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
美术来源于生活,又表现生活,人需要美术,培养人的教育更需要美术。美术教师的职责不在于让多少学生成为美术天才或美术家,而是让学生在美术课中获得快乐,提升艺术素养,让学生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形象、有趣、富有感情的语言无疑可以为一堂美术课增色不少。教师要把美术课本中每一课的内容内涵和艺术美发掘出来,创设美术课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景,置于想象氛围中,体验、感受与理解美术作品,学生就会思维活跃、联想丰富、兴趣盎然,在学中感受乐趣,从而喜欢美术,更喜欢美术课。
一、教师的语言要有趣味性、生动性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在导课和教学过程中,运用趣味性、形象性的语言,从学生的实际活动出发,或借助故事、游戏、影视、流行音乐等元素,或新奇变化的语言形式和手段,使美术教育教学活动充满乐趣,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教学效率。例如:教学六年级下册第四课《画扇面》时,我用启发式语言引导学生进行画扇面的学习。首先让学生欣赏教材中的图片,以风趣幽默的语言,让学生区分折扇、团扇等扇面,再复习以前学过的中国画中的花鸟画、山水画的画法。从感觉开始,到动手动脑,认识美术、感受美术的内涵,体验美术的乐趣和美,这样,学生很从容地跟上新授课的步伐。紧接着进行启发:你们知道扇子有哪些样式吗?扇子上都有什么样的图案呢?请学生思考并且讨论,让学生描述自己对扇子的形象认识,讲一些有关扇子的有趣故事。然后,教师讲述历代书画家都喜欢在扇面上绘画或书写以抒情达意,或为别人收藏或赠友人以示留念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营造一个轻松、活泼的氛围,是上好美术课的前提,而教师生动形象、有感染力的语言则是这种氛围的催化剂。两节课后,学生制作了各种各样的扇子,并且在扇面上画出了各种形式的图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再例如:在执教六年级下册第七课《奇思妙想》时,课前我思考,如何使学生产生奇思妙想呢?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上课时,我对学生这样说:有一天,我正在上课,突然从外面嗡嗡地飞进一个“小朋友”,长长的身体,绿绿的翅膀,你们猜它是谁啊?这时,学生都睁着好奇的眼睛,屏住呼吸,等待着这位朋友的出现。当我把课前制作好的一个蚂蚱摆到学生面前时,学生欢呼雀跃,大声喊道,“蚂蚱”。这时的蚂蚱不是一个可怕、冷冰冰的动物,而是学生们都很熟悉的小昆虫。接着,教师通过形象的语言讲述有关蚂蚱的外形、结构、体色、生活习性等知识,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进行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也制作一个喜欢的小动物或物体,锻炼了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师的语言要有情感性
美术是浸入情感的艺术,是客观世界和现实社会生活的反映,所以,美术教学也不可避免地要进行技能技巧的训练和美术知识的学习。教师通过幽默有趣的语言将活动内容、活动过程中的情感因素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体验这些情感,从而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获得乐趣和情感的满足。
在课堂中,教师语言传情达意的手段是极其丰富的,语音的轻重、语调的升降、语气的强弱等变化都是传递信息的有效手段。同样的一句话,运用不同的音量和速度、不同的重音和停顿、不同的语调和语气说出来,都会表达不同的含义,产生不同的效果。如果教师能够把语言和所授的美术课的内容结合起来,效果会更佳。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到实益,还要看教师的善于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教师要有新的教学观念,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故事,将美术课的教学内容形象化,以一颗童心引导学生,让学生产生创意。有一次我曾经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调、有节奏的语速欣赏评述一幅画面:皎洁的月光,宁静的湖面,高贵而优雅的天鹅,一只伤感的面对死亡的天鹅,怀着对生命的眷恋,在月光下慢慢合上翅膀与生命告别。然后,将“天鹅”这幅画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展开想象,激发兴趣。
在教学三年级下册《迷彩服》一课时,我穿着一身迷彩服走进教室,学生用惊喜的眼光看着我,“同学们,老师穿的是什么衣服啊?”“迷彩服。”接着,我一边讲迷彩服的用途,一边在黑板上给学生画迷彩服,教室里非常安静,学生完全被迷彩服吸引了。画完后,我给学生讲了解放军叔叔身穿迷彩服在山间草地打击敌人的故事,迷彩服在作战中给解放军叔叔带来的用途,学生兴致高涨,他们纷纷讲有关迷彩服的事情,这时,我顺水推舟,引导学生进行迷彩服的绘画。每个学生都全心投入美术的表现与创造活动中,自觉主动去探寻、领悟、体验、理解,真正收获了一种审美愉悦的体验和理解。
三、美术课也应有体态语
让学生接近美术,喜欢美术,欣赏美术,必须打破学生对美术的神秘感,用极易理解美术的手法帮助学生理解美术,使学生真正喜欢美术,用心去描绘美术,理解、评价、分析美术,逐步成为一个具备艺术素养的人,具有一定审美能力的人。美术课的内容多种多样,除了绘画、手工制作、综合探索外,还有欣赏评述。在课堂中,当学生完成美术作品时,教师要当着学生的面进行评述和引导学生欣赏。所以,在评述作品或欣赏作品时,教师不仅有语言艺术,而且利用眼神与学生进行交流,以达到心意沟通的境界,从而避免语言过多给学生带来厌烦感。例如五年级下册《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是欣赏课内容。课前,我了解了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发展过程,了解了一些青铜器的铸造知识,收集了古代青铜器的图片资料,设计了“青铜器是如何制作的?”“我们如何欣赏古代的青铜艺术?”“你能选择一件自己喜欢的青铜器谈谈对它的感受吗?”等问题。课中,我通过提问,让学生讨论;展示图片资料,根据青铜艺术的欣赏方法,引导学生从青铜的造形上、纹饰上、文字上进行欣赏讲解,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中国青铜艺术在人类文化史上所作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欣赏评述作品时,作品激发人们所产生的情绪,要通过教师的眼神流露出来,传递给学生。教师的眼神对学生理解作品能够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眼神还能控制课堂气氛。当学生上课时出现走神、曲解绘画内容时,教师可用眼神加以语言进行提醒,既不会破坏课堂气氛,也不会让学生丧失自信心,从而将课堂良好的氛围保持下去。口型与面部表情也是形体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灵活地运用好口型与面部表情,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纠正错误。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美术课堂中的语言艺术,推进了我的教学改革,获得了初步经验。教师的课堂语言只有贴近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学生对美术最基本的感受、体验,让学生对美术感兴趣,在愉悦的活动中获取知识,享受美术带来的乐趣,教学才能更好地完成美术教育教学的目的。
(作者单位:山东省章丘市枣园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
(責任编辑:林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