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记者 陶短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两位经济学家在周一发布的一份新报告中表示,中国对落后国家增加投资有助于全球发展,但“倘中国不调整其投资原则”,则可能带来不可持续性债务风险和政治矛盾。
报告称,中国对落后国家投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贸易、避免附加政治条件”,体现了中国一向奉行的不干涉别国内政的政策,且在投资过程中较注意尊重受援国感情。但报告对这种投资模式存在“一些担忧”,称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出口信贷可能令受援国受损,给当地企业造成不公平竞争,并称这些投资项目过多引入本国员工,给当地就业带来压力,可能引发政治不满。
报告推崇IMF和世界银行“附加政治条件”的投资模式,称“有助于在贫困国家推广民主和减少贫困”,并认为IMF和世行不愿在贫困国家投资、援助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也是正确的。
对这些观点,法国《快报》指出,基础设施建设不足长期制约许多落后国家的经济发展。正因如此,IMF和世行的援助原则在非洲一直广受诟病,当地人也很难理解,究竟有什么比夯实经济发展底盘、建造基础设施更“远大”的发展目标。安哥拉通讯社也指出,IMF和世行的援助模式执行了很长时间,但并未给非洲带来显著的经济实力提升。
如今,连美国国务卿希拉里都已开始表示,应反思IMF和世行对非援助的传统方式,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