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城雄
据报道,国家发改委于3月20日零时上调成品油价格,汽、柴油价格每吨提高600元。这次涨价再次引来民众强烈关注。随着能源问题日益严峻,中国民众将不仅会对能源价格十分敏感,也会逐渐深入到能源问题本身:与巨大的能源消耗相比,中国是一个能源小国、弱国,不尽快夯实国家的能源基础,中国社会就会因为能源链条上的一点风吹草动而被严重影响。
从经济地理上来看,中国是一个能源大国,历史上也有过能源自给自足的时期,现在仍有学者认为,中国的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石油占比并不高,与美国、日本等国相比,远未严重到面临能源危机的程度。这种观点不利于我们认识能源现实。对中国而言,近三十年的成就与石油密不可分,而且石油产业链条非常长,无论是军工产业还是普通民众,都离不开石化产品。据统计,我们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已超过50%,但石油来源较为单一且产地国存在较大的政治经济风险;煤炭资源虽然丰富,但“煤制油”技术一直存在局限,无法替代石油,因而即使煤炭占比高、储量足,中国的能源问题依然严峻。
还要强调的是,现在我们的人均能耗是美国的25%,如果人均能耗达到美国当前的水平,整个国际能源市场都将失控,在巨大的能源消耗量面前,地大物博的中国也依然是能源小国,这是中国最大的能源问题。未来十年将是中国人生活水平集体提升的时期,尤其是汽车消费将在未来十年进入爆发期,如果协调不好人均能耗上升和获取更多能源两大问题,整个社会将面临严峻的能源危机。
因此,中国的能源问题严峻是必然的,只有立足于国内、立足于科技进步,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加快能源改革,有效发展新能源才能够得以解决。要促进这一转变,必须唤醒社会的能源忧患意识。目前,国家的忧患意识比较强烈,出台了许多促进能源改革的政策,但在部门利益、短期利益最大化的引导下,现有的能源生产企业对新能源进行投资积极性往往不高,能源消耗企业则只有到了缺电、缺油时,才有忧患意识;鉴于新能源与化石能源相比仍不具备价格优势,只要能支付得起能源价格,老百姓的忧患意识就很难被唤醒。
针对这个现实,笔者认为,中国不应只重视对新能源生产方面的扶持,还应重视推动能源消费。中国并不缺乏技术先进的新能源企业,缺的是大量的新能源消费者,今后的能源战略应围绕“培养新能源消费者”展开。例如,新能源汽车推广举步维艰,不是因为国家的补贴力度不足或试点城市选址有误,而是因为汽车只有通过大规模销售才能降低成本,光补贴几个城市不能带来大量消费者。如果把这种直接补贴转为间接的优惠,如减免新能源汽车的车船税、过路费,降低车主的用车成本,自然会大大吸引购买者。这样,通过承担新能源营销和推广的成本,国家就能培育出新能源产品的消费者,从而在根本上缓解石油消费带来的能源危机。▲(作者是中国科学院战略问题咨询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