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批评的缺失及应对策略

2012-03-19 07:59:20王晓英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文学批评网络文学作家

王晓英

(武汉纺织大学 传媒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网络文学批评的缺失及应对策略

王晓英

(武汉纺织大学 传媒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十二年来网络作家风起云涌,网络作品姹紫嫣红、蔚为大观。网络文学批评与网络文学却没有同步发展。本文对网络文学批评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了梳理,从文学批评主体、批评对象、批评方式等方面探求批评缺失的诸多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

网络文学;网络文学批评;缺失;应对策略

自1998年《第一次亲密接触》在互联网上发表与走红,迄今已十二年。十二年来,网络文学写手们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肆意狂欢着“话语”并宣泄自己的激情,网络作品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涌现,青春、校园、玄幻、历史、穿越……各种类型不拘一格的作品在网络上姹紫嫣红、蔚为大观。与此同时,大量网络文学网站粉墨登场,成批书商将视线转向了网络,影视、动漫与网络开始亲密接触。中国网络文学的强势发展,正如邵燕君预言的“如照此势头发展下去,十年之后,中国当代文学的主流很可能就是网络文学。”网络文学如此坐大,但是一直未引起学术界的正视。网络文学批评在热闹中呈现出明显的冷清和寂寥,与网络文学没有同步发展。文学批评从文学实践出发,又反作用于文学实践。它能影响作家认识和理解文学的性质、特点、规律,从而影响创作的发展;它还通过对作品的分析、评论,影响读者对文学的鉴赏和理解,从而直接关系到文学的社会作用的发挥。达到时代先进水平的文学批评,不仅对同时代个别作家作品起到支持、鼓励和指导作用,而且对同时代作家的创作思想、创作倾向产生很大影响,甚至能改变一代的文学风尚和创作风格;不仅能提高读者的接受能力和艺术趣味,而且能帮助、促进一定时代审美理想的建立和形成。批评与创作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失去文学批评的网络文学注定是难以完成漂亮的飞翔。

一、网络文学批评的发展历程、现状

对网络文学批评发展的历程加以研究,可以遁着网络文学的发展轨迹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时期,即网络文学的萌芽期(1991——1998年),是网络文学批评的“自说自话”时期。这个时期,“上网是一种时尚生活而非实用主义”。上网写作的多是初学者和名气不大的业余作者。他们多是整齐划一地聚集在榕树下、黄金书屋、橄榄树、亦凡网等文学网站,在属于自己的虚拟网络空间中肆意宣泄着自己的激情,创作了大量的网络诗歌和小说,但是并没有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传统的纸质文学创作与评论主体的作家、批评家、学者对这一新生的文学现象持着十分谨慎、保守的态度,呈现出明显的“失语症”。因此,从文学批评主体看,这个时期的文学批评者主要是网络写手自身,其中最著名的有湖北的元辰、吴过等几位。他们以评点的方式进入文学批评领域,这种感受性批评是直观的、感悟的、片段的、甚至是个人情绪化的判断与评价,对网络文学的评论难免处于表面化和局部化的层面,缺乏深刻化和系统化的阐释。

第二个时期是网络文学的疯长期,从1998年至今。这一时期,网络文学批评也随着网络文学的疯长进入了“众说纷纭”时期。网络文学从最初的小众集结到了现在的大浪淘金,据2009年4月发布的“第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中国成年人使用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等各类数字媒介阅读率为24.5%,其中更有约2.8%的人只阅读数字媒介而不读纸质书。此外,颇具影响力的“小说阅读网”、“潇湘书院”、“逐浪网”等网站也竞相争鸣,几家网站的日访问量相加超过了7000万次。而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单是盛大文学旗下的 3个文学网站,每天点击量就接近4亿次,平均每天有近千人为其写稿。长进期还以一大帮名人建立文学博客为标志。雷达、谢有顺、李敬泽、王安忆、方方、余华等著名作家、评论家都建立了自己的博客。这一时期,网络文学的批评主体已经从单一的网络写手自身扩展到传统纸质文学评论家、纸质文学作家、高校教师等,代表人物有欧阳友权、张抗抗、李寻欢等人。他们围绕着网络文学从不同的角度予以阐发,在某些领域有了进一步的开掘,推动了网络文学的发展。但是由于缺乏针锋相对的“争鸣”气氛而最终成为了一片“喧哗声”。这一时期,网络文学评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一)对网络文学概念的界定

什么是网络文学?网络文学是否是一种新的文学现象?如何界定它?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是进行网络文学研究的前提。存在着以下主要观点:一、指经电子处理后所有存在于网络上的文学作品,即广义上的网络文学,把网络当作文学的一个传播媒介。二、指发布于互联网上的原创文学作品。网络作品经过电脑制作并在网络上首发,它对创作方式进行了限定。三、通过电脑创作或通过有关电脑软件生成的、进入互联网的文学作品,指脱离了网络的环境而无法生存的文学作品。以这些观点为代表,这一时期有关网络文学批评的文章几乎无一例外地涉及对这一问题的探讨,虽然至今网络文学仍是个具有争议性并且目前尚无定论的概念,但对什么是网络文学这个问题的探讨,形成了网络文学评论中一道色彩最为浓重的风景。

(二)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区别

网络文学不同于其他文学的外在形式有很多,载体的不同、写作工具的不同、发表的手法的不同、阅读方式的不同、语言的不同、句式的不同、传播的方式的不同等等。由这些外在形式可以推断出写作主体视野、心态、思维方式和表现方式的不同。何志钧、于洋在《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之比较》一文中,认为网络具有非垄断性、超文本性、机械性、直露性等特征,在载体形式、题材内容、创作态度和审美趣味方面亦有别于传统文学。欧阳友权在《网络文学:挑战传统与更新观念》一文中认为网络文学具有五个基本特征:作家身份的网民化,创作方式的交互化,文本载体的数字化,流通方式的网络化,欣赏方式的机读化。大多数论者都倾向于将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区别开来,并从二者的比较中来看待网络文学的特征。

(三)网络文学究竟是垃圾还是文学的进步

在2010年4月7日的第八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举行的题为“网络时代的文学处境”研讨会上,作家麦家一语惊人:“网络文学99.99%是垃圾。”麦家网络文学“垃圾论”一出,立即引起文学界的强烈反响。支持者们认为,网络文学已经偏离了文学的范畴,只是商业利益驱使下的“快餐文化”,是没有营养的低俗文化。网络文化打着“低门槛儿”、“全民文学”的牌子容纳各种没有文学价值的文本,制造了大量的网络低俗文化。而网络作家大军中能称之为“作家”的实属少数,大多只是善于“码字”的写手。以作家铁凝、莫言为代表的许多中国传统作家却表示支持网络文学,认为网络文学是生命力旺盛的文学新事物,人类进入网络时代后,网络文学的繁荣是时代的需要;网络文化形成的文化产业链,带动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网络文学民间创作的自由性、作品内容的个性化给文学界带来了新活力,低门槛儿的特点为更多热爱文学的人提供了展示平台。[1]网络文学究竟是垃圾还是文学的进步,尚未有定论,但是网络文学何去何从已经引起了各方关注。2010年5月20日,在网络文学研讨会上,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冰表示,繁荣发展我国网络文学是义不容辞的责任。2010年,湖北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不仅在全国首开先河成立了湖北网络文化协会文学分会,还成功举办了两次网络小说作品大赛,发掘并推送了一大批优秀写手和作品。2011年,长江出版集团组织专家、作家召开“湖北网络文学繁荣与发展研讨会”,专门研讨了如何网繁荣与发展网络文学的问题。

二、网络文学批评存在的主要问题

纵观网络文学批评的历程和现状,当下网络文学批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传统研究者对网络文学批评重视不够,参与较少网络文学的研究队伍主要来自文艺学专业出身,在有关网络文学的硕士学位论文中,只有有限的几篇的作者是来自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这导致对网络文学的研究偏重理论,而对网络作家、作品作出深入分析的研究文章很少。一些重要的网络文学现象、作家作品没有进入其研究的视野。从已发表的作品评论来看,大多数是浮光掠影的印象式评点,且大多表现出一种居高临下的批评意味,缺乏深入的学理性的分析。蔡骏、慕容雪村、安妮宝贝、宁财神、李寻欢、今何在、明晓溪、萧鼎、当年明月等作家已经在读者群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基本上没有进入批评家的视野,相关的作家专论、作品专论只能见到有限的几篇,这与他们的创作成就是不相称的。

二是传统研究者的批评缺乏网络感。他们对网络文学作品是持批评态度的,所持的建设性态度也大多是从学理出发的,欧阳友权、南帆、黄鸣奋等人的网络文学研究偏重网络文学的理论建构,相关的作家、作品只是少量的充当其理论框架的例子。以湖北为例,湖北少之又少的网络文学评论是由传统作家、评论家来承担,甚至连网络原创文学作品大赛的评委都是由从未涉及过网络的传统作家来承担。这些作家不熟悉网络环境,不可能构成网络文学评论的主体。

三是网络批评者普遍素质不高,缺乏学术理性。网络文学的评论必须要由网络环境来催生。但是活跃于网络的人大多都是网络文学的书写者或阅读者,热心研究者甚少,缺乏基本的文学训练,思想艺术水平参差不齐。网络文学的评论主要存在于感性层面,流于口水评论,缺乏理论深度,因而对作者缺乏指导性,对读者也缺乏引导性。

三、网络文学批评缺失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如前所述,网络文学批评存在着严重的缺失,造成这种缺失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文学批评对象的模糊和不确定性。在网络中读到的作品从来源上讲,既有原始的,也有纸质作品转化为电子版的;从作者方面讲,既有一个作者创作的只有一种结局的作品,又有众多作者接力的有多种情节发展线索的多结局作品;从体裁上讲,既有按传统体裁划分标准创作的各种规范化作品,也有无论如何也无法分清属于哪一种体裁的作品;从艺术水平上讲,既有高水平的作品,但大多数缺失不讲任何技巧的作品。[2]另外,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空间,一个开放的平台,写作者发表作品用的多是网名,且随时可以更换,这就造成了研究者无法确定研究对象的真实身份和作品。再就是,当写作者对其作品进行修改后,系统会自动用新文本覆盖代替旧文本,使研究者无法对比作品修改前后的状况。因此,研究者关注的作品,也只能是那些很出名、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排名数一数二的作品,可谓在浩如烟海的网络文学中,研究者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3]

其次,文学批评主体中高素质的评论家和作家缺少。目前,尽管大众批评在网络上已经成为一种气候,但高素质的评论家和作家进入网络文学研究的依然不多。江汉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著名文学评论家吴艳认为学院派评论家们甚少介入网络文学评论是因为:一,不屑关注网络文学。由于网络文学是粗放经营,很多人都认识到网络作品文学性含量不高,这使很多批评家不屑于涉足网络文学研究。当年严家炎在北京大学开设金庸的研究课程,曾遭人取笑。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界,通俗文学作家只有张恨水、金庸等人得到了研究界的重视,多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通俗文学作家基本是一片空白。二是不敢介入网络批评。在网上跟帖发表评论后引来的辱骂和嘲讽,让人伤不起;三是不愿介入网络文学评论。一方面,每年高校对教师的科研量有一定的要求和考核。在网络上发表评论,目前还不被高校认可为成果。另一方面,网络文学研究研究的难度很大。中国目前有数千家文学网站,这些网站到底刊发了多少文学作品,目前无从得知,初步估计,国内文学网站每月推出的新作就达上万部。这么庞大的数量堆积,对于研究者的阅读精力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再次,网络文学批评标准的虚化。众所周知,在文字产生之前,存在着漫长的口头文学历史阶段。伴随着诗歌、神话、历史传说创作活动,必然有接受性的口头批评活动。虽然不具备理论的水平和形式,却是使文学不断得到接受、传播、确认的不可缺少的一环。传统的文学界存在着潜在标准,即文学批评的主体应该是专门的理论家或者进行评论的作家。网络时代的批评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对口头批评时代的回归。因为在虚拟的空间里,自由和平等已经成为现实。网络媒介不仅使文学创作更加千姿百态,也为大众批评提供了新的存在方式。但是,这些大众批评家们只在于发表自己的感受和判断,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通过网络告诉他人自己的想法,缺乏社会承担感、理论学术修养,既不规范,也不专业。传统的文学批评标准在网络文学中被大大地虚化了。网络批评似乎不存在主流意识,文学与历史的统一标准不再是批评者的自觉意识,文学的独立性也不再被要求,与之相关的各个层次的关于语言、结构、形象、叙述、描写等传统的文学批评范畴也难以成为评价的标准视角。[4]

网络文学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这几乎已经不容置疑。当前网络文学批评现状不理想、理论阐释缺席或滞后,也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那么,如何推动网络文学批评的发展呢?笔者认为:一是要高度重视发展网络文学批评。更多的专业文学研究者应该参与到网络中来,以网络文学特有的方式参与其批评活动,提升网络批评的水准,引导网络文学批评健康发展。各级作协这样的专业组织可以设立网络文艺研究会,鼓励批评家积极从事网络文学研究。二是网络上从事业余批评的写手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学艺术修养,掌握基本的批评方法,开展理性批评,提升批评水平,这样才有公信力和学术价值。因为网络文学评论和传统文学评论的重要区别在于,网络评论者首先必须是一个参与创作、阅读和评论传播的网人、一个网络文学活动的自觉者,而不像传统评论那样可以仅仅是一个阅读者。三是建立符合网络文学自身特性的审美标准和批评标准。目前,合理的、科学的网络文学评判标准尚未建立,笔者认为,不管承载文学的媒介如何,文学的本质从未改变过。文学的特性不会因为媒介的改变而改变。一部好的网络文学作品和传统的文学作品一样,必须是文学价值上的成功。但是,网络文学的评价标准必须考虑到其与纸质文学不同的网络特征。复旦大学教授顾晓鸣认为:网络文学艺术的发展,必将带来语汇的变异,促进人类话语权、书写权、知识权的进步。希望评论界与网络文学爱好者共同努力,制定出一个合理的、科学的网络文学评判标准,正确引导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5]

如今,网络文学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一支充满生机活力的新军。文学是需要批评和评判的,网络文学也离不开批评与评判。没有了批评和评判的文学,文学就会丧失了他的生机与激情,文学就停止进步了,文学的社会功能就会受到限制和伤害。只有处于批评之中,网络文学才会有更大的进步和提高,并随着批评界批评力度的加强而日趋完善。因此,网络文学的现状亟待网络届、文学界有识人士的共同关注、共同努力,为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培育一个良好氛围。

[1] 马季. 网络文学:中国当代文学第二次起航[N]. 人民日报,2011-04-19.

[2] 伍恒山,雷默.各路文化名家谈网络文学:电脑与网络写作[M].北京: 作家出版社,2001.

[3] 刘萍. 由网络文学“垃圾论”引发的思考[N]. 河北日报,2010-05-24.

[4] 赵慧平. 网络时代的文学批评问题[J].人文杂志, 2005,(2).

[5] 吴晓明. 网络文学创作述论[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0, (4).

Lack of Network Literature Criticism and Countermeasures

WANG Xiao-ying
(School of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3, China)

In the past twelve years, the network writers have been raging like a storm, the network works present a splendid sight, and gained prominence overnight. The criticism of network literature and network literature witness no synchronous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criticism of network literatur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current situation, from the subject of literary criticism, we explored the reasons of the the lack of criticism and put forwards countermeasures.

Network Literature; Network Literature Criticism; Lack; Countermeasures

I206

A

1009-5160(2012)-0012-04

王晓英(1972-),女,副教授,研究方向:文学、美学.

猜你喜欢
文学批评网络文学作家
文学批评新生代
作家的画
文学自由谈(2022年5期)2022-09-28 11:29:44
作家谈写作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小说月报(2022年2期)2022-04-02 03:10:32
倡导一种生命理想——论谢有顺的文学批评及其文学批评观
对待网络文学要去掉“偏见与傲慢”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3:26
网络文学竟然可以这样“玩”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3:24
揭秘网络文学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3:16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自成体系的文学批评
华中学术(2017年1期)2018-01-03 07:24:05
网络文学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