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耀丽,牟 星
(甘肃省卫生学校,甘肃 兰州 730000)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大众对口腔医疗健康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不仅要求口腔医师具备熟练的临床技能,还要具备专业技能。各种规模的独资、合资和私营的口腔医疗机构(口腔诊所、医院)在各地迅速发展起来。但是,它们中的大多数尚无能力完成各种类型的、高质量的义齿制作。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我国沿海城市(深圳、广州等),一种全新模式的口腔修复制作单位——义齿制作中心应运而生,并很快发展起来,逐渐成为社会化、企业化的一种经济实体,主要承担着遍布全国数以万计的口腔医院(诊所)的义齿加工任务。义齿制作中心采用来件加工的模式,按照口腔医师的设计为牙体缺损、牙列缺损、牙列缺失等患者制作各类修复体。
要培养口腔修复技师,不但要开展相关理论教育及实验教育,而且要及时进行适应市场需求的课程培训。为使我校口腔修复工艺技术专业的学生具备与企业需求接轨的专业技能,同时得到更好的就业机会,学校作为口腔修复技师培养的教育方,应结合企业需求和相关学科变化,适时对专业课程做一些适当的调整。
目前,口腔修复工艺技术专业人才在知识结构方面已能基本满足当前的技术需求,但随着近代口腔修复工艺学的发展,其专业理论的深度和必要的专业外语水平都不能达到要求。迄今为止,我国口腔修复工艺技术从业人员的最高学历仅为大专,主要以中专为主,人员结构普遍不合理,人才的培养和继续教育开展不够。为此,国家试图通过职称考试方式提高口腔修复工艺技术从业人员的理论水平。中华口腔修复工艺学专家委员会和各级学会近年来也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对从业人员进行在职培训。此外,近年来大量技术专著、多媒体出版物的问世,以及各级别的专业进修、专业讲座等的开展,为口腔修复工艺学的快速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无论中专还是大专的课程设置,其共同特点是“三多一少”,即课程总数多、公共基础课程多、医学基础课程多,口腔修复工艺技术专业课程少。就我校而言,2009级口腔工艺修复技术班的课程设置共35门,其中公共基础课18门,医学基础课9门,口腔修复工艺技术专业课仅8门。而国外技师学校的课程设置则迥然不同,日本齿科技工学校的课程设置共14门,其中主要是技工专业的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自学能力和适应能力,提高学生进入社会后的适应性,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目前,我校专业教师均为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长期的口腔临床学习使教师缺乏口腔修复工艺技术专业方面的技能,目前对教学知识的掌握也仅限于书本知识而非口腔修复工艺技术的实践技能。因此,对在课堂教学时的理论知识讲解多偏重于临床医师的技能,加之课本中的修复工艺技能知识偏少,会使学生产生“自己究竟是口腔医师还是技师”的疑问,并对自己定位模糊。导致即将毕业参加实习的学生以及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的学生,需要花大量时间重新学习技师技能,从而影响了企业对学生的认知度。
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口腔修复工艺技术专业的相关技能,就必须开展大量的实验。俗话说,“熟能生巧”。动手操作是提高口腔修复工艺技术专业整体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与市场人才需求接轨的重要指标。但目前我校口腔修复工艺技术专业教学受经费不足、实验器材缺乏等因素制约,学生在校期间无法在实验室完成教材要求的一些实验,如铸造支架的制作、烤瓷熔附金属全冠的制作等,技能得不到锻炼,动手能力相对较差。
目前,很多企业对口腔修复工艺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大,但在员工选拔及挑选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盲区,而学校在学生就业指导方面也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导致出现学生与实习单位专业不对口的现象。我校口腔修复工艺技术专业大部分在医院和诊所实习,只有少部分在义齿加工中心实习。这样一来,大部分学生掌握的是临床技能而非口腔技工要求的专业技能,导致一部分学生向口腔医师方向发展,从而造成口腔技工的流失。
目前,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及其他城市有很多现代化的义齿制作中心,它们拥有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为了满足临床医师对义齿制作质量的要求,企业都进行了细化分工,即按不同的制作工艺流程组成不同的专业组,如石膏组、雕牙组、排牙组、滴蜡组、车牙组等,普遍提高了各类修复体的制作质量,同时也对口腔技工提出了更高的专业技能要求。企业化义齿制作中心的工作模式与口腔医院制作室的区别主要有3点:(1)工作模式发生了变化,不再由一名技师独立完成整个工艺制作,而是将其优化为若干个环节,每个环节由专人完成。该种模式的特点是缩短了制作时间,又因为每个环节有专人把关,从而提高了修复体质量。(2)义齿制作中心具备广泛对外加工的接件能力,满足了社会需求,如技术难度较高的瓷修复技术已通过义齿制作中心普及到地县、社区医疗诊所中。(3)义齿制作中心的专业化特点很容易与国际著名的大型企业集团、技术中心发生横向联系,能很快获得最新的科研成果并转化为生产力。同时,一些大型的义齿加工企业还开展针对海外客户的加工业务,客观上提高了制作水平。
此外,一些企业还设立了自己的义齿制作培训中心,并作为培训基地专门为大、中专院校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从而推进了校企合作。
学生在校期间学到的理论知识大多偏向于口腔临床技能知识,对口腔修复工艺技术专业技能知识的学习与实践相对偏少,而企业所需的恰恰是专业技能过硬的实用型人才,这导致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出现偏差。
这样的偏差使得学生在实习和今后工作中,需要花费一定的精力学习技能知识,不但使学生降低了对学校教育的信任度,而且让很多毕业生在激烈竞争中难以“一技傍身”。
由于学生掌握的大部分是口腔临床知识,并且实习也多是在医院和诊所,导致许多学生误认为自己从事的是口腔医师而非口腔技师工作。但学校的培养目标是“技能型高素质劳动者”,因此出现了定位偏差。
这样的偏差对学生今后的职业规划造成了一定影响,在边工作边调整的过程中,不但会使学生丧失一次性就业成功的机会,也会在今后的就业和可持续发展中出现偏差,从而无法使学校和学生、学生和企业实现供需“双赢”。
在保留现有课程设置的基础上,适当删减教材中的临床知识,增加专业技能知识;根据企业所需编写校本教材,让学生明确自身作为口腔技师的定位,确定职业发展方向。
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学习国内口腔修复工艺技术专业的最新技术和知识,按照市场人才需求的标准,对课程进行实时调整,并在学生实习前夕根据实习过程中可能运用的技能和知识进行专门培训,打好基础。
目前,国内部分院校的口腔医院拥有现代化设施,拥有国家、卫生部和省(市)级各类实验室,拥有著名齿科设备材料厂家生产的高精尖设备及优质齿科材料等强有力的硬件支持;并与国内外厂商及口腔医学专业人士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能开展包括牙齿和口腔软硬组织缺损的所有项目的口腔修复工作。这些院校是口腔修复工艺技术专业学生、修复义齿制作技术人员全面掌握修复技术的重要培训基地。
学校应结合国内最新的口腔修复工艺技术对专业教师进行前期或定期专业技能培训,使教师掌握口腔修复工艺技术相关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从而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相关技能。
古语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全面提高学生在口腔修复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就必须加大教学经费的投入力度,掌握并了解目前国内主流的口腔修复工艺技术和操作设备,购入可用于教学的实验器材,并增加教材要求的实验设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学生将来进入社会更好地发挥专业技能打好基础。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明显区别在于前者更注重教育和生产的直接联系。这种联系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企业生产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的“人力支持”,职业教育发展也离不开企业的“动力支持”。因此,发达国家非常重视职业教育与企业的联系。在美国,工商企业界与学校共同合作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称为“合作职业教育”,学生一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课程,另一部分时间在工商企业界从事实际工作,学习与工作交替进行。在德国,职业教育更是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政府设立“产业合作委员会”,对企业和学校双方进行控制和监督。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企业进行实际操作技能培训,接触的是企业最新的设备和技术,培训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生产性劳动。同时由于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学习,使学生和企业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大大降低了培训后失业的风险。
就我校而言,在做好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基础上,应及时发展与企业的战略合作,加强校企联合。除了尽可能将学生的实习安排在义齿制作中心外,更要为学生的就业拓宽渠道。要想与对口企业的专业要求接轨,就必须建立属于学校自己的义齿制作中心,即“口腔修复制作中心及科研基地”。
另外,还可利用学校的口腔门诊,将日常的口腔修复工艺技术工作等基础技能工作独立出来,成立直属于学校管理的“口腔修复制作中心及科研基地”。该基地除完成原来的工作职能外,还应起到两个新的作用:(1)修复体的制作:为学生提供面对面的修复体制作演示及动手操作。(2)口腔修复工艺学研究: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研究最新的口腔修复工艺技术并用于教学和人才培养。
总的来说,为适应口腔医学行业发展,使我校学生能在全国口腔修复企业中更好地就业,应加大对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力度,为其成为有一定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的高素质实用型口腔技工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全面提升我校在口腔修复工艺技术专业教育领域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