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苎麻产业的兴衰与未来(Ⅰ)——产业现状分析

2012-03-10 01:48吕江南
湖南农业科学 2012年11期
关键词:苎麻出口纤维

吕江南

(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205)

苎麻也称白叶苎麻,是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是重要的纺织纤维作物。但国内大多数人对苎麻印象并不深,长江中下游地区苎麻产区的人们对苎麻的认识也大多局限于流传千年的苎麻夏布及相关制品。究其原因,一是我国苎麻产业太小,在国内市场影响力不大;二是我国麻纺企业生产的苎麻产品大多为半成品,少量的高端产品因出口到国外市场而鲜为国内消费者认知。长期以来,我国苎麻产品主要出口到欧美、日、韩等发达地区和国家,国内市场份额很小,苎麻产业的对外依存度较高,因此,国际市场的变化对我国苎麻产业影响较大。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我国苎麻纺织品出口创汇额显著下降,国内中小麻纺企业纷纷转产或停业,苎麻种植面积也大幅度减少。我国苎麻产业何去何从,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苎麻产业未来的希望在哪里,规模小而又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产业发展未来让人们充满喜和忧。

1 苎麻纤维的特色及应用领域

苎麻纤维是一种古老而又具有文化内涵的天然纤维,在我国天然纤维纺织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据考古发现,1988年湖南省澧县彭头山遗址大溪文化层壕沟中出土有6 000 a前的粗麻编织物;1958年从浙江省吴兴县钱山漾遗址中出土的苎麻织物残片,距今4 700 a以上,1970年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婵衣,其领、袖部分均为精细苎麻织物,距今2700 a以上[1]。

作为传统的纺织纤维,苎麻纤维具有如下特点[2]:(1)苎麻纤维构造中的空隙大、透气性好、传热快、吸水多而散湿快,所以穿苎麻织品有凉爽感。(2)苎麻纤维强力大而延伸度小,它的强力是棉花纤维强力的7~8倍。(3)苎麻纤维不容易受霉菌腐蚀和虫蛀,而且轻盈,同容积的棉布与苎麻布相比较,苎麻布轻20%。

麻纺企业利用苎麻纤维的特性,已开发出高档苎麻衬衫、西服、针织T恤、休闲裤、保健袜、床上用品、苎麻保健凉席七大系列100多种产品[3]。苎麻纤维还可制成精美的手帕、台布、餐巾、窗帘、蚊帐、沙发面布、床单、枕套、窗帘、靠垫和室内装饰用布等流行于欧美和日本市场;由于苎麻纤维强力大而延伸度小,不易起霉和虫蛀,它还适用于做渔网、航海用具、消防用带、防雨布和各种工业用缝线、卷尺、绽带、吊绳、钢索芯子、传动带、机翼布、轮胎衬布、电线包皮、降落伞绳等。苎麻落绵和麻屑,可纺织床用毯子、地毯,制造高级纸张、人造丝原料、火药原料等[4]。

在新兴领域应用方面,苎麻的应用价值也得到进一步挖掘。比如苎麻替代部分化纤制造复合材料用于汽车内饰、护板材料、公路护坡材料,生产可降解育苗基布用于工厂化育秧垫布,生产环保型麻地膜用于农作物覆盖,以及利用苎麻嫩茎开发青贮饲料、苎麻碎骨用于食用菌培养基等[5-6]。

2 苎麻产业发展现状

2.1 苎麻出口贸易情况

2.1.1 苎麻出口贸易金额 由于国内市场开发力度不足,我国苎麻产品对外依存度较高,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化对我国苎麻产业影响较大。从图1中可以看出,2005~2011年间我国苎麻产品(包括原料、纱线、织物)出口贸易额波动起幅较大。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我国苎麻产品出口贸易额下降到11 472万美元,比2005年降低19.63%;2009年起,国际市场出口形势好转,我国苎麻产品的贸易额回升较快,至2011年,出口贸易额已达31 359万美元,比2008年增长173.35%,比2005年也增长了119.69%。

2.1.2 苎麻出口产品结构 对我国苎麻产品出口结构(图2)分析发现,国际金融危机前后,国际市场对我国苎麻产品需求结构发生了变化。在国际市场贸易回升的时候,我国苎麻原料的出口需求并没有增加,苎麻纱线等半成品的需求回升力度也不大,而对我国苎麻坯布、色布等苎麻织物的需求增长较快。2011年,我国苎麻原料出口数量仅676 t,比2008年下降35.06%,比2005年下降了40.91;苎麻纱线出口数量为4 353 t,比2008年增长89.18%,但比2005年下降了40.94%;在苎麻织物方面,2011年的出口数量达到 10 867万m,比2008年增长77.30%,与2005年相比也增长35.74%,增长幅度较大,这反映国际市场对我国苎麻产品的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2.1.3 苎麻出口产品价格 进一步对我国苎麻产品出口贸易金额和出口产品价格走势分析后发现,近3 a我国苎麻产品出口贸易金额增长较快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苎麻纱线和苎麻织物的出口金额增长较快造成的,而其根本原因是苎麻纱线的出口价格和苎麻织物的出口数量增幅较大。从图3、图4中可以看出,2011年我国苎麻织物出口贸易金额为31 359万美元,比2008年增长220.94%,比2005年增长了181.50%。2011年,我国苎麻纱线的出口价格为 21.88美元/kg,比 2008年增长312.83%,比2005年增长502.75%,可见苎麻织物出口量的增长和苎麻纱线出口价格的走高成为近几年来我国苎麻产品出口贸易金额大幅增长的根本原因。

2.1.4 苎麻产品出口市场 我国麻产品主要出口市场仍然集中在欧盟、韩、美、日为代表的国际市场[7],但集中度有所下降,各主要市场间份额趋于平衡,并逐渐稳定化。2011年1~3月我国麻类纤维、纺织及制品出口主要市场分别是:欧盟、韩国、越南、印度、香港地区、美国、孟加拉国、日本、印度尼西亚(图5),占出口总额的79.94%,比2009年同期上升1.03个百分点,其中除香港地区同比下降12.41%外,大部分市场出口金额同比保持增长,而越南市场则增长迅猛,2011年1~3月出口到越南市场的金额同比增加658.04%,印度、盂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新兴市场也发展较快。这表明我国出口市场基本稳定,市场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继续巩固和发展麻纺织品出口市场,开拓新兴市场成为麻纺行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2.2 苎麻纺织加工业发展现状

2.2.1 苎麻纺织生产工艺和设备 我国苎麻纺织的机械化生产是借助棉纺工业设备起步的。1890年,满清政府设立湖南官布局,建立苎麻、黄麻、亚麻混纺加工厂;1937年成立了广东省营纺织厂丝绢麻纱部(广州绢麻纺织厂的前身);1939年西南化学工业制造厂成立(重庆苎麻纺织厂的前身);1943年,上海第二制麻厂(上海国棉九厂麻纺部的前身)成立;1946年无锡天源麻纺厂向英国订购亚麻纺纱设备试图纺苎麻;1958年建立株洲苎麻纺织厂。至此,我国苎麻纺织形成了规模工业化生产[8]。由于苎麻生产工艺和设备是借助棉、毛纺设备进行生产的,发展前期我国苎麻生产依靠手工操作;到了上世纪60、70年代,苎麻企业借用黄麻纺、绢纺、毛纺的工艺和设备,实现了机械化生产。但苎麻的生产工艺流程长、成本高,其成本是棉纺的一倍左右[9]。目前,我国大多数的苎麻纺织设备还是上世纪60~70年代生产,通过技术改选后维持生产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比较落后。国内的麻纺企业也引进国外棉纺先进设备用于苎麻纺织,对于苎麻产品质量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2.2 苎麻纺织加工能力及产品质量 与其它纺织行业相比,苎麻的产业规模及加工能力低是个不争的事实,目前我国苎麻纺织加工能力甚至还不抵一个大型棉纺厂的规模(有的棉纺企业已达到400~500万锭的规模)。经过改革开放后30 a的发展,苎麻产业规模没有扩张反而逐渐减少,长纺麻的份额也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80万锭下降到目前的40万锭左右。苎麻产品只占到我国纺织品1%的份额。如此规模的一个产业在国家发展的大格局中很容易被忽略,难以引起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市场的足够重视。

没有专用的设备造成苎麻产品档次低也是目前困扰苎麻企业的难题。比如在苎麻梳理方面,多数企业采用的拷麻机,是利用多对木锤多次反复对苎麻纤维进行强烈的锤打,导致苎麻纤维损伤严重,原来平行顺直的长纤维变成了非常凌乱的短纤维。由于设备落后,苎麻长纤维经过几次加工梳理,纤维平均长度下降了40%~50%,一般要经过2次精梳才能够纺制36支纯麻纱,产品制成率50%左右,质量也比较差。用工量大、生产效率低、产品的制成率低,苎麻脱胶的制成率只有60%,梳纺的制成率只有50%,产品质量差,只能生产中低档产品。

2.2.3 苎麻产品生产成本与技术水平 苎麻企业用工人数多是,一个苎麻厂万锭用工需要400~500人,而现在大多数棉纺厂的万锭用工在50~100人左右,最少的仅需要27人。用工数量的差距直接让苎麻企业成本飙升。如在苎麻脱胶等关键环节,我国大多数企业一直沿用1936年丰云鹤教授发明的“先酸后碱,二煮一漂或二漂”的苎麻化学脱胶工艺,该方法用水多、能耗高、污染严重。采用该方法生产1 t精干麻排放废水高达650 t、耗气12 t、未经处理排放废水中COD值高达15 000mg/L,高出国家标准的 50~150 倍[10]。

为解决上述问题,我国科研单位和相关企业也开展了技术革新工作,如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武汉纺织科技大学和大连工业大学等单位先后开展了生物-化学联合脱胶、苎麻生物脱胶等技术研究,目前取得一定的应用效果[11]。湖南省沅江市明星麻业有限公司、湖北精华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江西恩达家纺有限公司等企业应用苎麻生物-化学联合脱胶技术、苎麻生物脱胶技术和酶脱胶技术后,苎麻脱胶用水、耗煤以及化工原料用量减少50%以上,排放废水的COD值也大幅减少,显示苎麻生物脱胶技术良好的应用前景。另外,纯苎麻纺、苎麻混纺纱技术日渐成熟与完善,湖南华升雪松公司的特高支苎麻纺纱技术,亦可纺300Ns苎麻高支纱,高支高密苎麻面料的开发,消除苎麻产品的刺痒感,提升了苎麻纺织品市场竞争力,拓宽了苎麻在纺织、服装领域的应用。

2.3 苎麻新兴应用领域开发现状

苎麻纤维除了在传统领域开发利用外,人们还尝试开发各类新产品。王朝云等利用苎麻纤维开发的环保型麻地膜产品,目前已在小番茄、豆角、辣椒、丝瓜、秋花菜、白菜、反季节南瓜、萝卜、莴苣等蔬菜作物覆盖方面取得较好应用效果[12]。王朝云等利用苎麻与其它麻类纤维混纺生产工厂化育秧基布目前研究成果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3],该产品经湖北省咸宁市、浙江省萧山市和湖南省沅江市的水稻工厂育秧试用,表现出秧苗素质好、运输方便、便于秧苗分插,并且可降解。

熊和平等利用苎麻嫩茎、叶等生产苎麻青贮饲料作为南方肉牛、鹅等动物的补充饲料来源[14]。苎麻全年生物产量可达300 t/hm2,粗蛋白含量23%,粗纤维16.5%,钙3.64%,磷0.33%,还富含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可以部分替代动物精饲料,既降低南方动物饲养成本,又提高苎麻利用价值。

从1989年起,贺新等就利用苎麻副产物与其它物质配比栽培草姑[15];彭芬根等利用苎麻壳与棉籽壳、稻草配比栽培平菇[16];2009年,四川省达州市农科所利用苎麻秸秆为主要培养基栽培杏鲍菇[17];近年来,彭源德等利用苎麻麻骨作为基质,栽培杏鲍姑、金针姑、平姑和木耳等食用菌,苎麻骨可产鲜姑4 050 kg/hm2,明显高于棉籽壳培养基栽培食用菌产量,在苎麻副产物综合利用方面开拓了新用途。

2.4 苎麻种植业现状

2.4.1 苎麻种植面积、产量及价格 我国苎麻种植区域南起海南省、北至秦岭山麓和淮河流域的广大地区都有栽培[18],目前主要种植在雨水充沛、土壤肥沃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以湖南、湖北、四川、重庆、江西等省(市)种植面积较大。

我国苎麻的种植面积、产量及收购价格长期以来受国际市场出口贸易额的起伏呈现上下波动状态。在1987年苎麻出口形势好的时候,我国苎麻生产达到高峰,种植面积发展到50万hm2以上,产量55万t。而在2000年,种植面积仅为9.54万hm2,产量16万t。

从图6、图7中可以看出,近7a来,我国苎麻的收购价格逐年走低,近5 a一直维持在低价格。2005年,我国苎麻的平均收购价为9.09元/kg,至2011年已跌至5.10元/kg,跌幅达43.89%;种植面积近2 a来迅速减少,2005年还维持在13.20万hm2,而 2011年仅有 7.20万 hm2,减幅为 45.45%;全国苎麻总产量也由2005年的27.71万t跌至2011年的11.38万t,跌幅58.93%。

2.4.2 苎麻收获与剥制机械研究应用现状 我国的苎麻种植虽然已有4 700 a以上的历史,但苎麻的收获剥制技术却十分落后。由于苎麻为多年生作物,且纤维强力大,种植面积分散等许多原因,到目前为止,我国苎麻的收割完全由人工来完成,尚没有大型收割机用于苎麻收获。而苎麻纤维的剥制主要由简易刮麻器和小型苎麻剥麻机来完成。从1959年起,我国开始研究简易刮麻器,上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在生产上普遍使用,它比手工刮麻刀提高工效2~3倍以上;同时,国内也开展了苎麻动力剥麻机的研究,先后研制出30多种苎麻动力剥麻机,上世纪80年代后期苎麻动力剥麻机开始在生产上使用,苎麻动力剥麻机比简易刮麻器提高工效5~10倍左右。

目前,生产上使用的简易刮麻器代表机型有72型刮麻器和沅江2号刮麻器,苎麻动力剥麻机代表机型主要有6BZ-400型、6BM-350型、4BM-260型、6BM-40A 型、6BM-206D 型、FZ-235型等[19],详见表1。

表1 几种苎麻动力剥麻机性能检测指标

苎麻刮麻器是在手工刮麻刀具的基础上改进而来,没有脱离手工刮麻的原理,工效一般为1~2 kg/h,每人每天仅能剥制15 kg左右的原麻,工效较低,无法满足苎麻规模化种植的剥制加工要求。苎麻动力剥麻机虽然研制了30多种机型,但目前生产上使用的主要是单滚筒和双滚筒反拉式剥麻机共5~6种机型,它们的结构形式大同小异,工作原理相同,其剥麻工效与操作者的熟练程度有较大关系,一般工效为10~15 kg/h,一台剥麻机3人操作每天仅剥制苎麻0.067~0.133 hm2,工效低。此外由于是人力反拉,操作劳动强度也较大,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苎麻剥制成本高和劳动强度大的难题。

[1] 成雄伟.我国苎麻纺织工业历史现状及发展[J].中国麻业科学,2007,29(增刊):77-85.

[2]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中国麻类作物栽培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3.56-58.

[3] 熊和平.麻类作物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1.

[4] 周裕国.苎麻纤维的产业用途[J].产业用纺织品,1992,2:46.

[5] 谭龙涛,喻春明,陈 平,等.麻类作物多用途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麻业科学,2012,34(2):94-99.

[6] 刘红梅,陈文化,陈美华,等.植物纤维资源利用现状与展望[J].湖南农业科学,2012,10:21-22,25.

[7]罗玉成.2011年第一季度我国麻纺行业经济运行情况[J].中国麻业科学,2011,33(4):196-201.

[8]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2010年麻类产业经济分析报告[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1.21.

[9]孟雅丽.迟到的技术革命——推动苎麻工艺技术设备提升系列报道之一[J].中国纺织,2009,(9):53-55.

[10]孟雅丽.迟到的技术革命——推动苎麻工艺技术设备提升系列报道之二[J].中国纺织,2009,(10):79-81.

[11]徐兰山,徐石平.中国农科院麻类研究所:麻业科技创新的强大引擎[EB/OL].人民网,http://scitech.people.com.cn/GB/669070 6.html.,2007-12-24.

[12]王朝云,吕江南,欧阳清,等.环保型麻地膜的试制[J].纺织学报,2008,29(3):42-46.

[13]王朝云,吕江南,易永健,等.育苗基布及其制造方法[P].中国:ZL201010207756.5,2012-07-04.

[14]姜 涛,熊和平,喻春明,等.苎麻在饲料中的研究及开发应用[J].饲料工业,2008,29(3):53-55.

[15]湖南省益阳地区麻菇栽培技术研究协作组织.利用苎麻副产物栽培麻菇的技术研究[J].中国麻作,1989,(1):35-40.

[16]彭芬根,廖 晃,黄欧平,等.苎麻壳栽培平菇的试验报告[J].江西棉花,1992,(2):43-45.

[17]四川省达州市农科所.苎麻秸秆栽培杏鲍菇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2009,(12):33.

[18]吕江南,贺德意,王朝云,等.全国麻类生产调查报告[J].中国麻业,2004,26(2):95-102.

[19]吕江南,龙超海,何宏彬,等.苎麻动力剥麻机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麻业科学,2008,30(5):261-267.

猜你喜欢
苎麻出口纤维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施用有机肥对不同品种苎麻光合特性的影响
解锁先进功能纤维
纤维的无限可能
腹部纤维型纤维肉瘤CT表现2例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苎麻叶面积测定方法比较研究
悬铃叶苎麻基因组DNA的六种提取方法比较
基于苎麻属野生近缘种形态变异类型的系统关系研究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