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的体育新闻传播新格局

2012-03-05 14:29杨剑锋雷海平
中国体育科技 2012年1期
关键词:体育新闻新格局转播

杨剑锋,雷海平

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摧生了以博客、微博、移动电视、网络视频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1)》数据统计显示,2010年,全球互联网网民已突破20亿,手机用户超过50亿,中国互联网网民超过4.5亿,手机用户近9亿,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新媒体用户第一大国[1]。令人目不暇接的新媒体的产生与发展,带来了体育新闻传播方式的巨大变革。从历史上看,体育新闻领域向来是新媒体的试验场、竞技场,“每一项信息传播的新技术发明,都立即被运用于体育新闻报道。新技术的发明,成为体育新闻发展最有力的引擎”[7]。从近两年来体育新闻界的现实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已改变了原本以电视为核心媒体,以报刊、广播为主流传播渠道的体育新闻传播格局。旧的格局被打破了,新媒体时代的体育新闻传播的格局开始形成。

1 从南非世界杯看新媒体的体育新闻传播

2010年,第19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以下简称“南非世界杯”)不仅是足球竞技的舞台,同时,也是媒体竞争的舞台。与以往世界杯足球赛期间传统电视转播独领风骚不同的是,南非世界杯期间,网络视频、微博和3D直播等新媒体空前活跃,其影响之广,大有后来居上的势头。

1.1 网络视频的世界杯转播

过去,电视转播几乎是球迷收看世界杯的惟一选择,但在新媒体时代,电视的独尊地位已被颠覆。据统计,2009年底,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到2.4亿。

网络视频是指视频网站提供的在线视频播放服务。由于网络带宽、服务器、知识产权、销售模式和用户习惯等问题,国内网络视频网站对2006年德国世界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视频服务处于试验阶段。德国世界杯期间,国际足联仅授予网络媒体4分钟的转播权,流畅性差,用户体验不佳。2010年南非世界杯期间,日益发展成熟的网络视频促使国际足联首次向互联网开放世界杯全程直播。中央电视台以1亿美元价格打包取得2010年至2014年两届足球世界杯及期间国际足联全部赛事的电视和新媒体版权。被称为“网络视频国家队”的CNTV对南非世界杯的转播,包括直播、延迟播出和视、音频点播,据统计,最高同时在线观看世界杯直播的人数达556万人。

与此同时,优酷、土豆网、酷六、新浪网、搜狐网、腾讯网在内的6家网络视频网站也通过与CNTV的合作,参与到南非世界杯网络视频报道的竞争中来。6家网站各出1 500万巨资购买了南非世界杯的点播权,其中,腾讯和酷六又额外加价购买了直播权。各家视频网站还制作大量原创世界杯视频节目,如新浪视频的《黄加李泡世界杯》,搜狐视频的《Goal!大牌》、《世界杯三人行》、《解码世界杯》、《赛场风向标》,优酷网的《大话世界杯》和《非球勿扰》,土豆网的《韩瞧世界杯》等。因此,南非世界杯被称为第一次真正意义的“网络视频世界杯”,在新媒体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1.2 微博的世界杯传播

2009年以来,发展势头最迅猛、影响最广泛的网络新媒体,非微博莫属。国际上以twitter为代表的微型博客以其便捷性、开放性、即时性、交互性,在全世界迅速掀起了一股微博浪潮。国内以新浪、搜狐、网易、腾讯为代表的四大商业门户网站纷纷创办微博,迅速吸引众多网友“织围脖”,其中,尤以创办于2009年8月的新浪微博最为火爆。微博成为世界杯期间参与度最高、传递信息最为快捷便利的方式。新浪网总编辑陈彤认为,新媒体报道世界杯的方式正在悄然发生变化:1998年是BBS世界杯,2002年是图文世界杯,2006年是博客世界杯,2010年则是微博世界杯。

在新浪、搜狐、网易、腾讯四大微博网站中,新浪微博的世界杯报道无疑投入最大、用户最多、影响也最广泛。其微博专题“围观世界杯”喊出了“让我们围所欲围”的口号,下设“我的世界杯”、“日报”、“球迷榜”、“风云榜”、“七嘴八舌话南非”、“同城看球”5个子栏目。据新浪《2010世界杯球迷报告》显示,世界杯期间,相关微博数超过了4 200万,在单场比赛期间,微博数一度突破了300万,峰值超过了3 000条/秒。新浪总编辑陈彤透露:多个关键时刻,比如误判,由于发博量太大,造成拥堵,新浪的服务器多次宕机[8]。著名球迷老榕(王峻涛)则形象地描述了南非世界杯期间中国球迷欣赏足球的典型方式:“打开中央5套,关成静音,同时打开电脑,听黄加李泡的解说,同时更新新浪微博(http://t.sina.com.cn)。”据大度咨询数据显示,南非世界杯中,新浪微博客继续领先于其他门户微博,成为网民关注世界杯赛事的主要渠道。[3]

1.3 3D电视转播

2010年初,3D电影《阿凡达》(AVATA)在全球范围掀起了一股狂潮,美国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在电影中营造的令人瞠目的3D视觉效果令全世界为之疯狂。不仅电影界群起效尤,体育现场转播也视3D为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2009-2010赛季的英超赛场率先进行了3D转播尝试,球迷像观看影片《阿凡达》那样戴上3D眼镜。这次比赛也成为世界上首次采用3D技术转播的足球比赛。球迷在观看完比赛后,无不赞叹这种转播手段给他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觉享受,远非通过普通高清电视观看球赛所能比拟[11]。这促使国际足联决定在南非世界杯试水3D转播。

南非世界杯从小组赛到淘汰赛再到冠亚军决战,共提供了25场比赛的3D直播信号。国际足联与索尼、瑞士体育版权商Aruna Media AG合作,在25场比赛中使用3D专业摄像机拍摄并进行转播。通过专门的播放设备(3D电视或者影院中的3D播放设备),观看者只要戴上特制的3D眼镜,就可以欣赏到立体版的比赛实况。全球有800家3D影厅进行世界杯的3D转播,堪称世界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转播革命,世界杯从此进入3D转播时代。

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大陆的首届3D世界杯转播最终流产,但在国外看过3D世界杯的球迷几乎都肯定了它的视觉效果。有幸成为第一批3D世界杯观众的央视足球解说员段暄称:“看着大屏幕的感觉就好像现场通过一个玻璃橱窗观看比赛,立体感极强。再配上环绕音响,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每一个球员都是独立的,醒目的,而且球员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他预言:“没错,不久的将来,我们在家中看世界杯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戴上那个丑丑的眼镜。”[4]业内专家称,这次3D世界杯转播对电影史、电视史和体育史都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2 新媒体主导下的体育新闻传播新格局

网络视频、微博和3D转播当然并非新媒体体育新闻传播的全部,但以它们为代表的新媒体力量的强势介入,使体育新闻传播的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2.1 新旧格局的交替

纵览现代体育新闻传播史,就媒介形态与传播方式而言,我国体育新闻传播大致依次经历了以下3种不同的格局:20世纪上半叶以《申报》等报纸为主导的近代体育新闻传播格局;20世纪50年代初至80年代初以报刊、广播、通讯社多元主导的体育新闻传播格局;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是以电视为主导,报刊、广播多元竞争的体育新闻传播格局。

从第1代互联网(Web 1.0)逐渐普及开始,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就开始对以电视为核心传播媒介的传统体育新闻传播格局形成了强有力的挑战。随着第2代互联网(Web 2.0)、移动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这一挑战更加强有力。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分界线,移动电视新媒体开始在大型体育赛事的新闻传播中扮演重要角色。南非世界杯期间,新媒体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广度介入体育传播,改变旧有体育传播格局的时机已经成熟。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0年世界杯热点营销研究报告》调研数据显示,64.3%的网民首选网络媒体了解世界杯相关资讯,而仅有21.4%的网民首选电视。门户网站和视频网站成为网民了解世界杯的主要途径。这说明,原有的电视主导体育新闻传播格局被打破,新的格局开始形成。

2.2 新媒体语境下的体育新闻传播新格局

新媒体语境下的体育新闻传播,传统电视仍然占据着不可缺少的重要地位,人们通过电视收看体育新闻、专题体育报道和体育赛事的现场转播,但其独领风骚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包括网络新闻、网络视频、手机电视、微博、博客等在内的新媒体成为人们了解体育资讯的首选媒体。

在新格局之下,不同的媒体可以相对地划分为3个层次:核心媒体圈、中间媒体圈和边缘媒体圈。如果将新媒体视作一个统一的整体单元的话,那么,在新格局中,新媒体将取代电视的地位,成为体育新闻传播最核心媒体圈,即人们了解体育资讯的最主要媒体;传统电视地位下降,与传统报纸、杂志构成中间媒体圈,即人们了解体育资讯的次要媒体,或者人们了解扩展性体育资讯的媒体;传统广播则在体育新闻传播中被进一步边缘化,在人们了解体育资讯的排序中居于末位。当然,这一划分是相对的、动态的。不同的人群在获取体育资讯时,随着年龄、收入、地域、受教育程度的不同,选用的媒体会有所不同。

旧格局的打破,新格局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北京奥运会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而南非世界杯是一个分水岭,标志着新格局的开始。但新格局的最终形成需要一个过程。2012年伦敦奥运会、2014年巴西世界杯极有可能成为新格局最终确定的标志性事件。

2.3 新格局下体育新闻传播的新特征

2.3.1 自媒体化

传统的体育新闻传播,信息的传播者居于绝对的主动地位,受众则被动地接收信息,没有选择的权力。而新媒体则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正如阳光文化集团首席执行官吴征所说:“相对于旧媒体,新媒体的第一个特点是它的消解力量——消解传统媒体(电视、广播、报纸、通信)之间的边界,消解国家与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边界,消解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等等。”在新媒体格局下的体育新闻传播中,每个人既是新闻的发布者,也是信息的接收者。“受众”的概念已不足以涵盖新媒体时代信息接受者在传播过程地的作用。南非世界杯期间,微博、博客、网络社区、即时通讯等草根新媒体力量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任何人只要拥有一部手机,都可以进行现场转播。有人断言:“在信息源发布方面,个人记者与专业记者已各占半壁江山,很多事情,往往先被个人报道,而不是媒体。”[8]微博的病毒式传播使信息的传递更加有效,大量草根博友的加入使微博世界杯内容空前丰富,南非世界杯在微博世界成为“口水世界杯”,成为草根的狂欢。

2.3.2 移动化

竞技体育往往瞬息万变,其高刺激性和悬念性强烈地吸引着体育迷。因此,相比其他新闻,体育迷往往具有更加强烈的随时随地获得信息的渴望。在旧的媒体传播格局下,电视将人们的时间与空间固定化了,体育迷必须在固定时间、固定空间(电视机前)观看比赛。而新媒体时代随着无线移动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随着3G、4G时代的到来,使人们在时间、空间的限制之中解放出来。人们不但可以在公交车、出租车上收看移动电视播出的体育资讯,还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MID、游戏机甚至GPS、MP4等越来越普及的移动多媒体终端极为便捷地获取和传播体育信息,甚至收看高清体育赛事的视频转播。

2.3.3 高保真化

从历史上看,体育新闻的传播有“文字-声音-图像”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也是不断可视化、保真化的过程,报纸、广播、电视分别主要担当了传播文字、声音和图像(动态)的功能(图1)。

图1 新闻传播的“文字-声音-图像”过程示意图

从文字到声音,再到动态图像(视频),信息的直观化、保真度、可视性不断提高,而激烈的竞技体育,对高保真、可视化信息的要求也更高。电视现场转播的出现,使人们即便不在现场,也能身临其境地欣赏到激动人心的体育比赛,从而造就了国际体育产业的辉煌时代。而新媒体的体育传播,也在朝着高保真化的方向发展,南非世界杯的3D转播即是证明。随着科学的进步和3D技术的日益成熟,3D体育现场转播必将从电影院转到普通家庭。裸眼3D电视、3D电脑,3D网络视频、甚至3D视频眼镜的技术进步与普及指日可待,它们都将成为体育新闻传播的利器,并使体育现场转播进一步虚拟现实化。

3 新格局面临新问题

新媒体带来了体育新闻传播的新格局,但新格局并不是一个乌托邦式的“美丽新世界”。新媒体在给人们带来现代性的惊奇和炫晕的同时,也使我们不可避免地沉溺于信息迷误、技术迷误和意义迷误。

3.1 信息迷误

“少则得,多则惑”,老子的名言在新媒体时代仍不过时。海量的信息使人们湮没在信息的海洋。人人都是媒体,人人都是信息的发布者。传播行为的日益自由,使得新媒体为人们提供了空前庞大的信息量,而这些海量的信息又是碎片化的。但这海量的信息碎片对于一个特定的接受者来说,真正有效的信息其实屈指可数,更多的信息属于冗余信息——他不可能读完所有信息。面对呈指数级爆炸的浩瀚的信息海洋,我们要么无所适从,要么自己也参与过载信息的狂欢,沉溺其中而无法自拔。

碎片化的信息注定是肤浅的、不完整的和没有深度的,而对完整、深刻的信息则具有排斥性。趋之若鹜的微博用户一边看电视里的世界杯直播,一边用小小的手机或电脑编辑、发送、阅读微博,这固然获取了电视世界杯时代所缺乏的乐趣,却也将体育分割得支离破碎——人们的注意力很难持久,少有人能耐心地看完90分钟的比赛。过载的信息令人眩晕,反而冲淡了对足球的真正感觉。

法国诗人波德莱尔说:“现代性就是过渡、短暂、偶然,就是艺术的一半,另一半是永恒和不变。”[6]后现代背景下,永恒和不变的空间已经进一步被挤压,并向过渡、短暂、偶然妥协。信息的海量性、碎片化、狂欢化和泛娱乐化,这种信息迷误在新媒体时代似乎是无法避免的人类命运,也是后现代社会的特征之一。

3.2 技术迷误

麦克卢汉的著名论断“媒介即信息”至今仍被认为是深刻的洞见,然而,如果没有技术的发展,媒介与信息都将成为空谈。虽然在体育新闻传播领域,技术一直是最为有力的推动力量之一,但新媒体时代对技术的依赖性空前强烈。媒介不仅是人体的延伸,同时也是技术的延伸。新媒体及新媒体语境下的体育新闻传播新格局的形成,离不开近年来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巨大发展,以及各种与上述技术紧密相关的终端产品。没有手机、电脑、巨型显示屏等价格不菲的终端产品,新媒体为人们提供体育资讯的便利就不复存在。

技术主义必然导致物质主义。当人们沉溺于新媒体提供给我们的海量体育信息中之时,我们实际上陷入了一个巨大的陷阱。面对日新月异的手机、网络及技术围城,我们会心甘情愿地屈身于新技术造就的黄金囚笼,为了获得信息而不惜购置各种昂贵的终端,从而进一步陷入物质主义的泥淖。一旦离开手机、电脑,我们便惊慌失措、无所适从。

3.3 意义迷误

作为一种“数字化生存”,新媒体传递的信息实际上只不过是0与1的组合。因此,“信息”与“意义”无关,这是新媒体的一大特征。[10]也有研究者认为,“当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关系达到最饱和状态时,传播将产生一种催眠效果,这个时候的内容信息接近零度,也就是说,内容已经失去意义,只剩下最纯粹的传播关系”[2]。传播关系本身并不能使内容失去意义,使内容失去意义的是更多的是源于泛娱乐化的草根狂欢。

新媒体体育新闻传播的意义迷误,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体育本身的价值被忽视。面对世界最顶尖足球运动员的精彩表演,我们却在新媒体前面忽视了体育的真正意义,更不用说在被新技术切割成碎片的时间中安静地领略体育的真谛。面对眼花缭乱的信息,寻求感官性的刺激似乎超过了体育本身。对 震撼效果的追求,以及对乌拉圭“乳神”、章鱼保罗的关注超过了足球便是证明。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的主持人张斌也曾不无忧虑地表示:“究竟有多少人能从头到尾完整地看一场比赛呢?我相信,有很多人是把世界杯当成背景声,电视放着,自己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听到进球了,就过去看一眼慢动作回放。收视率高,只是因为大家都觉得这个夏天应该有世界杯。”[9]3D足球直播提供了电影一般的感官刺激和视像震撼,是否会像微博一样,成为对世界杯意义和价值的一种消解?

第二,众声喧哗的过载信息湮没了真正有价值的声音。新媒体的草根性,使得在新格局下,草根战胜精英成为一种难以逆转的趋势,然而,这未必是一件好事。非理性的放纵和大众狂欢,“使神圣同粗俗,崇高同卑下,伟大同渺小,明智同愚蠢等等接近起来”[5]。当人们有可能以“娱乐宪章”取代《奥林匹克宪章》的时候,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因为快乐而失去自由。人们已不再思考,从而以自己的方式重新回到启蒙之前的不成熟状态(康德)。

4 结论

新媒体语境之下,体育新闻传播的核心承载媒介势必从传统电视转向新媒体。新旧格局的交替,最能够反映在奥运会和世界杯足球赛这两大国际主流赛事上。南非世界杯是一个标志性事件,而新格局的最终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并最终在伦敦奥运会和巴西世界杯期间得以最终确定。然而,新媒体语境下的体育新闻传播格局,带给我们的并非都是福音,如何应对我们面临的信息迷误、技术迷误和意义迷误的危险,仍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1]常红.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成全球新媒体用户第一大国[Online].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6/15135005.html,2011-7-12.

[2]陈先红.论新媒介即关系[J].现代传播,2006,(3):60-62.

[3]大度咨询:新浪世界杯微博数量遥遥领先[Online].http://tech.sina.com.cn/i/2010-07-02/09404378970.shtml,2010-7-2.

[4]段暄.感受3D世界杯的魅力[Online].http://blog.cntv.cn/html/32/396532-1246799.html,2010-6-9.

[5][俄]巴赫金.陀斯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M].北京:三联书店,1988:177.

[6][法]波德莱尔.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485.

[7]郝勤.体育新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0.

[8]侯继勇.新媒体“球事”:娱乐至死[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07-13(8).

[9]碎片时代的生存准则[J].三联生活周刊,2010,592(34):44-79.

[10]武玲.面对新媒体,电视人怎么办[J].传媒,2010,(4):58-59.

[11]英国成功进行足球比赛3D转播测试,南非世界杯也会3D转播[Online].电子工程专辑http://www.ent.eet-china.com/ART_8800597464_2700001_NT_39b1e8c9.HTM,2010 2 5.

猜你喜欢
体育新闻新格局转播
什么是北京冬奥会“云上转播”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评出2019年国内十大体育新闻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打造金融开放合作共赢新格局
体育新闻娱乐化发展研究——以《南方体育》为例
老牌鲁企:创新引领新格局
新格局下社会办医
体育赛事网络转播法律保护制度的缺陷与完善
网络与电视体育新闻的优势与劣势
创新应对媒体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