕刀的大小、厚薄、利钝、方圆以及运刀的方向、角度、快慢的不一,会形成不同的雕的风格[5]159-160。刻也是一种成型的装饰工艺,刻与雕区别在于刻更侧重于以削除、减损的方法加工成型。因此,刻多见用于阴刻字或纹饰,角梳的梳背或梳柄上常刻以不同风格的字体或各种花草、动物、人物图案。刻工对线条表现要求较高,能够像绘画用线那样,或流畅飘逸,或遒劲有力,收放运用自如[5]161-162。
2.角梳的彩绘工艺
彩绘角梳的生产步骤要求严谨,艺人对于“度”的把握要求很高,每个步骤都要将一批角梳完成以后才能继续下一个步骤,绘制完成的周期长,产量低。
彩绘角梳所需工具:成品角梳、插梳木条、鼠毛笔、中等大小彩花笔(一般为狼毛笔)、儿童(7~8岁儿童)发毛刷、拷贝纸、铅笔、剪刀、胶带、钛白粉、生漆、广油、天然矿物质颜料粉、金箔等。
角梳的彩绘过程:
(1)先将生漆、广油和矿物质色粉调和,制作出所需的各种色彩,稀度适中,待用。如果长时间不用,用拷贝纸将颜料盖上,防止变干。
(2)用铅笔沿着梳背的形状在拷贝纸上画出梳背的形状,再用剪刀将梳背的形状剪出。
(3)用铅笔将所绘图案拷贝到拷贝纸上,同时在拷贝纸的另一面均匀地涂抹上钛白粉。
(4)将拷贝纸固定在梳背上,绘有图案的一面朝上。注意拷贝纸的边缘与梳背的边缘对齐。
(5)用铅笔沿着图案的线条再描画一遍,这样就会在梳背上留下具有图案形状的钛白粉痕迹,注意铅笔要削尖。
(6)用鼠毛笔(鼠背上脊梁骨处的毛)沾上漆料沿着图案的线条再描画一遍,待所有梳子画好后放在插梳木条上,每条板上可以插50支梳子。这样既可以让梳子摆放整洁,方便计数,又可以保护梳齿,然后将插有梳子的木条放入阴房,时间为一个晚上。
(7)第二天早上,将梳子拿出,在干湿适中(一般由工艺师的经验把握)的漆画上贴金箔。贴好后,用儿童头发制作的刷子将多余的金粉刷下。待漆完全干后,金粉与漆的贴合就更为牢固。
(8)用大小适中的狼毛笔上色,上第一层颜色时先上图案的深色部分,再上图案的浅色部分,最后是中间过渡部分;等第一层颜色干后再上第二层颜色,以防色彩融合,再干后上第三层,依次类推。待该上的颜色完成晾干,整个过程就完成了,不会褪色、掉色。
目前福州角梳产业的发展较为平稳,但是产量相比于以前最高产量差距很大,梳子的品种也日渐减少,手工创造的技艺流失很严重,通过调研总结出福州角梳存在以下6个问题。
1.市场混乱
福州角梳厂倒闭以后,分散为多个家族小作坊,规模不大。产品设备一直沿用以前的,整体工艺上没有提高,生产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很多家庭小作坊使用劣质牛羊角,制作工艺不规范,导致市场伪劣产品泛滥;同时,角梳的仿制技术越来越高,用其他低成本的材料来代替角材,消费者容易上当受骗,鱼龙混杂、杂乱无章的角梳市场阻碍了角梳的发展。
2.生产商没有自身的品牌
生产商的销售渠道主要是批发市场(如义乌小商品市场)、旅游景区、其他品牌店、网店等方式。从工厂出来到消费者购买,大部分作坊只收取微薄的加工费以维持生产的继续。从事生产角梳的匠人大都子承父业,家族联合生产,具有较低的文化功底,对于创造自身品牌虽有想法,却不知如何实施。角梳的生产对于时间的要求较为严格,加工好的角坯要尽快再加工为成品,不停地生产,没有多余的精力考虑和实施品牌的创建。无法实现角梳的附加价值,不能扩大生产,也就无法改善技术、造型单一的弊端,只能按照眼前的形势继续维持下去。
3.产量不高
近几年,福州角梳的产量没有大的波动,中上等规模的作坊每天消耗约1~2吨的牛羊角,一年产值约200~300万元,整个福州市家庭作坊有十几个。产量远远没有过去繁荣时期的产量高。
4.产品成本增加
导致产品成本增加有几个原因:(1)随着物价的上涨,牛羊角的收购价格大幅上涨;(2)角梳加工车间充满了噪音、粉尘、异味,劳动收入不高,很多人选择走出去打工,劳动力减少,成本增加。
5.没有政府的保护
所有作坊都只能依靠自身力量,用角梳生产所获得的收入来维持生存,没有政府的保护和扶持。因此,作坊以最快的速度生产,最低的成本生产,难免急功近利,忽视自身的发展,使得角梳的艺术价值逐渐褪去,以至完全消失。
6.老一代的技艺无人继承
现代的年轻人大都缺乏做手工活的耐心,做事浮躁,对财富追求过度,他们无法坐下来认真学习老一代人的手工技艺,随着老一代人的离去,这种技艺也就失传了。
在角梳生产基地考察中,我们得知作坊老板们都渴望得到政府的支持和帮助。这些微小企业应该向地方政府积极提出自己的要求和建议。在政府的扶持下,扩大生产。通过政府整顿混乱的市场,维护地域产品的整体质量。也可利用社会上的其他资源,创建自身的品牌文化。运用现代生产经营理念,打破勤于生产、疏于营销的传统生产经营模式。大力倡导全民保护传统手工艺产业,组织新一代人学习老一辈的加工技艺,并融入现代的创新思想,达到继承和发展的目的。
福州角梳承载着数百年的文化底蕴,在工业文明的今天,传统手工艺文化日益衰退,福州角梳也不例外。在传统和现代文化冲突中,福州角梳只有改变自身的发展方向,在学术界和政府的保护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之适应现代社会需求,才能在改革大潮中生存下去,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
[参考文献]
[1]张恒宇. 福州城市历史地理初步研究[D]. 福州:福建师范大学, 2008:Ⅲ-Ⅳ.
[2]潘群. 福州老铺[M].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76-79.
[3]陈建才. 八闽掌故大全——物产篇[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4:9-10.
[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福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 福州文史资料选辑第十辑[G].福建省福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 1990:97-101.
[5]郑巨欣,陆越.梳理的文明——关于梳篦的历史[M]. 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