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当代本质要求

2012-03-02 08:27肖明地张志强张相武
世纪桥·理论版 2012年1期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小康社会现代农业

肖明地 张志强 张相武

摘要: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和人民一直奋斗的目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一定要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小康社会的定义,本文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和根本途径出发,论述了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路径。

关键词: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现代农业

收稿日期:2011-12-16

作者简介:肖明地:河北省秦皇岛市政协副主席;张志强:河北省秦皇岛市政协委员;张相武:大兴安岭地委党校。

从党的五中全会到党的六中全会,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战略和新部署,这都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特征和本质要求。所以,从我国现阶段的特征出发,深入理解党的五中全会和六中全会精神的本质要求,这对提高全党各级领导干部的战略思维和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确保“十二五”规划的如期完成,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进程,都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大课题。

一、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

科学发展是党的五中、六中全会最鲜明的主题,而将其确定为“十二五”期间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则是科学发展本质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大前后,我国人民生活已达到了整体小康水平,但由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人民群众生活需要日益增长生产之间供求矛盾的制约,使我们达到的整体小康社会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和不平衡。胡锦涛总书记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经验,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指引我们党在“十一五”期间面对国内外的复杂局面和难以预测的各种风险考验,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本作用,不但使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得到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而且还使人民群众生活需求与物质供求之间矛盾的解决有了实质性的进展。实践证明,发展党的思想路线,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结合的新境界,党的五中全会在深入分析上述国情、世情之后,准确地作出“十二五”期间,我们要继续坚持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和根据。我们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仍然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没有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情况没有变;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没有变,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才能从根本上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本质要求。更加注重统筹兼顾,充分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和创造作用,确保“十二五”计划提出的“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宏伟目标如期实现。

二、转变方式的本质要求

党的五中全会和六中全会针对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提出了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的战略措施,这就决定了转变方式的本质要求有两个重点需求要我们深刻理解和把握。一是要找准主线的切入点。在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把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必须作为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必须贯彻到“十二五”规划的始终和全过程,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要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构建扩大内需的有效机制,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在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方面,要进行科技体制创新,增加科技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的制高点,在资源环境建设方面,要坚持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要把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制度建设放在发展的首要位置上,把促进再就业作为发展的重点,把提高城乡收入,消灭绝对贫困,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文明建设方面也要求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出发,走改革发展、产业发展、市场发展的新路子,实现我国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二是通过上述主线途径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使我国在发展中出现的各种制约性和保障性的问题,在发展中得到切实而不是形式上的解决。首先,确实解决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发展不协条,就业压力大,社会矛盾增强的问题。其次,确实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的体质机制障碍,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进步面临国际压力较大的问题。再次,确实解决资源环境问题。最后,要按照六中全会的布署,确实解决投资和消费关系平衡、文化荒漠、道德缺失、精神萎靡的问题。将文化强国的战略落到实处,上述这些问题既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突破口和重点又是检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唯一标准,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转变方式就可能空运转,而这些问题得到切实的解决,才能使经济发展从速度和质量两个本质方面,确保经济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充分体现经济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达到又好又快的发展目的。

三、改革攻坚的本质要求

在“十二五”期间,为了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我国要全面推进各个领域改革,总的战略部署是,要在大力推进经济体质改革的同时,积极稳妥地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其艰巨前所未有,困难前所未有,所以,党的五中全会和六中全会科学地分析和判断这种改革攻坚的本质要求,主要体现在四个原则的坚持。一是率先改革的原则,允许和鼓励一些发展较快地区和单位,先行一步打开改革发展的新局面。在有关规定还没有完全到位的情况下,允许先行先试,充分发挥改革开放领军人和带头人的示范作用,最大限度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以更大的热情更大的决心和勇气获得改革开放攻坚的胜利。二是完善改革的原则,要针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滞后的深层次矛盾,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国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推动非国有经济实体参与国有企业改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深化资源性产业价格和要素市场的改革,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三是适应改革的原则,要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除了要搞好文化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医疗体制改革的,还要对搞好各级政府自身的改革,搞好党的自身建设改革,逐步实行党务和政务的公开,加快对权力运行的全面监督,改革执政的方式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四是和谐改革的原则,不论哪种体制的改革从本质上来讲都是各种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的调整,这在确保大多数人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同时,必然会影响到个别人的利益和眼前利益,必然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矛盾纠纷,因此,坚持和谐与改革并行,改革与和谐并举,实行无社会动荡的改革和无阵痛的改革。

四、现代农业的本质要求

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农业,是我们党早已确定的长期战略任务和目标,这次党的五中全会把“加快发展现代化农业”再次确立为“十二五”期间的重大任务,并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我国现代农业的本质要求,注入了时代的新内容和新活力。第一,注入了现代农业破解发展的分析力。使全党上下清醒的认识到,尽管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整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但是与全面小康的目标还有很大距离,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仍然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突出,农村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城乡社会发展一体化要求紧迫,农业发展的方式仍然粗放。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落后,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应平衡压力增大,农民增加收入仍然迟滞困难等问题,迫切需要我们在发展中破解。第二,注入了现代农业科学发展的决策力。使我们更加清晰的看到上述这些问题既是农业现代化的问题又是“三农”的问题,但是问题的实质是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中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中国的全面小康,所以党的五中全会科学决策“十二五”期间,我们党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坚持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的放活方针,为我国现代农业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政策支撑。第三,注入了现代农业持续发展的推动力。把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大力推动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体系;大力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建设,加强农业现代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和改善农村发展体制和机制,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城乡平等要素交换条件,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流转市场。

五、根本保证的本质要求

“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期间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这是党的五中会会和六中全会反复强调的科学发展本质要求,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契机,通过加强党的自身创新建设的根本途径,为“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提供具体性和功能性的保证。一是通过党的思想性和先进性教育,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理论上系统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的头脑,并且要把科学发展作为新时期的社会科学,进行科学化,专业化的各种形式的培训,切实提高广大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科学发展战略思维,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为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准确把握发展态势,科学谋划发展蓝图,努力创造发展新模式,全面统筹协调,切实提高发展质量的攻坚指挥部,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二是通过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把“科教兴国”、“人才兴国”和“文化兴国”的总战略具体深化、细化和量化,为“创先争优”的活动增添新的内容,并纳入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当中去,着力提高党员的科技意识、科技素质,提高党支部的科技功能和科技领导能力,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科技意识,科技素质,提高党支部的科技功能和科技领导能力,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科技先锋队的作用和科技模范作用。为科学发展提供有支撑力的科技保证。三是通过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锻炼,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建立健全对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的纪律保障机制,确保党中央的政令畅通,维护党中央的权威,为巩固和提高党的核心领导地位,为我们党实现长期执政提供能力保证。四是通过有针对性的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对那些未能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腐败分子,给予严厉的惩罚,从标本兼治上加强反腐倡廉从而大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为“十二五”规划的完成,凝聚党心民心,提高政治清明的廉政保证。五是通过“党管人才”原则和坚持实施,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把人才资源作为完成“十二五”攻坚任务的第一资源,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要加强高端人才队伍的建设,既要充分利用好国内人才的作用,又要大胆引进国外高端人才,充分发挥中华民族人才库的整体作用。为此,我们必须改善人才管理模式,落实人才政策,为可持续性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不竭的资源保证。

[责任编辑:周来顺]

猜你喜欢
科学发展观小康社会现代农业
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公示公告
我省3园区入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拟入选“互联网+”现代农业百佳实践案例公示名单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村镇规划方案设计思路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实效性探析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树立发展信心 培育增长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