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末路未来与

2012-03-20 06:53石华鹏
文学自由谈 2012年3期
关键词:报刊亭可读性散文

●文 石华鹏

因为要给一本杂志写一年的“散文新作快评”的专栏,我便找来近几年的散文年度选本和专门刊发散文的杂志来读——我想了解当前散文写作的大致状况,以至于我的谈论不会太过离谱。

老实说,这次不算短暂的散文阅读之旅,我并没有碰上什么特别美、特别刺激的风景,一切稀松平常,似曾相似,铺天盖地的散文似乎与这个火热而浑浊的时代划清了界线,变成了一块宁静而清澈的世外桃源。目及之处,大多数散文只满足于一点小情调、一点小幽默、一点小哲理、一点小回忆,便怡然自得,便止步不前,便甘愿无所作为了,读来真是没劲儿。

我记忆中的散文——如钱钟书的智慧和潇洒、张爱玲的世俗和聪明、沈从文的透明和优美等等,如此出色之散文风骨,在当前散文里怎么都没有了踪影呢?是老一辈作家带走了它们,还是我们这个时代消灭了它们?我们书刊选的和发的散文,几年来都是那么几张老面孔——居于“庙堂之上”的所谓文学名家和文坛大佬儿,寡淡似白开水的文字,说着不痛不痒的几句话,就当做散文的“精选”和“优秀”了,如此的后果便是,散文——这一自由而美妙的文体——被这些人毁掉了,慢慢的,这样子的散文也将被读者抛弃了。

前段时间,我跑了好几家报刊亭,想买几本散文杂志,得到的回答相同:没进货。我问:以前不是有卖吗?售货员答:以前有人看呗,去年也摆几本,一本都卖不动,就不卖了。花花绿绿的报刊亭中,除了两三本综合文学刊物外,一本散文刊物都没有。或许售货员瞟见了我脸上的茫然,她抬起头来用莫名其妙的眼神打量我了一会儿,我转身走了。

虽说文学刊物市场枯萎原因有很多,但离市民最近的报刊亭不再出售散文杂志,这并不是散文这一文体值得“庆贺”的事吧。当然,散文依然有人写,也依然有人读,但散文写作自身面临的种种毛病是不可回避的。

我以为,当前散文最大的毛病不是其他,而是可读性太差。一本散文刊物打开,没有几篇能吸引人让人乐意读下去,要智慧没智慧,要内容没内容,要文采没文采——只有自恋、自以为是的絮絮叨叨;只有花花草草、小情小调的回忆;只有滑稽和肤浅的满腹牢骚或者满脸炫耀……

造成散文可读性差的原因,我概括为以下“四太”:太晦涩,太枯燥,太无力,太生硬。有些散文过分沉浸于虚无的哲学、人生的思考,太玄妙太晦涩;有些散文陷入各种知识的泥沼拔不出来,太枯燥;有些散文缺少富有生命力的现实细节和现实关照,太没有力量;有些散文没有个人体验和个人情感的融入,太无情太生硬。这“四太”,在一篇或几篇散文中,有时是孤立存在,有时是交错存在,它们确实给散文自由而愉悦的阅读旅程设置了障碍。更厉害的是,这“四太”将扼杀散文的生命力,会让散文“死”去。

有人会问,什么叫可读性?你认为可读性不强,我认为强,谁是标准?的确,可读性是一个主观概念,就像什么是好散文什么是差散文一样,见仁见智,但我觉得,不论这一概念有多么主观,在“可读性”上,仍然有一个公众审美范畴之内的“最大公约数”,一篇散文如果可读,在读者那里会达成一致。

可读性是指书报杂志或文章内容吸引人的程度,读物所具有的阅读和欣赏的价值。可读与好读是有别的,可读的首要条件是好读,其次是值得读,耐读,读后觉得有味道,有收获。所以,可读性就包括文字表达上的可读和内容故事上的可读。

对于文章可读性研究,最初是从西方新闻业开始的,报纸竞争加剧,为了争夺读者,人们开始研究可读性,琢磨读者的阅读感觉与文字表达之间的关系,琢磨怎样吸引读者。其中最著名的是罗伯特·根宁(美国新闻学者)公式和鲁道夫·弗莱施(此人曾为美联社顾问)公式。前者的标准是:①句子的形成。句子越单纯,其可读性越大。②迷雾系数。指词汇抽象和艰奥难懂的程度。迷雾系数越大,其可读性越小。③人情味成分。人情味成分越多,其可读性越大。后者的标准是:①真实性。指“稳定与具体”的词汇总数。②传播力。指“有力与生动”的符号总数。③词和句子的平均长度。词的音节越少,句子越短,其可读性越大。④含有人情味的词汇量和句子的百分比。“个人词”“个人句”越多,其可读性越大。

尽管这两个公式是针对报纸新闻的,但它分析的对象是读者的阅读感觉,并将这阅读感受与文字表达之间进行了量化,具有了可操作性,我觉得,这一标准也是很适合探索散文在文字表达上的可读性的,我前面提到的妨碍散文可读的“四太”原因,多多少少与这些标准之间,是有着互为因果关系的。如果我们的散文写作者,能参考一下这两个公式,我想至少在散文文字表达的可读性上是会有点收获的。

再说内容的可读性。散文的可读性差,大多差在内容,所谓的乏善可陈即是。不知道是不是小说承担了讲故事的义务,散文写作有意无意在忽略故事,虽说万事万物均可进入散文,而且散文在题材上是自由的,散漫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将这些内容写进散文时,而不讲究它们的故事性,我的意思,不是说散文也要像小说那样讲一个个千转百回的故事,但一定要将您的内容写出故事般的吸引力来,这样,才能将读者锁定在散文的可读性上。我觉得这一点,散文写作者应该向小说家学习——致力于把一个小小的事情变得趣味盎然,变得意味深长,变得刀光剑影。

随着博客、微博的到来,传统意义上的散文因其可读性差正江河日下,而博客散文、微博散文正汹涌而至,一个“泛散文时代”已经到来,人人都写散文,人人都是散文家,一条或真实的、或幽默的、或抒情的微博,都可能成为一篇读者众多的优秀散文,那数以亿计的博客上的博文,更不用说了,因其鲜活的生活、炽烈的情感、真实的秘密,而成为受到读者青睐的出色的散文。

毫无疑问,博客、微博正在改变着散文存在的生态环境,读者将真正主宰散文写作的方向,那些可读性差,太晦涩、太枯燥、太无力、太生硬的“四太”散文势必将会被读者抛弃。如果为“泛散文时代”的散文写作做一些预测的话,我以为,内容上具有故事性、传奇性,表达上具有平实性,将是散文写作的方向。事实上,这也算不上什么预测了,因为散文的发展端倪已经显现,一些有着故事般的吸引力、讲述探索发现的传奇内容、叙述精练平实的散文,早已被无数次的点击阅读了。

“泛散文时代”的散文写作者,隐藏在文字背后,成为一个个花里胡哨的网名,读者会为这些文字击节赞叹,而不会太在乎是谁写下了它们,这一点与老方法不同,不会像我们的散文年选和散文刊物,选载和发表散文,更像是一个文坛利益的集合体,先看是谁,然后看写下的是什么。

还好,自由而率性的散文之花,真正迎来了它自由绽放的春天,此后不会被人为地缚住手脚了,好读、耐读、可读将成为一把尺子——好的留下,差的滚蛋。

猜你喜欢
报刊亭可读性散文
远去的报刊亭时代
Es la mente la que hace el cuerpo
可读性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车站的报刊亭
设计
对增强吸引力可读性引导力的几点思考
浅谈对提高党报可读性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