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影响因素及新技术实践应用研究

2012-02-27 04:55胡爱民
中国科技纵横 2012年2期
关键词:砂石外加剂骨料

胡爱民

摘要:水利工程工程的质量控制工作极为重要,绝不能因其工程量大小而忽视。本文就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影响因素进行了必要的阐述,同时提出了具体的新技术应用措施,以此提高水利工程质量,造福一方百姓。

关键词:水利工程质量技术

1、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1.1 原材料的影响因素

如选用的水、水泥、砂石骨料、外加剂等不当,或原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从而造成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混凝土表面产生蜂窝、麻面等。

(1)水泥。作为混凝土原材料中最主要的材料,水泥对混凝土的影响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水泥的品种。水泥根据其性质、性能、用途以及水泥中的主要化学成分的不同,水泥的品种亦各不相同,如通用水泥、专用水泥、特性水泥等,其性能有非常大的差别。水泥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在混凝土凝固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水化热,它是大坝产生裂缝和强度降低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在水工建筑中,使用比较多的大坝水泥,如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等,还有现在正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推广的特性水泥,如中热、低热水泥;二是水泥的活性。当水泥实际活性(强度)低时,将造成混凝土强度不足。水泥在保管过程中因贮存时间过长或保管不当,也会造成水泥结块、活性降低而影响混凝土的强度;三是水泥的安定性。使用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所配制的混凝土,会导致构件产生膨胀性裂纹或变形,进而造成质量事故。

(2)外加剂。外加剂的影响主要是品种和掺量,如果品种用错或者掺量不准,其后果一是可能早强、不凝或强度降低等使混凝土达不到预期的强度;二会使混凝土的表面产生气泡、麻面,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外观质量。

(3)砂石骨料。砂、石在混凝土中起骨架作用,承受混凝土构件的各种应力。但是,砂石骨料会受到岩石条件的限制或开采过程中的一些影响,使砂石骨料达不到设计配合比的要求,进而造成混凝土的质量问题。其一,砂石级配不合理,超逊径比率过大,这往往是降低混凝土强度的重要因素;其二,岩石自身强度低造成骨料不合格;其三,石子形状与表面状态不良,针片状石子含量高,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1.2 “隐形转包”现象层出不穷

常见的质量问题主要集中在“隐形转包”造成的质量问题、抢工期赶进度造成的工序施工不彻底以及相关的一些技术性质量问题等几方面。“隐形转包”使得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与监管力度降低、造成了转包后企业施工质量问题的发生。抢工期赶进度使得施工过程中造成了水泥混凝土固结时间段、养护不到位等情况的发生。

2、严格加强质量控制,积极采用新技术实际应用水平

(1)原材料质量控制。首先,水泥。针对水工建筑物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而言,水泥的品种选择及其重要。针对深溪沟主体混凝土工程施工强度高、质量要求高的特点,我们认真汲取和总结了导流洞的施工经验,在设计的优化下,对大坝流道以下的大体积混凝土采用低热水泥,流道以上的板、梁、柱等构筑物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的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水泥的变异不但会影响到混凝土强度,而且还将造成极大地浪费。因此,对水泥的入库出库要制定严格的管理办法,对进场的水泥及其它材料及时取样试验,将不合格的材料及时清运出场,以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在混凝土施工时,还要注意切勿用错了水泥和水泥标号。其次,外加剂的选择。选择有信誉的厂家及合格的产品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必要措施。对于深溪沟大坝采用的混凝土外加剂,我们通过试验选择了江苏博特和山西黄腾两家外加剂厂商。外加剂进场后,一定要做好及时取样送检及试配工作。在使用中,对外加剂的计量要严格把关,特别是使用减水剂时严格控制掺量,以保证使用的准确性。第三,加强砂石骨料的采购及管理。注重开采时的质量控制,增强强度及配合比。

(2)大力推行水利工程建设“三制”?,严格执行水利建设程序。首先,实践证明,水利工程建设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承包制和建设监理制(即“三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根本措施。只有项目法人切实负起了工程建设的全部责任,才能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组织工程建设,从工程建设的各个方面保证工程质量。在进行招标投标时,要严把资质审查关;不仅要看投标单位的资质,更要着重其实际业绩。特别要重视工程项目的资源配置是否到位。杜绝层层转包,主体工程不得分包,分包商必须要满足相应资质要求。要加大对监理单位监管力度,切实改变少数项目监理不到位的现象。其次,严格执行《水利工程建设程序管理暂行规定》和有关文件,把好项目立项、报建、开工、竣工验收等重要关口,任何项目上-阶段工作未完成,不得批准进行下一阶段的工作。严格工程设计审批制度,未获批准的项目不准开工,坚决杜绝“三边”工程。

(3)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措施。首先,严格执行水利建设程序。严格执行《水利工程建设程序管理暂行规定》和有关文件,把好项目立项、报建、开工、竣工验收等重要关口。严格工程设计审批制度,未获批准的项目不准开工,杜绝“三边”工程。严格按照单元、分部、单位工程进行质量评定,任何工程为验收不得投入使用或进行下一阶段施工,工程验收时必须有质量监督机构的评价意见。其次,制定监理细则,明确监理目标。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包括质检机构、质检制度、质检人员的素质,并明确各级质检人员的权限和责任等。第三,以质量预控理论预防水利工程常见施工质量问题。在现代水利工程施工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以预控理论指导质量管理工作。其通过对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各项因素控制达到预防质量问题发生的目的。根据这一理论,现代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应在工程施工前即对工程技术文件、地理条件、地质情况等进行综合的分析与论证,将影响该项工程各项因素进行统计并分类,制作科学的质量控制点库。

3、结语

总之,施工质量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发展的关键。在现代水利工程施工中,施工企业对常见质量问题的预防与控制能够有效保障工程的施工质量、降低质量通病治理的成本,为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冯礼祥,杨燕芳.浅议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广东科技,2009年09期.

[2]闫建卫.浅谈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科技风,2010年24期.

[3]刘定伟.浅谈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四川水利,2011年02期.

猜你喜欢
砂石外加剂骨料
低品质再生骨料强化技术研究
砂石在铁路上的妙用
砖混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应用技术指标系统化研究
混凝土碱骨料反应及其控制技术探讨
砂石换填法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轻骨料混凝土的破坏面模型
砂石采砂量核定方法的一些探讨
砂石含泥量对混凝土的影响