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现状及对策

2012-03-19 10:31
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23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卫生人文

徐 成

(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6)

医学是为了呵护人的健康、解除人的种种不适而产生的一门学科。就本质而言,医学是为了人、为着人的。医学人文精神是医学的灵魂,反映了人类对生命的根本态度。卫生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大量基层卫生技术人才的重任,而医学人文教育则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础。当前,人文教育普遍缺失或失效的困境在卫生高职院校表现得十分突出。

1 卫生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现状

(1)从学校总体情况来看,重技能、轻人文。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卫生高职院校尤为注重技能培养,并以医学专业成绩(技能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标准,这就导致学生有意识地追求专业成绩而忽视人文知识学习,直接影响学生的人文素质[1]。

(2)从课程设置来看,人文课程比例设置不合理。卫生高职院校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一般为两年或两年半,面对众多的医学专业课程,用以安排人文类课程的时间较少。许多学校为此采取很多措施,如整合课程、压缩课时,甚至直接删减人文类课程等。在有限的公共人文课程中,英语和计算机等课程又占很大比例,相比而言,医学人文类课程成为可有可无的点缀。加之人文课程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知识陈旧枯燥,教学形式沿袭传统的灌输说教模式,缺少实践和体验,忽视学生主动性、创造性,也严重影响了人文教育教学效果。

(3)从师资队伍来看,复合型教师缺乏。一方面,医学专业课教师人文素养缺乏,缺少临床经验和岗位体验,对岗位和职业对从业人员人文素养的要求把握不够;另一方面,人文教师缺乏医学专业知识和医学工作实践的体验。同时,专业课教师忽视在授课过程中贯穿人文素质教育,而人文课教师缺乏人文知识与工作实际和专业知识结合的能力。

(4)从学生自身来看,功利实用主义价值取向导致其对人文教育不重视。在“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理念引导下,一切有利于就业的显性知识和技能成为学生的关注点,而隐性的人文精神、情商等非智力因素常被忽视。

2 卫生高职院校人文教育途径

2.1 与时俱进,整合资源,大力开展医学人文教育

科学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自身的发展。传统的医学教育强调为生产力服务、为经济服务,强调职业训练,造就“医学技术人”,而忽略了培养“完善的人”。医学人才虽然掌握了医学专业知识,但却产生了心智与情感、知识与道德、科学与艺术等的分裂,制约了自身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这不利于社会的进步。所以,医学院校应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科学的思维判断能力和非智力素质,引导学生树立“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具备“敬畏生命、关爱生命、善待生命”的生命观,而这些也正是医学人文教育的终极目标。人文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发展的动态过程,伴随人的一生。因此,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营造人文关怀、尊重人性、呵护生命的良好环境。

2.2 合理设置人文课程,使人文教育贯穿医学教育全过程

确定将医学人文社会学的核心课程作为学生的必修课,并开设人文学科选修课(如西方哲学史、公共关系学、卫生法规等),确保人文课程比重。大力开展以培养人文素质为中心的校园文化活动,有组织地举办各种人文讲座、文化艺术节、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人文氛围。将人文教育贯穿医学教育的全过程,实现人文教育人人有责,全员参与、全过程培养的局面。医学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也要承担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责任,将人文精神体现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传授中,促使学生更好地认识与反思自己及其所从事的职业,为医学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回归提供最佳契机,实现“仁术”与“仁德”的完美统一[2]。

2.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良好的师德,丰富的情感,优秀的人文素质,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形成将起到长久的、潜移默化的作用。目前,许多医学高职院校中医学人文教师数量不足,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医学人文学科的复合型人才。专业课教师文史哲功底不深,人文课教师又缺乏深厚的医学基础,人文与医学不能相互贯通融合[3]。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就现实情况来看,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加强现有从事医学人文教育教师的知识储备,弥补知识空白点;学医的要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学文的要增加医学知识。专业课教师和人文课教师可以通过自学、互相听课、参加临床调研、专业实践等方式进行体验、总结和提高。鼓励教师更多地选择跨学科的研究课题,创造更多合作机会,为医学研究注入更多人文因素。另一方面,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走工学交替、专兼结合的师资培养道路。校内专任教师可以定期到临床、企业一线进行岗位实践,同时也可聘请行业专家参与教学或实践指导,实现“课岗融通,教、学、做一体”。同时,教师要注重人文教育内容、教学方法革新,注重课堂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体意识,最终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2.4 注重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建立科学评价机制

医学人文教育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上和书本里,要通过实践把医学人文知识内化为热爱人生、尊重生命、终极关怀的人文精神。人文素质教育需要通过社会实践逐渐地去体验、感悟。只有通过实践,医学生才能真正理解人文精神的含义,亲身感受和体验人文精神,从而产生人文情感。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深入社会、深入社区、深入基层,通过志愿者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群众疾苦,了解基层卫生状况,唤起他们的使命感与人文情怀,自觉地尊重患者的人格和尊严,发自内心地去关心和爱护患者。人文教育只有与实践结合,源于实践、融于实践、指导实践,才会真正发挥教育功能[4]。同时,医学人文教育应建立多元评价机制,包括课程成绩、见习实习、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工作表现等方面,形式上应采取学生自评、互评,教师鉴定、家长意见、用人单位反馈等方式进行综合评分。评价是一个系统、动态的过程,通过这种评价,一方面可以较客观、全面地了解医学人文教育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校及时调整和完善医学人文教育策略。

[1]曾祥福,盛瑶环,李启华.试论我国医学院校的人文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6(21):109-111.

[2]袁力,刘林祥.中美高等医学院校人文教育的比较及启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5):131-132.

[3]张亚斌,石凯,黄义玲,等.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的意义及对策探讨[J].社科纵横,2010,25(2):277-278.

[4]郝军燕.卫生高职医学人文教学模式探新[J].医学人文教育,2011,32(8):71-72.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卫生人文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卫生歌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讲卫生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