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开设职业素质课程的思考

2012-03-19 01:54
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21期
关键词:职业道德卫生岗位

李 晖

(北京卫生学校,北京 100053)

教育部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20年)中指出,应加快培养数以亿计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必要文化知识、熟练职业技能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大的智力支持、技能支撑和人才贡献[1]。我校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承担着为北京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技能型、服务型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在加强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可以通过开设职业素质课程来加强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

1 职业素质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1.1 行业发展的需要

通过对我校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2008—2010届毕业生的调查问卷显示,本专业90%以上的学生在各级医院检验科就业。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加强卫生系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卫生部早在1988年就颁布了《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提出了医务人员在进行医疗活动时必须遵守的7条思想和行为准则,并将医务人员医德考核结果,作为应聘、提薪、晋升以及评选先进工作者的首要条件[2]。2011年我们在对毕业生就业单位进行调查时了解到,单位在录用人员时,有40%以上的用人单位是将职业态度作为是否录用的首要条件。说明用人单位对人才从单一的专业技能要求,开始转向以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为前提的综合素质要求,这就需要学校的职业素质教育工作能够适应卫生行业的发展,使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能够满足职业岗位的要求。

1.2 学生成长的需要

2009—2011年连续3年对我校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只有54%的学生是自己填报的中招志愿,有23%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是理想专业,有20%的学生对专业有所了解,只有6%的学生喜欢所学专业。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在入学时,大多数不了解也不喜欢所学专业,上中职学校是无奈的选择,更谈不上对将来所从事职业的了解。中职新生不仅文化基础薄弱,同时没有学习目标,对未来感到茫然,对将来从事的职业缺乏认同感,导致学习缺乏动力,学习积极性较差,特别在入学第一年,普遍不知道自己应该学些什么,怎么学,以及为什么要学,课程考试不及格率较高;此外,也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相距甚远。中职生正处于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是良好道德和健全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对他们进行良好职业素质教育的最佳时期[3]。德者,立身做人之本,乃事业之基。职业道德是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既是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要求,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4]。教育的责任之一就是对学生的发展负责,“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理念,它要求从学生的终身发展着眼。学生作为将来的医务工作者,从事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救死扶伤的崇高职业,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2 职业素质课程开设的构想

2.1 课程开设的目的

针对中职生在入学后出现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象,职业素质课程主要向学生介绍行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发展前景,使学生对将来所从事的职业有所认识,产生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并明确职业岗位对情感态度、能力品质方面的要求,帮助学生尽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确定好自己的职业目标,从而明确学习目的,尽早进入学习状态。

2.2 课程开设的内容

2.2.1 认识职业 主要介绍行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将来的发展趋势,就业方向与前景分析,职业岗位对人员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要求,专业课程设置等,使学生对自己将来要从事的职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产生职业认同感,激发学习兴趣。

2.2.2 职业生涯规划 在学生对将来所从事的职业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理想,确定职业目标,客观地对自身条件和客观环境因素进行分析,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规划自己的未来,并确定在校学习期间每一个阶段的目标,对学习充满信心,激发学习的动力。

2.2.3 职场规章制度 主要介绍国家针对医院检验科制定的法律法规,如《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关于检验人员素质与能力方面的行业要求,如《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ISO 15189-GB/T 22576),使学生能够自觉遵守相关规定,能够遵循行业严格的规章制度,培养学生岗位适应能力。

2.2.4 职业素养 卫生部科教司在《关于加强卫生职业教育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积极推进卫生职业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卫生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积极推动卫生职业教育从单纯的计划管理向卫生人力资源市场引导转变,从传统的专业划分向职业岗位划分转变;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突出以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救死扶伤、团结合作、人文关怀等为主要内容的卫生职业道德教育;深化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5]。

2011年我们对93家用人单位就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职业岗位所需的职业素质进行了问卷调查,用人单位认为该专业需要的职业能力依次为适应岗位能力、沟通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及创新意识等;需要的职业道德与态度依次为工作责任心、团队合作精神、诚信度、适应能力、组织纪律性等。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可以将卫生部关于卫生职业道德的要求和职业岗位需要的职业素质作为职业素养教育的主要内容。

2.3 课程实施的途径

职业素质课程教学应摆脱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理论,缺乏实践体验的模式,不能让学生只局限于理论层面,而应在形式上有所创新,为学生创设职业素养体验、感悟的环境与氛围,由学生自我建构,从感受职业素养、认识职业素养,到逐渐形成职业素养。

2.3.1 专题讲座“认识职业”、“职业生涯规划”和“职场规章制度”专题部分可聘请行业专家和本校本专业优秀毕业生进行专题讲座,专家的权威性和对行业的深入了解,可以使学生更加信服;而优秀毕业生的亲和力、自身成长经历和成功经验,可以给学生以借鉴,也能使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更好的规划。

2.3.2 案例分析 选用实际工作中的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领悟其中的含义。例如,某实习生在使用玻璃烧瓶时未按照要求外加一个布套,结果在操作过程中发生意外,玻璃烧瓶破碎后的碎片溅入眼中,导致其右眼失明。用这个例子让学生领悟严格遵守《岗位操作规程》的重要性,这比单纯的理论讲授更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2.3.3 实践感悟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对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而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都来自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6]。为此,可以安排学生到医院检验科实践,并给出实践任务,提出实践的具体要求,让学生到真实的职业场所去感悟和体会,体会工作人员应该遵守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学习如何与同事合作、与病人进行沟通,体会责任心和服务意识的重要性。

我们在设置职业素质课程时,不能忽视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地位,不能只重视知识和行为规范的传授,还应注重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参与程度,并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亲身体验,使其将所学知识内化为所知并进一步外化为所行,成为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勤奋好学、积极进取的卫生行业所需的劳动者。

[1]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S].教职成〔2010〕13号.

[2]卫生部.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S].1998.

[3]汤双兵.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内容重要性的分析和思考[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1,28(2):104-105.

[4]任勇.现代中职生成才导向[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

[5]卫生部.关于印发加强卫生职业教育的指导意见的通知[S].卫办科教发[2006]168号.

[6]沈建林,沈红元.处理好六大关系 提升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水平[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7):23-24.■

猜你喜欢
职业道德卫生岗位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问题
卫生歌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
讲卫生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