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3月8日文章,原题:中国消费主义的新卖场
国政府迫切希望促进国内消费。中国顾客以热衷奢侈品闻名,趋之若鹜地飞往香港甚至国外抢购。这意味着又一伟大革新即将登场并风靡中国:奥特莱斯。
奥特莱斯在美欧零售市场由来已久,指由销售名牌过季商品的商店组成的购物中心。这种概念的到来正使中国零售环境发生变化。在中国投资兴建奥特莱斯的外企对成为奢侈品牌买家的中国中产阶级寄予厚望。后者依然缺少花钱途径,他们或许不会飞往香港购物,但亦对内地的有限选择感到无奈。这为研究外国投资如何促进中国转变增长模式提供有益案例。中资企业打造的奥特莱斯已至少存在10年,但仍落后于外国同行。
中资奥特莱斯吸引不到顶尖品牌即是迹象之一,因为后者不希望因与中资企业合作而“使生意受损”。奥特莱斯有可能损害高档品牌名誉,即便打折出售过季商品也会如此,因此奥特莱斯的质量非常重要。
国际购物中心协会的报告显示中国人的某些不当做法。有些修建多层购物中心的开发商发现“店家和顾客都不愿上楼”。许多开发商则严重低估顾客对停车场的需求,而其他人则建起容易遭受极端天气影响的“乡村式”购物中心。
外企之所以能轻松吸引顶尖品牌进入他们在中国开办的奥特莱斯,是因为他们已在欧美赢得此类品牌的信赖。我们可以小见大。促进国内消费并非仅仅是出口商品转内销。成功的消费经济需要特定技巧——品牌打造、市场营销和商品配送能力。
中国调整经济的挑战之一就是掌握此类技巧。具备质量管理和营销手段的外企,将对中国经济转型发挥关键作用。就在国内奥特莱斯处境艰难时,外国同行已开始吸引中国中产阶级消费者进入奢侈品市场,并促使人们留在国内购物。这种趋势应引起中国全国人大的深思。(作者克里斯托弗·卡罗瑟斯,王会聪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