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晖
(广西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防城港市 538021)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由于股动脉解剖学上的优势,目前的全脑血管造影仍以经股动脉穿刺为主要入路。但由于需暴露下腹部及会阴,术后仍需要限制病人活动,且术后还可能发生多种的并发症,如穿刺部位血肿、股神经损伤、假性动脉瘤等,从而增加病人的痛苦。为探讨更简单而又有效的方法,从2008年1月开始我院尝试经桡动脉入路行全脑血管造影,取得良好效果,也取得一定的经验,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本院因脑部疾病而行造影患者共91例,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53例,女38例;年龄22~73岁,平均52.2岁;以上病例中32例为缺血性脑血管病,48例为出血性脑血管病变,11例为介入治疗后造影复查者;以上病例中合并高血压47例,合并冠心病7例,合并糖尿病21例,11例有两种以上的并发症。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术前检查血常规、凝血四项及肺、肝、肾功能和头颅CT检查、碘过敏试验,无脑血管造影禁忌证。术前均进行充分的知情沟通并签知情同意书。术前检查桡动脉搏动良好,进行改良Allen试验均为阳性。术前禁食,术前30 min肌注安定0.1 g。
1.2.2 操作方法 ①穿刺方法:掌侧朝上,手腕下预先放置纱布卷保持手腕过伸位,并固定在大约上臂外展45度位置上,充分暴露桡动脉。选桡动脉搏动最强点为穿刺点,常规消毒后,用1%利多卡因进行局麻后,用terumo桡动脉专用穿刺包,根据患者情况选择18~22号穿刺针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置入软头直导丝,退出针芯,置入5F桡动脉鞘管,并在鞘内注入肝素3 000 U。为防止血管痉挛,在鞘管内注入0.1 mg硝酸甘油。②造影:在透视下以0.035in超滑导丝作引导,进行主动脉弓造影,随后经鞘用5F SimonⅢ造影管在0.035in导丝的引导下,越过主动脉弓,进入降主动脉,退出导丝,边旋转边后退超滑导丝导管,在升主动脉塑形(部分主动脉弓呈S型弓,导丝及导管进入降主动脉困难时直接在升主动脉塑形),边旋转边退导管头寻找弓上动脉开口后分别进入左右颈总动脉进行颈内动脉系统进行血管造影,进入左侧锁骨下动脉进行左椎基底动脉造影,退出导管时再选右侧椎动脉造影。
1.3 术后处理 造影结束后,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按1∶1比例)后,拔出桡动脉鞘,用手指按压穿刺点10 min止血后,将2块无菌纱布折叠纵向覆盖于穿刺点,用弹力胶布固定后再用弹力粘贴绷带绕腕1周加压包扎,松紧度以能触及桡动脉搏动为准,腕关节制动6 h,据情况6~12 h后解除绷带,24 h后除去覆盖的纱布。
91例患者中穿刺成功88例,失败3例,穿刺成功率96.7%。85例顺利完成造影,3例虽穿刺成功但不能完成造影,其中1例肱动脉弯曲,另2例导丝不能顺利送入血管内;穿刺失败和穿刺成功但不能完成造影各3例,均经改股动脉途径穿刺后顺利完成造影;术后出现皮下少量出血3例,同侧肢体肿胀1例,未发生穿刺部位感染、严重出血、桡动脉搏动消失等严重并发症。
脑血管疾病采用全脑血管造影能提供详细的血管形态学资料,并能动态的观察血液的全部循环过程,目前已作为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之一。经股动脉插管做脑血管造影因目前技术已很成熟,成功率高,易于操作,已成为脑血管造影入路的常规操作方法。但由于此入路造影术后需较长时间卧床,对于排尿困难和高龄的患者有诸多的不便,如果是肥胖的患者,因为股动脉位置相对较深,更易造成术后压迫困难,造成局部血管出现并发症如出血等的可能性会更大。
经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是Campeau在1989年首次报道,此方法因其诸多优点,目前已成为冠状动脉造影最常用的入路[1,2]。近年来有专家应用此入路在脑血管造影中进行尝试并获得良好效果[3~6]。
我院从2008年起尝试以经桡动脉途径穿刺进行全脑血管造影,穿刺成功率为96.7%,穿刺成功后有96.6%能顺利完成造影,且操作过程和术后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手术后患者无需卧床休息和制动,患者更易于接受,从而提高了患者手术的依从性。同是也方便了医护人员的观察和护理,术后中只有3例出现较轻的皮下血肿及1例同侧肢体肿胀。以上的诸多优点均说明经桡动脉途径穿刺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是一种有效、安全、副反应少、痛苦少、患者易于接受的介入诊疗方法,与文献报道的相符[6~9]。
本组患者穿刺失败和穿刺成功但不能完成造影的各3例,分析穿刺失败原因:1例是技术不熟练所致,2例桡动脉过小。3例穿刺成功但不能完成造影中,1例因肱动脉弯曲,另2例是因为穿刺针贴壁,导丝进入时顶在血管壁上不能前进,造成导丝不能顺利送入血管内。这与文献报道[10]的原因基本相符,提示技术操作方面要更加细致,在选择病例时掌握好适应证和禁忌证[9],以便进一步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和造影的成功率。
[1]蔡志强,李 江.经皮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240例的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学,2011,17(8):102 -103.
[2]潘朝锌,何贵新,吴万里,等.经桡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J].广西医学,2009,31(8):1083 -1085.
[3]方玉强,杨成明,曾春雨,等.经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968例临床分析[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0,l2(1):39 -41.
[4]潘肯林,曹治宏,安 豫,等.经桡动脉途径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体会[J].海南医学,2009,20(10):87 -89.
[5]刘令强,吉训明.经桡动脉途径穿刺全脑血管造影60例临床分析[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7,16(5):351 -353.
[6]Jo KW,Park SM,Kim SD,et al.Is transradial cerebral angiography feasible and safe?A single center’s experience[J].J Korean Neurosurg Soc,2010,47(5):332 -337.
[7]缪南东,任勇军,杨 林.经桡动脉途径脑血管造影术[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1,26(3):246 -248.
[8]赵 林,石建成,刘增品,等.经上肢动脉全脑血管造影安全性与可行性研究[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9,17(6):455 -457.
[9]张晓波,杨 宁,刘 巍,等.经桡动脉途径行全脑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8,42(8):793 -796.
[10]崔旭辉,胡 怡,雷 兵.经桡动脉介入治疗89例不成功原因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34):5353-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