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215101) 马莉莉
高效地理复习策课略堂研下究讲练结合的
——以“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一节复习为例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215101) 马莉莉
高效地理复习课堂是指教师通过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合理地分配和安排四十五分钟,引领学生主动地想、积极地讲、专心地练,[1]帮助学生在地理知识上有超常收获、在地理学力上有超常提高、在情感上有超常进步,从而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地理复习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
讲练结合是指既要讲又要练,即在复习目标的统帅下把讲与练进行有机的、巧妙的结合,使讲与练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迅速而有效地实现复习目标的方法。
讲练结合是高效复习课堂的最佳方法和途径。下面笔者以“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一节复习为例,谈谈讲练结合的策略。
要提高讲练结合的针对性,就应遵循因时制宜、因材制宜和因人而异的原则。所以,教师要加强研究,这是打造高效地理复习课堂的前提。
1.研究高考特点和启示
通过对近三年江苏地理高考试题特点和命题意图的研究,对高三地理复习备考的启示是:①高度重视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和核心知识的掌握;②培养独立思考、迁移和分析能力,培养应对开放性、探究性题型的能力;③加强图表的填、读、绘训练,培养图图转换、图文转换和提取信息的能力;④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认真细致的作风,形成“审阅图文—提取信息—加工信息—科学解题”的思维习惯;⑤坚持系统、整体、联系的学习观,突出知识形成的过程、内在的联系和外在的渗透,注重融会贯通,培养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
如2011年江苏高考卷中有关“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考点的试题有:
2.研究考试说明、新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教师要领悟清楚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目标,研究透彻《考试说明》的能力要求和内容范围,准确解读教科书的图文信息和活动要求,把握好高考复习的方向,提高高三地理课堂复习的效率。
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一节的考试说明、课标内容和教材解读如下:
3.研究学情、学法和教法
不同的学情应采取不同的教法,不同的学情应指导不同的学法。[2]首先要研究学生在知识上存在的疑点和难点、能力上存在的弱点和缺失、心理上存在的困惑和障碍,这可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提高复习备考的效率。其次要研究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帮助和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课堂教学将会产生四两拔千斤的效用。
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一节的学情是:一问不清楚,一看就明白,一做就出错。做题出错的原因有三类:一是没耐心看试题所给的图文材料,二是没细心看出试题设问的限制范围,三是答题要点漏缺或不规范、没条理。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心理有三种:一是太简单,初中就学过了;二是太容易,只要记记背背就行了;三是太麻烦,只要大概意思写对就行了。
4.研究训练题和解题技巧
训练题是学习考纲的语言。训练题要能准确地号准考纲的脉搏,教师的研究训练题的质量和训练方式,前者是备考的生命,后者是备考的捷径。
优质训练题的最好来源是历年全国各地的高考题和模考题。教师在选题时,要关注训练题是否紧贴本节课复习的考点,是否能突出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是否能折射生活和社会的热点、焦点,是否能针对学生的疑点、盲点和易错点,是否能帮助学生找到思维的断点,走出解题的误区,探求出分析一类问题的解题规律。
如:针对该节的考点,本人挑选的近年的高考题有: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2]只有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才愿意说出自己的疑点、盲点、失分点,教师才能发现学生的知识易错点、思维断点、能力弱点,才能找到突破点,帮助学生提高复习效益和效率。所以,促进讲练结合的主动性是打造高效地理复习堂的核心。
促进讲练结合的主动性,教师首先要理清三个问题:一是讲,谁讲、讲什么、怎么讲;二是练,谁练、练什么、怎么练、为什么要练;三是讲练结合,怎样结合、如何安排。然后根据复习的内容、按照授课的类型、针对学生的需要,选择适量的训练题,确定讲与练的时间(如半节课讲、半节课练、讲练交错等),讲与练的顺序(如先讲后练、先练后讲、边讲边练),讲与练的数量(如精讲精练、精讲多练、一讲多练、一练多讲等),讲与练的内容(如地理概念、原理、现象、成因、规律等地理基础知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迁移、归纳、读绘图表等地理基本技能,审题、解题、答题等考试技巧),以及讲的人选(老师、学生,但应以学生讲为主,教师只能是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练的形式(如集体、分组、抢答、板演等)。
如:笔者在“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一节中,针对不同考点的能力要求和学情,结合高考命题趋势,整合了三种讲练结合的形式:
1.先练后讲,讲精练会
流程是:练习→学生讲(做错的先讲,做对的后讲)解题依据(即运用的知识点)→教师引导学生讲(讨论)有冲突的知识点→教师指导学生讲(归纳)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师引导学生讲(总结)解答该类问题的一般思路→练习(补缺、提升)→熟练掌握知识点和解题技巧。
如:考点1“现代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及其特点”
复习过程如下:
五种运输方式的比较
图1
图2
解答交通运输方式类型问题的一般思路
图3
让学生先练,就把学生推到主动的位置上。从客观上迫使全体学生动笔参与复习,主观上激发全体学生对答案的求知欲望,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回归教科书原理,暴露学生在该知识上存在的疑点、盲点或易错点,发现学生在解决该类问题上存在的思维断点或能力弱点。这样,后讲时就有针对性,做错的、有疑惑的学生先讲,做对的学生后讲;先让学生讲解题依据,后让学生讲运用到的知识点;先要求学生讲解题思路,后教师归纳解题技巧。这样,学生从被动转变为主动,教师从“主宰者”转变为“引导者”,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这些都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教育理念。
2.边讲边练,讲清练熟
流程是:讲知识要点(教师引导学生讲全)→练习(运用知识要点)→讲解答思路和依据(先解答不全面的学生讲,然后解答有误的学生讲)→教师引导学生讲(构建)解答该类问题的思维模式→再练习(运用思维模式)→学生讲解题依据(做错的先讲,做对的后讲)→再练习→讲(报)答案(先学生讲,然后在教师提示下展开讨论)→提高融会贯通和举一反三能力。
如:考点4中“交通运输点布局的区位因素及条件”复习过程如下:
学生第一步港口建设的区位因素回答、补充、归纳第二步巡视,观察学生解题思路做习题4(教材案例)上海港成为我国第一大港的区位优势是什么?第三步指导运用区位因素逐一分析回答、补充、归纳(图4)第四步优良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讨论、构建(图5)第五步巡视,观察学生解题思路做习题5(2008年天津高考卷:香港建设的有利自然条件)教师主 体活 动步 骤第六步提问讲解题依据(做错的先说,做对的后说)先审题干可知香港是天然良港,陆上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再审图可知香港是海港,从而推断其海岸为基岩海岸,海岸线曲折,所以有利的自然条件是岛多浪小,不利的自然条件是陆域面积较小,不利于港口建筑,所以填海造陆可增加陆域面积,利于沿海功能区布局。第七步某物资专业港口的形成条件做习题6提升(2011年浙江高考卷:蒙特利尔港是加拿大重要的小麦输出港,简要分析其形成条件)
图4
一个优良港址一般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图5
由简单到复杂、由粗框架到细线条、由典型到一般、由综合到专项,这样层层深入、循序渐进,边讲边练,讲中有练,练中有讲,讲与练交错进行,讲得清楚,练得娴熟,从而使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更扎实,解题能力提升得更迅速。此外,还提高了学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能力,所以复习效果会事半功倍。
3.先讲后练,讲透练细
流程是:讲教材中的案例(学生讲)→讲(提炼)案例的知识要点(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归纳)→讲(构建)该类问题的思维模式(教师指导学生)→练习(运用思维模式)→提高知识迁移能力。
如:考点5中“交通运输线的影响”复习过程如下:
图6
先讲,讲得透彻,有助于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知识点和构建完整的知识网;后练,练得细致,有助于学生迅速地掌握知识点和灵活运用知识点的能力。先讲后练,运用的到位,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兴趣,复习效果会立竿见影。
讲是为了能练、会练,练是为了会讲、敢讲,讲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增强学习信心,掌握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建构良好的思维品质。
1.建构学习信心
自信心是人成功的起点,自信心的建立需要有成功的心理体验。[2]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也是培养学生学习信心的主要渠道,这就决定学生学习信心主要来自教师的鼓励和环境氛围的激励,因为只有当教师充分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成功、都有潜力、都能教好时,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信心。因此,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敢于质疑和勇于反思,在主动、互动、全动的氛围中激发学习信心,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课堂教学不仅要进行学法指导,还帮助其改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不仅要进行考法指导,还要关注心理辅导,培养学生耐心审题、细心解题和规范答题的习惯,训练学生看到新情境、新素材和新题型时不紧张、不慌乱、清醒冷静的心理素质。
2.建构知识体系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以知识为载体。高考无论怎么改革、怎么突出对能力和素质的考查,都不可能完全脱离中学教学实际,脱离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脱离中学的基本教学内容。但是,强调主干知识并不意味着鼓励学生死记硬背所有的知识点,而是要通过对地理知识体系的总体把握,提炼和构建有机的知识框架和理论体系,全面认识和理解地理知识的主旨。
如:图1是“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特点”知识结构,图5是“优良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知识体系,图7为“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一节的知识体系。
图7
3.建构思维模式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思维品质是发展和提高学生能力的基础、关键和核心。[1]针对地理知识易懂难记,会做但难得分的特点,在复习备考过程中,梳理地理知识,构建知识框架,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提炼解答同类试题的思路、技巧和方法,构建思维模式,并运用思维模式进行迁移、重整、变换,解决新知识、新问题,优化解题途径,培养学生纲举目张的能力。
如:图3是“解答交通运输方式类型问题”思维模式,图6是“评价某交通运输线影响”思维模式,图8为“分析某海港区位条件”思维模式。
图8
讲练结合,讲也好,练也罢,巩固的是知识,训练的是方法,培养的是能力,规范的是习惯,增强的是信心,这正是高效地理复习课堂追求的终极目标。
[1] 赵徽.荆秀红.解密高效课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2] 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