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城发展途径初探——以广州大学城体育教学资源共享研究为例

2012-03-19 08:32钟晓雄吴建华
关键词:大学城资源共享广州

钟晓雄 吴建华 张 燕

一、前 言

1999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迅速发展时期,持续的扩招,使高校教育资源日趋紧张,内涵式的发展道路已难以满足各方面的需求。导致高校办学资源严重短缺,高校因其办学的特殊性,唯有通过扩大校区或异地建新校区的方式来满足高等教育扩张的需求。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兴起了大学城建设的热潮。从南到北,建设大学城一时成为众多省市发展高等教育、整合资源优势、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质量的重要举措。自1999年9月,廊坊东方大学城拉开序幕,北京、上海、广州、山东、杭州、吉林、辽宁、云南、武汉、兰州、南京、无锡、常州、苏州、福建、新疆等地50多个大学城纷纷建成。大学城的兴起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大亮点,其特点是:办学集约化、格局开放化、功能城市化、后勤社会化、资源共享化①陈维彬:《温州高教园区教育资源共享的实践与探索》,载《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第1~3页。。其办学理念和管理运作模式,无疑在拓展高等教育资金来源渠道、改革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整合资源优势、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质量、促进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改革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和教育体制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从国外大学城的发展情况看,资源共享已经成为大学城协调发展的催化剂,其开放性、共享性是大学城发展的主要特点。而关于广州大学城教育资源共享问题,广东省、广州市政府为了发展高等教育,斥巨资300亿打造了广州大学城,在规划时就进行了科学的设计,“各校相对独立,而教学资源共享”是广州大学城的建设初衷。那么,经过三年的实践,广州大学城在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方面,情况究竟如何呢?本文试图通过对广州大学城体育教学资源现状的调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探索一条促进教学资源多元化共享的途径,并利用此途径来寻找大学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广州大学城实现体育教学资源共享的优势分析

(一)体育人力资源的优势

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曾经讲过一句名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①梅贻琦:《教授的责任》,载《梅贻琦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24页。。确实,广州大学城的10所高校如果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资共享,则此校之“大师”亦将为诸校之“大师”,对大学生的培养亦将“功莫大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②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参见 http://xhongcom.diy.myrice.com/pagel/fagui/newpage5.htm。。

从广州大学城高校体育人力资源来看,目前共有体育教师458人,有体育学理论教师,也有术科专业的教师,经过多年的建设,这支队伍拥有一批在广东省乃至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专家、学者、学术带头人和优秀体育教师,如华南师范大学现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名,中国体育发展战略研究会委员2名,教育部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3名。广东工业大学有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1人,广州大学有广东省教育厅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2人。另外,大学城内10所高校还开设各种门类的普通体育课,可以说,体育人力资源具有层次高、种类全的特点。

从学科方面看,不仅拥有体育学学科的教师,也有体育运动专项的教师。如: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现有体育学一级博士点、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运动训练学等硕士点、民族传统体育硕士点和国家体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运动训练本科专业和运动与休闲本科专业;广州大学体育学院现有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体育教育硕士点、体育训练学硕士点;华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设有运动训练本科专业;中山大学设有体育教育训练学(包括体育教育与管理、运动训练与管理两个专业)硕士点,广州中医药大学招收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保健体育与健康教育方向),教授这些专业的教师,不仅具有较好的理论水平,也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更因其所在学校的专业特色,使其具有不同的培育方向,如果实施人力资源共享,将有助于共享体育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因此,实施体育教师资源共享将有助于体育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从职称结构来看,中山大学体育教师中拥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占29.5%、华南师范大学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占到75.86%、广东工业大学占到37.09%、广州中医药大学为31.03%、广州大学占41.55%。总体来看,广州大学城的10所高校,有42.79%的体育教师是副教授以上职称。

根据教育部对各级学科高级职称配置的相关规定,对比广州大学城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称现状,可以看出,广州大学城普通高校体育教师高级职称的比例已超过教育部标准,教授职称人数占全体教师比例的8.95%,副教授占33.84%,这一数据反映出广州大学城储备了优秀的人力资源,他们将为广州大学城高校体育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本支撑。

从学历结构特征看,具有硕士和博士学历的教师已达50.22%,说明广州大学城体育教师具有较高的学历结构。

从专业结构特征看,广州大学城共有体育教师458人,讲授体育学的教师39人,其它422人按其第一专业特长统计,以传统的田径和三大球技能为主体,辅之其他专项技能;如田径专业有28人,占6.1%,篮球、排球、足球占41.3%,网球4.1%,乒乓球6.1%。我们在访谈中了解到,有的高校因教学实际需要调整个别教师的专项技能,但仍难以满足学生体育学习的需求。从这可以看出,广州大学城体育人力资源共享的重要性。也就是说依托10所高校已有的体育人力资源优势,使一所高校的名师变为10所高校的名师,真正发挥名校、名师、名课的优势,使传统的单一学校的学生受益,变为10所学校的学生普遍得益,这不仅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也有利于提高各高校的体育教学质量。

(二)广州大学城体育场馆资源优势分析

体育场馆资源是高校体育资源中物力资源的具体体现形式,是保证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运动队训练所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是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具体措施,也是检查、评估、规范学校办学工作的重要内容。

广州大学城目前建好的体育场馆一共有496个。分布在10所高校和广州大学城中心区,有400米标准田径场19个,篮球场167个,排球场61个,羽毛球场115个,网球场84个,游泳池17个,沙排场4个,足球场17个,综合馆9个,练习馆2个,高尔夫球场1个。可以说,在方圆43.3平方公里的范围拥有如此之多的运动场馆在国内是为数不多的。这些场馆的建设风格各异,设备先进,有利于10所高校开展体育教学、运动队训练、课外体育活动,以及承办国内外大型比赛。广州大学城目前学生总人数约为15万人①梅志清:《广州大学城学生人数》,载《南方日报》2006年01月23日。。据何胜南研究,广州大学城各高校现有体育场地设施总面积约227100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占有面积为1.419平方米,高出全国体育场地平均水平(1.03平方米)②何胜男:《广州大学城大学生使用体育场馆设施的调查研究》,载《科技信息》2007年第19期,第131~132页。。

从以上分析看出,广州大学城拥有优秀的人力资源,丰富的物质资源,但因各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情况不同,不同高校所拥有的体育师资情况不同等原因,单从某一高校来讲,还较难满足学生体育学习的需求,因此,迫切需要通过资源共享来解决这一问题。

三、我国大学城发展对策

由广州大学城上述教学资源共享的实例,可以提出如下相关大学城发展对策。

(一)确立大学城教学资源共享的指导思想

本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通互助、资源共享的原则,确立大学城教学资源共享的指导思想:即“各校相对独立,共知共建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服务社会”。

(二)构建大学城教学资源共享管理机构

为了确保大学城教学资源共享工作的顺利进行,建立一个权威性的大学城教学资源管理委员会十分必要。由于大学城各高校在行政方面相对独立、办学的层次不同、教学资源各有所长等因素的影响,教学资源共享工作往往难以实施。因此,唯有成立一个权威的行政管理部门大学城管理委员会才能发挥超乎学校的宏观调控作用。

(三)实行学分制,实现课程资源共享

学分制的选课制度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修一些本校没有或其他高校质量较高的课程,通过课程的互选达到资源的共享。考虑各校在制定学分上的差异,建议大学城内构建统一或相容的学分制。首先,要建立共享课程的认定与管理制度。其次,确定选课的范围和比例,选课应有一定的度,既能保证课程资源共享又能体现各校特色,保持其独立性,其推行应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1.共享特色课程

在各校办出自身特色课程的基础上,也可以由多校联合推出共享特色课程,做到既体现各校的特色,又具有一定的“名牌感召效应”。各高校依据学校自身特点推出体育类精品课程或者特色课程,如依托华南师范大学拓展体育人文社会学类的课程;依托中山大学和广州中医学院拓展强身健体、修心养生、中医保健、营养康复类课程,10所高校联合开展定向运动、攀岩、旱冰、街舞、瑜珈、桥牌等健康化、娱乐化、大众化、个性化的新兴运动项目。通过开设不同特色的课程,发挥学校特色,真正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使大学城的教学活动丰富多彩。

2.共享理论课程

如广州大学城根据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第八条关于“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运动实践教学中注意渗透相关理论知识,并运用多种形式和现代教学手段,安排约10%的理论教学内容(每学期约4学时),扩大体育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的精神,开展理论课程的共享。联合开设体育理论课,不仅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能促进体育教师的理论素养。

3.共享专业选修课和辅修课

大学城内招收相同专业的院校可以联合开设该专业的学习课程,以培养复合性人才。如广州大学城依托广州中医药大学开设运动创伤与防治、运动医务监督、中医基础概论、针灸学、传统养生等课程,依托华南师范大学开设体育人文社会学学科、运动人体学科等课程,都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共享高水平学术讲座

把知名专家讲座的信息通过网络、各高校的宣传栏、广播等形式进行宣传,吸引师生前往聆听,让广大师生了解相关专业学术研究的前沿信息、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这样,既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生活,活跃校园学术气氛,也有利于学术的交流。

(五)共享公共设施

广州大学城各高校应充分开放现有的体育场馆、图书馆、博物馆、实验室、食堂等设施,在大学城管委会的领导下,对大学城内的师生开放,并根据市场机制,适当收取一定费用,促进共享工作的开展。

(六)共享专业教师

通过建立师资共享中心,各高校可以根据工作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本校所需的教师;也可在网站上发布招聘启事或通过网站了解其他高校可供招聘教师情况。实践中,若一所院校单独聘请专业教师,其费用往往较大。如果采取两校互聘、多校合聘、或兼职、或短期工作访问的方式,不仅减少费用,也有利于人才的流动。这种形式,对学校而言,可加强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交流;对教师而言,可使他们了解同行在不同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情况;对学生而言,可使他们接触到更多老师的教学风格,扩展其视野。

(七)共建高水平特色学生社团

大学城内各高校可以集中资源,优中选优,组建高水平的特色学生社团——各色运动队、辩论队及其他社会团体。如广州大学城各就高校组建了不同的高水平运动队多支,其中有华南理工大学的田径、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网球队;广东工业大学的男子篮球、足球队;中山大学的田径、游泳、排球、篮球、击剑队;华南师范大学的田径、游泳、武术、网球、羽毛球队;广州大学的女篮、毽球、田径队等。这些运动队不仅有利于最大范围地选拔优秀的运动员,也有利于各高校之间相互学习、交流,有利于运动队的建设和运动水平的提高。

总之,充分挖掘大学城的优势资源,统一思想,构建机构,实施教学资源共享、学术讲座共享、公共设施共享、师资共享及共建高水平学生特色社团是大学城发展的重要路径。

猜你喜欢
大学城资源共享广州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没有叫停!广州旧改,还在稳步推进……
福建省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117平、4房、7飘窗,光大来惊艳广州了!
9000万平!超20家房企厮杀! 2020年上半年,广州“旧改王”花落谁家?
多彩广州
“首届中国钢琴音乐周”在我校大学城校区举行
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
大学城经济对城镇化影响初探——以呈贡大学城为例
测量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