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利钧,李 然,肖海雁,王学斌,马存根
(1.山西大同大学医学院,山西大同037009;2.山西大同大学脑科学研究所,山西大同037009)
偶像崇拜是个人对所喜好人物的社会认同和情感依恋,其本质在于对崇拜对象的社会学习和依恋[1]。人们之所以崇拜偶像,是因为他们相信偶像的最真实性[2]。偶像崇拜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影响着青少年的精神生活和个性发展。当代中学生的偶像崇拜行为已经不满足于模仿和神化,而是体现出“后现代”的一些特征。偶像崇拜新规则的出现标志着中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3]。那么,处于急风暴雨期的初中生,其偶像崇拜与自我意识的状况及相关关系如何呢?本文拟从这几个方面做一简要分析。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大同市第四中学的150名初中学生作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得到了有效问卷120份,有效利用率为80%。其中,男生59人,女生61人;初一、初二、初三都为40人。平均年龄为14.16岁。
1.2.1 名人态度问卷
该问卷由21个项目构成,所有项目均为选择题,其中前11个项目包括以下问题:您的性别?年级?您认为值得崇拜的“明星”应具备哪些条件呢?您正在崇拜某个“明星”吗?您正在崇拜的“明星”是?等,其他10个项目用来测量偶像崇拜的程度,该问卷选自心理学家James Houran创建的名人态度量表。本问卷采取正向计分,得分越高,表明偶像崇拜程度越高。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信度较好,问卷重测系数为0.81,符合测量要求。
1.2.2 自我意识量表
该量表是由美国心理学家Piers与Harris编制并修订的。该量表共有80个题目,包括6个纬度: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采用1-0记分的方法,“是”记为1,“否”计为0。该量表为正性记分,凡得分高者表明该分量表评价好,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较高,总量表为0.99,各分量表也均在0.90以上。
将打印好的150份自我意识量表(PHCSS)和名人态度问卷(CAS)统一装订,为避免问卷题目产生的心理倾向性,问卷只写了指示语,将两份问卷标志为问卷一和问卷二。在大同市第四中学按年级、性别分层随机选取150名被试,发放并回收问卷。选取的150名学生中,初一、初二、初三各50人;男女生各75人。指导语一致。
调查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分析,主要统计方法有χ2检验、多元方差分析、相关分析。
2.1.1 初中生所崇拜偶像的类型
调查发现,在120份有效问卷中,有116人回答有崇拜的偶像,占比高达96.6%;仅有4人回答无崇拜的偶像,占比仅为3.4%。调查还发现,初中生主要崇拜六类偶像,分别为:娱乐明星、体育明星、科学家、政治军事家、企业明星、其他。其中“其他”是指认为自己有偶像,但没有具体说明偶像的类型。
在被调查的116名有偶像的初中生中,崇拜娱乐明星的最多,人数高达64人,占比为55.2%;其次为体育明星,崇拜人数为19人,占比为16.3%;再次为科学家,崇拜人数为13人,占比为11.2%。最后几位分别为:政治军事家、其他、企业明星,崇拜人数分别为:8,7,5,占比分别为:6.9%,6.1%,4.3%。
2.1.2 初中生所崇拜偶像的特质
初中生崇拜的偶像的特质为:漂亮/英俊(12人,占总人数的10.3%);有个性和气质 (22人,占总人数的 19.0%);才华横溢(34 人,占总人数的 29.3%);对社会有重大贡献 (15人,总人数的13.0%);有人格魅力(14人,总人数的12.1%);阅历丰富(6人,总人数的 5.2%);其他(13 人,占总人数的 11.2%)。“其他”指感觉好、无理由等。
2.1.3 初中生所崇拜偶像类型的性别差异
在有偶像的116人中,女生59人,男生57人,有偶像人数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但崇拜“影视歌星”的初中生人数,女生显著高于男生(χ2=9.29,df=2,P<0.01);崇拜“体育明星”的初中生人数,男生又显著高于女生(χ2=9.89,df=2,P<0.01)。
2.1.4 初中生所崇拜偶像特质的年级差异
总体上看,有崇拜偶像的人数在年级之间无显著差异(χ2=0.12,df=2,P>0.05)。但从具体来看,以企业明星为偶像的初中生人数在年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χ2=5.20,df=2,P<0.05),初三学生崇拜企业明星的人数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年级,而崇拜其他类型的人数无年级差异。
2.1.5 初中生偶像崇拜的程度
调查显示,初中生崇拜偶像的程度:非常拜崇,近于迷恋的7人,占6.4%;很崇拜,但有节制的73人,占62.5%;一般崇拜的36人,占31.1%。研究还发现,初中生偶像崇拜程度间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χ2=29.14,df=2,P<0.01)。
2.2.1 初中生自我意识的有无偶像差异
把有无偶像作为自变量,把自我意识各个维度作为因变量,对自我意识进行方差分析。研究发现,有无偶像对自我意识的行为 (t=9.78,P<0.01)、智力与学校情况 (t=6.67,P<0.01)、躯体外貌与属性 (t=8.26,P<0.01)这三个维度的主效应都非常显著,有偶像学生的自我意识总分显著高于无偶像学生的 (t=27.65,P<0.01),详见表 1。
表1 初中生自我意识在有无偶像上的差异状况(±s)
表1 初中生自我意识在有无偶像上的差异状况(±s)
注:**指P<0.01
自我意识维度 无偶像 有偶像 t行为 9.50±1.73 13.67±1.53 9.78**智力与学校 10.75±1.50 12.14±1.09 6.67**外貌与属性 7.75±2.06 9.54±1.45 8.26**焦虑 8.25±2.09 9.36±1.51 2.96合群 8.75±1.26 9.57±0.82 3.08幸福 8.00±0.82 8.33±1.47 0.29自我意识总分 51.50±5.32 56.74±3.73 27.65**
2.2.2 初中生自我意识的性别差异
以性别为自变量,以自我意识为因变量,做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对自我意识的焦虑(t=17.96,P<0.01)、合群 (t=16.16,P<0.01)、幸福与满足 (t=21.45,P<0.01)自我意识总分(t=133.53,P<0.01)这四个维度的主效应非常显著,而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这三个维度在性别上的差异不显著,详见表2。
表2 初中生自我意识的性别差异情况(±s)
表2 初中生自我意识的性别差异情况(±s)
注:**指P<0.01
自我意识维度 男生(n=57) 女生(n=59) t行为 13.53±1.18 13.79±0.54 1.92智力与学校 12.23±0.68 12.05±1.19 1.01外貌与属性 9.33±1.66 9.75±1.25 3.45焦虑 9.74±1.22 8.89±0.61 17.96**合群 9.23±0.74 9.79±0.92 16.16**幸福 9.23±0.74 8.62±1.58 21.45**自我意识总分 54.71±3.60 58.78±3.58 133.53**
把偶像崇拜程度与自我意识总分及各维度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它与自我意识总分呈显著正相关 (r=0.388),与智力、躯体和行为之间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2,0.538,0.471,见表3。
表3 初中生自我意识总分及各维度与偶像崇拜程度的相关(r)
许多国家的青少年都把影视歌星作为自己的偶像[4]。本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116名有偶像的初中生中,有64名学生 (约占总人数的55.2%)的偶像属于影视歌星,其次是体育明星。由此可见,“影视歌星”确实是初中生的主要崇拜对象,这个结果与以往有关研究一致。本调查结果还显示,有偶像的初中生人数无性别与年级差异,表明偶像崇拜在初中生中已经非常普遍。这一结果与姚计海与申继亮的研究结果相同。本研究发现初中生所崇拜偶像的特质以个性、才华为主,两者相加约占55%左右,与侯丽俊的调查结果比较一致。只是在她的调查中,品德、成就与才能是中学生崇拜的特质,略有出入而已。
有研究表明:初中生有无偶像的人数差异显著,并且有偶像的人数无年级、性别差异[5-11]。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这一研究成果。
表1所示,初中生自我意识在有无偶像上的差异非常显著,即有偶像的初中生自我意识水平高于无偶像初中生自我意识水平。其中,在自我意识的六个维度中,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这三个维度在有无偶像上的差异非常显著,P值都小于0.01,除此以外,焦虑水平与合群水平这两个维度在有无偶像上的差异不够显著,幸福与满足维度在有无偶像上差异很微小。这与琳麦卡琴的研究结果大体一致。
表3显示,偶像崇拜程度与自我意识中智力和学校情况、躯体外貌、行为这三个维度的相关比较高,而与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这三个维度的相关程度不高,但是均呈现出正相关。这也与琳麦卡琴的研究结果大体一致,在他的研究中,偶像崇拜与自我意识的相关不高,个人认为这可能与地域及抽样误差有关。
初中生偶像崇拜现象非常普遍,但崇拜对象的选择需加强引导;有偶像初中生的自我意识水平显著高于无偶像初中生;初中生自我意识水平与偶像崇拜程度呈正相关。
[1]岳晓东.青少年偶像崇拜与榜样学习的异同分析[J].青年研究,1999(7):1-9.
[2]McWilliams,Spencer A.Construct no Idol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rsonal Construct Psychology[J].1993,6(3):269-280.
[3]闵丽.当代中学生偶像崇拜的后现代特征[J].青年研究,2003(3):9-14.
[4]McCutcheon L E,Lange R,Houran J.Conceptualization and Measurement of Celebrity Worship[J].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2002,93:67-87.
[5]梁旗.初中学生偶像崇拜与自我价值感、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D].宜宾:宜宾学院,2007.
[6]雷开春,孙洪彬.关于青少年榜样教育与偶像崇拜的心理调查及思考[J].青年研究,2000(5):30-35.
[7]Erikson.Memorandumon Identity and Negro Youth[J].Journal of Social Issues,1964(20):29-42.
[8]姚计海,申继亮.中小学生偶像崇拜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4,27(1):55-58.
[9]P Blos.The Second Individuation Process of Adolescence[J].Psychoanalytic Study of the Child,1967,22(3):162-186.
[10]R Josselson.Finding Herself Pathways to Identity Development in Women[J].San Fransco,CA:Jossey-Bass Publishers,1991(5):86-90.
[11]阎东艳.韩剧跨国热播现象分析[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2):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