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金玉
(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甘肃 平凉 744000)
大多数医学高职高专院校的传统专业主要为临床医学、护理等,由于办学历史悠久,招生人数多,无论师资还是实训条件都有深厚的积淀。新专业一般都是为满足学校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而设置的,主要为医学相关类专业,如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技术等专业,培养的学生多进入医院医技科室。这些科室对人员的需求量小,所以学校招生时一个专业一般只招一两个班,只有几十人,是规模较小的专业。
新专业虽然是小专业,但其实验实训仪器设备却自成体系,而且价格比较昂贵。由于专业性太强,这些实验室资源不能与其他专业共享。以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为例,安装一台X光机就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更不要说CT(计算机体层摄影)、M R I(磁共振成像)等设备。因此,以学费收入作为学校发展主要资金来源的高职高专院校在开设这些专业时,多存在着投资巨大,设备利用率低的问题。
每个专业都有专业课程群,需要专业教师承担教学任务。新专业都面临着专业师资不足,甚至没有专业教师的问题,必须通过引进或培养来逐步解决。学校申报的新专业都是就业比较看好的专业,引进师资的难度较大。对于西部欠发达地区来说,不要说硕士生,条件适合的本科生都不容易引进。
好的新专业有相对较好的就业市场,出口畅通,生源充足,能够持续发展。但有的新专业,看起来前景很好,却缺乏可持续发展,如我校几年前开设的公共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由于学生就业率很低,导致生源不足而停办。究其原因,该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信息技术,但医学高职高专院校与其他理工科院校培养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相比,缺乏竞争力。因此,学校在新专业建设过程中,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从社会实际需求出发,紧密结合学校的办学实力,合理设置新专业,科学建设实验室,充分发挥学校和社会资源优势互补的作用。
新专业要以社会需求为指导,结合当地人才培养现状合理设置,对新专业的就业岗位群要进行科学预测,切忌一窝蜂地设置同一个专业,造成人才培养过剩。要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专业建设原则,申报一个,建成一个。招生规模要立足于“小”,培养学生要注重于“精”,使学生德才兼备,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教育部长袁贵仁2011年12月6日在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上讲到:“实践教学是保障医学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手段,也是当前医学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严重‘短板’。”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阵地,实验室建设是新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实验室建设时要遵循“必需、够用”原则,争取以较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由于新专业学生人数少,不能像传统专业一样,整班或几个班同时开出同一个实验项目,而是采取分组多次实验的方法,尽量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如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可以考虑建成P A C S教学系统,即把收集到的各种医学影像资料(包括M R I、CT、U S G各种数字X光机等设备产生的图像)以数字化的方式海量保存在服务器中,在教学时可方便调出使用。对产生这些影像的设备则根据实际情况,在建设资金允许时可购置安装接入系统,以开展实时教学;条件达不到时可以不购置,只从医院收集典型影像资料不断充实数据库。这样就可以节省开支,提高效率。
新专业建设要尽量利用社会教学资源,在医学检验技术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当地医院的人才和设备资源优势。一方面积极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技术能力强,医德高尚,乐意从事教学工作的检验和影像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各门专业课程的教师;另一方面与医院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使学生通过早期见习和最后实习,在医院实际观察设备结构,领会原理,掌握操作方法。
医疗设备的更新速度较快,医学高职院校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购置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而各级各类医院,为了提高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水平,不断更新医疗设备。医院更换下来的旧设备,对于医院来说没有多大用处,但可用于教学。通过捐赠等途径,学校从医院收集多种旧仪器设备,不仅能够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能增强学生对设备的机械构造和工作原理的理解。由于先进的仪器设备自动化程度较高,操作过程比较简单,对于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不具备优势。正如检验医学专家丛玉隆教授所说:“任何一台先进的仪器,替代不了手工操作。”旧设备用来训练学生的手工操作等基本技能,有先进设备不可替代的好处。
各个实际工作岗位最缺乏责任心和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培养医学生要遵循“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原则,在校期间要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人文关怀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强化技能操作,培养出既有良好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又有较强适应能力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