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地人
欧美大牌乐队来华演出早已不是新鲜事,从埃里克·克莱普顿到鲍勃·迪伦,从“滚石”到“老鹰”,前赴后继,引起的反响不小,收获的共鸣不多,究其原因,定位不清或许是其中之一。下周瑞典“国宝”乐队“罗克塞特”也要在北京万事达中心开唱,但耳闻的名头只是:“他们是ABBA乐队之后最成功的瑞典流行组合”,更有奇怪的宣传词是,演唱会的票价与17年前来华演出时不相上下,票价很“亲民”。
“罗克塞特”无需借光“ABBA”,更不需要靠低价来亲民。对熟悉“罗克塞特”的那批中国最早的外语歌迷来说,现场再听一遍《那一定是爱》、《快乐旅程》花2000块也值,而对不知道他们的人来说,给200块请去听也不一定愿意。
“罗克塞特”的鼎盛时期是上世纪80年代,那时中国流行音乐“国门刚打开”。欧美流行音乐以“英文金曲”的名义受到国内歌迷追捧,听“罗克塞特”、“威猛”、“卡朋特”等的歌不仅成为那一代英语学习者的最爱,也被认为是了解世界的一扇窗。
时过境迁,“罗克塞特们”早已不是世界流行乐舞台上的骄子。对中国市场而言,作为最早的外文歌“闯入者”,给中国歌迷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这才是唤起中国歌迷再次捧场的基础。特别是在全球演艺界“怀旧”成风的今天,强调“罗克塞特”的“旧”要比突出它如何“大牌”有用的多,毕竟当年那些歌迷现在早过了崇洋媚外的阶段,他们愿意为美好记忆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